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9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暗黑赤眼蜂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寄生蜂。本文通过对林间蜂种的采集、中间寄主的饲料配制及饲养、室内人工扩繁等繁殖技术进行了描述。使用本技术饲养米蛾可以使米蛾发育更整齐,产卵量更高,繁殖倍数达45倍以上,符合规模化饲养的要求。以大试管扩繁暗黑赤眼蜂可使寄生率达90%以上,寄生率指标达到了一级产品的标准。研究结果为暗黑赤眼蜂的繁殖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油桐尺蠖幼虫对3种桉树无性系的取食选择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叶碟法对油桐尺蠖幼虫取食3种桉树无性系叶片的选择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桐尺蠖幼虫对DH184—1(尾赤桉Eucalyptus urophylla×E.camaldulensis)、GL—WC3(尾赤桉E. urophylla×E.camaldulensis)和GL—UG9(巨尾桉E.grandis×Euro...  相似文献   
3.
采用叶碟法测定黛袋蛾对3种不同桉树的取食嗜好,并通过单头饲养试验,测定黛袋蛾4龄幼虫对3种不同桉树的转化率和利用率.结果表明:黛袋蛾幼虫喜食尾叶桉叶片,其取食量大小顺序为尾叶桉>大叶桉>窿缘桉.黛袋蛾幼虫对桉树叶龄也具有选择性,对尾叶桉成熟叶的取食量是嫩叶的2倍多.试验结果还表明:黛袋蛾4龄幼虫对尾叶桉的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而对大叶桉和窿缘桉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相对较低.黛袋蛾对不同桉树的嗜食差异,是桉树人工林营造中合理选择树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Salle为2000年新发现的一新属新种,2007年在我国首次发现.该虫为桉树的重要致瘿害虫,严重为害桉树幼林和苗木,可造成巨大损失.为了采取有力预防措施,本文论述该害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国内外发生现状,对其进行了风险分析与评估,依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及害虫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对广西松树、桉树、红树林等主要造林树种的40多种害虫的天敌寄蝇进行了调查。在13种害虫上采集寄蝇标本超过1 000个,经鉴定共8属12种。其中,有18种(次)寄主新记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该12种寄蝇的形态特征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不同油茶品种健康叶片中的3种保护酶活性,为油茶抗病性、抗逆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岑软3号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普通油茶、岑软2号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6个油茶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6个品种油茶叶片的POD活性排序为普通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岑软3号油茶)>(岑软2号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CAT活性排序为岑软3号油茶>(普通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岑软2号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SOD活性排序为陆川油茶>岑软3号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普通油茶、岑软2号油茶和香花油茶).[结论]以油茶健康叶片中POD、CAT和SOD活性高低可判断油茶的抗病性或抗逆性强弱.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室内人工饲养油桐尺蠖的最适环境条件,将油桐尺蠖幼虫的养虫笼置于温度相对稳定的25、27、29、31℃下,用新鲜桉树叶在室内饲养,观察整个幼虫期的生长状况,统计其百虫体重、成活率、化蛹率。结果显示:在27~29℃的室内环境温度下,幼虫取食活跃,3项统计指标综合评价最好,27~29℃可认定为室内桉叶饲养油桐尺蠖幼虫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法对近5年来样地内种植的马尾松生长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胸径和树高的回归模型,并进行方差和t检验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XJ11的胸径与XJ10的胸径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回归模型为y=1.451+0.880x;2011年树高SG11与SG08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回归模型为y=1.995+0.885x。所以可利用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对马尾松胸径和树高进行预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杉梢小卷蛾的为害习性,鉴别杉梢小卷蛾雌雄蛹和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方法】从杉木林采集带杉梢小卷蛾幼虫的梢头,带回养虫室饲养观察,并结合室外林间观察等方法,对杉梢小卷蛾的幼虫、蛹和成虫等的行为习性以及雌雄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杉梢小卷蛾幼虫具有转梢为害杉木梢头的行为习性,幼虫接近老熟后,在适宜的梢头内部完成化蛹,蛹多于凌晨或早晨羽化,卵散产于叶片背面。蛹为被蛹,新化蛹呈米黄色,雄蛹第9腹节腹面有一纵裂,为生殖裂缝,生殖裂缝两侧有瘤状突起,肛裂缝与生殖裂缝距离为80~170 μm;雌蛹生殖裂缝位于第8腹节腹面,裂缝两侧无突起,肛裂缝与生殖裂缝距离270~360 μm。雄成虫尾部抱器瓣明显,呈叉状或镊子状,密被鳞片;雌成虫尾部产卵瓣呈肾形,橘黄色。【结论】掌握了杉梢小卷蛾幼虫转梢为害等行为习性,依靠蛹腹节和凸起等特征鉴定雌雄蛹,依靠成虫的抱器瓣和产卵瓣等特征鉴定雌雄成虫,为开展杉梢小卷蛾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桃蛀螟性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和桃蛀螟在南宁地区松林的发生情况,对南宁市林科所松林进行了桃蛀螟性引诱剂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子园、基因库和示范林分别诱虫59头、14头、74头,诱捕总量共计147头.从2013-2014年月诱捕量数据分析发现,桃蛀螟成虫有4个发生期,分别在1月、4月、7月、9月,其中后3个时期发生量较大,自4月持续到11月均为成虫较多时期.因此,利用性引诱剂监测桃蛀螟成虫发生动态,在成虫发生高峰期进行大量诱杀,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