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大埔县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单果重、平均果高、平均果径、平均鲜籽重、平均籽数与平均鲜果出籽率等6个果实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各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埔4号和大埔1号各个果实性状的平均值均较大,初步筛选出大埔4号和大埔1号为2个优良油茶品种,可为进一步的油茶良种筛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及含油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油茶不同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油茶物种园的12种油茶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的种仁含油率为34.34%~52.32%,平均为44.30%,变异系数为14.14%;种子含油率为14.22%~36.67%,平均值为26.57%,变异系数为32.77%,种间差异较大。2)果实经济性状中,果实质量和种籽质量品种间差异较大,而果形指数品种间差异较小;广西柏白大果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系数最小,差异性小属稳产品种,德化红花油茶变异系数最大,差异性大。3)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子含油率和鲜籽出干籽率;呈显著负相关的为鲜籽含水量;与油茶种子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仁含油率和鲜籽出鲜种仁率,其呈负相关的最高指标是鲜籽含水量;与油茶鲜籽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鲜果出干籽率、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的有单果质量、单果心室数和单果籽数。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主要是在罗源的中房、霍口、飞竹等油茶产区选取高产的油茶优株,并采集了各棵优株的油茶籽样品,测出各个参试样品的含油率、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等五个油茶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结合罗源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其油茶优株含油率的高低,并分析各地油茶优株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四个因素与含油率的相关性。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1.地处霍口的油茶优株含油率指标总体水平优于罗源其他2个地方的油茶优株。2.各地的油茶优株含油率与鲜出籽率呈微正相关,与干出籽率呈实正相关且呈非常显著相关,与种仁率呈微正相关且呈显著关系,与种仁含水率呈微负相关,在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4个指标中,油茶含油率与其干出籽率的相关性最强。3.油茶优株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彼此呈显著正相关,并都与种仁含水率呈微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赣州油1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3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新品种的经济性状,以这5个8~10年生油茶新品种2011-2013年的调查数据为材料,对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赣州油’1~5号油茶新品种果实性状指标的差异明显,果形以桃形、球形、橘形等3种为主,果色主要有红色、黄色和青色,果实越大,果皮越厚,500 g鲜籽个数越少,平均果形指数为1.07;产油量是由含油率及产果量决定,鲜果含油率大小依次为‘赣州油3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赣州油1号’,666.67 m2产油量分别为‘赣州油1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3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果实经济性状指标间相关性显著,果径与果皮厚度之间(r=0.944 3);果形指数与500 g鲜果数(r=0.858 0),鲜果出籽率(r=0.807 1),干出籽率之间(r=0.849 7);500 g鲜果数与500g鲜籽数(r=0.842 6),干出籽率(r=0.896 3),鲜果含油率之间(r=0.837 4);500 g鲜籽数与干出籽率(r=0.800 4),种仁含油率(r=0.804 3),鲜果含油率之间(r=0.946 4);鲜果出籽率与干出籽率之间(r=0.892 2);干出籽率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917 8),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形指数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650 6);500 g鲜果数与鲜果出籽率之间(r=0.684 2);鲜果出籽率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666 0,);种仁含油率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656 4),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果高与500 g鲜籽数(r=-0.748 4),种仁含油率之间(r=-0.812 4);果径与果形指数(r=-0.746 0),500 g鲜果数(r=-0.977 0),500 g鲜籽数(r=-0.932 3),干出籽率(r=-0.863 9),鲜果含油率之间(r=-0.889 4,);果皮厚度与果形指数(r=-0.847 0),500 g鲜果数(r=-0.958 9),500g鲜籽数(r=-0.872 7),鲜果出籽率(r=-0.803 3),干出籽率(r=-0.981 3),鲜果含油率之间(r=-0.934 6),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果径与种仁含油率之间(r=-0.663 4)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赣系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始果期果实形态和品质等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果高、果径等果形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产油量、千粒重、鲜出籽率和干籽含油率等可作为主要经济品质性状.赣无1、赣永5、赣石84-8及赣石84-3等无性系其果实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6.
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通径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可在贵州玉屏推广应用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对47份油茶种质的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干籽质量受果数及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果产量对干籽质量的间接正效应最显著;干籽含油率受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最大;单株产油量受鲜果产量、果数及干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籽质量对单株产油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最大。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可分为2个类群,第Ⅰ、Ⅱ类均可划分为3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不同小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  相似文献   

7.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果重、果高、果径和果皮厚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和千克籽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产地内单株间和单株内果实各性状变异程度都遵循果重、单果籽数、千克籽数〉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的规律,采样总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遵循果重〉千克籽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金村和郑地村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黄檀林场和应村乡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大洋山林区的果实性状和黄金村和郑地村的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怒江红山茶主产区初选的188株野生怒江红山茶中,复选出43株单株作为试验样本,对其7个果实产量性状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间果实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鲜果质量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鲜出籽率干出仁率。除干出仁率和鲜果质量在各分布点间呈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果实产量性状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在7个果实产量性状中,干出籽率与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与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与干出籽率、鲜果含油率与干出仁率、鲜果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他果实产量性状间相关不显著。各果实产量性状与鲜果含油率的相关程度为:干出仁率(0.444)种仁含油率(0.318)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0.018)鲜出籽率(-0.218)鲜果质量(-0.556)干出籽率(-0.697)。冠幅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 kg/m2的有5株,冠幅单位面积产油量达0.06kg/m2的5株,分别为BLT48、FYC32、FYC33、FYC81、LCY75,其中FYC33单株产油量达0.45 kg/m2,以上均为高产油单株,是良好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果重、果高、果径和果皮厚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和千克籽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产地内单株间和单株内果实各性状变异程度都遵循果重、单果籽数、千克籽数>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的规律,采样总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遵循果重>千克籽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金村和郑地村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黄檀林场和应村乡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大洋山林区的果实性状和黄金村和郑地村的较接近.  相似文献   

10.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传统油茶品种一般种植后3年开始试花试果,5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品种种植后2年开始试花试果,密植园3年即可进入丰产期。无性系油茶抗旱能力强、耐瘠薄,高抗各类病虫害,是荒山荒坡造林的首选品种。1.湘林科所油茶无性系27该品种物候期较迟、抗性特强,树形开张、冠幅均匀,产量稳定、大小年不明显,果球形青褐色。经过四年测产鲜果出籽率52.3%,干籽出油率35%以上,每667平方米(1亩)产油80.61公斤。2.湘林科所油茶无性系17该品种主要特点:物候期早,4月底春梢停止生长,枝条分布均匀,丰产性能好,大年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贵州小果油茶的自然变异情况,以贵州黎平和榕江的5个居群30个小果油茶优良单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果高、果形、高径比、果皮厚度、单个果重、单果中籽粒数、籽粒重和出籽率等8个种实性状,采用多重比较、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分析小果油茶种实性状的多样性及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特征与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小果油茶不同种实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014~2.242,种实性状多样性高,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经相关分析,小果油茶的果皮厚度与出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果高与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和单果籽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型性状聚类结果与居群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善油茶幼林林地土壤状况,进一步提高油茶林经营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方法]对建瓯市油茶幼林开展了5种不同套种模式的对比栽培试验,对不同套种作物林下油茶幼苗的生长状况(单果的鲜果质量、鲜果密度、鲜籽质量、鲜籽密度、鲜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林地土壤通气度、持水能力和肥力,以及各套种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油茶-绿豆、油茶-籽粒苋为建瓯市油茶幼林套种模式的首选,其次是油茶-花生、油茶-黄豆套种模式。[结论]这几种套种模式可以因地制宜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海南地区油茶种质资源丰富,但良种选育工作相对滞后,挖掘和选育海南地区经济性状优良且茶油品质较高的油茶种质资源,可以促进海南油茶的育种工作及促进海南油茶产业发展。【方法】以前期选育的6年生优良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新品系,FH3号、HS1号和HY1号为试验材料,同海南本地认(审)定的琼东2号(QD2)、琼东8号(QD8)和琼东9号(Q9)3个无性系进行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分等指标比较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各品系优劣。【结果】(1)海南6个油茶品系果高范围在29.05~67.57 mm,HS1果高均值最大为42.95 mm,果横径范围在33.38~64.16 mm,QD8果横径均值最大为55.12 mm,单果质量在18.39~112.99 g,QD8单果质量均值最大为70.22 g,鲜出籽率在16.34%~51.52%,FH3鲜出籽率均值最高为37.17%,干出仁率在48.72%~59.15%,HS1出仁率最高为59.15%,含油率在45.70%~50.91%,其中HS1含油率最高为50.19%;种实性状中,单果种粒数变异最大,变异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施磷量对油茶果实性状、养分含量和产油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磷肥施入量,本研究设置了5个磷肥水平,以赣无性系油茶作为试验材料,在江西玉山县开展单因素磷肥试验。结果表明,赣无性系的油茶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籽仁出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和果实养分含量都随施磷量的提高而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P3处理(单株年施磷量47.15 g/kg)时达到最大值;鲜果含水率随施磷量的提高而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P3处理时达到最小值;施磷能显著提高单株鲜果产量,并随施磷量的提高呈递增趋势。通过拟合磷肥施入量与单株产油量的响应曲线,确定了赣无性系油茶经济效益最高的钙镁磷肥用量为每株1.00 kg。  相似文献   

15.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是传统品种的2倍。传统品种一般三年试花试果,五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二年试花试果,密植园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特别是其抗干旱、耐瘠薄、高抗各类病虫害是其他干果类无法比拟的,实属荒山荒坡造林首选品种。 1. 湘林210:别名茶陵166、攸17,是湖南攸县油科所和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于1989年共同选育的优良无性系。1998年通过湖南省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S-SC-CO-015-2006。该品种树冠自然圆头形,树势旺盛、树形开张;叶椭圆形,较细长,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或钝齿,叶面光滑;花期适中,通常于10月底至12月下旬开花,花白色;果实成熟期10月下旬,果球形或橘形,青黄色或青红色,果径3.3~4.8厘米,500克果实有15~30个,每个果实有心室2~4个,鲜出籽率44.8%,干籽含油率36%~41%。每667平方米(1亩)种110株,株行距2米×3米,平均667平方米产茶油80公斤以上,高产可达120公斤。适于湘、赣、桂、浙等油茶主产区种植。2元/株,100株起邮(建议快递邮寄,费用是购苗款的10%)。  相似文献   

16.
以阳新县经济林示范场的45个本地油茶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集成熟果实,测定分析了果实性状的13项指标;然后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DTOPSIS综合分析评价,以便为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这45个无性系的果色共有7种,青色、红色、黄青色、红青色、青黄色、红黄色和黄红色;果形有3种,卵形、球形和桔形;单果鲜重、鲜果含水率、干果出籽率和干籽出仁率分别为11.51 ~ 24.35 g,32.54% ~ 64.11%,34.40% ~ 66.96%和40.75% ~ 68.72%;种仁和鲜果含油率分别为17.57% ~ 41.45%和2.74% ~ 9.27%。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茶生产实际,选取了单果鲜重、干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水率5个指标,进行DTOPSIS综合分析评价,排序前10的无性系为:209> Y05> C02> A0801> 202> D36> Y11> 203> M1> 20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不同油茶品种健康叶片中的3种保护酶活性,为油茶抗病性、抗逆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岑软3号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普通油茶、岑软2号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6个油茶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6个品种油茶叶片的POD活性排序为普通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岑软3号油茶)>(岑软2号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CAT活性排序为岑软3号油茶>(普通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岑软2号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SOD活性排序为陆川油茶>岑软3号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普通油茶、岑软2号油茶和香花油茶).[结论]以油茶健康叶片中POD、CAT和SOD活性高低可判断油茶的抗病性或抗逆性强弱.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油茶果实的最佳采收时间,以岑溪软枝2号和3号油茶为材料,研究了成熟过程中油茶果各加工性状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表明:采摘时间不同,油茶果含油率、含水率、果径和果形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各加工性状的差异显著;岑溪软枝2号的单果重与果径、岑溪软枝3号的单果重与果高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716和0.7803;岑溪软枝2号和3号最佳采收时间分别在11月15日和10月26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越南油茶生长特性的影响,为油茶园合理施肥及促进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年生越南油茶林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施用复合肥(M1处理)、复合肥搭配蚯蚓土(M2处理)、复合肥搭配蚯蚓土和生物肥(M3处理)、复合肥搭配缓释肥(M4处理)、复合肥搭配专用复合肥(M5处理)5个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试验结束时测定分析各处理的株高、地径、冠幅、新梢长度、叶面积和叶绿素SPAD值,果实成熟期测定单果重、鲜果皮厚度、果径、果高、单果籽粒数、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和鲜籽水含率等经济性状指标,并分析果实经济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M1处理的越南油茶株高净增量为0.26 m,极显著高于CK和M2处理(P<0.01,下同);M4处理的越南油茶地径净增量为1.4 cm,较CK显著增加133.3%(P<0.05,下同);M5处理的越南油茶冠幅净增量为0.52 m,较CK极显著提高271.4%.在新梢和叶片生长方面,M4处理的越南油茶新梢净增量为17.1 cm,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M5处理的越南油茶叶面积净增量为4.5 cm2,与CK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M5处理的越南油茶叶绿素SPAD值净增量为12.8,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果实经济性状方面,M4和M5处理的越南油茶果实单果重分别较CK提高12.4和19.8 g,鲜籽水含率分别较CK降低1.3%和3.7%,种仁油含率分别较CK提高34.5%和24.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越南油茶的单果重与鲜果皮厚度、果径、果高和单果籽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种仁油含率与鲜籽水含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即影响越南油茶种仁油含率的主要指标为鲜籽水含率.[结论]复合肥30.0 g/株+缓释肥1000.0 g/株或复合肥30.0 g/株+专用复合肥34.0 g/株的施肥模式可有效实现越南油茶化肥减量增效,促进越南油茶株高、地径、冠幅、新梢、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长,改善其果实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20.
玉屏油茶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对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个体间单株鲜子重、鲜果产量及鲜果含油率间存在明显差异,干子含油率最高为42.23%、最低为17.19%;单株鲜果产量与单株总果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9);鲜子含油率与干子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4),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7);12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含油量因子、果型因子和果皮厚度因子,积累贡献率为76.887%。为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系,可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优质高产的油茶个体,优先选择果大、皮薄、高干子含油率性状结合的个体作为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