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天然动物香料麝鼠香体外细胞分泌研究”于2005年列为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合同编号20050552),经过3年来的研究,体外细胞分泌麝鼠香获得成功。本项实验通过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终于在传代细胞第3代细胞培养液中分离提纯出天然动物香料麝鼠香。经过化学分析,体外细胞分泌的麝鼠香与自然分泌的麝鼠香均含有环十七烷酮、麝香酮以及环烷类、酯类、醇类和醛类等成分。这些成分构成了天然动物香料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2.
麝鼠又名青根貂、麝香鼠.由于其绒毛丰厚,针毛挺直光亮,沥水性强,是制作帽子、领子和袖口等的上好裘皮原料.成龄雄麝鼠香腺中分泌的麝鼠香含有麝香酮、降麝香酮、十七环烷酮、酯类及脂肪酸等成分,与天然麝香大体相同,并具有明显的抗炎、耐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及促进生长等生物活性,又是名贵香料及中药原料.  相似文献   

3.
麝鼠香抗衰老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麝鼠香为成龄雄麝鼠香腺囊所分泌的一种天然动物香料。本研究发现:麝鼠香具有促进未成龄小白鼠体重增长、增加小白鼠前列腺——贮精囊的重量的作用;对抗小白鼠红细胞在高渗和低渗液中溶血稳定红细胞膜作用明显,增强小白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抗衰老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麝鼠是一种药用毛皮动物,每年的3月至9月进入繁殖期,公麝鼠能分泌出一种有特殊香味的液体--麝鼠香.麝鼠香是一种珍贵的动物香料,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和天然麝香相似,麝鼠香含有天然麝香相同的麝香酮、环十五酮、环十七烯酮等主要成分,含脂酸22种,酯类19类,无机元素14处,以及甾族化合物30种,理化反应也与天然麝香一致.  相似文献   

5.
<正> 麝鼠香是雄性麝鼠附性腺—香腺在繁殖季节分泌的产物。它富含大量多种不饱和脂肪和脂肪酸、少量游离氨基酸、肽和有机酸酯。以及大环酮类成分。主要环酮物质为环十七烷酮和3—甲基环十五烷酮。麝鼠香有  相似文献   

6.
麝鼠人工饲养技术向天浩(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麝鼠又叫青根貂,俗称水老鼠,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毛皮动物;其皮板薄软轻便,被毛色泽鲜艳,致密丰厚,沥水性强,保温性能好。麝鼠有麝香囊腺,其分泌物与香相似,内含麝香酮,可作高级香料和化妆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麝鼠因其分泌的麝鼠香具有与林麝麝香类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麝鼠的人工养殖,但关于麝鼠泌香机制的研究却进展缓慢。通过对麝鼠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麝鼠香腺的组织解剖结构、激素与麝鼠泌香的关系以及麝鼠香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综述,剖析了当前麝鼠泌香机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深入研究麝鼠的泌香机制和提高麝鼠香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麝鼠俗名水耗子、青根貂、水老鼠,是草食性动物。我国自50年代初开始,从前苏联多次引进,并在全国很多地方进行放养。当时引进是以生产麝鼠皮为目的。自90年代初,经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有关专家的试验、研究,开始采取活体取香技术,并获得成功。 麝鼠活体取香技术虽然取得成功,但在麝鼠香的利用和开发上并没有取得进展。目前,国内只有个别单位零星的收取少量做为试验用,并没有哪个单位或国外企业大量收购并利用麝鼠香。目前,饲  相似文献   

9.
取泌香期成年麝鼠香囊腺或对非泌香期麝鼠进行人工诱导香腺发育后取材,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分离香囊腺上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初步培养。结果显示,用1mg/mlⅣ型胶原酶和0.25mg/ml胰蛋白酶分次于37℃下消化组织块5h和15min,可得到大量的分散单细胞用于原代培养;用含10%胎牛血清和双抗的DME/F12培养液为基础液,在培养液中添加1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麝鼠香囊腺上皮细胞的存活和生长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腺上皮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也可用常规方法进行冷冻保存和复苏;体外传代培养到第5代的上皮细胞仍增殖旺盛,细胞内有丰富的脂滴,细胞分泌活动旺盛。提示,通过体外分离培养麝鼠香囊腺上皮细胞,建立香囊腺干(前体)细胞系,进而用细胞工程方法大量生产人工麝鼠香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麝鼠香是成年雄性麝鼠香腺囊中的分泌物.有人称为美国麝香.麝鼠香的抗炎、耐缺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及负性肌力等药理作用与天然麝香相似,还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及促进动物生长等活性.在医药及日化工业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1992年我所已完成了麝鼠人工活体取香及产品利用研究项目,通过了成果鉴定.获吉林省科学进步三等奖.麝鼠香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现将麝鼠人工活体取香的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行为多样性可综合量化动物行为特征。根据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摄食量和生理反应,泌香期划分为不同时期。为阐明圈养林麝泌香期行为多样性与泌香量的关系,2016年5月1日至7月31日,综合采用焦点取样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中心的57头雄性林麝进行了行为取样和记录,计算了行为多样性指数,并根据年龄将林麝分为亚成体、成体和老年麝,结合个体的摄食量计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林麝各泌香时期的行为多样性及与年龄和麝香分泌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尔康圈养林麝亚成体雄麝麝香分泌前的行为多样性指数(n=38)显著高于老年麝(n=14,P < 0.05),后者与成体麝行为多样性指数(n=7)间无显著差异(P>0.05);泌香后期老年麝行为多样性指数(n=49)显著低于亚成体(n=84,P < 0.05),并极显著地低于成体林麝(n=73,P < 0.01)。麝香分泌不同阶段的行为多样性与其泌香量间的相关不显著(r=-0.016,n=57,P>0.05)。老年林麝的行为多样性指数在麝香分泌前期(n=14)及后期(n=49)均显著低于同期的亚成体行为多样性(n=38,n=84,P < 0.05),2个时期行为多样性居中个体的麝香分泌(n=4,n=28)相对更多;麝在泌香中期的行为多样性(n=71)随年龄增加呈攀升趋势,而且行为多样性低的个体泌香量(n=3)更高。圈养林麝泌香期的行为多样性可作为其泌香量的预测指标,可应用于麝类动物驯养及麝香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为使猪温病毒(CSFV)E0蛋白在奶山羊乳腺中得以合成和分泌,一段上游带有信号肽和His标签序列的CSFVE0基因通过腺病毒穿梭载体被插入到腺病毒质粒中,将此重组质粒转染293A细胞包装得到重组腺病毒Ad-hisE0。为证明其有效性,用Ad-hisE0感染293A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E0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用Ad-hisE0分别感染牛乳腺上皮细胞和泌乳期山羊乳腺,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出E0蛋白分别位于26ku和48ku处的2条特异性条带。证实构建的腺病毒Ad-hisE0可以介导重组融合蛋白CSFV E0在山羊乳腺中的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中国水牛鼻唇腺显微与亚微结构的基础上,对水牛鼻唇腺的组织化学(核酸、多糖、糖蛋白、脂类,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等)进行测定。显微镜观察表明,鼻唇腺腺泡细胞胞质与导管管腔内的分泌物均含较多的 PAS 阳性颗粒。用不同 pH 的 AB 染色加以鉴别,证实这些 PAS阳性颗粒属于涎粘液,是分泌物的重要成分。鼻唇腺是一种由纯浆液性腺泡构成的唾液腺,其分泌物通过导符系统运送到鼻唇镜表面,水牛不断用舌舔其表面,从而咽入腺体分泌物。  相似文献   

14.
家蚕五龄幼虫中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家蚕5龄期中部丝腺细胞不同区段的蛋白质组成研究,有利于发现与丝胶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功能蛋白质。本研究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发现家蚕中部丝腺前、中、后3个不同区段的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仅在前段表达的20个特异性蛋白质,可能与Ser2A、Ser2B、S4和S5这4种丝胶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仅在中段表达的22个特异性蛋白质,可能与Ser1B、Ser1C、Ser1D和S3这4种丝胶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仅在后段表达的27个特异性蛋白质,可能与Ser1A和S3这2种丝胶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另外,在中段和后段表达、前段不表达的51个差异性蛋白质、表达量在中段和后段比在前段高的20个差异性蛋白质,可能参与了中、后段相应的丝胶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用焦点取样、扫描取样和所有事件综合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的卧息等行为型进行了取样记录,比较分析了雌雄个体在非交配季节(8-10月)和交配季节(11月-翌年1月)行为特征和表达模式的性间差异.结果表明:由于雌麝在非交配季节正处于产后恢复期和哺乳期,其能量耗损和育幼投资相对增加,警戒性增强,其站立凝视及摄食等行为型的发生持续时间相对雄麝较多,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雄麝为补充麝香分泌期的能量消耗及为繁殖季节作能量储备,相对地展现较多卧息(p〈0.01),而运动较少(p〉0.05).在交配季节,雄麝卧息较少(p〉0.05),而较多地展现冲突行为(p〈0.05),站立凝视、运动和信息标记等行为也表达较多(p〉0.05),雌麝表达较多的环境探究和尾阴探究行为收集环境信息和其他个体的性信息(p〉0.05).作为一种性别特征性的气味标记,雄麝全年均有蹭尾行为的表达.研究发现:雌麝在交配季节也有蹭尾行为表达,但表达模式异于雄麝,持续时间也极显著地少于雄麝(p〈0.01).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雌性圈养马麝行为格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雌性野捕马麝及圈养繁殖马麝的行为进行了取样,比较了非交配季节和交配季节2种来源雌麝的行为差异。结果表明:由于圈养环境的影响因子的类型、作用方式及作用强度相同,导致甘肃兴隆山麝场的雌性野捕及圈养繁殖马麝在非交配季节和交配季节的行为格局相似,麝类动物总体行为的刚性较强,可驯化性较差。在交配季节,雌麝的时间分配明显向繁殖活动相关行为倾斜,信息收集行为(环境探究和尾阴探究)的时间显著增加,摄食及反刍时间减少,亲和性下降,冲突增多。此外,雌麝在交配季节有蹭尾行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脂中的长链脂肪酸(LCFA)JL乎全部来源于从消化道吸收并转运人血液的食物外源性LCFA,然后跨膜进入乳腺上皮细胞参与乳脂合成,而参与LCFA跨膜运输的脂肪酸转运蛋白有:脂肪酸转运蛋白家族(Fattyacid transport proteins,FAPTs)、脂肪酸转位酶(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CD36)、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Fatty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和小窝蛋白(Caveolinproteins)。文章在综述LCFA跨膜运输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4种LCFA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发现在奶牛乳腺中表达的只有FAT/CD36和FABPs,而FATPs和小窝蛋白在奶牛乳腺中是否表达并参与LCFA的转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因此,应利用营养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方法,在体内和体外对FAT/CD36、FABPs、FATPs和小窝蛋白在泌乳期奶牛乳腺中的表达规律、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探明其在乳腺LCFA转运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并为优化乳脂组成实施的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驯养马麝麝香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圈养雄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麝香生产,确定马麝个体来源、亲本来源、取香时间、年龄及饲养管理模式对其麝香平均产量的影响,为高生产力麝类驯养及发展可持续麝香供给提供参考。【方法】在甘肃兴隆山马麝繁育场进行人工取香,对取香马麝进行个体识别和数据收集,准确记录麝香产量(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浮液后的麝香重)。【结果】驯养雄麝的年平均麝香产量为((7.90±0.17)g,n=732),产香区间为0.00-34.20 g;雄麝来源影响其平均麝香产量,野捕雄麝的年均麝香产量((8.76±0.27)g,n=272)显著高于驯养繁殖雄麝((7.39±0.22)g,n=460)(P<0.05),但雄麝父母来源对其平均麝香产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繁殖前取香和繁殖后取香的麝香产量也缺乏显著差异(P>0.05);受驯养管理模式的影响,马麝麝香产量的年度间差异显著(P<0.05);个体年龄影响其平均麝香产量(P<0.05),麝香产量的高峰年龄段为1.5-8.5岁。【结论】驯养雄性马麝的麝香产量与个体来源、年龄和饲养管理模式有关,父母来源和取香时间对麝香产量无显著效应(P>0.05)。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中国水牛(Bubalus bubalis)鼻唇镜系统研究的第一部分。通过对九例水牛鼻唇腺的组织学观察,证实其是高度特化的复管泡状腺,腺体由腺末房和导管两部分组成。由于结缔组织的深入,把腺体分隔成腺叶和腺小叶,叶间和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分布有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和小淋巴细胞等。腺末房由锥形腺细胞围成,外包肌上皮细胞。腺泡腔小。腺细胞的胞质中可见多而粗大的分泌颗粒或小而少的分泌颗粒。腺细胞间有细胞间分泌小管。腺细胞是局部分泌型。导管由闰管,分泌管、小叶内和小叶间导管、叶内和叶间导管、排泄管等组成。从分泌管细胞基部存在纵纹的形态学特征,启示它有分泌水分和离子的作用。排泄管贯穿腺体全长中轴,最后直接开口于鼻唇镜表面。实验结果可以认为,中国水牛的鼻唇腺是属于唾液腺,而不该归属于皮肤腺。畜体正常时,鼻唇腺分泌物湿润鼻唇镜表面,可以作为畜体生理状况的局部指征;不断用舌舐舔鼻唇镜表面,从而不断燕入腺体分泌物是有助于消化作用的。从腺体结缔组织中存在浆细胞、小淋巴细胞的特点看,它亦具有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麝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目前我国麝资源的种类、分布、种群数量变化和经济价值。从非法猎捕、盗卖麝香,麝栖息地破坏严重和人工养殖关键技术尚待突破等方面具体分析麝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麝资源减少的原因,提出了在麝种群密度较高的地区建立麝自然保护区,加强麝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大科研投入,全面提高人工养麝技术水平;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把麝麝香产品标识纳入法制程序等相应的保护和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