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中国的丁颖和程侃声栽培稻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按俞履祈的变种分类方法对云南搜集保存的5285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分类研究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变异中心.(2)云南地方稻分属58个变种,为中国栽培稻变种的总和,但品种数约占中国栽培稻的8.6%;其变种特点是以普通籼、红籼,红粳、普通粳、普通糯粳和红光壳粳为优势变种,粳稻变异大于籼稻,深色型、糯稻、光壳稻和有芒变种占有较高比例.(3)云南地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粳群、光壳粳群和普通粳群的品种数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3.6%,18.1%,32.1%,分别为13,11和18个变种;早中籼群、冬籼群和晚籼群的品种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1.8%,0.5%,43.9%,分别为11,4和24个变种.(4)云南地方稻籼亚种26个变种和粳亚种32个变种.籼水稻和晚稻是籼亚种的基本型,籼陆稻和早中稻则是生态变异型.粳亚种中的水陆稻、粘糯稻、早中和晚稻之间均没有基本型与变异型之分,且与籼亚种中的有明显区别.这进一步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籼和粳为两个独立起源中心.(5)初步提出云南栽培稻分类体系为按"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变种群-品种类型"的5级新型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2.
用亚种-变种-变型三级分类方法,广西栽培稻地方品处可分出籼,粳两个亚种,32个变种,260个变型。其中籼亚种有9个变种,72个变型,分布在全区各地,比较集中在桂中,桂南,桂东南的平原地区;粳亚种有23个变种,189个变型,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山区或其他高寒山区。  相似文献   

3.
云南粳亚种生态群间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带粳、光壳稻和普通粳群中7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及其1/2P(P—1)配制的21个组合进行云南粳亚种生态群间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高原冷凉稻区鉴定出孕穗期耐冷性同属极弱级热带粳、光壳稻与普通粳型所携的耐冷基因不同与冷驯化有关,粳亚种的孕穗期耐冷性划分为热带粳、光壳稻和普通粳3大类型。(2)耐冷性弱的不同生态群品种为背景,推断昆明小白谷、丽粳2号和半节芒穗期耐冷基因的显隐关系、耐冷性的受控基因对数及其基因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用热带粳、光壳稻和普通粳群中7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及其1/2 P(P-1)配制的21个组合进行云南粳亚种生态群间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高原冷凉稻区鉴定出孕穗期耐冷性同属极弱级热带粳、光壳稻与普通粳型所携的耐冷基因不同与冷驯化有关,粳亚种的孕穗期耐冷性划分为热带粳、光壳稻和普通粳3大类型.(2)耐冷性弱的不同生态群品种为背景,推断昆明小白谷、丽粳2号和半节芒穗期耐冷基因的显隐关系、耐冷性的受控基因对数及其基因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栽培稻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利用栽培稻种间杂种优势,用13个亚洲栽培稻品种(9个籼稻,4个粳稻)和13个非洲栽培稻品种形成7个处理:I,籼稻亲本9个品种;Ⅱ,粳稻亲本4个品种;Ⅲ,非洲栽培稻亲本13个品种;Ⅳ,籼稻/非洲栽培稻杂种95个组合;Ⅴ,粳稻/非洲栽培稻41个组合;Ⅵ,籼/粳亚种间杂种39个组合;Ⅶ,非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品种间杂种11个组合;于2000年早稻在海南三亚对分蘖期、抽穗期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进行研究表明,籼稻与非洲栽培稻间的种间杂种在分蘖期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上有显著的超亲优势,也有强于籼粳亚种间杂种的竞争优势,粳稻与非洲栽培稻间的种间杂种在分蘖期及抽穗期单株干重上都有显著的超亲优势,但与籼粳亚种间杂交种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同时发现,非洲栽培稻品种间杂交种也有很强的超亲优势。这些结果表明,籼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种可比籼粳亚种间杂交种显著提高分蘖期的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而粳稻与非洲栽培稻种间杂交则是除籼粳杂交外的另一条增加生物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利用栽培稻种间杂种优势,用13个亚洲栽培稻品种(9个籼稻,4个粳稻)和13个非洲栽培稻品种形成7个处理:I,籼稻亲本9个品种;Ⅱ,粳稻亲本4个品种;Ⅲ,非洲栽培稻亲本13个品种;Ⅳ,籼稻/非洲栽培稻杂种95个组合;V,粳稻/非洲栽培稻41个组合;Ⅵ,籼/粳亚种间杂种39个组合;Ⅶ,非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品种间杂种11个组合;于2000年早稻在海南三亚对分蘖期、抽穗期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进行研究表明,籼稻与非洲栽培稻间的种间杂种在分蘖期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上有显著的超亲优势,也有强于籼粳亚种间杂种的竞争优势,粳稻与非洲栽培稻间的种间杂种在分集期及抽穗期单株干重上都有显著的超亲优势,但与籼粳亚种间杂交种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同时发现,非洲栽培稻品种间杂交种也有很强的超亲优势.这些结果表明,籼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种可比籼粳亚种间杂交种显著提高分集期的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而粳稻与非洲栽培稻种间杂交则是除籼粳杂交外的另一条增加生物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亚洲栽培稻的分类上,许多作者都提出过中间型的问题。我们则提出应只分籼粳两亚种,在亚种之下设生态群——生态型的建议。我们就形态特征对南亚和西亚稻种的分类与 Glaszmann 依据同工酶的分类取得基本一致的结果。其中分布在尼泊尔以西的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的细长粒粳稻,我们称之为镰刀谷是一种特殊生态型,曾被误分为籼稻,而分布在尼泊尔以东从阿萨姆直到云南的镰刀谷也多为粳稻,但无稃毛,可能为另一粳稻系统。镰刀谷中不少优质米和香米品种。本研究揭示了在南亚和西亚地带也存在着不少有用的粳稻资源,并确有一些偏籼、偏粳但不是真正中间型的品种,这无疑将在扩大粳稻育种的种质来源和进一步研究稻种的起源和分化展开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以台中65及其等基因F1不育系为遗传传测验种,测定了栽培稻4个籼型品种10个粳型品种在S-E2和S-E5基因座上的F1花粉不育基因型和分化度,结果表明,在这两个基因在座上,籼型品种和粳型品种分别带有高频率,高分化度的S和S基因。试验结果支持了单基因座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对杂种不育性的解释,并为栽培稻籼粳亚种的分类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稻核心种质光壳稻耐低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土壤有效磷6.26×10-6和40×10-6条件下对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40份光壳稻和495份具稃毛稻种(非光壳)进行耐低磷特性比较,初步结论如下(1)光壳稻的耐低磷强弱与籼粳程氏指数有一定联系,强耐低磷品种主要分布在偏籼和偏粳的中间型陆稻.(2)光壳稻平均耐低磷力显著低于其他稻,耐低磷力由籼至粳到光壳依次递减,呈连续性变异.(3)耐低磷强弱与稃毛有无、籼粳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云南光壳稻亲和性品种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Oka分类法对12份云南光壳稻亲和性品种、2份亲和性对照品种02428、Dular以及19份籼粳测验种进行籼粳分类。分类结果表明,籼、粳测验种分别为典型的籼、粳稻品种,02428为粳稻品种,Dular为中间型品种;12份云南光壳稻品种中有1份属于籼型品种,4份属于中间型品种,另外7份属于粳稻品种。籼粳分类结果与它们的亲和性符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1.
云南光壳稻广亲和性与等位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测验种,广亲和品种间配制的单交,三交组合F1和F2及其亲本共181个材料在云南籼粳交错区,海南三亚和武汉进行育性鉴定表明,从19个云南光壳稻中鉴定出14个广亲和品种,尤其是花二早、花二早、,矮嗄,扎那嗄,扎那嗄1等品种的广亲和性较好,耐冷性也强于0.2428和Dular,矮嗄一个生态适应性较好的广亲和品种,云南光壳稻与意大利粳稻巴利拉的生态地理远缘差异较大,花二早,末烈谷,木帮谷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部分稻种资源稻瘟病抗性评价及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66份地方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叶瘟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陆稻地方品种中高抗的品种最多,占36.7%;其次是籼稻地方品种,占6.3%;粳稻最少,仅占2.2%。对16个高抗稻瘟病的陆稻地方品种进行基因分析,发现9个品种对所测试菌株受2对基因控制,7个品种对所测试菌株受3对基因控制。这些陆稻地方品种是发掘和定位新的抗稻瘟病基因以及抗性育种的重要素材和抗源。  相似文献   

13.
黔东南禾稻类型分类及叶龄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黎平和凯里两地种植试验,对95个禾品种特征特性的调查结果表明,禾稻有籼、粳,粘、糯,水、陆,早、中、晚等各种类型,是以中晚熟粳糯类型为主的具有地方特殊性的栽培稻。对列助、红禾、地坪红籼糯、六月谷、白芥草、大红谷、九月谷等14个代表品种进行生育动态和叶龄进程进行调查分析,建立了禾早、中和晚熟品种的叶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南京11,光壳稻和巴利拉或秋光配制的单交、测交28个组合F1,F2及其亲本在云南籼粳交错区的宜良县进行育性鉴定分析表明:(1)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F1易受低温影响,其广亲和基因难以表达。南京11与矮嘎、明子谷、木帮谷、毫秕、镰刀谷、末烈谷等光壳稻杂种F1和F2代的育性表达基因不同,F1的育性表达基因易受环境影响;但F2育性表达符合广亲和基因的遗传模式;并受主基因控制。(2)南京11,光壳稻与巴利拉测交组合F1单株多数为不育株,不育株与可育半不育株比例符合X2检验1∶1理论值的分界以5%和10%居多。(3)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育性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秋光的S-8育性恢复基因与该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5.
云南光壳稻亲和性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IR36等11个灿稻品种和秋光等8个粳稻品种为测验种,对毫梅、毫秕等12个云南光壳稻亲和品种的亲和谱和亲和力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个云南光壳稻亲和品种中,品种毫秕对10个灿稻和7个粳稻测验种表现亲和,亲和组合百分率最高(84.2%),亲合组合百分率在60%以上的还有毫梅(75.0%)和镰刀谷(68.4%);亲和力最好的是大白糯,其与灿、粳测验种表现亲合的各组合的F1平均小穗结实率为7  相似文献   

16.
华北两系杂交粳稻优势生态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N422s、108s、LS2s分别与12个生态型材料配组,对F1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培矮64s与爪哇稻、华北育成粳、韩国地方粳、韩国育成粳、南方育成粳、东北育成粳、东北地方粳等为强优势配对模式;南方地方籼、华北地方粳、韩国地方粳、新株型灿稻等是108s的优势生态型;LS2sz与爪哇稻、华北地方粳、华北育成粳等配组优势较强。探讨了水稻优势生态型的筛选问题和这4个不育系及这12个不同生态型材料在北方两系杂交粳稻中的应用。认为培矮64s、N422s、108s这3个不育系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和配合力,在华北两系杂交粳稻育种中有一定的利用价值;LS2s不具备广亲和性,配合力也较差,在育种中可间接利用其大粒的优势。华北粳是4个不育系的优势生态型,因此在水稻优势生态型的研  相似文献   

17.
The antioxidation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total flavones and anthocyanin contents in different black rice variet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eat differences in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 scavenging free radical capacity (SFRC), total flavones and anthocyanin contents existed among 242 black rice varieties. Comparisons of TAC, SFRC, total flavones and anthocyanin contents of different black rice type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lack rice and white rice, indica one and japonica one, and nonglutinous one and glutinous one were significant at 0.01 levels, respectively. This showed that the TAC, SFRC, total flavones and anthocyanin contents of japonica typ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indica one, and nonglutinous type were higher than glutinous one. According to the fast clustering procedure, 242 black rice varieties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10 clusters, 184 indica rice varieties into 10 clusters, and 58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nto 6 clusters. Most significant (P〈0.01) correlations existed between TAC and total flavones and anthocyanin contents, and between SFRC and total flavones and anthocyanin contents of black rice, respectively. This showed that the antioxidation of black rice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its active compositions of flavones and anthocyanin.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242份黑米品种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及其与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黑米品种及籼、粳、粘、糯类型之间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能力、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黑米/白米、籼/粳、粘/糯各类型之间的差异分别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总体呈现粳大于籼、糯大于粘的趋势。242个黑米品种按快速聚类法可聚成10大类群,184个籼型品种聚成10类,58个粳型品种聚成6类。黑米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分别与其中的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之间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性,表明黑米的抗氧化作用与其中所含的黄酮和花色苷类物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籼粳稻亚种间分子标记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籼粳稻亚种的分子标记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13份籼稻、5份粳稻为亲本,采取SDS法提取水稻叶片总DNA,进行扩增反应,利用321对SSR引物对亲本的多态性进行筛选,分析籼粳亚种之间的SSR标记差异。[结果]18个亲本中共筛选到168对引物具有明显的标记带和较好的多态性。SAR水稻血缘的412、407、421、992、950之间及长药野生稻血缘的84-15与84-23之间的多态性明显少于稳定亲本与栽培稻之间的多态性,也低于籼稻品种间和粳稻品种间的多态性。籼稻与粳稻之间的多态性频率最高,籼稻品种之间的多态性高于粳稻品种之间的多态性。供试材料籼粳稻之间存在31个SSR标记差异,SSR标记可较为准确地鉴定材料的亚种属性。[结论]籼粳亚种之间有明显的SSR标记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 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 2 4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简称RFLP)标记技术 ,研究光壳稻和爪哇稻及其与温带粳稻之间的关系 ,探索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 :42个探针共产生 6 9个不同的限制性片段 ,其中 2 0个 (占 47.6 % )探针显示 47个 (占 6 8.1% )多态性片段 ,至少在 2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具有多态性片段分别以 1和0记录存在与否。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 ,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温带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 ,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 ,光壳稻与温带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要比爪哇稻与温带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大。根据聚类图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已配组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