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姚建卿 《北京农业》2011,(9):112-113
红茶菌在我国民间很早就有培养和流传,并作为民间的一种日常食用的传统饮料之一。近年来,红茶菌在日本及欧美兴起了应用和研究的新高潮。综述红茶菌的历史,红茶菌菌种分离,红茶菌培养发酵技术,红茶菌产品的养生保健作用及其机理,和对未来红茶菌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红茶复合菌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共生体 ,俗称海宝、胃宝 ,是一种以糖茶水为原料的微生物发酵饮料 ,味道酸甜可口 ,如柠檬汁、杨梅汁。经常饮用能防治肠胃病等二十多种疾病 ,具有强身、益寿、美容三大功效 ,是一种纯天然保健饮品。如培育红茶菌出售 ,是一项本小利大、技术简易的好项目。下面就家庭如何培养红茶菌作一简介 :1 培养容器的选择 培养红茶菌最好使用玻璃容器。瓷制容器也可以 ,但不能观察其中的变化。搪瓷容器可作短期培养 ,不能长期使用。不能用铁制、铝制、铜制等金属容器培养红茶菌。刚开始培养红茶菌时 ,容器一定要…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疗效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食品保健方面人们考虑更多的是食品安全和营养搭配。对此,食用菌自然成为可供选择的一种,其营养价值及药用保健价值倍受重视,是当今世纪的一项新型朝阳产业。本文将从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生理生态、菌种制作方法、栽培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论述食用菌的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外对红茶菌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文章主要论述了红茶菌的组成,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对红茶菌的研究与工艺以及对红茶菌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红茶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健身饮料,内含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三种有益微生物和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B 古鲁千等多种有益人体的物质。久饮可防癌治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一、培养方法红茶菌的培养方法,分保健培养法和治病培养法两种。(一)保健培养法:材料:红茶,白糖,水。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外对红茶菌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文章主要论述了红茶菌的组成,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对红茶菌的研究与工艺以及对红茶茵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核桃仁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作核桃酸乳,对奶粉,白砂糖添加量及菌种接种量进行了试验,在色泽,风味和组织形态等方面获得了较好的配比水平。  相似文献   

8.
喝出的财富     
云南省大理市下岗工人付丰忠,靠一瓶红茶菌种,收获了健康和财富的双重喜悦。2003年3月,下岗后一直在创业路上苦苦摸索的付丰忠因胃溃疡引发了胃出血。身在外地的儿子得知情况后,给父亲寄回了一瓶红茶菌种。  相似文献   

9.
以信阳毛尖夏秋茶为主要原料,加入蔗糖,接种红茶菌进行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菌膜、p H和茶多酚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夏秋茶发酵饮料的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泡菜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其规模化生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泡菜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物理、生物及化学变化,赋予了泡菜更多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本文对泡菜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和泡菜的保健功能做了论述,并从优良泡菜菌种的选择、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以及发酵后的防腐处理三个方面探讨了规模化纯种发酵泡菜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1.
红茶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红茶菌发酵液是否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对发酵液菌体浓度、pH、总蛋白浓度和抑菌圈大小的影响;调节第6天的红茶菌发酵液至不同的pH,利用蛋白酶、热处理作用红茶菌发酵液,并用青霉素、糖茶水、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作参比,分别抑制供试菌,测量抑菌圈大小。[结果]发酵液总蛋白浓度与抑菌效果呈正相关;抑菌圈大小随着pH升高而逐渐降低,pH为7时最小,而后随着pH升高又逐渐增大;蛋白酶处理过的第6天发酵液抑菌效果明显降低。[结论]红茶菌发酵液中具有抑菌蛋白。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发酵清洁化车间的设计及环境湿度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普洱茶发酵是采用人工在车间内自然渥堆发酵,这种发酵方式不能保证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湿度的均匀性,对普洱茶生产厂房和发酵车间进行设计和研究,将微生物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融为一体,使普洱茶的生产规范化,并具有科学性。普洱茶发酵清洁化车间结合了传统发酵的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检测控制技术及设备,由湿度传感器、PLC主控设备、计算机处理系统、加湿设备和监控系统等构成。本文通过构建普洱茶发酵清洁化车间,对车间内的环境湿度进行控制,使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的环境稳定,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了生产试验,得到试验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处理,从试验数据中找出普洱茶发酵湿度对普洱茶品质形成影响的一些规律,为普洱茶发酵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相应的科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多样性与普洱茶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各异,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其对普洱茶汤色、香气和滋味物质的影响3个方面.已有微生物与普洱茶品质关系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普遍存在采样随机、样品量少、不具连续性和地域代表性、样品不能反映生产实际样品间的可比较性差、样品前处理方法不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普洱茶微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手段系统全面地研究地域、时期、工艺和贮藏年份等方面的差异与普洱茶风味品质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微生物在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这对于提高普洱茶的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发酵对普洱茶的品质、特色形成起决定作用,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特征、类群分布、数量演变和对普洱茶品质形成作用及微生物在普洱荼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普洱茶发酵的研究水平和普洱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红茶菌固体发酵SC5木薯块根-银合欢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利用红茶菌固体发酵SC5木薯-银合欢蛋白饲料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红茶菌为发酵菌,采用固体发酵方式对SC5木薯-银合欢蛋白饲料进行发酵,并对发酵时间、基料配比、水料比、菌液接种量和发酵温度进行优化。[结果]固体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d、木薯与银合欢的质量比为7∶3,H2O200ml、菌液10ml、温度30℃。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较优化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基本稳定在23.64%。[结论]该发酵工艺可有效提高SC5木薯-银合欢蛋白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草药红茶菌在动物体内对口蹄疫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健康猪20头,喷雾和口服中草药红茶菌3d后,进行O型口蹄疫毒株(猪O型O/China/99株鼠毒)攻毒试验;攻毒后,继续对猪群进行喷雾和口服给药,观察中草药红茶菌对攻毒猪的保护作用及体内抗口蹄疫病毒的作用。[结果]攻毒结果显示,低剂量给药猪3/5保护,中剂量给药猪1/5保护,高剂量给药猪0/5保护:在低剂量给药条件下,攻毒保护效果优于中剂量和高剂量;从攻毒后的第1天到第7天,陆续从试验猪全血中检测到口蹄疫病毒,其中中草药红茶菌高浓度预防组猪的口蹄疫病毒的复制水平最高,中剂量组较低,低剂量组复制水平最低。[结论]给药合适剂量的中草药红茶菌对猪体内的口蹄疫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鲜叶生化成分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茶树品种闯鲜叶生化成分的差异及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方法]以42个茶树品种鲜叶为材料,通过鲜叶发酵性能测定,进行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发酵效果的相关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样品遗传距离远近关系,将供试茶树品种分为具有生化成分差异的类群。[结果]42个茶树品种间,儿茶素总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试验,儿茶素总量,特别EGCG、EGC、ECG等酯型儿茶素及咖啡碱与发酵效果呈极显著高度相关。运用聚类分析把42个品种划分为3个具有不同生化成分遗传差异的类群,其归类与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结果基本对应。[结论]该研究为对红茶制作的品种选择和发酵性能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多年来棉籽饼粕生物脱毒的研究报道,综述了微生物菌种、固态发酵工艺对脱毒效果的影响,以及脱毒后棉籽饼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专用的普洱茶发酵潮水设备还很少,结构工艺也不尽合理,限制了普洱茶加工生产机械化的进程。因此,加快对普洱茶潮水机械的研制并使其产业化生产,将对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传统普洱茶加工潮水过程劳动强度大、卫生程度差,效率低、潮水不均匀等问题,对原有潮水机械的设计原理、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改进设计出滚筒式潮水机械,克服了原先的皮带式输送潮水的缺点,并结合单片机、皮带秤、电动调速阀等元件,设计出一套自动控制的潮水系统,提高普洱茶潮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