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业高等院校教师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担负农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三农”的重大使命,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深入剖析了农业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推动农业高等院校与农科院(所)深度融合发展,加大对农业高等院校的生均拨款投入,健全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发展荣誉体系,构建适应行业特色发展的教师分类评价标准,提升教师基本素养、教学胜任力、科研胜任力和农业服务胜任力,打造农业院校跨学科交叉团队等政策建议,对于有效激发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现代化等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业职教集团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是培养涉农人才和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目前,平台建设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发挥,面临着诸如创新意识薄弱、观念陈旧、科学研究基础设施落后、科研队伍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重视团队建设、增加科技专项投入、整合集团资源,搭建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农业职教集团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功能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长期以来通过科研协作组的模式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文章阐述了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模式构建,介绍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协作组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科研协作组在协同创新模式构建、项目申报、团队培养、平台搭建、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网络云平台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的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受到严重影响。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经验,开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助于提升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通过调研国内9个地区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高校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4种常见模式,构建了以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修复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旨在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深化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为背景,结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情况,分析了农业科研机构围绕产业链进行科研项目设计和多学科合作机制,以科研机构与企业科研合作为平台,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水平的实证经验,提出了加快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完善科研经费配置方式及完善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目标出发,分析了国际农业科研信息工作进展,提出了农业科研信息化的概念.说明了以互联网技术和最新的网格技术为核心的网络信息化环境将显著提高科研效率、促进农业科研合作与协同成为可能、并可引发农业科研方式上革命的道理。提出了构建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的目标、整体架构和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核心技术、业务应用系统等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以三螺旋理论作为协同创新的理论依据,构建了农业科技创新三螺旋结构模型,并对其运行机理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江苏省推进落实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践成效与启示,为促进农业领域"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多元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训基地作为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可以为校企双向赋能,促进校企“双元”育人。针对目前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浮于表面、纵深性不够;矛盾冲突、共融性不够;动机差异,共生性不够;资源缺失,共赢性不够等问题,对接畜牧兽医专业群产业链,着眼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质增效为目标,从产教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等维度,构建了“四方协同,四位一体”的平台共建模式;探索了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产业学院,“互联网+”共享性实训基地,“校中厂或厂中校”等基地模式;创新了“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多元素深度融合”建设路径;建立了“共建共管、共生共赢、多元共享、可持续发展”等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制定协同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各领域、各阶层、各地区建设主体都在积极探索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管理模式。科研机构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尽快构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路径是摆在其面前的时代命题。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科研机构创新发展的积极影响,力争寻找突破口,通过科研管理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促进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发展。科研机构在人才、知识、技术、仪器设备等资源条件以及科研管理者能力素养等方面具备优势; 在信息化水平、技术屏障等方面存在劣势,“互联网+”战略以及国家协同发展战略为科研机构带来发展机遇,协同创新主体差异性及机制体制不健全使其面对挑战。未来可以考虑从科研管理者主观能力素养提升、科研机构机制体制改革、信息化科研管理模式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科研管理功能拓展等方面探索信息技术的切入点,以及与协同创新思想的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X"创新发展模式。"互联网+科技管理"是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践行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文章从科技管理资源供给出发,通过整合单位批量科技管理资源,形成规范化结构数据,建设涵盖多类资源的综合性科研标准数据库,从而构建科研管理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然后基于数据库资源,开展了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构建了科研闭环系统,并探索了基于科研大数据决策支撑的科技管理服务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单位的科技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要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进程,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成果转化率,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三农"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文章结合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期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加快水稻科技创新工作的意义及面临的挑战,并从学科建设、平台建设与协同创新等角度,提出了谋划我国水稻科技创新工作的初步构想,以期为“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制定、推进现代化院所建设以及科技创新工程等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变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农业领域海量数据融入实际应用场景、引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农业科研机构科研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推动农业科研创新,通过分析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下科研活动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需求,以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为视角,从信息化基础环境、科研大数据中心、智能化装备和新型科研平台4个维度探讨构建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变革下的科研信息化发展路径框架模型。基于此路径框架模型,提出了面向科研人员数据能力提升与创新需求的信息化重点建设举措和发展方向,以期能够全面提升科研信息化在农业科研创新与管理过程中“融入环境,嵌入过程”的能力,促进未来农业科研机构科研信息化从支撑辅助到引领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当前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探究了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建设协同创新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并加强国际合作是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因素。京津冀地区应从建立分工明确、协同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涉农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机制、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着手,全面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进而带动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进步,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新常态下农业科技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推进"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协同创新研究、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推进"五大计划"和持续加强宏观战略研究等举措,探讨了优化业务流程、改进绩效考核、创新组织机制等科研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三角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是中三角地区农业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中三角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有着自身的先天优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区域间农业科研单位协作不够,农业科研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文章从农业发展现状、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势与问题这3个角度,对中三角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作为兼具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重要平台,其品牌化建设能够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3个试验基地发展建设实例,根据试验基地自身品牌优势,在明确品牌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品牌建设措施与建议。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具备区位优势、科技支撑引领优势、科技研发平台优势和科技人才丰富等优势。可以在树立农业科技培训品牌、产学研合作品牌、科普教育品牌、三产融合品牌、基层党建品牌方面有所建树。通过提高品牌意识、强化创新理念、建设专业队伍、加强对外宣传等措施,打造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品牌。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品牌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开展,有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效,探讨了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实践,并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三农"能力,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增产增效,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强后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信息化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示范平台,其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文章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在推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发展,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巩固基层党建基础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该文分析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给出了相应建议。旨在提高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信息化水平,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研创新平台对于农业科研院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阐述了该院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与成效,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增量向量质并举转变、从成果显示向创新要素转变、从建设硬件向建设软件转变、从关注条件建设向关注人才建设转变等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