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索甘蓝育种和制种过程中授粉的适宜时间,采用TTC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对甘蓝品种08701#不同花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花前3d至开花当天花粉活力较高,开花当天最高,花后1~3d花粉活力降低,花后3d降至最低。开花当天8:00-12:00花粉活力较强,且10:00最强,14:00以后活力下降,18:00活力最弱。以上结果说明,甘蓝授粉时间选择开花当天上午较好,尤以10:00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观赏兰属植物杂交育种适宜的授粉时间,采用TTC染色法检测了大花蕙兰、春兰、蕙兰和墨兰各5个品种(材料)不同开花时间的花粉活性。大花蕙兰花龄设置为-2、3、8、13和18 d,春兰、蕙兰和墨兰花龄设置为-2、1、4、7和10 d。结果发现,大花蕙兰花粉的强活力时期为-2~8 d、蕙兰为-2~10 d、春兰和墨兰为-2~4 d;开花当天花粉活力最高、强活力花粉数比重最大,而后活力逐渐减弱;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选择开花当天的花粉进行授粉,有利于提高受精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莲雾的开花习性和花粉可育性,为开展莲雾授粉作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莲雾花被开始松散分离至谢花期间每天的7:00、12.00和18.00观察记录其花被、花丝、花药、花粉和柱头等花器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花粉生活力;在花朵开放前2d至开放后2d,分析其柱头接受花粉的活性;收获时比较分析人工杂交授粉与自然授粉果实的品质。[结果]莲雾开花前1 d,紧闭的花被逐渐松散而分离,当天开花的花朵于6:00-7:00开放,11:00-12.00花粉完全散离花药;花序由最外下层开始开放,逐渐向内上层依次展开;花粉形态主要为三角形,有3个发芽孔;花粉在含10%蔗糖的培养基中、30℃时发芽率最高。人工杂交授粉以花朵开放当天授粉的结籽率最高;人工杂交授粉果实的单果重、果实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授粉果实(P0.05)。[结论]莲雾杂交授粉成功率主要受花粉生活力、柱头有效状态和温度3个因子影响,最适授粉温度为25~30℃,花粉收集最佳时间为花朵开放当天的7:00-11:00,授粉最适时间为开花当天。  相似文献   

4.
在温室内观察甘蔗开花动态,用TTC法测定甘蔗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花穗上小蠡花开放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由外至内;ROC22和科五花粉活力于开花第1天达到80%以上,第2天有小幅度上升,之后迅速降低,第7天仅采到少许花粉,但活力仍在32%左右。甘蔗雌蕊柱头开花前1天具有可授性,自交授粉后的1~2 d内保持强可授性,之后柱头迅速变黑枯萎;未授粉柱头花开后的9 d内一直保持靓丽的艳红色,具强可授性。柱头可授性的最佳时期为开花后第1~9天,甘蔗的最佳授粉期为母本开花2 d后再授以父本花粉,4 d内即可完成杂交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冬杏’的花器官发育特性及其与其它杏品种间的差异。[方法]观察和测定冬杏和其它杏品种的花器官形态、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结果]‘冬杏’中长花柱比率82.4%,雌蕊退化率较低。花粉量为32183.2粒/花,含量较低。离体花粉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琼脂+15%蔗糖+0.01%硼酸,花粉萌发率为53.0%,花粉活力相对偏低。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 d,离体花粉的活力随贮藏时间持续下降,在开花(贮藏)3 d后花粉萌发率下降至最大值的一半。柱头可授性先增强后减弱,开花后2h~4h柱头可授性极强。开花后1h至8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略短于其它品种。[结论]‘冬杏’中长花柱比率较高,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1h至8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冬杏’的花器官发育特性及其与其它杏品种间的差异。[方法]观察和测定冬杏和其它杏品种的花器官形态、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结果]‘冬杏’中长花柱比率82.4%,雌蕊退化率较低。花粉量为32 183.2粒/花,含量较低。离体花粉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琼脂+15%蔗糖+0.01%硼酸,花粉萌发率为53.0%,花粉活力相对偏低。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 d,离体花粉的活力随贮藏时间持续下降,在开花(贮藏)3 d后花粉萌发率下降至最大值的一半。柱头可授性先增强后减弱,开花后2 h~4 h柱头可授性极强。开花后1 h至8 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略短于其它品种。[结论]‘冬杏’中长花柱比率较高,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1 h至8 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  相似文献   

7.
樱桃人工授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授粉树选择基础上,研究了樱桃人工授粉技术。结果表明:樱桃品种间存在杂交亲和性,配置授粉树时要选择亲和力好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要在花朵开放前采集花粉.花朵膨大时花粉的发芽率最高。开花后3d的花药几乎全部散出,这样的花药不能再利用。花粉按1:2稀释,可有效地利用花粉提高坐果率。花的受精能力随时间延长而减弱,开花当天至5d内,受精能力强,采用人工授粉可提高坐果率20%以上。  相似文献   

8.
香料烟F1代杂交制种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料烟授粉环节中影响杂交制种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授粉时母本烟株开花数多少对结果率和结实率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在母本有14朵花开放时开始授粉且授粉2次的杂交效果最好,结果率高,种子量大;母本花朵在开放后1 d的柱头活力最强,其次是开放前1~2 d;父本的花粉活力较强,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至少可保存8 d,而在常温干燥条件下可保存15 d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花叶丁香为试验材料,通过开花特性观测、花粉活力检测、花粉-胚珠比和柱头可授性测定、杂交指数测算及人工授粉试验研究,探讨了花叶丁香的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西宁市花叶丁香花期为4月底至5月底,群体花期可持续31 d,单花花期可持续8 d。花冠初开时为紫色,后随花期的持续颜色逐渐变淡;雄蕊无花丝,花药黄色、着生于花冠筒壁;子房上位;花粉活力在开花当天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开花后第3天活力降至最低;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前较弱,开花后24 h和48 h时可授性最强;杂交指数为4,人工授粉试验异株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初步判断花叶丁香的繁育系统为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媒介。  相似文献   

10.
以中熟和晚熟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为实验材料,采用碘-碘化钾(Z_2-KI)法和TTC法测定其花粉生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1)不同熟性披碱草的花粉活力存在差异,但其变化趋势有一定相似之处。在开花当天具有较高的花粉活力,并能维持3d~4d,花粉寿命为6d~7d,最佳传粉期为开花后1d~3d;(2)比较披碱草不同花期的花粉活力及花粉寿命发现,始花期和末花期的花粉寿命短,但盛花期的花粉寿命较长;(3)在开花当天柱头便有极强的可授性,能维持2d~3d,最佳可授期和传粉期为开花后1d~3d。  相似文献   

11.
以大白菜Bre-1-1-1-1和芜菁W-2-1-8-1自交系杂交产生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连锁图谱,采用春季自然春化方法,以抽薹和初花日数为表型值,对控制抽薹和初花基因进行QTL鉴定。群体的抽薹和初花时间偏向于大白菜,且呈连续性分布,表明抽薹、初花性状为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抽薹日数与初花日数相关性较高,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利用WinQTLCart 2.5软件对抽薹、初花性状进行QTL分析,检测到控制抽薹日数的主效QTL两个,分别位于A02和A09连锁群上;控制初花日数的主效QTL两个,分别位于A03和A09连锁群上,且A09上控制抽薹、初花的QTL位点相同。筛选到了与这些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在今后大白菜耐抽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相关基因克隆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法45大白菜核不育系为不育源,通过常规杂交的方法,向绿宝70天菜心转育核不育基因,初步转育成绿宝70天菜心细胞核不育系、甲型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特效植物营养素对杂交菜心产量及生化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已经采收后才开始用特效植物营养素(SPNE)喷施杂交菜心植株,比较SPNE在非常规使用时期对杂交菜心产量及生化性状品质的影响。[结果]SPNE使杂交菜心的菜薹比对照发得早,生长快,苔粗、苔长、苔重和叶面积增加因而提高产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使产品生化品质更好,用SPNE处理过的菜薹其蛋白质、维生素C、钙的含量超过对照,尤其是叶绿素和糖的含量比对照增加较多,使产品口感更佳。[结论]说明在杂交菜心采收后才使用SPNE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BTH处理对菜心耐贮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菜心采后易于发生切口腐烂和叶片黄化等现象,货架期很短.探讨了采前6 h用新型抗病诱导剂苯并噻重氮(BTH)喷施对常温贮藏菜心的保鲜效果.与对照相比,BTH处理降低了茎部切口腐烂指数、黄叶率、失重率和细胞膜透性,提高了茎部的硬度.试验结果表明,使用BTH处理后提高了菜心的抗病性和新鲜度,BTH浓度为1、5、50 mg/L时,以5mg/L处理增强菜心耐贮性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菜心BcSVP基因mRNA的长距离运输,本研究将结球甘蓝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砧木菜心的花序轴上,构建结球甘蓝/菜心异源嫁接体。基于菜心和结球甘蓝的转录组测序的read文库,拼接获得了菜心的BcSVP和结球甘蓝BoSVP基因编码序列和3’UTR序列。利用菜心BcSVP在3’UTR的种间差异序列(CF和CR),分别在异源嫁接(结球甘蓝/菜心嫁接)的接穗结球甘蓝茎尖的转录组测序read文库T01和T02中筛选到2条和1条来自砧木菜心的BcSVP的read。利用结球甘蓝BoSVP在3’UTR的种间差异序列(GF和GR),计算了结球甘蓝内源BoSVP基因的转录表达量,显示异源嫁接和同源嫁接的接穗结球甘蓝茎尖中BoSVP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明显。本研究鉴定了菜心BcSVP基因的mRNA在异源嫁接体中的长距离运输,对进一步研究菜心BcSVP基因的mRNA长距离运输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菜心种子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为EMS诱变技术在菜心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方面及丰富菜心种质资源选育提供支持。【方法】设4种不同浓度的EMS溶液(0.2%,0.4%,0.6%和0.8%)和3种不同处理时间(8、12和16 h)共12个组合,诱变处理2个菜心自交系(C40和小80天)的种子,并对诱变后代出苗率和结籽株比例进行分析,筛选EMS诱变菜心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随着EMS浓度的增加,菜心种子成苗率和结籽株比例逐渐降低。诱变处理8 h,EMS浓度为0.6%时,C40和小80天菜心的成苗率分别65%和70%,结籽株比例分别为13%和31%;EMS浓度升高至0.8%时,C40菜心的成苗率降至50%,2个菜心材料的结籽株比例均低于20%。随着EMS处理时间的延长,菜心种子成苗率和结籽株比例逐渐降低。EMS处理浓度为0.4%时,诱变12 h,2个菜心材料(C40和小80天)的成苗率均为75%,结籽株比例分别为30%和45%;诱变16 h,C40和小80天菜心的成苗率分别降至60%和55%,结籽株比例均低于20%。EMS诱变处理不仅抑制成苗率,还严重影响结实情况。根据成苗率和M1群体植株的结籽株比例,并保证最大诱变效率和突变体群体,确定菜心种子EMS诱变处理的最佳条件为0.4% EMS诱变处理12 h。不同基因型菜心材料对EMS的耐受性不同,生长势强的菜心材料EMS处理的时间或浓度可适当增大或降低。采用最佳诱变条件处理3000粒小80天菜心种子,在M1群体中出现黄化、白化、皱缩、矮化及嵌合等变异性状,M1群体包含500个突变株系。随机选取种子量大的M1群体中176个家系,构建包含2110个单株的M2群体,在M2群体中发现94个突变单株,总的突变频率为4.3%。其中,叶片叶色或形状突变的单株61株,株型变异的单株共31株,花色突变的单株2株。【结论】利用EMS诱变菜心种子有明显效果,构建的菜心EMS突变体库表型变异丰富,尤其是出现株型紧凑,叶色浓绿的有益突变,可用于菜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利用现有白菜雄性不育系(Z05-31A)作为不育源,以晚熟菜心品种迟心4号为轮回亲本,经过杂交、回交、自交、测交等转育方法,将核不育基因转入迟心4号中,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100%。育成了具有白菜核不育基因的迟心4号新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富硒芽孢杆菌对富硒赤红壤硒形态、价态转化及菜心吸收累积硒的影响,为天然富硒蔬菜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富硒赤红壤作为供试土壤、菜心作为供试作物,以2株富硒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YLB1-6和Bacillus thuringiensis TXB2-5作为供试菌株,采用盆栽试验,以无菌...  相似文献   

19.
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向菜心品种早-49的转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大白菜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利用现有白菜雄性不育系(99029-2)作为不育源,以早-49菜心品种为目标亲本,经过杂交、自交、测交、兄妹交等转育方法,将核不育基因向菜心品种转育,得到了含有早-49遗传基因的新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氮处理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素用量和土壤水分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处理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的菜心产量差异显著,以N2(100m gN/kg土)处理对菜心产量的效应最好;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菜心产量显著降低;菜心硝酸盐含量主要受土壤供氮水平的影响,其次是土壤水分;施N能显著提高菜心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为31.65%~45.86%。综合产量和品质,以N2W1(100m gN/kg土,60%/FC)处理效果最好。适宜的供氮量配合适当降低土壤含水量,是提高菜心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