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外来植物入侵已经成为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及机制比较复杂,很难用单一的入侵假说来解释植物的入侵机制。主要就外来植物入侵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总结,并从外来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种与土著种间的相互作用、新栖息地环境的可侵入性3个方面的机制归纳了近10年来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主要相关假说及相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外来种的概念及外来植物入侵的过程 ,并由入侵过程的影响因素出发 ,从外来植物本身的特性、外来种与土著种的相互作用、初始入侵种群参数以及新栖息地环境的可入侵力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外来植物入侵机制极为复杂 ,早期推测中的一般通用模式已不适用 ;深入研究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 ,对预测外来植物入侵和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入侵植物所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经济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入侵生物中一个重要组分的外来入侵植物,其入侵不仅改变了入侵地地上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而且对入侵地的地下生态系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内外的生态学家对于外来植物的入侵虽已提出多个机制假说,但真正机理还未明确.近年来兴起的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生态过程相互影响的研究为外来植物入侵机理的揭示提供了新思路.从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地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1)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影响:外来入侵植物可通过破坏土著植物与土壤微生物问的共生关系、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入侵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逃避原产地土传天敌、改变入侵地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间接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等途径实现入侵;(2)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养分的相互影响:主要是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氮、磷、钾等几种大量元素及其他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外来植物入侵的预防、控制与生境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南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入侵机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来入侵植物已经严重地威胁到海南省的许多生态系统,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土著植物的生境。本文简述海南省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生境,论述了植物外来种入侵海南岛的主要入侵途径及其入侵的机制,分析了影响植物入侵的因素,并提出有效防治海南外来入侵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并界定了外来种和外来入侵种的概念;报道河南外来入侵植物计53种,其中铺地藜(Chenopodium Pumilio R.Br.)为中国新记录归化种;分析了河南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来源地、适应性及传播途径;对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植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物入侵名词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正有关生物入侵的名词土著种、外来种和外来入侵种,以免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7.
以外来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土著种一枝黄花为研究材料,检测了这两种植物的根部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和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具化感作用潜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明显影响了土壤中根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体表现在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部土壤中的真菌数量低于对照土,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则有增多。土著种一枝黄花对根部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均为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显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的亚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硫化细菌、氨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反硝化细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和反硫化细菌的生长有抑制效应。据此,文中还探讨了影响外来入侵植物扩散力的生态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植物,特别是外来入侵植物数量和分布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可能对北京现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针对外来植物,特别是入侵植物的数量与分布问题,依据3年的北京各区县野外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实地调查中所记录的北京地区72科165属234种外来植物的组成特点,包括原产地、区系特点和引入原因,并重点对入侵植物的组成与分布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市67.77%的外来植物原产于亚洲,38.03%属于世界分布植物。其中,从引进用途上,观赏植物所占的比例为28.22%;在物种组成上,菊科、豆科、蔷薇科种数最多。在野外调查记录的28种主要入侵植物分布上,通州分布的入侵植物最多,为18种,海淀区种类最少,只有1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外来植物引种、外来入侵植物防治以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素丽  李志刚  孙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408-13411
从植物一土壤碳氮循环入手,对比研究外来入侵种飞机草、紫茎泽兰,土著种泽兰、佩兰与土壤间碳氮循环的差异,结果表明,飞机草和紫茎泽兰极大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的碳、氮流,有利于加速被入侵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且显著甚至极显著增大了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碳、氮库,对土壤碳、氮库有影响但不显著;因此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且这种改变对其自身有正反馈效应,这可能是其入侵成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外来植物的入侵,为外来植物入侵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综述了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分析外来物种入侵过程及入侵机制,提出对入侵物种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防治恶性外来入侵物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效应及其相应反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然而本地原生土壤生物群落对不同入侵程度下的外来植物种以及本地原生植物种之间是否存在消耗差异却尚不明了.通过等足目潮虫的选择性喂养试验来测试10个本地种、5个非入侵性外来种和5个强入侵性外来种之间的适口性差异,试图求证外来植物的入侵性是否与植物落叶被消耗率呈现必然联系.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潮虫对本地种、非入侵性外来种和入侵性外来种的消耗并无显著差异;而潮虫对不同生活型下木本植物的取食却存在显著差异,即灌木消耗率显著高于乔木.其次,通过植物初始性状指标(包括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碳、氮含量)与相应消耗率的相关比较,消耗量总体上与植物凋落物的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2 =0.358).由此,研究结论强调植物落叶的降解速率并不一定与植物入侵性或入侵阶段呈绝对相互关连,但是氮含量,抑或各种形式的植物氮元素成分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并影响着外来植物的入侵进程.  相似文献   

12.
外来植物入侵导致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遏制生态脆弱区外来植物入侵迫在眉睫。本研究解析了外来植物对喀斯特乡土物种多样性影响的过程,分析了外来植物在喀斯特生境中入侵的可能机制,提出将外来植物未入侵、入侵以及入侵种去除三种类型的群落整个到一个框架中,这可能是全面理解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框架,在环境(包括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异质性)和入侵强度(梯度去除入侵种)梯度上,构建如上三种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度量外来植物内禀优势和资源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在外来植物入侵过程中的相对贡献,这应该是未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外来植物入侵预测和防治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外来植物入侵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入侵生态学的内容,而且可为其他生态脆弱区的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评价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植物外来种的入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外来种是在一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发生或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随着不同的途径,从其它的地区传播过来,并且能在自然状态下繁殖的植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单位。外来种入侵已成为引人关注的现象,它不仅危害入侵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入侵的方式,一方面与人类有目的的引种和无意的传入有关,同时也与物种入侵潜力有关。有关外来种入侵的理论基础有:天敌缺乏假说、强大的繁殖能力假说、土著种适应性差假说、环境发生化学变化假说、自然平衡假说、生态位空余假说、干扰产生空隙假说、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等。对已入侵的外来种可采用机械法、化学法、生物法加以控制,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策略防止新的外来种入侵和扩展。  相似文献   

14.
外来入侵植物对赤潮的生态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外来入侵植物凤眼莲对赤潮进行生态调控取得了很大进展。从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外来入侵植物对赤潮生态调控的应用基础和外来入侵植物对赤潮生态调控作用研究进展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浙江景宁望东垟、大仰湖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监测,研究发现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外来入侵植物共有5科13属13种,其中菊科最多有8属8种,占61.54%,多数种在保护区管理场所驻地及社区周边区域呈零星分布,外来植物入侵及影响程度与人为干扰程度密切相关。结果表明:人为干扰是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因素;外来入侵植物数量、分布区域及发生面积等在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影响程度差异明显;通过严格控制保护区人员进出等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是防控外来植物入侵的有效途径,可为加强区域防控外来植物入侵、保护生态环境及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杨凌地区外来植物的入侵状况,并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从植物来源、生活型及入侵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杨凌地区外来植物共有87种,其原产地主要集中在美洲、欧洲地区,外来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本地的生物多样性;杨凌地区的外来植物大多属于有益外来植物和中性外来植物.目前对杨凌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危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其外来植物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应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以保护杨凌地区的环境.如:制定长期监测机制、建立监管制度、对外来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宣传培训力度以及建立早期预警预报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入侵我国几种外来杂草的化感作用及利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放化感物质抑制和排挤本地物种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本文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入侵植物的化感现象、化感物质,讨论了入侵植物化感物质的应用,指出入侵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意义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北京地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外来种的多样性特征及群落构成和分布,采用样带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参考相关资料,从北京市湿地植物中筛选出归化种和入侵种,分析其数量和出现频率;计算外来种的重要值,分析其群落组成;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外来种的群落分布特征。共筛选出外来种19种,其中通奶草、豆瓣菜、野牛草等6种植物为归化种,反枝苋、小蓬草、豚草等13种植物对湿地生境、农作物或当地人畜造成危害,为入侵种;外来种中湿生或水生植物所占比例小,说明了水资源缺乏导致的湿地退化是生物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对入侵种造成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对入侵植物进行控制与管理时,环境因素对控制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介绍了生境特征影响入侵植物控制以及生态系统恢复效率的方式与机制;同时,论述了入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等人文环境对入侵植物控制效率的影响。并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和土著种芦苇为例,阐述了控制效率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探索外来入侵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本土物种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格局与本土植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密度随着纬度的增加呈单调递减趋势;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密度呈单调递减趋势.中国东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在西北地区相对贫乏.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可能由东南向西北扩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因素均显著影响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差异,但起主导作用的为年均温、单位面积降水变幅和年降水量.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与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受到相似环境因子的相似影响有关.在大尺度下,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可能更易受到外来植物的入侵.关健词:外来入侵植物;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大尺度;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