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蜂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7):877-880
玉米螟赤眼蜂是一种重要的寄生性天敌资源。为了弄清蜂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及回归分析对不同接蜂密度下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数、产卵数、子代雌蜂数、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数、产卵数及雌蜂数并不能随着蜂密度同等倍数地增加,且单雌寄生卵数、单雌产卵数以及单雌产雌数均随着接蜂密度增加而降低;出蜂率在接蜂量为2~4头时显著大于1头和5头;处理组单卵出蜂数均大于1,且当接蜂密度增大时,其单卵出蜂数显著增加。表明当接蜂密度增大,玉米螟赤眼蜂总的寄生效能及繁衍能力并不能呈同等倍数的增加,且单雌寄生及繁衍能力会随之降低,一卵多胎现象会随之增强。因此,玉米螟赤眼蜂在室内饲养及田间应用中应特别留意蜂密度的选择,以增强其对寄主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蜂密度和寄主卵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内以米蛾卵作寄主研究了蜂密度和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在第一个试验中,1、2、4和8头1日龄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被分别接入400粒米蛾卵上,结果表明,卵的总寄生率在最高蜂密度(8头)时显著高于其他蜂密度,但平均每头雌蜂的寄生率却随蜂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当蜂密度从1增加到8头时,平均每头雌蜂的寄生率几乎减少了近一半,同时每雌产后代数也随蜂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蜂密度的增加降低了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效能.另一试验中,50、100、200和400粒米蛾卵上分别接入1头1日龄的赤眼蜂雌蜂,结果表明,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卵的总寄生率也显著增加,寄主卵密度每增加1梯度,每雌产后代数平均增加了2倍,由此可以看出,寄主卵密度的增加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效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进行玉米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甜玉米大喇叭口期放蜂1次均能以一定的比例寄生,其中以玉米螟、赤眼蜂效果最好,寄生的卵块数可达90%以上,寄生卵粒数在45%以上;放蜂后,放蜂区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通过放蜂可减少亚洲玉米螟对华南地区甜玉米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亚洲玉米螟卵对3种赤眼蜂的适合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观察研究了以米蛾卵和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等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及羽化情况,结果发现:以米蛾卵为寄主时,3种赤眼蜂最高,达10.42%,且死于预蛹期以前的蜂所占比例显高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和寄生卵粒数显高于其它两种蜂,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显低于其它两种蜂。可以为,亚洲玉米螟卵是玉米螟赤眼蜂的适宜寄主,是拟澳洲赤眼蜂的次适寄主,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不适寄主。  相似文献   

5.
<正>赤眼蜂是自然界一类寄生性天敌,在天敌的种类中,它最小,体长只有0.5毫米,因为它的复眼是红色,所以叫赤眼蜂。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有些种类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率达10%以上。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蜂种,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使虫卵不能孵化成幼虫,达到防治玉米  相似文献   

6.
《吉林农业科学》2016,(4):75-78
采用硫酸纸、塑料布、鲜玉米叶、蜡纸作为玉米螟成虫的产卵基质,得到4种不同的玉米螟卵块。在气候箱内对大、小卵繁殖的4个品系赤眼蜂进行寄生玉米螟卵块测试。结果表明:4个品系赤眼蜂对4种不同基质玉米螟卵的寄生具有选择性,不同品系赤眼蜂对同一种玉米螟卵的寄生特性存在差异,小卵赤眼蜂的寄生特性优于大卵赤眼蜂,当蜂种同为"大卵"或同为"小卵"时,螟黄赤眼蜂的卵块寄生率优于松毛虫赤眼蜂,而松毛虫赤眼蜂的单雌寄生卵粒数优于螟黄赤眼蜂;研究还发现同一赤眼蜂品系在玉米叶卵上的寄生效果最好,其次是塑料布卵,很少在蜡纸卵上寄生,这一结果为今后更好地选育、应用,以及效果评价赤眼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为玉米螟赤眼蜂饲养技术的优化改良及其田间释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回归分析对不同寄主密度下单头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数、产卵数、产雌数、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数、产卵数及产雌数不会随着接卵量的增加而同等倍数的增长,寄主密度阈值为90粒/管;单卵出蜂数随着寄主密度增大而减少,当玉米螟赤眼蜂与接卵量之比为1∶160时可减少过寄生现象产生;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出蜂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寄主密度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产卵及出蜂情况,在进行玉米螟赤眼蜂室内繁育及田间控害操作时需要特别留意寄主密度的选择,以增强其寄生及繁衍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最佳蜂种,提高赤眼蜂的防治效果,采用玉米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在玉米田放蜂4次,并通过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玉米植株各个部位危害程度和产量损失评估指标进行比较,来研究不同种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最高达92.1%,松毛虫赤眼蜂为65.2%,螟黄赤眼蜂为56.3%。综合各项指标得出最佳防治蜂种为松毛虫赤眼蜂,4次放蜂可有效提高赤眼蜂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潜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头雌蜂3d更换寄主卵、不更换寄主卵、更换寄主卵第1d喂蜜等方法,对供试赤眼蜂进行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潜能试验。结果表明:寄生亚洲玉米螟的优势赤眼蜂种依次为T.evanescens(广赤眼蜂)、T.ostriniae(玉米螟赤眼蜂)和T.dendrolimi(松毛虫赤眼蜂),而T.chilonis(螟黄赤眼蜂)、法国T.maidis、美国T.nubilale、古巴T.pinloi和T.preti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命表技术分析了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astriniae Pang et Chen)在不同寄主繁育条件[分别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RM)卵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DBM)卵繁育]下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小菜蛾卵上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在不同寄主繁育条件下,玉米螟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以米蛾卵所繁的成蜂的各项寄生特性参数(内禀增长率γm、每雌寄生卵量、净生殖力R0、平均世代历期T和雌蜂寿命)均优于用小菜蛾卵所繁蜂,米蛾卵是其适宜的中间寄主;长期用小菜蛾卵繁育玉米螟赤眼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玉米螟赤眼蜂的生活力,降低了其对目标寄主的攻击性,有关其田间转寄主繁育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施放赤眼蜂长效蜂卡防治玉米螟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发育进度不同的赤眼蜂寄生卵,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配制成长效蜂卡。分别在玉米螟化蛹15%和20%时向后推10d,进行第一次放蜂,并与常规放蜂方法进行比较,调查记载田间防治效果。1992年试验结果如下:长效蜂卡四种处理的田间卵寄生率77.6%-86.2%;被害株率24.0%-40.0%;蛀孔总数14.0%-42.0%;百株遗留虫量2-12头。常规放蜂方法处理区的田间卵寄生率为77.7%;被害株率42.  相似文献   

12.
李敏  康子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92-5793,5835
[目的]为向日葵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防治向日葵螟赤眼蜂蜂种进行筛选,探讨向日葵螟的发生规律,研究田间投放赤眼蜂数量和向日葵被害率的关系。[结果]松毛虫赤眼蜂黑龙江K-4品系日平均寄生率为60.72%,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系。当松毛虫赤眼蜂的释放量为675000头/hm^2时,对向日葵冥的防效达61.47%,投入产出比达1:38。向日葵螟的始盛期与向日葵开花期相吻合。放蜂量与被害率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松毛虫赤眼蜂可对向日葵螟的田阃防治起到一定作用,提高向日葵产量,还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以柞蚕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为研究对象,通过成虫死亡率、补充营养、蜂龄、逐日产卵量4个方面作了生殖特性的比较研究,并对产卵器结构进行解剖。结果表明,两种赤眼蜂在产卵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产卵器结构差异极显著,松毛虫赤眼蜂产卵器长度为228±21.07μm,螟黄赤眼蜂为168±35.17μm。  相似文献   

14.
三种本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潜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是中国北方大豆生产上的最重要蛀荚害虫,研究旨在明确3种本地赤眼蜂即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 )、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对自然寄主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蜂种、定量评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控害潜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室内采用编制以米蛾卵为中间寄主繁育的3种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比较分析其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繁殖特性以及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平均单雌寄生卵数、雌蜂平均寿命和羽化率等寄生特性参数。【结果】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在羽化当日均达到产卵高峰,分别占其总产卵量的68.1%、69.1%和64.0%,随着时间的延长,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无任何营养补给时,10.0%的黏虫赤眼蜂雌蜂个体可存活7 d,羽化3 d后,平均单雌寄生10.5粒大豆食心虫卵,占总寄生量的22.5%;黏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R0Trmλ分别为24.75、23.78和21.13;9.46、10.34和10.37 d;0.3393、0.3064和0.2941;1.4040、1.3585和1.3419;而3种供试赤眼蜂的平均单雌寄生卵数、平均寿命以及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羽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综合比较结果显示,黏虫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各项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R0Trmλ)最好,其次是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的表现最差。【结论】黏虫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有较强的嗜好性和适应性,其主要生殖力特征参数均优于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是寄生大豆食心虫卵的优势蜂种,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3种赤眼蜂雌蜂触角上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要:用扫描电镜观察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及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雌蜂触角上感器的外部形态,比较其感器的数目和着生位置。发现了镰刀形感器背面的特殊形态,并确定了其功能。确定了位于触角端部的单孔毛形感器为味觉器。3种赤眼蜂棒节腹面的镰刀形感器数目及棒节背面板形感器的形态和嗅孔密度存在差异;玉米螟赤眼蜂的坛形感器与其他2个种在形态上也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种群的两种赤眼蜂3个品系进行生物学特性试验,比较了不同湿度下各品系的羽化率、羽化出蜂率及平均单卵羽化孔数,发现不同种型及生态型的赤眼蜂羽化时对湿度的反应不同。螟黄赤眼蜂M-TC品系对湿度要求较高,喜高湿极不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S-TL品系在高湿和低湿下抗逆性较好,松毛虫赤眼蜂S-AC品系在适宜湿度下羽化特性最好,可根据以上特性针对不同的地理、气候特点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甘蓝夜蛾发生特点及赤眼蜂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的研究,明确了太原地区甘蓝夜蛾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幼虫为害期为5~6月,第二代为害期为7~8月,第三代为害期为9~10月。室内用4种赤眼蜂对甘蓝夜蛾卵进行了抑制孵化试验,寄生率分别为:螟黄赤眼蜂97.68%,广赤眼蜂92.91%,玉米螟赤眼蜂80.90%,松毛虫赤眼蜂53.51%。甘蓝田、苤蓝田释放螟黄赤眼蜂、广赤眼蜂防治甘蓝夜蛾,5月份螟黄赤眼蜂寄生率68.76%,广赤眼蜂寄生率56.25%;9月份螟黄赤眼蜂寄生率92.82%,广赤眼蜂寄生率88.16%。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甘蓝田、苤蓝田均未发现有赤眼蜂寄生。  相似文献   

18.
2008-2009年,在山西忻州市糯玉米田进行了玉米螟卵赤眼蜂消长动态、玉米螟卵优势种寄生蜂以及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代玉米螟卵期没有采集到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二代玉米螟卵初期始见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田间赤眼蜂寄生率的时间变化具有典型的害虫-天敌跟随现象,后期田间赤眼蜂自然寄生率很高;玉米螟赤眼蜂为当地糯玉米田玉米螟卵中的优势种寄生蜂;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可有效控制糯玉米田二代玉米螟的危害,玉米螟卵块校正寄生率达79.73%~96.71%,雌穗被害率被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