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初步研究了1株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代谢物在不同pH值下的抑菌活性,以及该菌在不同质量浓度乳酸钠和葡萄糖培养时其生物量、还原糖含量、pH值和抑菌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丙酸杆菌代谢物在pH为6.0时,12 h内对恶臭假单胞菌可完全抑制,随着pH值的升高,代谢物的抑菌活性降低;丙酸杆菌在含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中培养菌体干质量最大,达到3.13 g/L;培养初期还原糖消耗很快,2 d内耗糖占总还原糖的70%以上;pH值是有机酸产生和消耗相平衡的结果,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越高,培养液的pH值越低;乳酸钠和葡萄糖对代谢物的抑菌活性有显著影响,在含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中,代谢物抑菌活性最高,达到36.4 AU/mL。说明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是最优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鸡宰后肌肉的酸化规律,选择了168日龄清远麻鸡的腿肌和胸肌为材料,分别检测了宰后不同时间点(45min、6h、12 h、18 h、24 h)肌肉的pH值,乳酸含量,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己糖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变化与乳酸含量的变化相关,而丙酮酸激酶活性基本不变.乳酸含量6h后开始升高,12h后达到最大值,而pH值在屠宰后6h降到最低值,此后基本不变,表明肌肉中pH值的下降主要由乳酸含量的上升引起.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怀牛膝悬浮培养细胞生理生化特性,对细胞生长曲线、多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培养液p H值、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可分为延迟期(0~6 d)、指数生长期(6~12 d)和缓慢生长期(12~21 d)3个阶段;多糖含量在6 d达到第1个高峰后即呈现下降趋势,在15 d达到第2个高峰(比第1个峰值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9 d达到峰值;POD活性在15 d达到高峰;SOD活性在12 d达到峰值,之后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悬浮培养液的p H值先下降后上升;培养液的电导率在12 d降至最低点,与细胞生长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怀牛膝悬浮培养细胞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存在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茯苓多糖发酵过程中碳源、氮源、pH值对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粉、蛋白胨均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形成,其作用大小为碳源>氮源>pH值。并通过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茯苓多糖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玉米粉4%、蛋白胨0.4%、麸皮6%(、NH4)2SO40.2%、MgSO4.7H2O 0.05%、KH2PO40.1%。利用此培养基在10 L发酵罐上进行发酵,茯苓多糖含量最高可达16 g/L。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欧洲鹅耳枥试管苗的生根机理,对其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生根统计,结果表明,WPM+1.0 mg·L-1IBA+1.0 mg·L-1NAA(G3处理)是最适合欧洲鹅耳枥试管苗不定芽生根诱导的培养基.测定了G3、G5、G6处理(生根率分别为高、中、低)的试管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ZR、GA3、IAA、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试管苗的IAA、ZR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ABA含量、IAA/ZR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GA3含量呈"下降—上升"趋势,IAA/ABA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测定对照组、G3处理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试管苗的POD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PPO、IAAO活性呈"上升—下降"趋势;G3处理组的POD、PPO、IAAO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批次培养模式下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18 mol/L不同碳源(Na HCO_3,C6H12O6,CH_3COONa和CH_3CH_2COONa)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生长、色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26,温度25℃,光照3000 lux条件下,f/2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碳源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和细胞组成有显著影响。不同碳源对球等鞭金藻促生长效果依次为:葡萄糖碳酸氢钠空白对照丙酸钠乙酸钠。培养液中添加各种碳源均不同程度上降低了球等鞭金藻细胞蛋白质含量。添加碳酸氢钠、乙酸钠和丙酸钠组藻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添加葡萄糖组藻细胞中两种色素含量显著增加。添加碳源改变了球等鞭金藻细胞脂肪酸组成,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显著降低。上述研究表明葡萄糖是促进球等鞭金藻生长的高效碳源,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是球等鞭金藻高密度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猪粪和秸秆为主要试验材料,添加不同浓度重金属Zn,采取发酵罐处理方法,在好氧高温条件下研究了重金属Zn对猪粪堆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堆腐过程堆体温度、堆料pH值、胡敏酸E4/E6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低量重金属Zn处理(L)较不添加重金属Zn(CK)和添加高鼍重金属Zn(H)堆料升温快、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2)重金属Zn的加入对堆料的pH值影响不大,不是影响堆肥进程的直接原因.(3)H处理在整个堆肥过程中E4/E6值均高于L和CK,表明高浓度Zn处理抑制腐殖质的缩合和芳构化.(4)L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多数时间高于H处理的活性,说明低量重金属Zn更好地促进了木质素的降解及其产物的转化.(5)从整个堆肥过程来看,3个不同处理的脱氢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可能是重金属对脱氢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同时发生"抗性酶活性"现象.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静态和动态土壤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硫酸铵对新、老茶园土壤pH值、氮素转化和8种交换态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静态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土壤pH值均随硫酸铵浓度增加而缓慢降低,且新茶园土壤pH值均高于老茶园土壤;新茶园土壤交换性铝含量随硫酸铵浓度增大而缓慢下降,而老茶园土壤受其影响较小.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经硫酸铵处理后,两种土壤pH值先下降至最小值后缓慢上升;新茶园土壤pH值与交换性铝含量呈负相关,而老茶园土壤交换性铝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两种土壤中交换性Cu、Se、Ca、Mg、Pb含量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降低后逐渐上升,且与pH值呈正相关;Mn含量与pH值呈负相关;新茶园土壤Fe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变化不明显,而老茶园土壤中Fe含量先缓慢降低再升高.短期和长期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新、老茶园土壤铵态氮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短期)或者先上升后下降(长期);新、老茶园土壤硝态氮含量的短期和长期变化趋势与铵态氮相反.施用硫酸铵处理不同耕作时间茶园土壤pH值、氮素转化、金属离子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新茶园土壤pH值和交换性铝含量的变化幅度高于老茶园土壤;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新、老茶园土壤Fe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Al3+是植物铝毒害的主要形态,而其活性受环境pH值的影响,H+-ATPase通过调节根的质子分泌改变根际pH值。为探讨铝胁迫下根际pH值变化与小麦耐铝性的关系,以小麦品种ET8(耐铝型)、ES8(铝敏感型)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对铝胁迫下根际pH值及根尖H+-ATPase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处理条件下,小麦根际pH值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随培养液中铝浓度的增加,根际pH值上升幅度下降,相同铝浓度处理条件下ET8根际pH值显著高于ES8。根际pH值与根尖铝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2=0.9321),与根相对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2=0.8585),表明小麦通过提高根际pH值降低根尖铝含量,减轻铝毒害。根尖H+-ATPase活性随铝处理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100μmol·L-1Al处理24hET8和ES8根尖H+-ATPase活性分别为各自无铝处理的69.8%和60.0%,根尖H+-ATPase相对活性与根际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2=0.8319)。温度显著影响根的伸长,低温处理(9℃)根际pH值显著高于常温处理(25℃),而根尖铝含量却显著低于常温处理。表明小麦通过根尖H+-ATPas...  相似文献   

10.
锌对硫磺菌菌丝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锌盐对硫磺菌菌丝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锌培养前后,培养液的电导率变化与pH值变化呈一定的反比关系;低浓度的锌可促进硫磺菌菌丝生长,锌浓度高至500mg/L后则抑制菌丝生长,在培养液中添加锌,可显著提高菌丝的含锌量,当锌浓度为400mg/L时,单位菌丝的含锌量最大,为88.5μg/g干菌丝;随着锌浓度的增加,菌丝可溶性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紫色硫细菌283-1的生物量,对其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采用单因子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法、最陡爬坡试验及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研究了乙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铵、硫化钠、硫酸镁和无机盐6个因子对菌株283-1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钠和硫化钠是影响该菌株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并获得了最佳培养基配方:乙酸钠1.45g·L-1,碳酸氢钠0.75g·L-1,氯化铵4.5g·L-1,硫酸镁0.5g·L-1,硫化钠1.05g·L-1,氯化钙0.19g·L-1,氯化钾0.34g·L-1,氯化钠50g·L-1,VB1220μg·L-1,无机盐溶液1mL·L-1。优化后菌株283-1的生物量提高了6倍,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高热带四爿藻的生长速率。[方法]以"宁波大学3#微藻培养基"为基础,分别添加有机碳(葡萄糖和乙酸钠)对四爿藻进行自养、兼养及异养培养,筛选出促进四爿藻快速生长的培养模式,并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培养基配方。然后用优化培养基与"宁波大学3#微藻培养基"对比培养四爿藻。[结果]乙酸钠是四爿藻兼养培养的适宜有机碳,其最佳的乙酸钠浓度为6 g/L。获得了四爿藻的兼养培养基为:6 g/L CH3COONa、50 mg/L NH2CONH2-N、2 mg/L Ca(H2PO4)2-P、1 mg/L Fe SO4-Fe、1 mg/L Vitamin B1、0.000 5 mg/L Vitamin B12和0.5 mg/L Vitamin H。优化兼养培养基与"宁波大学3#微藻培养基"对比培养四爿藻的结果表明,培养第7天,兼养培养收获的藻细胞密度、干重分别达到3.84×106cells/m L及1.14 g/L,分别是"宁波大学3#微藻培养基"的2.83倍、3.12倍。[结论]四爿藻进行兼养培养可获得高密度培养。  相似文献   

13.
高活性沼泽红假单胞菌分离及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波  赵红卫  张迅  方为茂  熊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22-13324
[目的]选育高活性沼泽红假卓胞菌并对其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能力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从混合茵液中分离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生长培养基并研究其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能力。[结果]筛选到茵株BL,根据伯杰氏手册(第8版)鉴定其为沼泽红假单胞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NaHCO3 2.0g,CH3COONa2.0g,NH4Cl1.0g,K2HPO4 0.5g,NaCl2.0g,MgCl,0.2g,酵母膏0.5g,玉米浆0.8g,1000ml蒸馏水。在光照厌氧条件下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在配合絮凝剂预处理垃圾渗滤液时CODCr和氨氮去除率分别高达44.8%和46.7%。{结论}菌株BL具有较高的细胞活性,并对垃圾渗滤液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筛选到的新培养基具有简单、易配、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以大扁杏龙王帽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消毒、基本培养基、取材部位和培养条件等因素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g/LHgCl2与20 g/LNaHCO3按体积比1:1混合的消毒合剂处理外植体8min,灭菌成功率可达98%;以改良的MS(1/2 NH4NO3)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适合大扁杏的分化培养;最适外植体为茎尖; 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27℃,光照强度2000-3000lx,pH 5.6-5.8。  相似文献   

15.
Single crystals of the layered organic-inorganic perovskites, [NH(2)C(I=NH(2)](2)(CH(3)NH(3))m SnmI3m+2, were prepared by an aqueous solution growth technique. In contrast to the recently discovered family, (C(4)H(9)NH(3))(2)(CH(3)NH(3))n-1SnnI3n+1, which consists of (100)-terminated perovskite layers,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reveals an unusual structural class with sets of m <110>-oriented CH(3)NH(3)SnI(3) perovskite sheets separated by iodoformamidinium cations. Whereas the m = 2 compound is semiconducting with a band gap of 0.33 +/- 0.05 electron volt, increasing m leads to more metallic character. The ability to control perovskite sheet orientation through the choice of organic cation demonstrates the flexibility provided by organic-inorganic perovskites and adds an important handle for tailoring and understanding lower dimensional transport in layered perovskites.  相似文献   

16.
复合抗热应激添加剂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复合抗热应激添加剂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Ⅰ、Ⅱ组为试验组 ,Ⅰ组为 0 .5 %中草药 +0 .2 %NaHCO3+ 1%NH4 Cl+ 0 .15 %蛋氨酸 + 0 .0 5 %赖氨酸 ;Ⅱ组为 0 .2 %NaHCO3+ 1%NH4 Cl +多维(2 0 0mg/kgVc + 2 5 0mg/kgVE) ;Ⅲ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 :在热应激条件下 ,I、II组能提高血液Ca2 +、K+、GLU、TG、TP、ALKP、T3水平 ,ALB和CHO水平提高不显著 ;能降低血液Na+、CK、AST、LDH、ALT、T4 、皮质醇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不同营养液水培对卡特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方正  李英丽  赵斌  苏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9-12030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液配方对卡特兰(Cattleya hybrida)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方法,以清水培养为对照。[结果]配方C[0.614 0 mg/L Ca(NO3).24H2O+0.283 0 mg/L KNO3+0.240 0 mg/LNH4NO3+0.136 0 mg/L KH2PO4+0.154 0 mg/LMgSO4.7H2O+0.022 0 mg/L K2SO4+0.017 0 mg/L K2HPO4+0.012 0 mg/L NaC l+31.194 0 mg/L Na2Fe-EDTA+2.863 0 mg/LH3BO3+2.1190 mg/LMnSO4.4H2O+0.230 0 mg/L ZnSO4.7H2O+0.074 9 mg/L CuSO4.5H2O+0.024 7 mg/L(NH4)6MO7O2.4H2O]所处理植株的各项形态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配方,叶绿素含量也高于其他配方,但丙二醛(MDA)的含量与其他配方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卡特兰的无土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外源物质生物炭、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复配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比较外源物质不同组合[对照(CK)、生物炭(BC)、硝化抑制剂(NP)、脲酶抑制剂(NB)、生物炭+硝化抑制剂(BCNP)、生物炭+脲酶抑制剂(BCNB)、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PB)、生物炭+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BCNPB)]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同时监测土壤pH、NH+4-N、NO-3-N等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均抑制了土壤N2O排放,其中NPB处理抑制效果最显著;所有处理均促进了土壤CO2排放;除BC处理为负效应外,土壤CH4排放效应与CO2结果类似;除BCNB处理外,其他处理对全球增温潜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NPB处理的抑制效果最佳。培养结束时,与CK相比,除NP处理提高了土壤pH外,其他6个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在无机氮含量方面,与CK相比,各处理均增加了土壤NH+4-N含量,BCNPB、NP、NPB处理减少了NO-3-N含量,NB、BC、BCNP、BCNB处理增加了NO-3-N含量。综合考虑全球增温趋势和土壤性质,本试验条件下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处理为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优外源物质处理。  相似文献   

19.
亚硝化作用菌种的分离筛选及条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培养、硅胶平板分离法和亚硝化作用试验,筛选出1株亚硝化速率较高的菌株(编号为N4,下同).经初步鉴定其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spira sp.),并对它作了亚硝化作用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的亚硝化作用条件为温度30 ℃、pH值7.5~8.0,初始氨氮浓度100~150 mg/L,通气量为摇床转速110 r/min,碱度为NaHCO3浓度1 700 mg/L.在此条件下,接种浓度为15%,培养24 h,氨氮去除率为99.47%,亚硝酸盐氮积累量可达到116.65 mg/L.  相似文献   

20.
氮形态对水稻植株氮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对水稻植株氮损失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氮损失的因素.水稻幼苗先在以15N为氮源的营养液中生长2周,然后转入供给不同氮形态的营养液中培养10 d.结果表明:供给NH4+-N的水稻长势最好,收获时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均高于其他氮形态处理,但其氮损失量也最大,损失率达到17.06%;供给复合氮源NH4NO3的水稻生物量和供给NH4+-N的相差不大,然而其氮损失率却显著下降,仅为9.96%,说明供给复合氮源可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条件下,降低植株氮损失,提高其氮肥利用率.此外,供给NH4+-N的水稻叶片中NH4+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及叶片组织pH值均高于其他氮形态处理,表明植物体内NH4+浓度增加而引起的氨挥发可能是导致植物氮损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