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近几年我县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面积在1300多公顷以上,栽培的瓜类、蔬菜发生白粉病后喷翠贝,虽然防治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2009年在我县园艺场温室甜瓜上进行了好力克和翠贝防治白粉病对比试验,为今后白粉病均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翠贝为对照药剂,比较了植物内生细菌LP5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照药剂翠贝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88.3%,内生细菌LP5的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79.4%,显然内生细菌LP5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防治温室黄瓜白粉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选择百菌清、灰霉净、疫霉净3种烟剂,采用烟熏法对温室黄瓜白粉病进行防治。[结果]3种烟剂中,百菌清烟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最佳,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用药,每次施药量为1500 g/hm^2,施药间隔期8 d,连施4次,防治效果可达90.7%以上。[结论]百菌清烟剂可以在温室黄瓜白粉病的化学防治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防治效果测定研究几种生物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获得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药剂种类,从而为黄瓜田间防治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针对黄瓜白粉病,使用常规药剂三唑酮已产生抗药性,各浓度翠贝、各浓度4%农抗120、高浓度世高、高浓度木醋液、高浓度多抗霉素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针对黄瓜灰霉病,扑海因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高浓度百菌清、高浓度益微菌剂(绿康微)防效次之。  相似文献   

5.
新型杀菌剂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乙嘧酚、小檗碱等2种新型杀菌剂对黄瓜自粉病的防治效应.结果表明:25%乙嘧酚悬浮剂、0.5%小檗碱水剂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50%翠贝悬浮剂的常规使用浓度;2种药剂在试验中未发现对黄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药剂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马健  胡郭蓉 《新农业》2006,(6):22-22
黄瓜是温室蔬菜的主要品种,随着温室栽培年限的延长,黄瓜白粉病普遍发生严重,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如何有效防治温室黄瓜白粉病,已是广大农民朋友日益关心的问题。北京金福腾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电热硫磺蒸发器(专利号:ZL982002704.4),成功地将硫磺和其他抗菌杀虫剂快速蒸发到温室环境中,对黄瓜等蔬菜白粉病、黑斑病、灰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及蚜虫、白粉虱、蓟马、潜叶虫、红蜘蛛等虫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硅酸盐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研究硅酸钾和硅酸钠对黄瓜白粉病的病菌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硅酸钾和硅酸钠均对黄瓜白粉病菌生长有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3.525、3.865 g/L;硅酸钾在稀释400、300倍,喷施1次条件下防治效果较低,分别为32.0%、53.8%,通过增加施用次数(2次)防治效果大幅上升,分别为83.2%、87.3%;硅酸钠在稀释400、300倍,喷施1次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2.8%、71.6%,喷施2次后分别上升到78.2%、89.3%.田间试验过程中发现,喷施硅酸钠、硅酸钾200倍稀释液后黄瓜植株开始产生药害现象,而喷施300~400倍稀释液处理10 d内分别施药2次,对黄瓜植株生长安全.[结论]试验结果为生产中硅酸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种植物油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防治黄瓜白粉病,研发了三种能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油生物农药。并对其分别进行黄瓜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植物油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的预防效果分别达到100%(SOL组)、97%(OOL组)和89.64%(COL组),好于甲基托布津的预防效果81.98%;盆栽治疗试验结果表明,SOL和COL的防治效果是96.48%和87.31%,而甲基托布津的防治效果是28.42%;大棚防治试验表明,SOL的防治效果比其他药剂显著。以上结果说明SOL生物制剂在黄瓜的绿色食品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设施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白粉病是设施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通过8种杀菌剂筛选试验,露娜森防治效果为91.86%,翠泽为89.34%、乙嘧金治白的防效为86.12%,可以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为害,可做为西安地区设施草莓白粉病防治的主要药剂,翠贝、世高、凯润3种药剂防效均超过了60%,可作为白粉病防治的搭配药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治作用。[方法]以长春密刺黄瓜苗为材料,接种田间自然发生黄瓜白粉病菌,进行室内保护试验和田间试验,观察不同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棉籽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和葵花油6种植物油乳油稀释至10、5ml/L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室内的保护效果,植物油乳油与对照药剂三唑酮乳油相当,田间防治效果植物油乳油防效多数都在60%~75%,与对照药剂三唑酮乳油稀释1ml/L的防治效果69%~70%也相当。[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5种植物免疫诱导剂对黄瓜光合生理变化和抗病性的影响,为植物免疫诱导剂在黄瓜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5种植物免疫诱导剂对黄瓜光合生理变化、抗病性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那氏齐齐发诱导剂可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黄瓜植株花期提前,产量相比对照提高3.5倍;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提高黄瓜植株光合性能,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达99.07%;蛋白免疫制剂提高了POD和CAT活性,是CK值的1.8和2.5倍,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70.68%。【结论】 植物免疫诱抗蛋白和那氏齐齐发诱导剂可显著促进黄瓜增产且可提高黄瓜植株对白粉病抗病性,适宜在黄瓜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设施秋延晚无土基质栽培条件下番茄白粉病的发病状况,筛选适宜生产的低毒、高效农药.[方法]通过5点取样法,对病害进行分级和调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不同农药对番茄白粉病防效差异.[结果]秋延晚番茄白粉病9月28日发生,11月20日达到高峰.11月初温室的平均温度13℃左右,湿度75;左右,适合番茄白粉病的发生及扩散.番茄白粉病发病初期,7种杀菌剂防效均在99;以上.发病前期,40;腈菌唑防效为86.36;,防效最佳.[结论]番茄白粉病在田间为水平和垂直扩展;秋延迟茬口番茄9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是施药的最佳时间,腈菌唑为药剂防治的最佳选择,氟硅唑、醚菌酯、烯唑醇可作为轮换使用药剂.  相似文献   

13.
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哈密地区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摸清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明确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进行商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试验,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方法]2003-2009年,定点对葡萄白粉病发病时间、发生规律、筛选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葡萄白粉病初期发病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温度20-30℃、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害流行.杜邦福星、敌力康、40;信生防效,分别达86.89;、1.84.02;和81.32;,[结论]加强葡萄防病栽培技术的应用,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杜邦福星、敌力康、信生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喷药2次,间隔10 d喷一次,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白粉病.  相似文献   

14.
打瓜白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打瓜白粉病在新疆严重危害的现状,研究6种杀菌剂对打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6种药剂的防效差异.[结果]两次施药后第14 d,10;苯醚菌酯悬浮剂5000倍液防效最高,防效达73.80;.10;苯醚菌酯悬浮剂10 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400 g/L氟硅唑乳油7 500倍液和25;乙嘧酚悬浮剂1 500倍液的防效也较好,药后14 d分别达69.69;、69.56;、68.48;和67.32;.[结论]4种药剂防效较好,推荐在生产中交替使用.提出了打瓜白粉病防治原则,明确了该病的初侵染来源和防治始期.防治打瓜白粉病的关键是抓住发病始期,选用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  相似文献   

15.
黄瓜抗白粉病突变体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白粉病是危害黄瓜产量、品质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抗白粉病材料的发掘与研究,可以实现从根本上解决病害问题。对获得的‘长春密刺’突变体材料进行分析,旨在筛选出黄瓜抗白粉病突变体材料,丰富育种群体。【方法】对400份‘长春密刺’突变体材料进行苗期接种白粉病菌试验,通过叶片病斑观察结合病情指数分析,初步筛选出抗病材料,将筛选出的抗病材料在大田环境下自然发病进一步观察表型。对初步筛选出的抗病材料进行苗期生理鉴定,测定并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田间自然发病进一步筛选抗病材料,并测定其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及乙烯、茉莉酸、水杨酸激素含量,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叶片中乙烯、茉莉酸、水杨酸、木质素、病程相关蛋白等防御信号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感病材料相比,抗病材料的表面菌斑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优于对照‘长春密刺’,胞间CO2浓度低于‘长春密刺’。在防御激素方面,抗病材料的乙烯、茉莉酸、水杨酸含量同样优于感病材料,而在成熟期叶片的防御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上,抗病材料的表达高于感病材料。通过苗期接种白粉病菌和田间自然发病综合筛选出了两份抗白粉病突变体材料:Mu-86-2、Mu-58-9。【结论】通过对突变体库的筛选可以获得抗白粉病新材料,这些材料的获得对黄瓜抗白粉病的遗传研究和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黄瓜高抗白粉病材料K8进行研究,明确其抗性遗传规律,并完成抗性基因的QTL定位分析,为探索抗病机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黄瓜白粉病致病菌Podosphaera xanthii (syn. Sphaerotheca fuliginea)对K8×K18(感白粉病)杂交后代F2:3家系人工接种鉴定,进行抗白粉病遗传分析。以完成抗病性鉴定的F2和F2:3家系组成的抗感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BSA法和2360对黄瓜SSR引物进行SSR分析,采用JoinMap 4.0作图软件和MapInspect软件构建连锁群并完成连锁群与染色体的对应。利用MapQTL4.0软件对白粉病抗性基因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试材K8所含有的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本研究共检测到4个白粉病抗性基因的QTL位点pm5.1、pm5.2、pm5.3和pm6.1,其中,pm5.1、pm5.2、pm5.3在两年中被重复检出,pm5.2位点的贡献率最大,在其所在区域预测到了4个NBS类抗病基因。pm6.1位于黄瓜Chr.6上,是个微效的QTL位点。【结论】位于Chr.5上的pm5.2是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的主效QTL位点,该抗性基因可能属于NBS类抗病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抗性基因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及MAS抗病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35.65、35.63和30.82,显著高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9.95和6.00。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和19%啶氧·丙环唑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4.94%和82.77%。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4.57%~71.12%。【结论】新疆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北部地区,发生程度为3~5级。新疆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程度多为1~2级。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日光温室黄瓜的生长环境(空气温湿度和土壤温湿度)和白粉病发病状况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和采集,并采取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预警模型,以期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预警系统的设计与构建。研究结果表明:湿度特征变量(最大空气湿度)、温度特征变量(最大空气温度)对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的发病概率均有显著影响,且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预警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日光温室黄瓜的生长环境包括空气温湿度与土壤温湿度和白粉病发病状况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和采集,并采取 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预警模型,以期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预警系统的设计与构建。研究结果表明:湿度特征变量(最大空气湿度)、温度特征变量(最大空气温度)对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的发病概率均有显著影响,且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预警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