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中国茶区最主要害虫,在湖北武汉地区茶园对该叶蝉及其卵寄生蜂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动态呈现双峰型,第一峰出现在5月底至6月底,主要危害夏茶,第二峰出现在9月底至10月底,主要危害秋茶.寄生假眼小绿叶蝉卵的寄生蜂为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mu empoasca 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s Ogloblin),6~10月2种寄生蜂联合寄生率为23%~55%.  相似文献   

2.
蜡蚧轮枝菌和缨小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协同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的寄生蜂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s)和寄生真菌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am lecanii)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时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进行控制时(在一个世代内按每株放雌蜂3头的密度释放缨小蜂,或按5×107孢子/mL施菌2次),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52.7%和50.9%,但下一代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仍然高于1,表明单独使用寄生蜂缨小和寄生真菌蜡蚧轮枝菌不能有效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增长;缨小蜂和蜡蚧轮枝菌联合使用,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2.9%和90.8%,且下一代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于1,表明下一代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假眼小绿叶蝉卵及卵寄生蜂缨小蜂形态观察和寄生率考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50年代以来假眼小绿叶蝉成为我国大陆茶园首要害虫,近年在浙苏皖茶区发现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um empoascae 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 Ogloblin 寄生叶蝉卵.拍摄并描述叶蝉卵及其孵化前的形态,以及2种缨小蜂蛹、雌雄隐成蜂和雌雄成蜂形态特征.秋季于叶蝉虫口高峰期调查龙井茶原产地10个典型茶园环境中叶蝉卵的寄生率,尽管丰产类型的茶园叶蝉密度较高,但9月份的寄生率达50%~75%,其他叶蝉密度较低的茶园中寄生率也为16%~48%;10月份,这10块茶园的卵寄生率又有增加;叶蝉三棒缨小蜂为优势种.还发现这2种缨小蜂种群对叶蝉种群呈现跟随效应.认为这2种缨小蜂是叶蝉种群重要的自然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温、湿度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及梢内着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成虫、若虫及茶梢内着卵量的种群动态,以及温湿度对茶园中叶蝉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成虫、若虫及梢内着卵量均有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且成虫、若虫和卵三者都呈显著的正相关。②假眼小绿叶蝉的成虫、若虫虫口数量受田间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温度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影响最大,茶梢内假眼小绿叶蝉的着卵量与温度关系很密切,气温高于28℃或者低于20℃都不适宜小绿叶蝉产卵繁殖。③对温度和田间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种群数量及梢内着卵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与假眼小绿叶蝉的成、若虫虫口数量、茶梢内着卵量呈现Yield Density模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梢上的种群变化与采茶防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调查分析了1~5叶茶梢上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及虫态结构。结果表明:该虫种群密度低时以指数式增长,种群密度高时以逻辑斯谛式增长。在茶梢生长初期,以成虫和卵为主。从二、三叶梢开始,若虫数量升至第二位,成虫降至第三位。种群密度达到饮和点时,以卵密度下降为主要标志。根据假眼小绿叶蝉卵和茶梢生长速率的关系,建立了采茶控制该虫种群密度的数学式。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采茶的防治假眼小绿叶蝉上的作用。在秋茶末期,采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树上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概述了我国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假眼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确定、生物学特性、种群消长规律、空间分布、遗传差异、通讯行为、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以及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茶树重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假眼小绿叶蝉的研究进展,包括害虫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假眼小绿叶蝉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假眼小绿叶蝉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为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提供参考,开展了黄色色板悬挂高度、悬挂密度、有效悬挂时限等诱控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试验。结果表明:色板控制假眼小绿叶蝉悬挂最佳高度是色板底部与茶蓬表面持平;25 cm×20 cm的黄板在茶园中悬挂密度以375块/hm2左右为宜。一般色板使用时效以20 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处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以24%溴虫腈悬浮剂等6种不同类型药剂和黄板进行了茶园小区及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溴虫腈、茚虫威、阿立卡3种药剂对靶子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有较强的杀伤力,能迅速降低害虫田间虫口数,药后14 d,平均防效达83.45%,而且药效持久,一次用药可持续20 d以上,是无公害茶园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害虫的理想药剂;飞电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时虽然起效快,但持效性较差,药后14d,平均防效仅为60.34%;茶蝉净的速效性不及化学药剂,但其控制时间长,使用14d后,平均防效仍在70%以上,且其不会对哺乳动物产生危害,是一种生态防治剂;黄板诱杀对降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有一定作用,而且对多数天敌影响作用小,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特点及生物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茶园常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危害方式和发生特点,阐述了假眼小绿叶蝉的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生物农药防治、信息素诱杀等生物防治方法,并重点描述了假眼小绿叶蝉信息素诱杀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寄主日龄对啊氏啮小蜂寄生后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啊氏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是美洲大蠊卵的寄生蜂,越新鲜的美洲大蠊卵荚被寄生率越高,不同日龄卵荚寄生率(y)与卵荚日龄(x)的关系符合方程y=-0.6 943x+34.158(R2=0.9205).寄生不同日龄卵荚的啊氏啮小蜂的发育历期(y)随着美洲大蠊卵荚日龄(x)的增加而缩短,符合方程y=-0.4411x+43.404(R2=0.9467).寄生蜂的雌雄性比(y)也随着寄主日龄(x)的增大而降低,符合方程式y=-1.4349x+89.435(R2=0.933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饲粮粗蛋白质(CP)设为6个水平,分别为16%、18%、20%、22%、24%、26%,将鹌鹑分为相应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鹌鹑,试验分2期进行,前期为6~33周龄,后期为34~41周龄,研究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对产蛋鹌鹑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组鹌鹑后期产蛋量显著低于第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在云南省瑞丽市玉米田间发现的一种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种类,为其人工扩繁及利用本地寄生蜂等天敌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7-9月,选择云南省瑞丽市德宏热带作物研究所基地的玉米田,采用普查方法调查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寄生率,在人工气候箱中建立黑卵蜂实验种群,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并分析其在室内对斜纹夜蛾卵粒的寄生率和寄生后的羽化率。【结果】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将寄生于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确定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其在遗传上与巴基斯坦种群(T._remus_Pakistan_KY835081)更接近。在田间观察的15 d中,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有2 d均为0,其余各观察日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中最低均为57.1%,最高分别为100.0%和99.9%,平均分别为84.7%和83.6%。室内养殖观察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对斜纹夜蛾卵块的平均寄生率在95.00%以上,寄生后的平均羽化率为70.91%。【结论】在云南省瑞丽市玉米田间发现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经鉴定为夜蛾黑卵蜂,在自然条件下对草地贪夜蛾寄生效果较好,具有开发为防控田间草地贪夜蛾种群天敌寄生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室内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行为,以及两种赤眼蜂在单独和竞争情况下的寄生及其子代蜂受寄主卵龄的影响。结果发现:松毛虫赤眼蜂完成1次寄生所需时间显著短于玉米螟赤眼蜂,而产卵次数占总寄生次数的比例(40.16%)显著低于玉米螟赤眼蜂(66.26%)。单独寄生时,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存活无显著影响,但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且死亡蜂数量随卵龄增大而增多。在竞争情况下,两种赤眼蜂子代总雌蜂数均增加;寄生6h和36h玉米螟卵产出的子代蜂显著小于单独寄生时的子代蜂;寄生12h卵的子代蜂死亡数(21头)显著高于寄生其他龄期的卵,但在其他卵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鸡蛋中蛋白质进行适当水解,将水解液与牛奶混合,经乳酸菌发酵制成具有清新蛋香和乳香味的蛋乳制品。结果表明,全蛋合理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3%,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 h,酶用量5 000 U·g-1。水解度27.22%,鸡蛋水解液中肽的Mr在1 000左右。水解液有明显蛋香味,无苦味。蛋乳酸奶合理工艺条件为配方鸡蛋水解液20%,糖8%,脱脂乳粉1%,其余用71%的牛奶补齐。发酵条件为菌种配比(Lb:St)1:1,添加量4%,发酵时间4 h,发酵温度42~43℃。制备的蛋乳酸奶色泽淡黄,具有明显的蛋香和乳香,产品凝固状态良好,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银鱼移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技术粗放、移植成功率低、高产难以持续和稳定、种群数量陡涨陡落的问题,对大银鱼移植增殖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受精卵的质量,选择适宜的投卵方式,保持比较高的受精卵投放密度,并在形成较大种群时进行施肥,增加饵料生物量等方法,可提高移植增殖效果,获得持续稳定的高产。  相似文献   

17.
早稻二化螟一代卵块的区域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 ,对浙江早稻二化螟卵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进行了分析 .发现 1981~ 1987年的卵块在大区域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格局 ,聚集范围在 171~ 330 km之间 ,各年的聚集中心和各密度等级的分布范围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总的分布格局是浙北及浙东北沿海一带发生偏重 ,安吉、长兴、湖州一带发生最重 ,浙西和浙东南沿海一带发生较轻 ,苍南、泰顺、平阳一带发生最轻  相似文献   

18.
肉鸭种蛋重与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肉鸭种蛋按蛋重、蛋形指数大小各分为5组,在相同条件下孵化.结果表明,蛋重、蛋形指数对受精率和早期死胚率无显著影响(P>0.05),蛋重为85.5~100.6g(D,E)组、蛋形指数为1.15~1.25(F)和1.59~1.69(J)组中后期死胚率显著升高;蛋重为75.3~85.4g时,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最高,分别为91.4%~95.7%和85.3%~89.3%;蛋形指数为1.26~1.47时,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最高,分别为90.9%~97.2%和86.7%~93.3%.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中添加桑叶粉对鸡蛋蛋白氨基酸组成及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饲料中添加桑叶对鸡蛋蛋白品质的影响,选取不同的桑叶添加量,对鸡蛋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质构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的桑叶添加量对鸡蛋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影响不大,但对蛋白的质构影响明显.在饲料中添加7%桑叶时,其嫩度最佳,硬度与非桑叶添加组相比下降12.12%.  相似文献   

20.
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最佳释放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释放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成虫释放密度、释放方法、释放时间及卵释放密度、释放时间等影响因素,每因素设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寄生率为考察指标,确定释放花绒寄甲的最佳条件,并对最佳条件进行验证。【结果】各因素对花绒寄甲寄生松褐天牛寄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成虫释放时间>成虫释放密度>卵释放时间>卵释放密度>成虫释放方法。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为:在3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通过随机法释放花绒寄甲成虫1头,在5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释放花绒寄甲卵40粒。【结论】确定了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在该条件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可达87.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