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杏鲍菇高产菌株的紫外线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丹  叶亚建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04-8405
[目的]获得杏鲍菇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诱变、单菌落分离、突变株选择、菌丝生长及出菇对比试验研究了杏鲍菇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技术。[结果]将经紫外线照射处理的孢子悬液稀释,涂在平板培养基上,7 d后分离单菌落并两两配对。取镜检有锁状联合的菌株菌落与原始菌株做拮抗试验,得到了11株突变株。7号和11号菌株与其他菌株间有极显著差异,5号和10号菌株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原始菌株,2号菌株与对照菌株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余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无显著差异。9个菌株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号和10号菌株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35%和34%。它们被命名为PL-5和PL-10。[结论]经紫外线诱变选育的杏鲍菇菌株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谢天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57-10758
[目的]研究杏鲍菇液体培养微量元素对其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以期为杏鲍菇培养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杏鲍菇培养液中添加不同微量元素,考察其菌丝生物量的变化,分析微量元素对其生长的影响,优化杏鲍菇培养条件。[结果]培养液中添加镁、钙以及少量的铁可以促进杏鲍菇生长,添加锌和过量的铁会导致杏鲍菇生长抑制。[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杏鲍菇液体发酵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碳氮源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杏鲍菇产胞外多糖的最适碳源和氮源。[方法]利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杏鲍菇胞外多糖在以淀粉为碳源时产量最大,其最佳浓度为6%,其次是麦芽糖。葡萄糖对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高于淀粉和麦芽糖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在供试的6种氮源中,有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产。其中酵母膏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为最佳氮源,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蛋白胨。[结论]不同碳源对胞外多糖产量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不成正相关,不同氮源对胞外多糖产量及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双单杂交育种技术选育长根菇新菌株,并建立双单杂交后代的快速准确鉴定方法,以获得活性成分含量高、抗病性强的长根菇优质菌株.[方法]利用双单杂交技术进行长根菇杂交育种,通过拮抗试验、细胞核染色观察和SNP位点分析对双单杂交后代进行鉴别,以液体深层发酵和比色法测定杂合菌株的小奥德蘑酮产量,并通过对峙培养鉴定杂合菌株的木霉抗性.[结果]通过对长根菇亲本菌株OuE进行单孢分离,获得14株单核菌丝后代,编号依次为OuE01~OuE 14.将获得的单核菌丝后代与亲本双核体菌株OuC进行双单杂交,经拮抗试验和SNP位点分析共筛选获得14株双单杂交后代.经过与两个亲本菌株(OuC和OuE)比较发现,杂交后代OuCE02、OuCE08和OuCE12的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16.00、16.10和15.30 mm/d,均显著高于两个亲本菌株(P<0.05);杂交后代OuCE03、OuCE05、OuCE08和OuCE10的菌丝发酵液小奥德蘑酮含量较亲本菌株OuC分别提高6.07%、47.66%、4.67%和15.42%;杂交后代OuCE01和OuCE08显示出较亲本菌株更强的木霉抗性.其中,杂交后代OuCE08在菌丝生长速度、小奥德蘑酮产量和木霉抗性方面均优于两个亲本菌株.[结论]双单杂交是一种快速有效获得食用菌新菌株的遗传育种方法,通过该方法筛选出一株高产小奥德蘑酮、高抗木霉的长根菇新菌株OuCE08.长根菇双单杂交后代快速、准确的检测鉴定可先采用拮抗试验作为初筛手段,再利用SNP位点分析进行复筛.  相似文献   

5.
对10个不同杏鲍菇菌株进行菌丝活力与抗杂能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杏乐菌株、杏A菌株、Ple0028、Ple0038、Ple0045等菌株在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具有较强的菌丝活力与抗杂能力,可用于下一步的杏鲍菇出菇试验。  相似文献   

6.
杏鲍菇菌株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通过对10个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及其它性况的比较发现,在同一培养条件下,10个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不同,其中7号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最好,产量最高,综合其它性况,它是最适的菌株。2号菌株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6个杏鲍菇不同菌株在菌丝长势、长速、生物转化率及农艺性状等方面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6表现最好,其次为杏鲍菇1.杏鲍菇6子实体呈保龄球状,态特征好,个大、菌盖小、菌柄粗短肉厚,菌丝发菌快、污染率低、长势好,生物转化率为110.3%,在6个品种中最高.杏鲍菇1子实体呈柱状,菌丝发菌快、污染率低、长势好,生物转化率为90.5%,在6个品中排第二位.杏鲍菇1号和杏鲍菇6号均可在伊犁河谷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优化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栽培种的培养条件,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更适合的栽培菌种。本试验选择16种不同来源的杏鲍菇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各品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杏鲍菇母种的菌丝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 这3个品种的杏鲍菇菌丝均匀,浓密,长势好;平均生长速率快,达0.77 cm/d,极显著高于其他菌种;菌丝生长指数最大,达到3.86。因此,从菌丝生长特性方面考虑,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可作为杏鲍菇栽培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优质高产的杏鲍菇栽培品种,对20个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及子实体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号菌株生育期短,单菇产量高,子实体性状好,明显优于其它菌株,可作为优良杏鲍菇品种进行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宜泰安地区栽培的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优良菌株.[方法]对9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和子实体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秀珍菇9号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浓密,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分别为85.09%和82.08%.[结论]秀珍菇9号是适宜泰安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1.
姜贺  汪岩  夏泽  李洪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44-10245,10264
[目的]优化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菌丝体多糖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凤尾菇菌丝体多糖产量的发酵条件,按照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4因素3水平的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最终确定最优的凤尾菇菌丝体多糖的发酵条件为:装液量75 ml,接种量4%,摇床转速120 r/min,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凤尾菇菌丝体多糖含量为4.97%.[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凤尾菇菌丝体多糖的可行性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过程相关指标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有效指导杏鲍菇液体生产。[方法]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过程中菌丝量、CO2浓度及pH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菌丝量与CO2浓度变化基本符合微生物增长的"S"型曲线。培养初期菌丝量增长缓慢,第4~8天快速增长,增长量维持在0.5 g/L以上;第9天后菌丝量增长速度趋于缓慢,菌丝量也逐渐趋于平稳,培养后期菌丝量略有下降。培养过程中pH变化较小,从培养初期到对数生长期,pH下降幅度不超过0.50。[结论]液体菌种发酵时间以8~9 d为宜。  相似文献   

13.
申培丽  赵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81-681,683
[目的]分析不同生理时期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多糖的含量。[方法]测定了6个平菇菌种的液体菌丝体阶段、菌丝满料阶段、子实体与出菇结束废料中的多糖含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生理时期平菇多糖产量差异。[结果]风尾菇四号与广温七号液体培养阶段多糖的含量最高,出菇结束的废料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多糖,可以回收利用其中的多糖。[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食用菌多糖的原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榆黄蘑的深层发酵最佳培养基的制备,为榆黄磨的液体发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以初选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适合榆黄蘑菌丝体生长以及适合产生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基。[结果]确定适合榆黄蘑菌丝体生长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20.00%、葡萄糖1.00%、蔗糖1.00%、牛肉膏0.15%、蛋白胨0.15%、NaCl0.01%、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VB0.001%。适合产生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20.00%、葡萄糖1.50%、蔗糖1.50%、牛肉膏0.10%、蛋白胨0.10%、NaCl0.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VB,0.001%。[结论]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榆黄蘑的深层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贵州栽培的杏鲍菇品种(菌株),探索杏鲍菇在贵州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引进4个杏鲍菇品种(菌株)在贵州高寒山区栽培,研究各品种(菌株)杏鲍菇菌丝生长、露地覆土栽培情况下子实体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杏鲍菇-1、杏优-1的菌丝生长快,长势强;4个杏鲍菇品种(菌株)的产量及生物转化率表现一致,即杏鲍菇-1杏优-1XB-1QX-1,其中杏鲍菇-1的产量分别与XB-1和QX-1达极显著差异,杏优-1、XB-1的产量分别与QX-1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良秀珍菇栽培技术,提高秀珍菇生物学转化率和品质。[方法]从菌料选择及配方、菌棒构造2个方面,改良秀珍菇栽培技术。[结果]改良后的配方不仅保留了常规栽培中配方所体现的所有特性,而且整体提高了秀珍菇的生物学效率,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秀珍菇的出菇率。[结论]该研究为秀珍菇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工厂化袋栽杏鲍菇不同后熟期对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杏鲍菇菌丝色泽、长势和菌袋质地,培养料的含水量和重量、现蕾时间和产量进行试验比较,研究了工厂化袋栽杏鲍菇不同后熟期对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后熟期9~12d的菌丝长势最好,并且此时菌丝洁白,菌袋质地紧实,菌丝新陈代谢处于旺盛时期,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