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行为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潜力。【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评价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观察并总结异色瓢虫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异色瓢虫捕食草地贪夜蛾幼虫主要经过静止、搜寻、试探、取食和爬行5种行为,其中异色瓢虫成虫捕食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时出现3对足抱握猎物的现象。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96.08和161.29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390 6和1.451 4,处理时间分别为0.005 1和0.006 2 d;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5.36和41.84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45 7和1.271 0,处理时间分别为0.015 3和0.023 9 d,即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强于4龄幼虫。【结论】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有一定的潜在控害能力,可用于防控草地贪夜蛾。  相似文献   

2.
三种捕食性瓢虫的种间竞争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甦  谭晓玲  徐红星  张帆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9):3980-3987
【目的】明确多种捕食性天敌田间混合释放后的种群动态,探索瓢虫种间干扰的行为学基础和在生态位上的竞争关系。【方法】在田间农业生态系统中混合释放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及多异瓢虫,对种群发展动态连续监测;在室内对3种瓢虫的1龄幼虫对卵及4龄幼虫之间互残现象进行观察;对自然生境中3种瓢虫的猎物资源进行确认和资源等级划分,并计算各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系数。【结果】3种捕食性瓢虫在混合种群释放后个体数量均线性上升,异色瓢虫的上升速率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各瓢虫均倾向于取食异种瓢虫的卵和幼虫,其中异色瓢虫攻击取食卵的能力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在互残后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且伤残比例仅为龟纹瓢虫的22.3%及多异瓢虫的29.8%。基于田间观测结果,异色瓢虫共取食17种猎物,占总量89.5%,龟纹瓢虫共取食12种猎物,占总量的63.2%,多异瓢虫共取食9种猎物,占总量的47.4%。计算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多异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713,0.393和0.304;所得生态位重叠系数异色瓢虫与龟纹瓢虫为0.992,龟纹瓢虫与多异瓢虫为0.983,异色瓢虫与多异瓢虫为0.964。【结论】异色瓢虫与其它捕食性瓢虫在田间释放时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作用。异色瓢虫可以通过较高的种间互残及攻击防御能力提高自身在营养水平低下情况时的生存概率。异色瓢虫的生态位宽度高,且与其它瓢虫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因此异色瓢虫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同生态位其它捕食性瓢虫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3.
姚丽  彭素琼 《现代农业》2008,(10):97-98
室内以单头饲养的方法,比较了人工饲料和白杨毛蚜对异色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取食人工饲料的异色瓢虫幼虫蜕皮率、化蛹率和羽化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对各个的发育历期影响不显著,但显著的降低了异色瓢虫蛹期的发育时间。  相似文献   

4.
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as)]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异色瓢虫幼虫取食桃蚜后,其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取食豌豆蚜和苜蓿蚜。异色瓢虫幼虫期平均捕食桃蚜525头,成虫每天捕食桃蚜135头,异色瓢虫单雌平均产卵量1000粒左右,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爬行速度较快,田间觅食能力较强,取食量大,可用于田间释放。在田间,利用异色瓢虫控制桃蚜种群数量具有很大的优势,可有效控制大田中桃蚜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5.
七星瓢虫是捕食性天敌,属鞘翅目瓢虫科,别名:花大姐、麦大夫、豆瓣虫。主要剂型:成虫、蛹筒、幼虫筒、卵液。研制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和卵。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6.
丽草蛉和异色瓢虫对美国白蛾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的捕食作用,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多种天敌资源。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卵和幼虫捕食行为、捕食能力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卵的捕食能力,以异色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量最大[(82.2±14.4)粒·d-1],丽草蛉3龄幼虫次之[(76.2±17.7)粒·d-1],而异色瓢虫成虫的日均捕食量[(61.0±4.9)粒·d-1]显著小于4龄幼虫;但对于美国白蛾1龄和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丽草蛉3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都显著高于异色瓢虫4龄幼虫(p0.05)。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通过方程得到异色瓢虫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理论最大捕食量达49.47头·d-1,高于丽草蛉3龄幼虫和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理论日均最大捕食量。对于美国白蛾卵块,异色瓢虫4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而对于美国白蛾1~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草蛉3龄幼虫捕食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美国白蛾捕食性天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异色瓢虫3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序列及低温诱导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本研究旨在分析探索低温胁迫条件对3个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 HSP)抗寒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为异色瓢虫低温冷藏及其抗寒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转录组获得异色瓢虫基因序列的基础上,根据特异性引物获得HaHSP47.74(基因登录号:KX161871)、HaHSP21.53(基因登录号:KX161873)和HaHSP21.52(基因登录号:KX161874)基因c DNA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pen reading frame,OR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RT-PCR)技术测定异色瓢虫3个s HSP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短时降温和短时降温后恢复处理、低温储存处理下以及不同色斑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不同发育阶段处理中,HaHSP47.74和HaHSP21.53在蛹期及成虫期高表达;HaHSP21.52在4龄幼虫第4天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短时降温处理中,HaHSP47.74在降温至0℃和-5℃时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HaHSP21.53和HaHSP21.52在降温过程中表达量显著降低。在短时降温后恢复处理中,3个s HSP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在低温储藏条件下,实验种群:黑底雌瓢虫HaHSP47.74表达水平在储存第5天时显著升高,黄底雌瓢虫HaHSP47.74在储存5—15 d时表达量显著升高;黑底雌瓢虫HaHSP21.53在储存5—20 d时显著性高表达,黄底雌瓢虫HaHSP21.53在15 d时显著性高表达;黑底和黄底雌瓢虫HaHSP21.52无显著性高表达;越冬种群:黑底和黄底雌瓢虫HaHSP47.74、HaHSP21.53、HaHSP21.52在低温储存中均无显著性高表达。【结论】s HSP在异色瓢虫发育阶段可能发挥着作用。短时降温胁迫能够诱导s HSP基因高表达。实验种群在低温储存条件下HaHSP47.74和HaHSP21.53均出现了显著性高表达,表明这两个基因在瓢虫受到冷驯化时起到了作用。此外,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抗寒机制和抗寒能力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捕食异色瓢虫蛹对蠋蝽生长发育和生殖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程度取食异色瓢虫蛹对广谱捕食性蠋蝽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表现的影响。[方法]食谱因素设置11个处理,分为2个大组:第1组为单一食谱2个处理,分别为全历期饲喂异色瓢虫蛹和黏虫幼虫(对照);第2组为异色瓢虫蛹与黏虫幼虫混合食谱,设3个虫龄(态)(3、5龄若虫和1日龄成虫)与3个饲喂期(按每天1头的量分别饲喂1、2、3 d)组合共9个处理。观测蠋蝽的存活、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等重要生活史特征。采用预设比对方法分析相关食谱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食谱处理影响蠋蝽从初龄若虫发育至成虫的存活率;5龄若虫期取食2和3 d混合食谱处理下的蠋蝽存活率分别比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分别提高25%和46%,其余食谱处理间的存活率没有差异。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成虫不产卵;取食混合食谱的蠋蝽产卵量大于仅取食黏虫幼虫的蠋蝽;在取食混合食谱的情况下,3龄期取食处理下的产卵量分别比5龄期和成虫期取食处理下的多,后2个虫龄(态)处理间没有差异;同一虫龄(态)处理下的蠋蝽在不同饲喂期处理间的产卵量没有差异。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成虫寿命(14.17 d)显著短于其他食谱处理的成虫;取食混合食谱的不同虫龄(态)处理间、同一虫龄(态)的不同饲喂期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虽然只取食异色瓢虫蛹不利于蠋蝽发育和生殖,但以黏虫幼虫为主添加少量瓢虫蛹的混合食谱可促进蠋蝽发育和生殖,而且发育早期取食该食谱的促进作用大于晚期。  相似文献   

9.
经1990~1991年田间系统调查,证明绿豆田食蚜天敌对豆蚜种群的数量变动有着重要作用。室内试验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幼虫,黑带食蚜蝇幼虫、草间小黑蛛成蛛对豆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大,至4龄幼虫时,其捕食能力已与成虫相当。异色瓢虫成虫个体之间存在着干扰效应,随着自身密度的增长,其捕食效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取食茭白和水稻后生物学特征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茭白果肉和水稻茎作为食科,研究了二化螟茭白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茭白上的二化螟幼虫总历期、卵历期显著短于水稻上的二化螟,其成虫寿命、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均显著高于水稻上二化螟,而高龄幼虫历期、蛹历期、成虫羽化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在两种食料上无显著差异。茭白或水稻二化螟蛹和成虫的大小均以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取食茭白的二化螟蛹和成虫显著大于取食水稻的个体。茭白上二化螟雌、雄性比为1:0.8636,水稻上为1:0.9375。  相似文献   

11.
孙冰  林欣大  张春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9):3890-3897
【目的】利用重要的模式生物果蝇研究沙丁胺醇的作用机制,探索瘦肉精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进一步在生产中开发出更快速、精准且高效的瘦肉精检测方法提供重要的基础。【方法】将果蝇一龄幼虫放到不同浓度的沙丁胺醇培养基上饲喂,每天记录果蝇化蛹和羽化的情况,并统计出果蝇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及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收集24 h内羽化的果蝇,放入不同浓度沙丁胺醇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中,每管放入雌雄果蝇各25只,每个浓度设置4个平行实验。每天记录果蝇的存活数,每3 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至果蝇全部死亡。分别统计雌雄果蝇半数死亡天数,平均寿命和平均最高寿命。收集不同浓度沙丁胺醇培养基上的3日龄成虫,雌雄果蝇各取15只放入离心管,研磨制成组织匀浆,离心(2 500 r/min,10 min)后取上清,然后按照试剂盒的方法测定SOD和CAT活力,同时检测MDA的含量;以果蝇3日龄成虫的中肠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对细胞进行处理,经EB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果蝇细胞DNA损伤情况并拍照,结合CometscoreTM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沙丁胺醇的作用下,果蝇化蛹率和羽化率随处理浓度增加而降低,但是经统计分析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对果蝇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用沙丁胺醇饲喂果蝇之后,对3日龄成虫体内SOD、CAT活力和MDA含量进行测定表明,随处理浓度的增加使体内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CAT的活力被抑制,呈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促使体内抗氧化系统产生作用SOD活力显著提高(P<0.05);正是由于机体内抗氧化系统的保护机制产生作用,使得在一定浓度下处理的果蝇寿命呈现增加的趋势。对果蝇DNA损伤检测的试验表明,经沙丁胺醇处理之后,果蝇细胞就出现损伤,在SCGE的检测下可以观察到DNA损伤形成的拖尾,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损伤情况也越严重,但是彗星图片中没有出现细胞核首尾分离的情况,可知沙丁胺醇并没有引起细胞凋亡。经统计分析,各处理浓度组的“彗星”尾长(Tail length, TL)、尾距(Olive tail moment, OTM)和尾部DNA百分含量(% DNA in tai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丁胺醇对果蝇化蛹和羽化没有显著影响;对果蝇抗氧化系统产生作用,抑制CAT活力,使SOD活力显著增加,使得在较高浓度处理时出现显著延长果蝇的寿命的情况;经沙丁胺醇处理之后,就会引起果蝇DNA损伤并且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并没有出现细胞凋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剂量的溴氰虫酰胺对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生长发育、繁殖和营养利用的影响,明确溴氰虫酰胺对双委夜蛾的控制作用。【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毒法测定溴氰虫酰胺对双委夜蛾4龄幼虫的毒力;利用LC_5、LC_(25)和LC_(50)剂量的溴氰虫酰胺处理双委夜蛾4龄幼虫,观察其对亲代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卵量、化蛹率和羽化率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测定溴氰虫酰胺处理72 h后对幼虫的近似消化率(AD)、相对取食量(RCR)、相对生长量(RGR)、摄入食物转化效率(ECI)、消化食物转化效率(ECD)等营养利用指数的影响;分析溴氰虫酰胺处理24、48和72 h后幼虫体内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溴氰虫酰胺对双委夜蛾4龄幼虫具有较高毒力,LC_5、LC_(25)和LC_(50)分别为0.13、0.34和0.66μg·g~(-1)混毒饲料;与对照组相比,LC_5、LC_(25)和LC_(50)剂量下双委夜蛾4—6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1.63、1.75和5.48 d,同时蛹的发育历期延长,雌雄成虫的寿命缩短,并显著降低了双委夜蛾幼虫的化蛹率和蛹的羽化率,LC_5、LC_(25)和LC_(50)处理组雌蛹重分别为130.2、127.8和127.5 m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蛹重(146.7 mg),但是对雄蛹重无显著影响。溴氰虫酰胺处理后,LC_5、LC_(25)和LC_(50)组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58.8、506.9和462.8粒,显著低于对照组(755.1粒)。同时,溴氰虫酰胺处理组缩短了成虫的产卵历期,但是对成虫产卵前期的影响不明显。此外,与对照组相比,LC_5、LC_(25)和LC_(50)剂量的溴氰虫酰胺显著降低了双委夜蛾4龄幼虫的RGR、RCR、ECI和ECD,降低了幼虫将食物转化为生物量的能力;溴氰虫酰胺处理双委夜蛾4龄幼虫24 h后显著降低了其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而且这种不利影响持续到48 h和72 h,同时,溴氰虫酰胺处理也显著降低了4龄幼虫体内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阻碍了双委夜蛾幼虫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论】较低致死剂量的溴氰虫酰胺可以抑制双委夜蛾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利于长期有效控制双委夜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发生趋势及Bt棉花的控制效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新疆南部棉花种植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棉花产业的重要基地。作为棉花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棉铃虫具有在新疆南部猖獗危害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本文报道了南疆棉铃虫发生趋势及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控制效率的研究结果。【结果】1993~2004年对麦田一代棉铃虫幼虫数量变化的监测显示,1997年后棉铃虫的发生危害逐年上升,表明南疆粮棉混作区种植制度的改革已导致棉铃虫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2002~2004年对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 和 CpTI杀虫蛋白)和对照品种棉铃虫种群动态的研究显示,二代棉铃虫是南疆地区棉花的主要危害代别,抗虫棉花对幼虫的控制效率可达75%以上。在棉铃虫发生中等年份,转基因抗虫棉花可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结论】鉴于棉铃虫的严重危害,南疆地区有必要发展基于Bt棉花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低剂量γ射线对棉铃虫当代至F6代化蛹率、蛹畸形率、病毒率、成虫羽化率和成虫畸形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辐射后棉铃虫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降低,蛹畸形率、幼虫病毒率和成虫畸形率上升,辐射剂量越大,其影响越明显。其中,对F1代的影响最大,后代有逐渐恢复的趋势。30Gy和20Gy处理的棉铃虫受辐照影响低于50Gy处理,其中30Gy处理可诱导棉铃虫对病毒敏感性增加,导致幼虫死亡率高于其他两个处理,20Gy处理对棉铃虫各生理性状影响低于其他两个处理。  相似文献   

15.
异色瓢虫低温胁迫下过冷却点变化及抗寒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资源,在东北地区以成虫越冬,具有非常强的抗寒能力。以过冷却点和抗寒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作为瓢虫抗寒性能指标,探索低温胁迫提高瓢虫抗寒的作用。【方法】将野外采集到的异色瓢虫通过0、5和10℃ 3种不同温度,进行2、12和24 h 3种时间的低温胁迫处理,测定过冷却点的变化,得到最佳低温胁迫条件。以室内饲养的异色瓢虫作为对照组,分别在5℃低温条件下储存10、20和30 d,测定过冷却点变化和存活情况。根据转录组和数字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DGE)数据分析确定6个重要抗寒基因,选择18S作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异色瓢虫6个重要抗寒基因在低温胁迫和保存时mRNA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在抗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5℃低温胁迫12 h能够显著降低异色瓢虫的过冷却点。在低温保存过程中,低温胁迫组异色瓢虫过冷却点和存活率低于未进行低温胁迫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HSP21.4、trehalase、transketolase、ATP-grasp fold domain protein和dopa decarboxylase在低温胁迫过程中表达量上调,而erythrocyte binding protein的表达量下调。且在低温保存过程中HSP21.4一直处于高表达状态,显著高于未进行低温胁迫组,其余5个基因在低温保存过程中处于低表达状态,显著低于未进行低温胁迫组。【结论】低温胁迫能够降低异色瓢虫的过冷却点,但不一定能够提高夏季野外耐高温异色瓢虫的存活能力。HSP21.4和erythrocyte binding protein分别通过高表达和低表达来提高异色瓢虫的抗寒能力,而trehalase、transketolase、ATP-grasp fold domain protein和dopadecarboxylase通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高表达,保护异色瓢虫抵御寒冷环境。  相似文献   

16.
室内测定与田间试验表明 :雨水和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种群有较大的抑制作用。棉铃虫卵经雨水浸泡 8h,幼虫孵化率明显下降 ;中等雨水对棉铃虫卵有较大的冲刷作用 ,雨量越大 ,卵被冲刷的数量越多 ;初孵幼虫经雨水浸泡 1 h,其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 ;土壤湿度对棉铃虫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化蛹初期与羽化前 ,2 5 %的含水量对虫蛹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灯光和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灯光和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是我国监测和防治棉田棉铃虫两种最普遍的方法,比较两者诱集效率.[方法]2008~2009年,在新疆奎屯垦区124团4 084 hm2棉田的景观尺度上,监测了灯光和杨树枝把两种诱集方法诱蛾数量.[结果]比较平均单诱集源5~8月诱蛾总数,两种方法诱蛾数量呈正线性相关;在长时间跨度和大景观尺度上两种方法诱蛾效果均较稳定,均能较准确反映棉铃虫发生动态;但灯光诱蛾效率显著高于杨树枝把,平均诱蛾数量为杨树枝把的8.6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综合考虑实际使用及经济成本.使用灯光诱集棉铃虫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更为标准和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三种本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潜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是中国北方大豆生产上的最重要蛀荚害虫,研究旨在明确3种本地赤眼蜂即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 )、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对自然寄主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蜂种、定量评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控害潜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室内采用编制以米蛾卵为中间寄主繁育的3种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比较分析其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繁殖特性以及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平均单雌寄生卵数、雌蜂平均寿命和羽化率等寄生特性参数。【结果】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在羽化当日均达到产卵高峰,分别占其总产卵量的68.1%、69.1%和64.0%,随着时间的延长,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无任何营养补给时,10.0%的黏虫赤眼蜂雌蜂个体可存活7 d,羽化3 d后,平均单雌寄生10.5粒大豆食心虫卵,占总寄生量的22.5%;黏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R0Trmλ分别为24.75、23.78和21.13;9.46、10.34和10.37 d;0.3393、0.3064和0.2941;1.4040、1.3585和1.3419;而3种供试赤眼蜂的平均单雌寄生卵数、平均寿命以及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羽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综合比较结果显示,黏虫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各项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R0Trmλ)最好,其次是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的表现最差。【结论】黏虫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有较强的嗜好性和适应性,其主要生殖力特征参数均优于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是寄生大豆食心虫卵的优势蜂种,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药剂对棉铃虫繁育能力的影响,为安全有效的控制棉铃虫危害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饲喂法处理棉铃虫成虫,对其产卵量、卵孵化率、实验前后成虫体重差、成虫寿命进行测定.[结果]甲氨蝶呤抑制棉铃虫产卵量效果优于紫杉醇,0.02;甲氨蝶呤处理的棉铃虫单雌产卵量(104粒)最低,比对照降低了72.48;;紫杉醇抑制卵孵化效果好于甲氨蝶呤,0.5;紫杉醇处理的卵孵化率为11.43;,平均校正不育卵率(89.19;)达到最高.甲氨蝶呤处理对雌虫的寿命比对照缩短l~2d.紫杉醇对棉铃虫雄虫有增重作用,而甲氨蝶呤对棉铃虫雌虫有减重作用.[结论]甲氨蝶呤和紫杉醇对棉铃虫繁育能力均有弱化作用,0.02;甲氨蝶呤弱化棉铃虫单雌产卵量效果最好,0.5;紫杉醇抑制卵孵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