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据小麦叶片形态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小麦叶片的分化、成长、建成过程,并进行了分期,进一步探讨了小麦叶片建成的肥水效应规律。在分析小麦叶片形态结构分化进程的基础上,将小麦叶片建成过程分为:幼叶奠基、原形成层分化、叶肉细胞分化、组织开始成熟、组织完全成熟六期。诸分化期转折的形态结构指标分别为原套平周分裂,中脉原形成层分化,表皮毛和叶舌分化,叶肉细胞分化,叶片伸长达终长的50~70%和805以上。肥水对叶片形态结构的效应主要为促进纵向与横向的细胞分裂,增加了细胞数目,对细胞大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观察了冬、春小麦不同品种,不同叶位的叶肉细胞结构,叶肉厚度,叶片气孔频率,叶脉频率等与光合效率有关的结构因子。叶片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具有统一性。叶片细胞结构有低位叶简单,高位叶复杂的变化。气孔频率、叶脉频率、叶肉厚度也随叶位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特别是旗叶,叶面积大小、功能期长短及光合效率有关的构造因子与籽粒产量形成具有决定意义。因此,把旗叶形态、结构作为判断小麦丰产性指标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旗叶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叶片细胞的调控效应,2008—2009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烯效唑、多效唑、麦巨金、麦业丰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种浓度的水溶液处理小麦,研究了对旗叶叶片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4种调节剂对旗叶不同环数叶肉细胞的比例影响不大,仅常规浓度的麦巨金和加倍浓度的烯效唑使多环叶肉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4种调节剂处理的小麦旗叶3环叶肉细胞的长度和宽度都有所减小,尤以宽度的减小更为明显。常规浓度下,麦巨金处理的细胞宽度显著小于对照及其它调节剂处理。加倍浓度下,多效唑处理的细胞长度和宽度都显著小于对照和其它调节剂处理。4种调节剂常规和加倍浓度处理都使旗叶叶片的厚度增加,且与对照叶片厚度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种浓度的4种生长调剂处理后小麦的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常规浓度的麦巨金、麦业丰和加倍后的多效唑、烯效唑对产量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这是不同调节剂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不同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本研究结果,在小麦高产、超高产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本研究中应用的生长调节剂,使小麦叶片厚度增厚,叶肉细胞变小,从而达到改善叶片质量和群体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华北地区自50年代开始至今各年代大面积推广的19个代表性冬小麦栽培品种为材料,对其春生第1,3,5,6叶的叶片细胞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主要结果表明,随品种由远及近的更替顺序,同一叶位叶片叶肉细胞中多环细胞的频率逐渐提高,叶肉细胞变小,旗叶叶肉厚度增加,叶肉细胞层数增加。这表明,随品种更替,叶片细胞的形态和组成有逐渐复杂化的趋势,而这种变化可能是和光合能力的提高有关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细胞离析法对水、旱条件下种植的水、早稻不同叶位叶片的叶肉细胞形态作了观察。结果发现:无论水稻、旱稻其叶片叶肉细胞均表现为具有多个不同方向分枝的分枝状细胞以及少量的环状细胞;随叶位上升,无论水稻、旱稻,不论水种还是旱种都表现出细胞的平均分枝数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还发现:不论水、旱稻凡旱种条件下其各叶位叶片叶肉细胞的平均分枝数除水稻品种合江20的上部几叶外,其它品种均多于水种条件下的相应叶片。可以认为:上述叶肉细胞的变化一方面应与叶片光合功能的增强有关,另外也反映了栽培环境改变后叶片叶肉细胞结构在生态适应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PP333对小麦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P33处理可使小麦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叶肉细胞体积显著减少,增加叶片内叶肉细胞的层数和叶脉的机械组织的细胞层数,并可加强叶肉细胞的环型结构2,使叶肉细胞之间的排列更加紧密。PP333处理对小麦叶片内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表现为叶绿体内基粒数明显增多,高片层垛叠的基粒数比例增加,基质片层较完善,基质内电子密度较浓,类囊体膜系统的发育进程明显加快,PP333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叶  相似文献   

7.
以华北地区自50年代开始至今年代大面积推广的19个代表性冬小麦栽培品种为材料,对其春生第1,3,5,6叶的叶片细胞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主要结果表明,随品种由远及近的更替顺序,同一叶位叶片叶肉组织中多环细胞的频率逐渐提高,叶肉细胞变小,旗叶叶肉厚度增加,叶肉细胞层数增加,这表明,随品种更替,叶片细胞的形态和组成有逐渐复杂化的趋势,而这种变化可能是和光合能力的提高有关的。  相似文献   

8.
PP333处理可使小麦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叶肉细胞体积显著减少;增加叶片内叶肉细胞的层数和叶脉的机械组织的细胞层数,并可加强叶肉细胞的环型结构,使叶肉细胞之间的排列更加紧密。PP333处理对小麦叶片内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表现为叶绿体内基粒数明显增多,高片层垛叠的基粒数比例增加,基质片层较为完善,基质内电子密度较浓,类囊体膜系统的发育进程明显加快。PP333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并延长叶片的光合功能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及其杂种双二倍体的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杂种双二倍体与亲本硬粒小麦、簇毛麦相比,在气孔分布、气孔大小、叶绿体大小、叶肉细胞形态等方面均表现为中间型,略偏于光合速率较高的母本硬粒小麦。在叶片厚度上表现出超亲现象。与普通小麦宁麦三号相比,杂种双二倍体的各项与光合有关的解剖性状均接近。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稻汕优63主茎和再生芽顶部三叶片的比较解剖表明:同位叶中,再生稻气孔器面积指数稍高,叶肉细胞和胞壁皱折成瓣较多而增加了内面积和胞间隙。侧脉密度大,与形成籽粒数有关的导管数和横面积及筛管数和韧皮部横面积均比季稻的多,这是再生稻提高光合输导效率、籽粒饱满、结实率高的内部结构基础。再生稻叶片较小,这与其发育过程叶原基细胞分裂数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及其叶片发育积温需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田间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叶位叶片生长发育的积温需求。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水分、播期条件下 ,品种邯 4 5 6 4和邯 5 316完成整个的生活周期所需的积温差异很大 ,但在 180 0~2 30 0℃ .d均可正常成熟 ,适时播种水肥适宜条件下为 2 2 0 0℃ .d左右 ;开花到成熟期的积温占小麦全生育期积温的 1/ 3~ 1/ 4 ;叶片的出叶积温为 70~ 10 0℃ .d,比较稳定 ,多为 90℃ .d;返青后出现的叶片的出叶积温略大于冬前叶的出叶积温。叶片功能期的积温随该叶片在主茎上叶位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适时播种则第一片叶的功能期积温为 30 0~ 4 5 0℃ .d,旗叶的功能期积温 90 0~ 110 0℃ .d,而倒 2、倒 3叶功能期积温略高于旗叶。水、肥缺乏和灌溉咸水均使小麦提前成熟 ,且小麦全生育期和不同叶位叶片功能期的积温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冬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旗叶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以60a来广泛种植的10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株高,收获指数,旗叶的厚度、面积、叶肉细胞形态、叶绿体数目、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进行观察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随着品种更替,从BM1到LX998株高降低了37.25%,旗叶厚度、面积和收获指数均呈上升趋势;4环叶肉细胞面积由2 546.12μm2减小到2 285.92μm2,6环以上叶肉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大。灌浆期4环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个数增加了48.68%,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大,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延长。上述结果说明,旗叶结构在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有明显改变,可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微观结构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人参、西洋参组培和大田苗叶片为试材,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法和印迹法比较了组培和大田条件下人参、西洋参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生长环境下供试人参、西洋参叶片细胞层数均为5~6,组培条件下供试人参、西洋参叶片无栅栏组织,叶肉细胞大、胞间隙小、结构致密、细胞多为横向排列;而大田条件下供试人参、西洋参叶片在靠近上表皮处有1层栅栏组织,表皮和叶肉细胞小,胞间隙大、结构疏松,细胞多为纵向排列;组培和大田条件下,人参叶片气孔密度分别为86.50/mm2、22.30/mm2,西洋参叶片的气孔密度分别为74.80/mm2、33.30/mm2,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对柑橘叶片和根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枳壳、枳橙、纽荷尔、山下红、沙田柚为试材,应用JEM-1010型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下柑橘叶片和根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柑橘叶肉细胞及叶绿体超微结构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受损加剧.在正常灌水条件下,叶片结构完整,叶绿体片层排列均匀、整齐;60%土壤含水率处理下,枳橙和枳壳叶片大部分细胞刚开始质壁分离,但纽荷尔、山下红、沙田柚大部叶肉细胞已经开始质壁分离,叶绿体变形,片层紊乱,排列发生变化,淀粉粒数量减少;40%土壤含水率处理下,绝大部分叶片细胞已经质壁分离,叶绿体形状发生变化,结构被破坏,基粒片层排列紊乱;20%土壤含水率处理下,枳橙、枳壳叶片绝大部分细胞已经质壁分离,叶绿体形状发生变化,叶绿体的双层膜损坏,结构解体,基粒片层结构被破坏,而纽荷尔、山下红、沙田柚叶片绝大部分细胞结构已经被破坏,叶绿体与其他细胞器向细胞中心漂移并缩于细胞中心,结构被完全破坏.水分胁迫对纽荷尔,山下红,沙田柚叶肉细胞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破坏程度比枳壳、枳橙严重,说明枳壳,枳橙的抗旱能力比栽培品种纽荷尔、山下红、沙田柚强.柑橘根系细胞的超微结构亦有类似的变化,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受损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5.
寻求作物不同叶位叶片内部结构状态的差异是作物叶片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一系列关于稻麦的叶片研究表明:水稻、小麦、大麦的叶片随叶位上升其叶肉细胞结构趋于复杂化,这一变化正好与其生理功能的增强相一致。但是着眼于作物叶片不同叶位其生理功能的差异,深入地追究其内部结构原因的研究却较少见。就玉米而言,虽然已有对其叶肉细胞形态观察的报道,而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细胞结构状况如何尚未见到详细报道。这一问题的明确对于理解玉米籽粒产量的来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就此做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全膜覆土栽培模式冬小麦高产的细胞学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常规栽培露地穴播为对照(L),采取全膜覆土穴播(F)种植方式,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研究全膜覆土栽培模式下冬小麦不同功能叶位泡状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规律.【结果】从抽穗前期至灌浆初期,各处理下叶片结构变化不明显,泡状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细胞间隙少.随着籽粒灌浆进行,小麦功能叶片衰老迅速,叶肉细胞开始解体,体积变小,排列紊乱,泡状细胞数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全膜覆土处理泡状细胞数量下降缓慢,功能叶片能保持更多水分,细胞衰老速率较缓,尤其旗叶功能期较长.【结论】冬小麦功能叶片持绿性状的延长,有助于更多的同化物积累,为籽粒的充分灌浆提供有利条件,旗叶持绿型品种结合全膜覆土栽培模式,能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冬小麦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绿豆开花后不同节位叶片衰老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绿豆品种安05-4为试验材料,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绿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节位叶片衰老进程.结果表明,绿豆植株开花后16 d内,叶肉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小,细胞中叶绿体高基粒片层数增加;开花23 d以后,叶片迅速衰老,细胞解体,叶肉细胞出现间隙,叶绿体减少,叶绿体基粒片层、基质片层解体.不同节位叶片衰老存在差异,表现为主茎开花第三节叶片>第二节叶片>第一节叶片.  相似文献   

18.
杂交中稻汕优63主茎和再生芽顶部三叶片的比较解剖表明:同位叶中,再生稻气孔器面积指数稍高,叶肉细胞层和胞壁皱折成瓣较多而增加了内面积和胞间隙.侧脉密度大,与形成籽粒数有关的导管数和横面积及筛管数和韧皮部横面积均比头季稻的多,这是再生稻提高光合输导效率、籽粒饱满、结实率高的内部结构基础.再生稻叶片较小,这与其发育过程叶原基细胞分裂数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粱生育后期主要功能叶片光合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粱的籽粒产量,学者们曾对生育期间生理代谢及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赵同寅等,1982;李淮滨等,1984)。然而,生育后期主要功能叶片的光合能力,即形成籽粒的能力研究的却不多,尤其对生育后期光合能力的基因型间差异研究得则更少。而高粱开花前光合产物的库是叶片和茎,开花后则是籽粒。花后的光合产物主要积累于籽粒中,这一部分约占籽粒干物质的88~90%,花前积累于茎叶的干物质部分地转移到粒籽中,约占籽粒干物质的10~12%(G.L.Wilson 等,1982)。高粱不同部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是不同的,Fischer 等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扫描电镜 (SEM)技术 ,观察了 3个产量水平的小麦叶片的表面形态。结果表明 :品种间叶片的叶纹差异显著 ;品种间小麦叶片上表面瓦楞状结构起伏差异明显 ,瓦楞状结构的起伏程度与叶片的光合面积和产量相关 ;品种间上下表面气孔数目和长细胞宽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