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2020年在黑龙江省11个市县采集并分离262株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并对其作甲霜灵抗药性、交配型、mtDNA单倍型和SSR基因型测定.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A1型、A2型和SF型菌株分别占所分离菌株总数81.3%、11.1%和7.6%.甲霜灵抗药性测定结果显示,甲霜灵高抗性菌株、中抗性菌株和敏感性菌株占比分别为55%、27.1%和17.9%.线粒体DNA单倍型测定中,共检测出Ⅰa和Ⅱa两种mtDNA单倍型占比分别为9.2%、90.8%.利用11对引物对采集的马铃薯晚疫病菌作SSR基因型分析,共检测出39种SSR基因型,.其中H-11为优势基因型,分离频率为18.32%,其次为H-28,分离频率为13.74%.在11对SSR引物中,SSR2的Nei's基因多样性为0.4985,均高于其他等位基因Nei's基因多样性.2019年检测出28种SSR基因型,2020年检测出35种SSR基因型,基因型H-9、H-18、H-26、H-27为2019年特有SSR基因型,基因型H-29~H-39为2020年特有SSR基因型;望奎县检出7种基因型,较其他市县基因型丰富.  相似文献   
2.
2006-2008年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共分离获得6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测定了这些菌株对交配型、氟啶胺和甲霜灵的敏感性。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都显示A1交配型。甲霜灵测定结果显示10个菌株(16.4%)显示为敏感性,11个菌株(18.0%)显示为中抗,40个菌株(65.6%)显示为抗性。这说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发生的晚疫病菌已对甲霜灵产生抗性。氟啶胺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其敏感性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 EC50在0.203 3~0.783 7 μg/mL之间, 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85倍, 平均值为(0.4781±0.0163)μg/mL, 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 因此可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基线;83.6%的供试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下降, 甲霜灵与氟啶胺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测定氟啶胺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可湿性粉剂、氟啶胺悬浮剂和烯酰吗啉能很好地控制晚疫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5.71%、87.00%、82.19%,而甲霜灵的为23.92%。  相似文献   
3.
氟啶胺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菜根肿病是威胁大白菜生产的一种土传性病害。为了筛选对白菜根肿病有效的杀菌剂,在室内和田间利用灌根方法测定氟啶胺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室内药效测定结果显示氟啶胺乳油(有效质量浓度2.5和5μL·mL-1)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9%和89.5%,均高于甲基硫菌灵的防治效果88%。氟啶胺乳油(有效质量浓度5和2.5μL·mL-1)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7.6%和69.4%,均高于甲基硫菌灵的防治效果37.4%。结果表明,氟啶胺乳油可以用来防治白菜根肿病。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测定了马铃薯早疫病菌对腐霉利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与敏感性基线。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共分离了60株马铃薯早疫病病菌,并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腐霉利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分离的马铃薯早疫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其敏感性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EC50值在0.3472~8.1799μg/mL之间,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23.56倍,平均值为4.4457±0.6019μg/mL,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因此可作为马铃薯早疫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基线。不同年份分离的马铃薯早疫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地区分离的马铃薯早疫病菌有一定的差异,其敏感性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EC50值在3.0903~23.5613μg/mL之间,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7.62倍,平均值为10.3584±1.6331μg/mL,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因此可作为马铃薯早疫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总之,腐霉利和戊唑醇可作为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药剂,但应注意监测其抗药性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试脸在田间测定了克露、迭克宁、银法利、瑞凡和中药杀菌剂5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银法利,其次为瑞凡、达克宁、克露和中药杀菌剂,增产62%-155%,晚疫病烂薯率为1.20%-8.09%。根据病害发展曲线,病害发展前期使用5种药剂。均可达到显著防治效果。病害发展后期,建议选择银法利和瑞凡药剂。注意每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6.
2008~2011年在黑龙江省共分离了41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瑞毒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和交互抗性。瑞毒霉测定结果显示6个(14.63%)菌株显示为敏感性,11个(26.83%)菌株显示为中抗,24个(58.54%)菌株显示为抗性。这说明黑龙江省分离的晚疫病菌已对瑞毒霉产生抗性。对于霜脲氰,EC50值为0.0630~2.1289μg/m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3.79倍,敏感性基线值为0.1879μg/mL。交互抗性分析结果显示,未产生交互抗性的菌株为73.16%,产生交互抗性菌株为26.84%。以上结果说明霜脲氰和瑞毒霉不能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7.
从哈尔滨马铃薯产区分离疮痂病菌,采用小薯片法测定分离菌株致病性,通过形态观察、生物学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疮痂病菌;利用纸碟法分别测定抗病诱导剂草酸(OA)、水杨酸(SA)、β-氨基丁酸(BABA)、苯并噻二唑(BTH)和茉莉酸甲酯(MJ)对马铃薯疮痂病菌离体生长影响,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该5种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效果,室内和田间使用浓度均为50μg·mL-1.结果表明,筛选得到9个致病菌株,形态相似,在ISP2培养基上菌丝灰色,孢子灰色,孢子链为直链.通过16S rDNA序列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将致病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scabies,即马铃薯疮痂病菌.离体条件下,供试5种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疮痂病菌生长无抑制作用;田间条件下,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产量无显著影响,且对马铃薯疮痂病均有防治效果,其中MJ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为43.6%.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致病链霉菌有S.scabies,MJ可较好诱发马铃薯对疮痂病抗病性,MJ可用于防治马铃薯疮痂病.  相似文献   
8.
以哈尔滨市阿城区白菜根肿菌的休眠孢子为试材,对其进行萌发测定,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休眠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适宜pH为6.3;黑暗处理的休眠孢子比光照处理的休眠孢子萌发率高,分别为73.33%和12.16%,腐烂处理根肿的萌发率最高为73.33%。以上结果表明白菜根肿病容易发生在低温和偏酸性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张铉哲  侯思宇  郝璐  李微 《北方园艺》2015,(18):118-121
以蛋壳粉末为试材,采用灌菌法和密封菌土法接种,测定了蛋壳粉末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密封菌土法接种比灌菌法接种更易发病;在室内蛋壳粉末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测定结果显示,1∶5蛋壳粉末和土壤混合处理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效最高(64.2%)。室内蛋壳粉末盆栽测试结果显示,1∶5蛋壳粉末和土壤混合处理的pH值为6.95,比对照pH值提高了1.4。因此,采用具有钙离子为主成分的蛋壳粉末和土壤混合处理能有效地防治白菜根肿病。  相似文献   
10.
以SOL生物制剂作为试验药剂,采用曲利苯兰染色法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SOL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菌作用,以期为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抑菌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采用曲利苯兰染色法对SOL药剂预防效果进行显微层面初探,观察发现经SOL处理后白粉菌分生孢子与阳性对照甲基托布津及清水处理相比产生芽管时间明显延长,具有预防作用。扫描电镜技术表明了SOL对白粉菌有抑菌作用,SOL作为保护性药剂时,白粉菌分生孢子出现干瘪、皱缩,芽管生长受抑制,无法继续形成侵入钉侵染寄主植物;SOL作为治疗性药剂时,已形成的芽管难以继续生长,白粉菌分生孢子出现干瘪、坍塌,芽管出现断裂、内含物外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