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9年12月底,北京郊区某鸡场发生1种以鸡腺胃肿大为特征的鸡的传染病.取发病鸡腺胃,经研磨离心处理,取上清接种SPF鸡胚,从第4代开始,出现典型的胚胎卷缩、侏儒胚,EID50为10-5.25.病毒感染SPF鸡胚尿囊液经负染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80~160nm,有囊膜和纤突的类似冠状病毒的病毒粒子.该病毒可干扰新城疫病毒增殖.病毒对热敏感,耐酸,无直接血凝性,但病毒经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用此分离毒接种8日龄雏鸡,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鸽新城疫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SPF鸡胚从送检发病鸽的脑、脾脏组织分离到 6株病毒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病原分离、鸡胚病变特征、病毒含量测定、分离病毒回归鸽试验、分离病毒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和HA与HI血清学试验证明近年来新疆鸽群中广泛流行的疫病为鸽新城疫 ,其病原为鸽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家禽养殖技术和水平也不断进步。但近年来,以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低、消化不良、腺胃肿大、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鸡传染性腺胃炎困扰着广大养鸡户,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病原及病因在患传染性腺胃炎的病鸡中可分离到多种病毒,难以确定具体由哪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目前已经分离的病毒包括呼肠孤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检测、动物回归试验、病原分离鉴定、病理组织学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对一起疑似鸡痘病毒(FPV)感染的临床病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结果为阳性;将病料处理上清液经尿囊膜途径接种SPF鸡胚,可见尿囊膜上形成有灰白色突起的痘斑;将分离获得的病毒以背部接种1月龄的SPF雏鸡,感染雏鸡表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在接种部位出现典型的痘疹,出现与自然感染病例相类似的临床症状;采集攻毒感染SPF雏鸡各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IFA检测,仅在感染部位皮肤的胞浆内见有特异性的嗜酸性病毒包涵体及绿色荧光信号,而其他组织脏器未见有阳性反应.确诊该起病例为鸡痘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型鸡痘.  相似文献   

5.
2018年11月,山东省某蛋鸡场80日龄左右鸡群出现采食下降、精神沉郁、消瘦等症状,日死亡率达1%,临床剖检病变主要为心包积液、肝脏有出血点、肾脏肿大等。为明确患病蛋鸡死亡原因及确定病原,无菌采取病死鸡肝脏、肾脏等,并展开病毒分离、PCR检测等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病料接种鸡胚,胚体有明显出血症状,肝脏有出血点,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血清4型禽腺病毒Hexom基因同源性为99%。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将分离到的腺病毒对2周龄SPF鸡进行攻毒试验研究其致病性,每日观察鸡的精神状态,记录死亡情况,发现胸肌接种0.3 mL/羽的病毒剂量对SPF鸡的致死率高达100%,死亡时间在72~144 h;对死亡鸡剖检均可见明显的心包积液,肝脏出血坏死;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肝细胞核内形成嗜碱性包涵体。  相似文献   

6.
不同毒力新城疫病毒在鸡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禽产品携带新城疫病毒的情况,给一日龄雏鸡脑内接种不同毒力新城疫病毒,无菌采取心、肝、脾、肺、肾、脑、骨髓、气管、肌胃和腺胃、肠道、爪、腿部肌肉、翅膀、皮肤、粪便,进行新城疫病毒的分离。结果表明,不同毒力的新城疫毒株在鸡体内的分布是不同的,即从新城疫参考强毒株、中毒株接种雏鸡的组织器官中回收到的病毒比参考弱毒株接种雏鸡回收到的病毒多。对禽产品、粪拭子进行病原分离是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对ND实施监控的二个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从安徽某鸡场发病鸡群中分离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采用鸡胚盲传,观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在SPF鸡上复制出支气管堵塞的症状,扩增分离毒株的S1基因片段,并与IBV疫苗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HA检测,结果表明收获的尿囊液对鸡红细胞无凝集活性,说明分离到的病毒中无NDV、AIV等,但经1%胰酶处理则可凝集鸡红细胞,符合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该毒株的第6代SPF鸡胚尿囊液通过滴鼻接种SPF鸡,可复制出与现场相似的临床症状,其发生了支气管堵塞的现象,初步证实分离的病毒为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XZ株。[结论]该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东某鸡场送检的40日龄发病鸡法氏囊经处理,离心取上清液,以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分离到一株病毒株.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72~84h内死亡,经琼脂扩散、血凝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排除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可能,鉴定该分离毒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广东省江门市某鸡场以破行鸡为主的鸡病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作出鸡病毒性关节炎的假定性诊断。 从病鸡的关节滑液中分离到一种病毒,该病毒能在鸡胚卵黄囊内、尿囊腔内和绒毛尿囊膜上生长并致死鸡胚,使鸡胚皮肤呈暗红色。病毒也能在鸡胚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并引起细胞病变。病毒对鸡红细胞无凝集作用,用含病毒的鸡胚尿囊液接种敏感鸡后,可复制出与临床所见相类似的疾病。 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直径为63~74nm,在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可见到胞浆内的包涵体,经测定,病毒含有双股RNA,对氯仿、乙醚、60~0C1小时有抵抗力,对胰酶敏感。 实验结果表明:被分离到的病毒为传染性关节炎病毒,因此江门市某鸡场所发生的以跛行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可以确诊为鸡病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禽腺病毒4型的禽源细胞感染模型,并考察细胞培养毒株对动物的致病性,将实验室2014-2017年间分离的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接种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atocellular cells,LMH)并盲传,选取各病毒的LMH细胞培养物,按一定剂量经腿部肌肉注射接种4周龄SPF鸡;记录试验动物的发病情况,剖检采集发病或死亡鸡的脏器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并分析病毒细胞培养物感染SPF鸡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发现: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在LMH细胞上盲传至第4代时开始出现I群禽腺病毒所致的特异性细胞病变,提取培养物中病毒核酸并进行PCR鉴定,均能扩增出大小约564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表明病毒能在LMH细胞上稳定增殖。选取各病毒第10代细胞培养物进行SPF鸡回归试验,发现细胞培养上清接种4周龄SPF鸡后第3天开始,有部分鸡开始精神沉郁,食欲消退、卧地不起瘫痪并迅速死亡,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HB-1、HB-2、HB-3和SD-1毒株保持对4周龄SPF鸡的致病性,病死鸡中能观察到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而对照组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LMH细胞可用于禽腺病毒增殖传代,是开展禽腺病毒分子致病机制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1.
禽腺联病毒的分离及其基因组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获得用于重组载体构建的禽腺联病毒(AAAV),用无菌处理后的鸡粪便样品与鸡胚致死孤儿病毒同时接种SPF鸡胚,根据已发表的AAAV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CR对致死鸡胚的尿囊液进行检测,结果从1份样品接种的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到预期大小的AAAV Rep和Cap基因片段;对纯化后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将所获序列与已发表的AAAV Rep和Cap基因进行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1%和94.6%;将PCR检测阳性的尿囊液进行鸡胚传代,用PCR对不同时间死亡鸡胚的尿囊液进行再次检测,结果均扩增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提取病毒核酸,电泳观察到约4.7kb的AAAV基因组。说明已成功地从鸡粪便样品中分离到1株AAAV,为重组AAAV载体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中药对禽流感病毒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由贯众、板蓝根、黄芪、柴胡、连翘、黄连、金银花、黄芩及甘草配制的复方中药在体内、体外对禽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急性毒性试验及对SPF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鸡胚、MDCK细胞上进行复方中草药对H5N1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治疗作用和预防作用;在体内通过药物累计法研究复方中药在昆明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采取口服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研究复方中药对昆明鼠的急性毒性试验;通过免疫器官的指数、在FAC上测量CD3+、CD4+、CD8+及TCR+的含量及采用血凝抑制(HI)方法检测血清中H9亚型禽流感抗体滴度研究复方中草药的对SPF鸡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体外试验研究其对H5N1禽流感病毒的治疗作用。【结果】该复方药物在鸡胚内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有效灭活浓度、治疗浓度及预防浓度分别是31.25 mg•ml-1、125 mg•ml-1及250 mg•ml-1,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有效灭活浓度、治疗浓度及预防浓度分别是31.25 mg•ml-1、15.625 mg•ml-1及62.5 mg•ml-1;在MDCK上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有效灭活浓度及预防浓度分别是31.25 mg•ml-1、125 mg•ml-1,治疗浓度未测出。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有效灭活浓度、治疗浓度及预防浓度分别是15.625 mg•ml-1、31.25 mg•ml-1及31.25 mg•ml-1;其在小白鼠体内的经时过程为一室模型。其药-时方程式为:C=650.66e-4.9078t ;口服复方中药后对昆明小鼠无毒;腹腔注射复方中药后对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25.6 mg•kg-1;给药后21 d,CD3+、CD4+、CD8+及TCR+的含量分别为64.01%、27.39%、45.05%和32.19%;免疫后半个月,给药-免疫组的禽流感抗体滴度比免疫组高1.6个滴度;同群感染组中,该复方中药预防组的保护率达30%,而治疗组为20%;【结论】体外试验表明,复方中药不仅对禽流感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而且对吸附于细胞表面和进入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是吸收快、消除慢;该复方中药不仅安全、而且能增强鸡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指数。体内试验表明,该复方中药能延长鸡的平均死亡时间,预防效果强于治疗效果。总之,自行研制的复方中药具有预防、安全、延长感染鸡的存活时间、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鹅副粘病毒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晨  张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37-11838
[目的]为了确定江苏省某养鹅场2007年春季发生传染病的病因。[方法]从发病鹅群采集病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红血球凝集试验和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通过交叉HI试验测定F2代分离株和Lasota毒株的HI效价,并用稀释的F2代感染鸡胚尿囊液分别感染鹅和SPF雏鸡,观察其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通过SPF鸡胚接种与传代从病、死鹅的脑、脾、胰混合病料分离到1株病毒。经HA和HI试验证明该分离株为禽I型副粘病毒。人工感染鸡和鹅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对鸡和鹅都具有高致病性,同群混饲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属强毒型NDV。这进一步证实该病毒属禽副粘病毒的新成员,即鹅副粘病毒I型。[结论]该研究为NDV出现了某些新的致病特点以及其对鹅同样具有致病性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4.
SPF试验鸡在8、25日龄时接受了2次新城疫(ND)基础免疫,60日龄时分别以标准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株人工感染攻毒。应用单抗ELISA试剂盒,对所有试验鸡泄殖腔棉拭样品进行了30d的连续检测。结果表明:从攻毒后第3d起强毒株试验组检测出多例阳性,检出高峰分别在攻毒后第4~6d和11~15d,与鸡群症状表现的时间相一致;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株对照组均呈检测阴性。本研究证明单抗ELISA试剂盒可以检测免疫鸡群中NDV强毒感染,为ND的监测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利用蔷薇科植物提取物(SHY)分别与新城疫、禽流感H9、H5亚型病毒作用后,接种10 d SPF鸡胚,评价SHY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给21 d SPF鸡连续口服该中药提取物5 d后,分别用新城疫、禽流感病毒攻击,观察对SPF鸡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SHY测试剂量对SPF鸡胚没有毒性;20、10、5和2.5 mg/mL提取物与一定量的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病毒作用后,鸡胚全部存活,病毒测定为阴性;与禽流感H5亚型病毒作用后,2.5 mg/mL组不能完全保护鸡胚存活(6/8),病毒分离阳性.在攻毒试验中,SPF鸡分别按60、50、40和20 mg口服后,用新城疫和禽流感H9亚型攻毒保护分别为5/5、5/5、5/5和4/5.显示SHY不但能显著抑制新城疫、禽流感H9和H5亚型在鸡胚上增殖,而且能保护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病毒的攻击.对SHY深入的研究,有望开发出有效抗禽流感药物.  相似文献   

16.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鸡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发病鸡群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处理的病料组织在SPF鸡胚上盲传至第3~4代后,鸡胚出现尿囊绒毛膜增厚,鸡胚卷缩变小、侏儒胚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征性病变.将收获的病毒液进行电镜观察、病毒中和试验、病毒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证实,分离的3株病毒均属于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结论]电解多维+肾肿散(中药)+阿莫西林组合的治疗效果最好,治愈率达到80;~9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河北秦皇岛地区的鸡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流行病学、分离鉴定地方代表毒株,为有效防制当地鸡肾型IB及研制具有免疫针对性的疫苗制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取新鲜病死雏鸡肝脏、肾脏组织悬浮液接种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收集鸡胚尿囊液,分别进行琼脂扩散试验、血细胞凝集(HA)试验和动物试验,并对症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接种鸡胚出现典型的蜷缩、侏儒等病变,尿囊液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现为阳性,经血清学试验及动物试验证实,该分离毒株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结合病理变化,确诊为鸡肾型IB。经对症治疗5d后,病鸡死亡率由1.0%下降至0.4%,鸡群呼吸道症状减轻,产蛋量回升,治愈率为92.4%。【结论】该起病例为鸡肾型IB,防制该病时应根据毒株性状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及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