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基于802份新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体特征、就业能力和择业预期3个维度对新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个体特征维度来看,新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对外出务工态度越支持,家庭承包土地数量越少,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外出务工意愿越强烈;从就业能力维度来看,身体素质好、工作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语言能力强的劳动力,也倾向于外出务工就业;从择业预期维度来看,预期收入、预期务工最长时间对其外出务工意愿也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引导其就业预期,正确对待个体特征,对于提高外出务工意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与升级以及富士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河南,都极大地推动了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回流以及农村劳动力的省内转移就业。通过CES经济增长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河南省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及其非农就业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资本价格、农村收入、转移成本、城市失业总人数都会影响农民工回流,且回流农民工更加倾向于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3.
农民就业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在人多地少等多种因素下,农业自身无法吸纳我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才能逐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利用福建省三明市的12个村84户农民的样本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林区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占76.2%。随着林农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林农对身份转变的认识显著提高,非农就业意愿明显增强。家庭人数越多,小孩越少,劳动力流动率就越高。人均林地面积越丰富,林业对劳动力的粘性就越强,林农外出务工的意愿下降。务农收入和农村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户决定其成员是否流动所参考的重要依据。重视微观层次的户主禀赋、家庭特征、林地禀赋和收入差异,对于促进林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3年湖北省4个县(市)的农户调研数据,采用迭代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估计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的农业生产收入因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减少,非农生产收入反而增加。务工汇款使非农生产收入显著增加,而使农业生产收入显著减少。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农户家庭总收入显著增加,其主要源于非农生产收入的增加。外地务工者给家庭的资金支持明显少于本地务工者,却对非农生产收入的促进作用明显。鉴于此,应继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潘明明  李光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5022-5027
从“推拉理论”出发,运用605份少数民族农民工调查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探究农村推力、城市拉力以及个人特征和制度障碍控制变量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劳动力务工意识逐步觉醒,非农就业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显著提高.城乡收入差异、城镇丰富的医疗、文化娱乐资源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市居民的歧视行为、清真饮食和宗教信仰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维吾尔族农民的外出务工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分析了非农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那些教育程度较好、社会资本丰富、家庭负担少、曾经有过务工经历的农户来说,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利于实现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劳动力增收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劳动力增收能力的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收入水平农村劳动力经济基础薄弱,对现代科技、市场规律、产品营销知识了解甚少;外出务工动力较大,外出就业能力较低;创业动机较强,创业能力较弱;思想保守、怕担风险,缺乏冒险精神。其增收能力的5个方面均弱于高收入水平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常德忠 《吉林农业》2011,(9):216-216
在抓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退伍军人作用,把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鼓励并积极支持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就业,并且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输出转移的步伐,四平市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人数达到70万人以上,其中异地输出转移就业50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万人次,全市劳务性经济总收入实现60多亿元,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性经济收入超万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陕西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的分布及促进充分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利用316份陕西省榆林市农村劳动力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分布不均衡;年龄和性别对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负向影响;外出打工收入对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学历对外乡本县及外省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收入及其满意度对外乡本县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技能培训对其选择本省外县就业活动圈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创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拓展就地转移的就业空间;通过增加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同时建立规范的务工信息中介机构以多渠道地拓展进城务工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陕西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的分布及促进充分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利用316份陕西省榆林市农村劳动力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分布不均衡;年龄和性别对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负向影响;外出打工收入对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学历对外乡本县及外省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收入及其满意度对外乡本县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技能培训对其选择本省外县就业活动圈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创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拓展就地转移的就业空间;通过增加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同时建立规范的务工信息中介机构以多渠道地拓展进城务工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省份选择多个典型村镇,并对这些村镇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特点,提出一些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活动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2003-200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活动圈的基本情况.研究发现:由于收入和风险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倾向于就近外出就业;同时,年龄、性别、区位、教育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活动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了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土地而外出务工,进城就业。本文通过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现时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的农业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都源于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智力缺失,最后给出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智力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1年新疆701份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样本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从人力资本层面,结合经济因素、社会资本因素对影响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因素中的身体素质、非农技能和汉语水平是影响维族农村劳动力外出意愿的重要因素。对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而言,非经济因素是影响其外出意愿的首要因素,且这种影响并不依赖于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全国5个省101个村实地调研的大样本数据为例,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分为只务农、只务工和兼业3种类型,运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就业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土地是否流转、对公共服务的评价以及所在地区均是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更好地实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流动,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发展,需要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指导;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一、立足新起点,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新突破一是抓认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二是抓保障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得到广泛深入扎实开展;三是抓政策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始步人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四是抓培训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五是转移对接,农民外出务工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六是抓服务优化,农民外出务工稳定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七是抓就业平等,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基于村庄视角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通过运用演化博弈的研究方法, 重点考虑村庄的资源禀赋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从村庄角度深入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演变过程和均衡状态。结果表明,一个村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比例与非农收入成正比,与人均农业收入水平成反比。  相似文献   

18.
按照舒尔茨的观点,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等方面的费用。在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表现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非农就业转移,包括影响选择非农就业的意愿、非农职业选择的能力和非农就业的稳定性。为此,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一、立足新起点,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新突破 一是抓认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二是抓保障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得到广泛深入扎实开展;三是抓政策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始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四是抓培训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五是转移对接,农民外出务工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六是抓服务优化,农民外出务工稳定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七是抓就业平等,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一、河南省农民工就业现状从调研情况看,尽管全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河南并未出现农民工大量返乡现象,农民工就业保持了总体稳定、稳中有增的态势。一是农民工转移就业总量稳步扩大。据测算,2010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为2363万人,以此为基数,近年来年均增长95万人。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87.9%。二是农民工外出平均务工时间延长。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外出从事当前工作时间2年以上的占56.9%,其中2~5年的人员占35.9%,比201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5年以上的占21%,比201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平均务工时间稳定在8.6个月。三是农民工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