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膳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糯玉米以及加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重庆糯玉米种植初具规模,但糯玉米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较小,加工产品种类较少。基于分析重庆市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从生产、加工和政策3方面阐述了重庆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英  李超  宋自新 《农技服务》2010,27(8):1098-1098
针对澧县糯玉米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栽培品种单一,加工产品类型少,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不高,生产基地发展不够稳定,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等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糯玉米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加大科技投入、建设糯玉米绿色原料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发展糯玉米精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糯玉米既可以鲜食,又可以做工业加工提取支链淀粉.吉林省糯玉米育种研究始于19世纪90年代初,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率先开始了糯玉米的研究工作,先后育成了春糯系列糯玉米新品种.随着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也逐渐加大了糯玉米品种的选育工作.先后审定了吉糯1、吉糯3、吉糯10等糯玉米品种.2005年,吉林省专门开设了特用玉米(甜糯组)区域试验,并于2007年审定了3个糯玉米新品种.吉林省糯玉米加工企业以长春大成集团和吉林省天景公司为主.长春大成集团主要加工玉米淀粉,吉林省天景公司则以加工鲜食糯玉米为主.随着一批大型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相继建成投产,玉米加工转化数量成倍增长.并已形成玉米加工四大系列品系.随着玉米加工业的蓬勃发展,糯玉米将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糯玉米速冻加工工艺与不同条件下的食用风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玉米因其色彩斑斓、营养丰富、用途广泛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适于加工出口的高效作物,呈加快发展之势。笔者对速冻糯玉米穗的加工工艺和不同条件下的食用风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速冻糯玉米穗的加工工艺流程,分析了影响糯玉米穗加工质量和食用风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甜、糯玉米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甜、糯玉米属特种玉米,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加工,茎叶还可作饲料,因而开发甜、糯玉米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我国甜、糯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并开始向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糯玉米的品种与营养价值的基础上,从糯玉米的加工产品、糯玉米产品的加工工艺方面介绍了其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7.
糯玉米营养丰富,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粘滞性和消化率,加温处理后具有较高膨胀力和透明性,因此,糯玉米具有广泛的用途。果穗可鲜食、罐藏加工,籽粒可加工成糯玉米面粉,制作糕点食品,也可作饲料和工业原料。近几年,倍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和食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忻州市糯玉米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发展现状及优势,指出糯玉米产业普遍存在的缺少龙头企业、加工产品类型较少且质量不一、市场开发不够、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力推进政府对于糯玉米产业的扶持、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中介和纽带作用、加大宣传、打造品牌等促进忻州市糯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为忻州市乃至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优点,果穗上甜、糯粒随机相间排列,口感既甜又糯,近年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成为鲜食玉米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我国育种人员通过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和糯质基因,形成甜糯双(多)隐性自交系,再与糯玉米自交系或彼此间杂交组配,杂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甜加糯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构建起“传统育种方法(甜、糯玉米杂交组配法和甜加糯玉米二环系选育法)+ 现代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甜加糯玉米育种体系,育成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甜加糯玉米因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种植茬口,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存在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繁殖和制种成本较高、品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保鲜加工技术亟待创新等制约因素,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阻碍了甜加糯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甜加糯玉米育种理论基础、育种发展历程、品种审定情况、种植分布、种植模式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核心瓶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甜加糯玉米育种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鲜食甜粘、清香、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糯玉米在南方一些省份已实现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加工,面积不断增长,经济效益显著。陇南地处秦岭以南,光、热、水资源丰富,在川坝河谷地区,春、夏播均能正常生长结实。若采用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大棚栽培等措施,糯玉米可四季生产,生产潜力很大。虽然目前糯玉米生产、加工在陇南市尚未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1.
以2个糯玉米品种和2个普通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两种玉米类型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从灌浆前期到蜡熟期,普通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都高于糯玉米,尤其是在灌浆后期和乳熟期;普通玉米叶片叶绿素a含量均高于糯玉米,蜡熟期糯玉米叶片已经死亡时普通玉米叶片叶绿素a含量仍维持在一定数值;糯玉米叶片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和下降进程都早于普通玉米;乳熟期之后,糯玉米叶片的绿叶面积明显小于普通玉米。  相似文献   

12.
从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人们消费观点的改变, 阐述了糯玉米品种选育与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介绍了糯玉米由一个突变体到现在上百个品种, 各种花色的发展过程; 糯玉米由简单的青嫩果穗鲜食到现在的青嫩鲜食、保鲜加工、深加工等多种利用途径, 以及形成了产业化; 分析了糯玉米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今后要根据我国国情因时、因地、逐步扩大的建议; 明确了现阶段糯玉米的育种目标除农艺性状和综合抗性要求外要求鲜食及保鲜加工以适口性、商品性好为主; 工业用深加工以籽粒产量高, 支链淀粉高为主; 饲用主要以生物产量高为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玉米(Zea mays L.ceretina kulesh)又称蜡质玉米,是一种大众食品,其鲜果穗可用作鲜食或加工,子粒和茎秆可作粮食、饲料。我国是糯玉米的起源地,也是糯玉米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从表型水平、生理生化水平、分子水平及遗传育种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糯玉米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糯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桂糯54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NBW4112为母本,以YL6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纯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的选育以“甜味糯”型糯玉米为目标,采用了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融合了北方糯玉米和广西糯玉米的优良特性,在品质上具有皮薄、柔嫩性好、甜度较高、风味佳、果穗外观好、籽粒饱满平整等优点,同时在产量和抗性上表现优秀,是鲜食和加工两用的新品种,于2022年参加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并通过了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本文阐述了桂糯541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为今后利用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选育“甜味糯”玉米新品种提供例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糯玉米速冻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1994-1996年对糯玉米速冻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糯玉米速冻加工保鲜期达6-8个月的关键技术是,鲜穗适采期为授粉后23-25天;漂烫比汽蒸效果好,时间为24分钟,冷点温度≥90℃;速冻温度为-45~-38℃,贮藏温度为-18℃。  相似文献   

16.
糯玉米的应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糯玉米具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介绍了糯玉米的起源、营养特性、开发利用价值以及糯玉米的综合利用途径,以促进糯玉米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刘月英  代莹  贾丽军  霍卫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53-8355,8357
[目的]优化白粒糯玉米浊汁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以白粒糯玉米全籽粒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白粒糯玉米浊汁饮料感官品质各因素的主次顺序及较优组合.[结果]试验表明,绵白糖的适宜添加量为4%;影响白粒糯玉米浊汁饮料沉淀率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吐温-80> CMC-Na>卡拉胶>黄原胶;影响白粒糯玉米汁饮料感官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吐温-80>黄原胶>CMC-Na>卡拉胶,较优组合均为黄原胶0.25%、CMC-Na0.15%、卡拉胶0.10%、吐温-800.15%.[结论]研究制得的饮料产品甜度适中,色泽洁白,糯玉米香味浓郁,稳定性极好,是一种适合各种人群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18.
仅就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产业化等问题进行研讨,为加快我国糯玉米新品种选育,拓宽现有糯玉米种质基础,结合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对糯玉米品种的需求,应加快更新育种目标,与产业化尽快接轨。  相似文献   

19.
鲜食玉米具有串联一二三产业的优良属性,发展鲜食玉米种植、旅游、休闲、加工、贸易、服务产业,对于构建新型鲜食玉米产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一二三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从产品特性、消费者、产业者层面探讨了鲜食玉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通过剖析当前存在的规划设计能力不足、种植业社会化组织不健全、企业深加工和产品研发能力欠缺等弊端,理清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以可行性和发展短板分析为基础,从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设计,细分产业格局,强化产业利益联结,从根本上提高产业融合水平,实现农村产业跨越式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升级,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