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免疫学技术在霉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饲料生产第一大国,饲料质量安全关系到养殖业发展的兴衰。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危害饲料及饲料原料质量安全,因此,建立毒素检测方法对预防霉菌毒素污染,减少毒素中毒事件发生至关重要。综述了霉菌毒素的性质、危害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发展,并展望了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霉菌毒素严重危害动物及人类健康,毒素检测已成为评价农产品、食品、饲料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毒素检测有一定危险性,建立新的毒素检测手段意义重大.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设计精巧、具有极强分离多肽功能的生物学技术.综述了此项技术的发展和在筛选霉菌毒素模拟表位肽中的作用及模拟表位肽在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是影响花生品质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文中介绍了花生黄曲霉毒素组成及毒性机理,总结提出了目前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控措施、生化研究方向,并归纳了现阶段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检测方法,对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综合治理及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对该毒素的检测技术特别是快速检测方法对发展中国家保障农产品及食品消费安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特异性抗体及其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绿色免疫分析是黄曲霉毒素等剧毒生物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及黄曲霉毒素M_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方法。检测结果表明:5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限及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15~0.80μg/kg和0.50~1.50μg/kg;线性范围在0.5~100.0 ng/mL时,R~2≥0.9990;高、中、低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98%~95.21%、88.92%~98.15%和75.34%~87.09%,相对标准偏差≤13.55%。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及回收率高等优点,能用于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黄曲霉毒素B1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通过黄曲霉毒素B1检测试剂条检测为阳性的饲料及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污染的饲料饲喂5组小鼠,进行了50d试验,对不同试验组小鼠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以及受损肝脏及胃肠内容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初步建立了黄曲霉毒素B1中毒小鼠模型。本研究成果对黄曲霉毒素统一诊断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对黄曲霉毒素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药物的筛选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简称MC)是一类分布最广、危害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藻类毒素,可以引发肝癌、肠癌等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对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和控制极其重要。为了全面掌握和控制其危害,从微囊藻毒素的性质、毒性机理及检测方法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蓝藻"水华"及其毒素危害日益加剧。建立快速、简便、高效的检测蓝藻毒素方法已经是刻不容缓。系统地介绍了蓝藻毒素多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化学分析法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及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监管,阐述腹泻性贝类毒素生物法检测的原理及影响其检测结果的因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及病理变化,通过患病黑熊出现厌食、精神萎靡等临床症状以及肝、脾、胃、肺的病理剖检变化进行初步诊断,患病黑熊可能是由于食用了发霉的饲料导致食物中毒,进一步采用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条进行检测,不同型试剂条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毒素为黄曲霉毒素B1,B1毒性最强.同时利用脱霉剂梅源清与饲料搅拌的方法治疗疑似中毒的黑熊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11.
隐蔽型真菌毒素是真菌毒素与谷物基质成分或其他食品组分结合形成的一类强极性结合态真菌毒素,此类毒素在常规的分析方法中检测不到,人和动物摄入后在肠道内水解为毒素单体而发挥毒性作用。目前发现的隐蔽型真菌毒素主要有DON3G、DON15G、ZEN14G、ZEN14S和HFB1、HFB2、HFB3等。对隐蔽型真菌毒素在谷物及其制品中的产生、迁移转化、检测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菌毒素是一类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污染食品、农产品及药用植物等.由于真菌毒素含量较低,普通方法难以准确测定,色谱-质谱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前处理相对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在检测真菌毒素方面前景广阔.对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药用植物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真菌毒素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可在作物收获前和贮藏期间广泛污染油料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坚果类及其加工品,不仅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而且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也造成严重危害。评述了主要真菌毒素的种类、危害、限量及其生物防治研究现状,介绍了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生防微生物及活性物质的筛选新模型,提出了我国真菌毒素生物防治研究的政策与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4.
寄主选择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致病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广义蠕孢菌属(Helminthosporium)、链孢霉属(Alternaria)等属中的18种寄主选择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对寄主的致病机理,尤其是作用于寄主的原初位点进行了综述和评论,指出寄主选择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作为致病因子,在致病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霉菌毒素的污染广泛存在,对饲料和粮食造成严重危害,给食品和农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霉菌毒素的监管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传统霉菌毒素检测方法虽然有着良好的重现性和准确度,但存在试验周期较长,实验过程相对复杂等缺点。霉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因检测较为快速、灵敏,且检测成本相对较低,实验过程简捷等特点,越来越被市场关注。文章就应用较为广泛的胶体金酶联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16.
果品主要真菌毒素污染检测、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果品在生产、贮运过程中易发生真菌性病害,不但可引起腐烂或腐败,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部分霉菌还可能产生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是继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后,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又一类关键风险因子,具有强毒性。大量研究表明,真菌毒素可致DNA损伤,低浓度下即可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使肝脏、肾脏和胃肠道发生病变,并且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研究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精准检测、风险评估和控制,对于果品质量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展青霉素(Patulin,PAT)、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链格孢毒素(Alternaria toxins)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存在于果品中的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别将PAT、AFB1、AFM1和OTA列为第3类、1类、2B类和2B类致癌物质。通常果品中检出的真菌毒素含量极低,因此对检测方法的要求较高,目前主要的分析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但往往由于化学结构和性质各异,无法采用一种标准方法完成对所有真菌毒素的定量测定。因此,筛选准确、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也是该领域当今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已有8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来保护消费者健康,但均未涉及链格孢霉毒素。许多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真菌毒素风险评估研究,基于毒理学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大多情形下通过果品摄入的真菌毒素水平极低,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危害。果品中的真菌毒素可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防治、降解和控制,但无法将被真菌毒素污染后产品中的毒素完全脱除,果品中真菌毒素污染重在"防"而非"除"。本文从果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的种类、污染状况、毒性、检测方法、限量标准、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对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因工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成  贾如  赵丽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7):3422-3428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影响动物生产性能,降低饲料转化效率,减少产肉量、产蛋量和产奶量,增加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黄曲霉毒素通过肉、蛋、奶食物链传递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黄曲霉毒素的防控已经成为全球性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主要采用物理吸附,如蒙脱石、活性炭、酵母细胞壁等,但物理吸附仅是吸附了黄曲霉毒素,并不能减少毒素的量,最终饲料中被吸附的毒素在体内解吸附后排出体外,可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另外吸附剂效果不稳定,可能会吸附饲料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造成饲料品质下降。其中,生物降解法具有解毒彻底、专一性强,不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且能够避免毒素的重新产生等优点,从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真菌、细菌及其代谢产生的酶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而鲜有关于降解黄曲霉毒素重组酶的报道。基因工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中的运用,可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复合解毒酶中分离纯化出特定的蛋白。但因微生物降解酶分离纯化过程复杂、酶活不稳定、酶作用条件苛刻,较难用于实际生产。因此,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活性高的解毒酶基因进行基因克隆,实现降解酶基因在原核或真核工程菌种的异源高效表达,为酶制剂在降解霉菌毒素的实际生产中作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就基因工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降解中的运用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为饲料和食品中霉菌毒素生物降解酶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药用植物被广泛用作家庭医疗和制药工业的原材料。随着消费量和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药用植物真菌毒素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在生长、收获、处理和储存的过程中,药用植物都可能会受到各种霉菌的污染,从而导致其发霉并产生真菌毒素。加之缺乏对这些天然药品质量和毒性的有效监测,其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本文对药用植物中主要的真菌毒素污染种类及其天然存在情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措施,并对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采取的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farm animal feed contamination with pathogenic microflora, microscopic fungi, and mycotoxins. Investigation of 16 types of farm animal feeds (barley, wheat, corn, pea, oat, grain mixture, scalpings, oilcakes, fish meal, meat-and-bone meal, combined feeds for pigs of different ages, combined feeds for poultry and cattle, feed additives, and premixes) from 175 farms of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n the period from 2006 to 2012 revealed the nature of their contamination with pathogenic microflora, microscopic fungi, and mycotoxins. This article provides methods of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when using feeds containing biological contaminants dangerous for animals’ heal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