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苹果品种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品种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特征,为苹果营养功能评价、苹果消费以及苹果育种亲本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25个品种的苹果果实为试材,测定K、P、Mg、Ca、Zn、Cu和Mn 7种矿质元素指标,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7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K(1 112.72 mg·kg~(-1))P(119.59 mg·kg~(-1))Mg(65.69 mg·kg~(-1))Ca(56.96 mg·kg~(-1))Zn(0.69 mg·kg~(-1))Cu(0.66 mg·kg~(-1))Mn(0.63 mg·kg~(-1)),变异系数范围为19.4%(Mg)—43.9%(Cu)。K、P、Mg、Ca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Zn、Cu、Mn之间差异不显著。K-S检验表明7种矿质元素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的特征矿质元素为Cu、K、Mg、P和Mn,提取的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30%,因子1(F1)主要综合了Cu、K、Mg、P 4种矿质元素的信息,得分排名前3位的苹果品种依次为‘秋锦’‘五月’‘国庆’;F2代表Mn元素,排名前3位的苹果品种依次为‘斯塔克矮生’‘春香’和‘黄魁’;F3代表Zn元素信息,排名前3位的苹果品种依次为‘燕山红’‘Szampion’和‘4-23’;F4代表Ca的信息,排名前3位的苹果品种依次为‘新倭锦’‘伏锦’和‘太平洋玫瑰’。综合得分排名前5名的苹果品种由高到低依次为‘秋锦’‘五月’‘新国光’‘北斗’‘长红’。聚类分析将125个苹果品种分为5类,第1类包含9个苹果品种,这些苹果品种Ca很高;第2类包含28个苹果品种,Cu含量较高;第3类包含23个苹果品种,这些苹果品种Zn含量较高;第4类包含44个品种,这些苹果品种Ca、Cu、K、Mg、P、Zn含量均很低;第5类包含21个样品,这些苹果品种K、Mg、Mn、P含量均较高,Zn含量较低。【结论】苹果中K、Mg、Cu、P两两之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Cu、K、Mg、P和Mn是苹果的特征矿质元素。不同品种苹果间7种矿质元素的组成存在差异,可分为5类,即高钙品种、高铜品种、高锌品种、高钾镁锰磷品种和低矿质元素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不同施肥措施、植物凋落叶基质及林下套种对白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白及规模化栽培与林下复合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计不同基肥方式(空白对照、生物肥、猪粪、牛粪、羊粪、复合肥、羊粪+复合肥、羊粪+油菜素内酯)、植物凋落叶(空白对照、油茶、桂花、毛竹、松树、杉树、锥栗、乐昌含笑、任豆树、甘蔗渣)混合栽培基质及林下套种模式(龄期油茶、杉树林、毛竹林、厚朴树、松树林、锥栗、林桂花、董棕、乐昌含笑、樟树、任豆树)试验,分析不同处理措施对白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以羊粪为基肥+生长期追施复合肥处理效果较好,白及平均单株干重、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6.2%、24.2%、49.3%和33.8%。松树凋落叶基质种植的白及平均单株干重比对照提高67.89%,但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糖含量均降低;杉树凋落叶基质处理后综合表现较好,平均单株干重、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糖较对照分别提高39.66%、8.81%、23.02%和32.80%。当林下郁闭度为10%~20%时,幼龄期的油茶林、杉树、厚朴和松树等林下套种的白及产量(鲜重)虽有降低,但影响较小;仅毛竹林套种的白及产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遵义地区不同茶树品种呈味物质及矿质元素的含量特征,为茶树品质评价及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遵义地区16个茶树品种的成熟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呈味物质和矿质元素。【结果】不同茶树呈味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含量为1.97%~2.90%,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总量分别为0.08%~1.75%、0.03%~0.87%(丹桂、中茶108、鸟王17号、贵州紫色茶未检出)、0.25%~1.45%、0.18%~1.64%、0.06%~3.34%、0.52%~2.21%、1.85%~7.32%,其中,黔茶1号的咖啡碱含量最高,黔湄601的儿茶素总量含量最高,黔湄502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在11类矿质元素含量中,K和Ca的含量均较高,分别为7 718.00~15 301.33 mg/kg和4 007.33~14 695.67 mg/kg,均在4 000 mg/kg以上,Mn、Mg和P含量分别为1 714.67~6 240....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白及、黄花白及、小白及的化学成分特征色谱图,寻找能够分类鉴别白及属植物的方法.[方法]运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白及、黄花白及和小白及进行化学成分的色谱图研究,以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militaeine)作为标准品对三者的化学成分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显示,白及、黄花白及和小白及3个种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化学成分,其中黄花白及和小白及的含量少于白及;经过HPLC图谱比较,三者的militaeine成分含量差别较大,白及为最高,黄花白及次之,小白及没有测出该成分.[结论]白及、小白及、黄花白及所含化学成分类似,可为三者等同药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三者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为白及作为正品中药白及的唯一基源植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不同品种油茶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特征,以广泛栽培的油茶良种‘长林40号’、‘长林23号’和‘长林53号’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个试验点的正常生长林分叶片中1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油茶叶片N元素平均含量为14.45 g·kg-1,Ca、K和Al元素的平均含量为3.12 ~ 6.79 g·kg-1,P、S、Mg 和Mn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79 ~ 1.68 g·kg-1;Fe、Ba和Na元素平均含量为45.54 ~ 71.94 mg·kg-1,Sr和B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1.10和14.73 mg·kg-1,Zn、Cu、Ni 和Ti元素平均含量为1.43 ~ 9.52 mg·kg-1。 除Mg以外,各矿质元素含量在供试品种间差异显著。 各矿质元素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在8.01% ~ 48.26%之间,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在6.32% ~ 58.85%之间,品种间和品种内单株间变异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 = 0.805 2,P<0.05),N、P、S、Al、K、Cu、Fe、Na、Ti和Mg元素变异系数较小,Ca、Zn、Sr、B和Ni元素变异系数居中,Mn和Ba元素的变异系数最高;K元素含量与其他各元素含量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N、P和S,Fe、Mn和Al,B和Fe,Zn和Na,Cu和Ni,Ti和Ca,Ti和Fe 7组元素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r>0.7,P<0.01);N、P、S、Ca、Ba、Ti、B、Sr和Na元素在提取的4个主成分上具有较高荷载,利用该9种元素对供试3个品种判别分析的正确率达96.70%。该研究结果为解析油茶树体矿质营养吸收利用机制和科学营养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8种水培叶用莴苣叶片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为水培叶用莴苣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大棚内水培的8种叶用莴苣叶片的9种矿质元素和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水培叶用莴苣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常量元素方面,钠元素含量波动较小,为40.46~67.85 mg/kg,钾、钙、磷等元素的含量波动较大,特别是钾元素,为742.33~1 433.00 mg/kg。微量元素方面,8种水培叶用莴苣的锰、锌元素含量较高,在1.41~3.48 mg/kg,铜元素的含量最低,在0.14~0.24 mg/kg。8种水培叶用莴苣的氨基酸含量丰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例E/T值在41.90%~55.57%,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E/N值在0.60~1.10,基本符合FAO/WHO关于理想蛋白质的要求。【结论】8个水培叶用莴苣品种的氨基酸种类及矿质元素含量丰富,是人体补充矿质元素和平衡氨基酸营养的优质食物源,其中‘奶油红’品种相较于其他品种而言,营养价值更高,可在食品和保健品方面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对安徽南陵蓝莓新品种的矿质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为优良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分析3个南高丛蓝莓品种‘明星’‘绿宝石’和‘珠宝’果实成熟期果实与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的P、K、Ca和Zn含量在3个品种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明星’果实Fe、B及‘绿宝石’果实Mn含量相对较高,而‘珠宝’果实Mg含量相对较低;‘明星’叶片B及‘绿宝石’叶片Fe含量相对较高,而‘明星’叶片Mn及‘珠宝’叶片P、Cu、Zn含量相对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Fe与叶片P、K、Zn、B含量间,果实Mn与叶片Mn含量间,果实Cu与叶片Cu、P、K、B含量间,果实B与叶片B、K、Zn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果实B与叶片Mn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对南高丛蓝莓矿质营养适量范围对比可知,‘明星’叶片各矿质元素含量均较充足,而‘珠宝’叶片P、Mg和‘绿宝石’叶片Ca含量均相对不足,在蓝莓生产中应注意增施P、Mg和Ca肥,施肥时还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福建农林大学和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团队合作成功选育银耳新品种‘绣银1号’,为了解‘绣银1号’的生产特性及其营养成分,开展配套生产技术研究和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在梯度试验中,随着配方中莲子壳含量提高,‘绣银1号’产量提高比例更大,说明‘绣银1号’更适应莲子壳比例高的配方;在工厂化生产条件下,‘绣银1号’菌丝生长速度比对照快,单袋鲜菇产量提高14.56%,干菇产量提高8.75%;相比于主栽品种‘古田银耳Tr21’,‘绣银1号’的总糖含量提高12.65%,粗多糖含量提高1.09%,还原糖含量提高16.67%,这将在深加工方面表现出优势;此外,‘绣银1号’还含有比较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全面的氨基酸,必须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在氨基酸中占比均较高,在食用时有较好的香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的问题,利用572 份大豆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最后对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评价。株高变异幅度为40.2~137.2 cm;平均值为88.54 cm。分枝数变异幅度为0~9 个;平均值为3.61个。单株荚数变异幅度为11.2~220 个;平均值为76.64 个。单株粒重变异幅度为1.03~86.1 g;平均值为29.01 g。百粒重变异幅度为4.87~30.31 g;平均值为18.87 g。倒伏性变异幅度为0~3 级;平均值为0.51级。蛋白质含量变异幅度为13.28%~23.47%;平均值为20.56%。油分含量变异幅度为34.41%~49.94%;平均值为40.71%。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72 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 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 号’、‘长农15 号’、‘岭引2 号’和‘嫩良6 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 号’、‘九丰10 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10.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问题,利用540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6~13.347,平均相似系数为3.761,品种的平均相似系数大于平均值有211个品种。此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遗传基础较窄,相似程度较高,大豆品种选育需要拓宽。对大豆8个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58),其次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0.274)>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0.21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0.198)>油分含量和百粒重(0.18)>蛋白质含量与单株荚数(0.142)=百粒重与单株粒重(0.142)>有效分枝数与株高(0.103)>有效分枝数与油分含量(0.1)>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粒重(0.083)>单株荚数与株高(0.077),其他性状之间呈负相关。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主要大豆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主要由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以及有效分枝数等重要农艺性状所决定。对供试540个品种6个重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有单株荚数和百粒重2个性状,单株荚数主要通过蛋白质含量和有效分枝数增加而提高,而百粒重的增加,则是通过株高的减少实现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单株荚数(0.814)>百粒重(0.367)>油分含量(-0.117)>株高(0.032)>有效分枝数(-0.022)>蛋白质含量(0.008)。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40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11.
白芨瓶内假鳞茎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芨组培苗瓶内假鳞茎形成的影响因素,提高白芨组培苗炼苗成活率,为白芨组培苗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优质白芨组培苗为材料,探讨基本培养基、蔗糖用量、激素和添加物对白芨瓶内假鳞茎诱导的影响.[结果]在MS培养基中,假鳞茎诱导率和平均粒径达到最大值,最适宜白芨假鳞茎诱导.30.0g/L蔗糖较适宜诱导白芨假鳞茎,其诱导率较高,且有利于假鳞茎生长膨大.在6-BA、KT、NAA、IBA 4种激素不同组合中,以6-BA+KT+NAA组合的假鳞茎诱导率和平均粒径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其最佳激素配比是6-BA 1.0 mg/L+KT 0.5mg/L+NAA 0.2 mg/L.在最佳激素配比培养基中添加40.0 g/L香蕉泥、40.0 g/L上豆泥和1.0 g/L花宝四号,其假鳞茎诱导率和平均粒径均最高,且植株长势较好.[结论]白芨组培苗瓶内假鳞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6-BA 1.0mg/L+KT 0.5 mg/L+NAA 0.2 mg/L+香蕉40.0 g/L+土豆40.0 g/L+花宝四号1.0 g/L+活性炭1.0 g/L+蔗糖30.0 g/L.  相似文献   

12.
适应于营养积累和防止真菌侵染的白芨块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白芨的块茎是我国传统中药,该文对白芨块茎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时为确认白芨块茎内是否有真菌侵染,进行了内生真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白芨的块茎具有茎的基本结构特征,为单子叶植物典型的茎结构,具一层表皮细胞,外被发达的角质层;表皮下有一层细胞壁加厚的下皮层,之内则为由薄壁组织构成的基本组织,多数小维管束星散分布于基本组织中.基本组织中有两种类型的薄壁组织,大的储水细胞和小的贮藏细胞,储水细胞内积聚水和无机盐,具针晶束;贮藏细胞内积聚有较大的颗粒,经 PAS 反应显示为多糖类物质;两种细胞有规则地分布.真菌分离实验和显微结构观察均表明白芨块茎中没有任何真菌侵染.白芨块茎中储水细胞和贮藏细胞很好地适应了它作为营养繁殖器官的需要,而表皮外发达的角质层以及表皮细胞加厚的细胞壁则是适应于地下生活的需要,有效地阻止了真菌菌丝的侵入.  相似文献   

13.
白芨多糖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芨多糖,应用滤纸片法研究白芨多糖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测定大肠杆菌菌液的电导率、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探讨白芨多糖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白芨多糖对4种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20mg/m L的白芨多糖抑菌效果较好,白芨多糖可导致大肠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引起细胞内容物外泄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芨人工栽培效果,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高经济效益。[方法]对白芨在厚朴林下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密度的复合种植与不同抚育措施经营效果开展对比试验。[结果]林分郁闭度在0.4~0.6的林下种植白芨,单位面积产量比郁闭度0.4以下、0.6以上的分别增长5.4%、6.8%;白芨种植密度为30 cm×30 cm的单位面积产量比种植密度20 cm×20 cm、25 cm×25 cm、35 cm×35 cm的分别增长16.1%、12.0%、13.1%;白芨在10—11月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比12月—次年1月、次年2—3月种植的分别增长5.6%、21.3%;白芨在栽培期间施用农家肥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施用化肥、复合肥的分别增长31.7%、18.4%;种植白芨中耕除草4次/a的单位面积产量比1、2、3次/a中耕除草的分别增长240.1%、137.0%、43.9%。[结论]林下种植白芨,林分郁闭度为0.4~0.6时,出苗率高、生长势好、产量高;白芨于10—11月种植,种植密度以30 cm×30 cm效果最佳。同时白芨在栽培期间每年中耕除草4次,并结合施用农家肥,能促进白芨块茎发育和生长,大幅度提高白芨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及种子在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快速繁殖白及幼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及浓度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黑暗有利于白及种子萌发,1/2 MS适宜作为白及种子萌发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对白及种子无菌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添加1.0 mg/L NAA对白及萌发促进效果最明显。[结论]在黑暗条件下,以1/2 MS+1.0 mg/L NAA为萌发培养基,白及种子萌发率高,萌发整齐一致,且原球茎生长速度一致。  相似文献   

16.
白芨种质资源的SWOT分析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白芨种质资源的发展方向,高效合理地利用和推广白芨,根据我国白芨种质资源发展与利用的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对白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优劣势以及机遇进行分析,提出了白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即科学规划、合理生产布局、建立标准化白芨种植基地、规范栽培技术与规模、建立完整的白芨开发加工产业链,为药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芨原球茎增殖液体培养及原球茎直播育苗技术。[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MS培养基浓度、马铃薯汁浓度及KT浓度,对原球茎增殖液体培养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原球茎直播育苗的播种基质。[结果]白芨原球茎增殖液体培养各因素的优势组合为MS+KT 1.0 mg/L+马铃薯汁120 g/L;白芨原球茎直播有比较优势的基质为腐殖土50%+碎木屑50%+NAA 0.5 mg/L+香蕉汁100 g/L。[结论]白芨原球茎增殖液体培养及原球茎播种育苗的技术路线在生产上具有可行性,该方法简化了培养程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白芨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以及种子萌发后在自然光培养下丛生芽诱导分化及生根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成熟白芨果荚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白芨种子诱导、增殖、生根等问题进行试验研究。[结果]白芨种子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1/2MB+马铃薯泥20 g/L+蔗糖20 g/L,诱导率为95%;增殖分化培养基为1/2MB+马铃薯泥50 g/L+香蕉泥20 g/L+6-BA0.4 mg/L+NAA 0.1 mg/L+蔗糖25 g/L+艾蒿叶干粉2 g/L,增殖系数为14.2倍;生根培养基为1/2MB+香蕉泥80 g/L+NAA0.5 mg/L+蔗糖20 g/L+艾蒿叶干粉4 g/L,生根率达100%。[结论]白芨组培快繁能培养出带根茎叶的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5%,为白芨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无菌环境下白及(Biltilla striata)育苗成本高的问题及提高云南地区优质白及的生产效率,在有菌的环境下进行白及种子育苗,实现白及高效育苗、规模化生产,有利于保护白及野生资源;且种子苗移栽后能快速适应自然环境,方便简单,大大降低了育苗的成本,推广价值高。本文总结了云南地区白及种子直播育苗技术,包括种子采收、育苗基质配制及苗床整理、种子直播、播种后管理、生产田整理、移栽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白芨种源分析评价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不同地理来源的28份白芨种源进行了物候期、形态特征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生长物候期、形态特征以及经济性状因地理来源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永胜期纳、永胜松坪为优势种源,可作为今后良种选育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