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0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播后镇压和冬前灌溉对土壤条件和冬小麦生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冬灌和镇压的作用,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和石麦12号为材料,研究了冬灌和镇压措施对麦田土壤水热条件和冬小麦生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冬灌相比,冬灌条件下,冬季和春季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温度较稳定。与不镇压相比,镇压处理的冬前和起身期土壤含水量及冬前夜间土壤温度提高。冬灌处理冬小麦在越冬后各时期的总茎数、LAI、干物质积累量有所降低,开花期叶片光合速率显著下降,灌浆后期叶片SPAD值下降也较快,每穗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减少。镇压使小麦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对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影响不显著,因为开花后光合速率提高,叶片SPAD值下降较缓慢,开花后干物质积累较多。镇压处理成熟期的单位面积穗数降低,但由于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镇压与不镇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从本研究结果看,冬灌是一项防冻保苗的有效措施,与播后镇压配合可减缓冬季低温和温度剧烈变化对小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Verticillium Dahliae Asp-f2 Like,简称VDAL)对冬小麦旗叶面积、花后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两个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为材料,在河北藁城设置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种子包衣,并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春三叶(倒四叶)露尖(S3)、春四叶(倒三叶)露尖(S4)、春五叶(倒二叶)露尖(S5)、春六叶(旗叶)露尖(S6)以及孕穗期(SB)叶面喷施VDAL和全生育期不喷施VDAL(S0)6个处理,以不包衣且不喷施为对照(CK),分析了VDAL对小麦旗叶面积、花后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4和S5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旗叶的长或宽,从而增大了叶面积。S4、S5和S6处理可以维持旗叶花后较高水平的净光合速率。各喷施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CK相比,两年间S4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显著(P<0.05)提高,2018-2019年,S5处理的穗粒数和籽粒产量也显著(P<0.05)提高。综上,采用VDAL种子包衣,并于春生4~5叶龄喷施VDAL,可以增加旗叶面积和旗叶花后净光合速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限制小麦灌溉面积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稳产促优,本文探讨了华北地区水分亏缺对不同小麦品种矿质元素吸收、分布特性及其与植株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关系。选用3个生态类型冬小麦品种(抗旱品种‘沧麦6001’、丰水高产品种‘邯麦9’和多抗超高产品种‘济麦22’),设置正常和水分亏缺两个水平的人工气候室箱体栽培试验,主要调查了小麦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积累量变化、分配比以及矿质元素变化对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矿质元素的含量和分配具有器官特异性,其中小麦叶片Ca、籽粒Cu和Zn、茎秆Na的含量、分配比最高;Fe含量、积累量及Fe分配比因品种、器官、水分差异而不同:正常水分下,‘沧麦6001’以茎秆、‘邯麦9’以叶片的Fe含量、分配比最高;‘济麦22’以茎秆和颖壳Fe含量较高,以叶片和颖壳Fe分配比较高。而水分亏缺下,‘沧麦6001’和‘邯麦9’Fe含量以籽粒最高,‘济麦22’以叶片最高;3品种Fe分配比均以籽粒最高。此外,水分亏缺增加了小麦籽粒Cu、Zn含量及分配比,籽粒Zn、Na和Ca积累量,显著增加‘沧麦6001’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以及‘济麦22’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而降低了‘沧麦6001’籽粒Mn、‘邯麦9’籽粒Cu和Mn、‘济麦22’籽粒Cu和Fe积累量以及‘邯麦9’水分利用效率、干物重、产量。综上,水分亏缺下,‘沧麦6001’更易高产高效,籽粒Fe含量增加,但需补充一定的Mn元素;‘济麦22’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未显著下降,需补充一定Fe元素保证品质;‘邯麦9’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下降,且籽粒中Cu和Mn积累下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Cu、Zn、Ca、Mn含量与干物重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调节作用,但未直接影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这可能与品种间差异及品种和水分互作影响有关。但矿质元素可能通过影响干物重间接调控水分利用效率的趋势是存在的,尚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表油菜素内酯对高产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和产量的调控作用,以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设置起身期、起身期+孕穗期、孕穗期3个喷施时期为主区,0~0.15mg·L-1 4个喷施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测定小麦各器官含氮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起身期或孕穗期1次喷施或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05或0.1mg·L-1表油菜素内酯时,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提高。喷施以后植株含氮量和氮积累量增加,生育后期氮在茎和穗中的分配比例提高,氮的净吸收量和花后向籽粒的净转运量增加。其中,起身期喷施或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1 mg·L-1表油菜素内酯的上述作用最显著,孕穗期喷施0.05mg·L-1的上述作用最显著。在所有处理中,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1mg·L-1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起身期喷施0.1mg·L-1。起身期喷施的作用高于孕穗期喷施。因此,冬小麦应用表油菜素内酯,以起身期或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1mg·L-1为宜。  相似文献   
5.
雨养和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冀东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以高蛋白质品种京冬8号和低蛋白质品种宝麦38为材料,设置0、120、240和360kg·hm-2三个施氮水平,研究了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氮素营养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适量施氮提高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促进了叶片、茎和鞘的花前贮存干物质在花后向籽粒中的转移,但过量施氮则抑制灌溉条件下营养器官花前贮存干物质在花后向籽粒的转移。施氮量对千粒重的影响因基因型和土壤水分状况不同而差异。随施氮量的增加,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京冬8号千粒重分别呈降低和增加趋势,宝麦38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适当施氮可促进分蘖和分蘖成穗。与雨养栽培相比,灌溉可促进小麦干物质积累,增加穗数和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品种的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降低。宝麦38和京冬8号籽粒产量达到最高的施氮量在雨养条件下均为120kg·hm-2,在灌溉条件下分别为120和240kg·hm-2。从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综合来看,宝麦38的适宜施氮量为120kg·hm-2,京冬8号的适宜施氮量为120~240kg·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冬小麦叶片显微结构和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采用大田跟踪对比调查方法,对8个高产冬小麦品种的叶片显微结构、光合特征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叶位叶片主要由规则环状细胞组成,各叶位叶片规则细胞的平均环数为1.7~4.5环。随叶位升高,叶肉细胞平均环数及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密度均有增加的趋势。各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最大峰值出现在5月10日前后;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相似,最大值陆续出现在5月7-20日。各品种叶片叶肉细胞平均环数和平均光合速率均以旗叶最高。但品种间光合势、叶源量的差异与叶肉细胞和叶绿素含量并不完全一致。品种间产量性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上。生物产量与倒2叶光合势呈显著正相关,与倒3叶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见,光合性能好且光合产物能够有效转运进入籽粒,是小麦品种获取高产的必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叶面喷施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微肥施用提供参考,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锌、铁、硒3种微肥对小麦产量、籽粒锌、铁、硒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肥中只有喷硒增产作用显著(P<0.05),但喷锌、铁、硒分别显著增加了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3种微肥均能明显提高籽粒中相应的微量元素含量,但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旗叶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叶片细胞的调控效应,2008—2009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烯效唑、多效唑、麦巨金、麦业丰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种浓度的水溶液处理小麦,研究了对旗叶叶片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4种调节剂对旗叶不同环数叶肉细胞的比例影响不大,仅常规浓度的麦巨金和加倍浓度的烯效唑使多环叶肉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4种调节剂处理的小麦旗叶3环叶肉细胞的长度和宽度都有所减小,尤以宽度的减小更为明显。常规浓度下,麦巨金处理的细胞宽度显著小于对照及其它调节剂处理。加倍浓度下,多效唑处理的细胞长度和宽度都显著小于对照和其它调节剂处理。4种调节剂常规和加倍浓度处理都使旗叶叶片的厚度增加,且与对照叶片厚度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种浓度的4种生长调剂处理后小麦的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常规浓度的麦巨金、麦业丰和加倍后的多效唑、烯效唑对产量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这是不同调节剂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不同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本研究结果,在小麦高产、超高产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本研究中应用的生长调节剂,使小麦叶片厚度增厚,叶肉细胞变小,从而达到改善叶片质量和群体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冬小麦对钾的吸收、积累和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超高产(9000 kg/hm2左右)冬小麦的钾营养特点和为确定施钾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0042005年、 20052006年通过田间试验在2个小麦生长季分别种植4个品种,在小麦生长的各生育时期取植株样品,分析不同器官钾的浓度。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地上部不同器官中钾(K2O)浓度为0.21%~3.84%(干重)。各器官均是在形成初期或早期含钾量最高,之后直到成熟期都在不同程度地下降。各生育时期钾浓度最高的器官随生长中心转移而更替。在所有器官中,开花前叶片中钾的积累量和分配率最高,其中拔节前钾在叶片中的分配率达50%或以上; 开花后茎秆中钾的积累量和分配率最高,成熟期钾在茎秆中的分配率达35.6%~45.3%。同一年份不同品种各器官的钾浓度及全生育期钾的总积累量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表明产量在9000 kg/hm2左右的不同品种具有相似的钾素营养特性。小麦植株对钾的总积累量在开花期达到最高值为181.7~230.7 kg/hm2,每生产100 kg籽粒需吸收钾2.0~2.6 kg,钾生产效率为35.36~55.58 kg/kg。小麦对钾的吸收以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最高,前期(出苗至起身)次之,后期(开花至成熟)为负积累。根据本研究小麦钾素的营养特点,在小麦秸秆还田基础上,9000 kg/hm2左右超高产小麦的钾肥施用量应不低于K2O 90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高产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06-2007、2007-2008年度在保定市和藁城市用当地冬小麦推广品种河农822和石新616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在保证底墒基础上全生育期灌0、1、2和3水,分别用W0、W1、W2和W3表示)和施氮量(0、112.5和225 kg/ha,分别用N0、N1和N2表示)对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07年度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总茎(穗)数的影响较显著.W1、W2和W3的成穗数显著高于W0,W1、W2、W3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施氮水平间各生育时期的总茎数均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大部分生育时期不同灌水次数的LAI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施氮量的LAI差异显著,N2的LAI显著高于N1和N0.灌水次数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施氮量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以致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主效应均达到显著标准.4种灌水水平的产量以W3最高,W0最低;3个施氮量中N1产量最高,N0最低.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各产量构成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W0和W1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而W2和W3条件下N1产量最高,且与N0差异显著.2007-2008年度试验中,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各生育时期的总茎数、LAI和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在河北平原地区常年降水(小麦全生育期100 mm左右)和中等肥力条件下全生育期灌溉3次,施氮量为N 112.5~225 kg/ha以及丰水降雨年份和较高肥力条件下全生育期灌溉1或2次,相应地施氮225或112.5 kg/ha,可以分别取得较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