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俊杰 《吉林农业》2010,(8):237-237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而实施的途径就是素质教育需要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就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专业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1999年6月13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的伟大战略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4.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根据理工科大学自身特点提高文科生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过度阶段,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笔者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首先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体.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对素质教育进行"价值判断"。大学生的素质同样需要有能反映其综合素质状况的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价值判断"。本文在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结构进行分析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际,建立了一套针对普通高等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辅助决策模型,并用具体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的评价和选拔工作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摘要)(1999年6月13日)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相似文献   

9.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学校习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老师的主观印象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体现不出学生发展的状态与水平。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学校教育的一系列变革,学校开始注重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方法。近几年来,本校以县下发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为载体,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内涵为原则,对学生素质的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笔者就几年来实施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作了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思想从酝酿到实践的探索,再到今天的全面推进,在全社会各方面都作了不少工作,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党中央已经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高职《果树栽培》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按季节顺序构建技能考核项目,采取"职业素质+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的全方位、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考核内容从过去的"记忆式"转变为"能力式"、"综结式"转变为"过程式",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技术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的使用推进了小学素质教育,促进了小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改变了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评价体系,而是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不仅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公平,而且在评价学生过程中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属于高职院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对评价体系不够重视、评价体系不全面、评价体系实践性不强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素质教育的评价效果。本文选择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这项评价体系改进的措施,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统一,坚持实现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主要是由教师做出的,往往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中,学生只是被评价者,只能被动、消极的接受评价,没有考核与评价的权利。这样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培养和发展。在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的中职课程考试应该是考察知识、考察实践和考察素质并举的综合考核评价,这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是每一位教师都能自主实施常态下的教学改革。该文阐述了素质教育与课程考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一纸试卷"课程考试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管理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密切的关系,高校学生社团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科技化生活,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形成为目的,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寻找素质教育与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契合点,探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功能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已全面启动。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旨在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是“百年树人”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是为实施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的教育。 什么是素质?这是必须懂得的一个概念。素质是知识、能力、意志等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人的素质多种多样,主要有道德素质、个性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8.
以邵阳学院为例,针对该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实施"课内课外结合、产学研联盟"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报告特别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精神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融入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全过程,要贯彻发展新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实现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双体系"教学模式以"课程体系"和"项目体系"并行融通为主要特征,以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设施农业专业探索实践"双体系"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专业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