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4个苦瓜品种进行引种试验,比较其产量、果实性状、生育期等。结果表明,新翠、如玉5号、如玉33号、如玉39号在产量、熟性、口感方面均表现良好,尤以如玉39号表现突出,早熟、产量高、口感佳、商品性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平菇轻简化栽培工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近年来河南省平菇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方面做了简要概述,并对平菇栽培原料开发利用、原料处理、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这些改进使平菇栽培技术更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黄心菜不同品种间组合配制,筛选优质品种,用于品种推广。目前筛选出几个综合性状优于对照黄金冠塌地乌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茶薪菇不同栽培菌株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豫南地区生产较理想的菌株,对引进的7个茶树菇菌株进行栽培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茶薪菇2号、茶薪菇ASL、茶薪菇4号3个菌株农艺形状好,尤其是茶薪菇2号表现最为突出,适合豫南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珍稀食用菌之一,其菌肉肥厚,质地脆嫩,风味独特,口感极佳,营养和药用价值很高.近几年随着"食菌热"的形成,杏鲍菇作为无公害蔬菜倍受青睐,但目前生产杏鲍菇多采用袋栽技术,即影响菇质,又影响产量,现介绍一种新技术即袋式覆土栽培技术,实验证明采用这种新技术生产杏鲍菇生物生化率达到100%~120%,而且菇体商品性好,与不覆土栽培相比,效益可提高15%~20%.  相似文献   
6.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一种市场前景看好的珍稀美味食用菌,其菌肉肥厚,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具有杏仁香味,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杏鲍菇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中亚地区高山、平原、沙漠地带一种优良的野生菌,我国野生杏鲍菇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四川西部,印度、法国等国家先后进行过  相似文献   
7.
浅析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变是由于植物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在褐变过程中,酚类物质被氧化后产生醌类物质,这些物质呈棕褐色,它们会逐渐扩散到培养基中,抑制其他酶的活性,毒害培养的材料,使组织和培养基变褐甚至变黑。在木本植物,尤其是热带木本植物及少量草本植物中,此现象较为严重。一褐变的影响因素褐变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随植物品种、外植体的部位、及生理状态等的不同危害的程度也有不同。(一)植物品种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不同品种间的褐变现象是不同的,由于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差异,有些植物品种组培难以成功,有些…  相似文献   
8.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植物和真菌中。研究使用Codon W和CUSP相关程序对18条真菌漆酶基因CDS序列的密码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了真菌漆酶基因与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以及毕赤酵母的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明,真菌漆酶基因偏好使用以G/C结尾的密码子,29种偏好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1)中偏好性较强的密码子有ATC、CTC、CGC、GTC和TAG(RSCU≥1.5);聚类分析发现,AY450404.1和GU480806.1、XM_951846.2和XM_001228805.1及XM_001389488.2和XM_001818019.2聚为一类,与系统分类关系一致,其余都不一致;在密码子的使用频率上,真菌漆酶基因的密码子用法与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的基因组密码子用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好差异,其中与大肠杆菌的密码子用法差异最小,故大肠杆菌更适合作为真菌漆酶基因的外源表达宿主。如果要在上述几种表达系统中实现真菌漆酶基因的高效表达则需对真菌漆酶基因的部分密码子进行优化改造。  相似文献   
9.
主要对近年来河南省平菇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方面做简要介绍,主要包括平菇栽培原料开发利用、原料处理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改进与创新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0.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处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以24%溴虫腈悬浮剂等6种不同类型药剂和黄板进行了茶园小区及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溴虫腈、茚虫威、阿立卡3种药剂对靶子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有较强的杀伤力,能迅速降低害虫田间虫口数,药后14 d,平均防效达83.45%,而且药效持久,一次用药可持续20 d以上,是无公害茶园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害虫的理想药剂;飞电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时虽然起效快,但持效性较差,药后14d,平均防效仅为60.34%;茶蝉净的速效性不及化学药剂,但其控制时间长,使用14d后,平均防效仍在70%以上,且其不会对哺乳动物产生危害,是一种生态防治剂;黄板诱杀对降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有一定作用,而且对多数天敌影响作用小,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