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干扰因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关键因子,也是对森林资源、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主要因子。以2001—2018年浙江区域MODIS野火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地理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方法,结合气象、植被和地形等自然因素,分析浙江野火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野火时间变化不均匀,导致防火期提前,当年10月至次年4月野火发生占全年总火点的95.28%,其它月份仅占4.72%。防火期对野火的发生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日最高地表气温、日平均风速、日降水量、日平均气压、日最低温度、日最小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海拔、坡度和植被覆盖度;非防火期对野火发生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日最高地表气温、日降水量、日照时间、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海拔、坡向指数和前一年植被覆盖度。防火期和非防火期的高火险区域主要集中在温州中部和东部、温州与丽水市交汇区域、绍兴市与宁波市交汇区域,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可以采取不同的野火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4年秋季(9—11月)和2015年春季(3—5月)遥感火点数据,基于GIS技术,通过相关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了沈阳地区火点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秋季火点数要多于春季火点数。春季火点最多的月份是3月,秋季火点最多的月份是10月。火点最多的区县(市)是新民市,最少是的铁西区和浑南区。火点最多的乡镇是新民市公主屯镇。研究结论反映了各地火点分布的大致情况,可为相关部门开展防火和秸秆禁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和统计学方法对东北地区1960—2012年气温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东北地区日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日温差随年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黑龙江省烟草野火病的状况,根据预警理论以及指标体系的优选原则,建立烟草野火病发生程度的警情、警源、警兆和警度指标的预警指标体系。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先行、同步、滞后性质。利用反馈法确定警兆指标的警限区间以及警情的严重程度。应用确定的警情指标以及警兆指标的警限和警度构建黑龙江省烟草野火病预警的决策树模型,得到合理了决策树图谱,并对预警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有效性判别。为黑龙江省烟草野火病的预警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MODIS热异常数据(MOD14A2)结合MODIS土地分类产品(MCD12Q1)提取了安徽省2013—2017年秋收季秸秆焚烧火点,通过结果分析5a来安徽省秸秆焚烧状况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焚烧火点29个)与2014年(焚烧火点30个)秸秆焚烧状况严重,自安徽省2015年起响应国家号召实行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以来,秸秆焚烧现象在逐年递减,尤其在2015年(焚烧火点8个)、2016年(焚烧火点4个)效果显著,但该现象并没有根除,并在2017年(焚烧火点12个)有略微增长的趋势。主要燃烧区域分布在淮河流域地区(皖北地区),长江流域在2017年也出现了少量的秸秆焚烧现象。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1—2016年我国大陆地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和ArcGIS软件以及Mann-Kandell显著性检验、核密度和随机森林等方法分析草地火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草地火时空分布不均衡,东北区域火集中在黑龙江省西部、东部区域和吉林省西部区域;华北区域火集中在内蒙古与黑龙江省、吉林省交汇处,河北省、山西省与内蒙古交汇区域火密度较大;西北区域火集中在新疆西北部、中部区域及甘肃省中部区域;西南区域火集中在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和西藏交汇区域以及云南省少部区域;16年火次数和面积分别是2.32×10~4次和2.57×10~6 hm~2,各区域火次数和面积差异明显,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区域火次数占总次数比例分别为41.08%、21.81%、19.82%、16.29%、0.44%、0.36%和0.20%,火面积比例分别是52.14%、18.51%、15.80%、13.19%、0.14%、0.11%和0.11%;年变化表明华北区域草地火灾面积呈增长趋势,西北、东北、西南和华中等区域呈降低趋势而华南区域呈显著降低趋势;华北、西北和东北区域草地火次数呈增长趋势,西南华东和华南呈降低趋势,华中呈显著降低趋势;月变化表明草地火的月际变化不均匀,火比率呈双峰分布,北方区域草地火多集中在3—5月和8—10月,南方华中区域草地火多集中在8—10月,华南集中在1—3月。此外草地火受海拔和坡向影响明显,海拔在1 000 m和2 000 m、阳坡和半阳坡区域是草地火频发区。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草地火时空特征分析研究,为深入探究草地火污染排放和损失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防火政策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人为草原火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相关关系研究对于草原火发生、草原火管理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Ripley''s K函数对呼伦贝尔草原1976-1996年间发生的人为草原火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确定人为草原火空间分布在年内主要发生月份和年际间均呈聚集分布;应用Kernel密度函数对人为草原火及其影响因素居民点、道路和农田的空间分布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人为火分布广泛,热点区域主体在123.05-124.82°E、48.25-50.21°N之间;居民点、农田空间分布密度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道路的分布密度较农田和居民点分布更加均匀.人为草原火空间分布密度与居民点、道路和农田的空间分布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依次为0.448、0.236、0.602 (P<0.001),火源因素(居民点、道路、农田)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呼伦贝尔草原人为火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也对城镇化提出进一步要求,同时二者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探究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选取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镇化率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高的区域农业现代化程度与之趋同。  相似文献   

9.
了解火灾与地形因子的关系是深入研究火灾空间分布格局、火灾风险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MOD14A1/MYD14A1热异常产品数据集提取内蒙古2000—2015年的火点信息,结合研究区DEM数据,提取相关地形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尺度背景下的地形因子与火灾分布关系。结果表明:1)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内蒙古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为0.52 km2;2)火灾分布在地形因子的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地形梯度性。火点个数随高程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火点个数随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增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3)火点分布最多的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区间分别为80~700 m、0°~7°、1~70 m,火灾多发生在高程低、地形平坦、起伏小的地区,这类区域一般人类活动频繁,为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机会;4)在火点分布最多的地形区间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火点个数分布排序为草地>耕地>林地>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地表反照率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卫星遥感数据资料和1982-1998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地表反照率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及其与综合植被指数(NDVI)、温度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地表反照率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其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下垫面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差异比较明显.对东北地区月均地表反照率与相关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与NDVI、温度和降水之间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15年玉米价格的下跌,阿荣旗一改多年"增玉米、稳大豆"的种植结构,开始逐步缩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大豆种植比例。文章通过对阿荣旗气象条件分析,结合大豆生长发育条件,划分大豆适宜种植区域,并根据不同大豆品种对积温的需求,分析各品种大豆的适宜种植范围。研究表明:阿荣旗大豆适宜种植程度由东向西以此递减,西北部不适宜种植大豆,并将大豆品种按所需积温划分三类,分别划分各品种的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东北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陈群  耿婷  侯雯嘉  陈长青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0):1904-1916
【目的】探求东北三省近20 年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下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东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三省进行区域研究,利用东北地区近20 年气候观察数据和春玉米长期观测数据,通过相关和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东北三省春玉米生长季的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量)与春玉米生育进程数据和历史产量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东北地区1989-2009 年春玉米生长季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平均温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每年分别为0.050、0.045和0.044℃,表现为春玉米生育期间白天增温幅度较夜间增温幅度大,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近20 年黑龙江省各试验站平均播种日期变化趋势是每年提前0.10 d,而吉林省、辽宁省各试验站每年分别推迟0.18和0.21 d。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辽宁省各试验站春玉米平均成熟日期变化趋势分别每年推迟0.39、0.35和0.55 d,平均生育期天数变化趋势分别每年增加0.49、0.17和0.34 d,成熟日期推迟的幅度大于播种日期的推迟幅度导致三省试验站春玉米生育天数增加。对1991-2006 年东北地区审定品种生育期数据与气候数据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黑龙江省最高温度(Tmax)上升会延长审定品种生育期,而吉林和辽宁省春玉米的审定品种生育期与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均呈现为正相关。采用T检验法分析春玉米审定品种生育期和试验站春玉米生育期关系表明,黑龙江和辽宁省的审定品种和试验站春玉米生育天数呈一致的增加趋势,且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线性偏回归测验法分析品种和气候因子对春玉米生育期影响重要性的结果表明,品种生育期的延长是导致春玉米生育期不断延长的主要原因。三省春玉米近20 年平均产量表现为增加趋势,其趋势由小到大的次序是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越往北其产量增加趋势越大,产量增加越明显。东北各省地级市1989-2009年面板数据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的变化均会影响春玉米的产量。温度上升,东北部产量增加明显,尤其是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南部减产。【结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东北春玉米品种对气候变暖是逐步适应,可以利用其适应潜力,通过春玉米品种改良和调整播期等措施来适应气候变暖,从而提高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3.
火干扰对北碚茅庵林场天然更新幼苗发生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种群生态学和干扰生态学的角度,对重庆北碚区茅庵林场火烧迹地针阔混交林进行群落调查,研究火烧干扰后植物幼苗的发生及存活,结果显示:火烧干扰后,幼苗的种密度、个体密度、聚集性分布程度均随着火烧干扰强度的增强而降低,火干扰较弱区域的幼苗的种密度和个体密度显著高于未火烧区域,火干扰较强的区域则低于未受火烧的林地.认为,较弱的火干扰对幼苗发生及存活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使幼苗的生长状况优于无火烧干扰区域,高强度火干扰对幼苗生长有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了解不同季节陆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及与气候的相互关系以及其空间分布对深刻理解贵州陆地生态系统对全国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陆地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使用1981-2000年间GLO-PEM模型模拟的贵州陆地NPP数据和同期气温、降水等数据, 研究不同季节贵州陆地植被NPP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1981-2000年期间, 春季和秋季NPP都呈显著增加趋势, 夏季和冬季NPP都呈减少趋势, 春季是NPP增加速率最快的季节, 夏季是NPP减少速率最快的季节. 夏季NPP增加最高的区域分布于贵州南部的多数地区; 夏季NPP降低最多的区域分布于贵州西北部.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陆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不同季节陆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及与气候的相互关系以及其空间分布对深刻理解贵州陆地生态系统对全国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陆地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81—2000年间GLO—PEM模型模拟的贵州陆地NPP数据和同期气温、降水等数据,研究不同季节贵州陆地植被NPP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981—2000年期间,春季和秋季NPP都呈显著增加趋势,夏季和冬季NPP都呈减少趋势,春季是NPP增加速率最快的季节,夏季是NPP减少速率最快的季节.夏季NPP增加最高的区域分布于贵州南部的多数地区;夏季NPP降低最多的区域分布于贵州西北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光伏电站并入电网后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农村电力系统发电计划的制定,光伏电站发电功率的准确预测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采集沈阳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发电功率与气象现场测试数据,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光伏发电功率与同期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太阳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最高气温与光伏综合出力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0.782,0.364;在此基础上分析这3种气象因子在不同季节下与光伏发电功率的相关程度:夏季太阳辐射量和日照时数与发电功率相关程度最高,分别为0.972和0.641,秋季日最高气温与发电发电功率相关程度最高,相关性为0.382。在不同季节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晴、阴/多云、多云/晴、阴雨、多云、晴/霾和雪/多云)发电功率的扰动程度: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类型下日发电功率曲线均呈现正态分布,其中晴天发电功率扰动最小、阴雨天气发电功率扰动最大,晴天、多云、多云/晴、阴云、阴雨天的四季平均标准偏差分别为1.44,2.81,3.12,3.36,3.51,晴/霾和雪天的标准偏差均为1.91。将太阳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最高气温作为输入,建立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类型发电功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16年10月发电功率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预测误差均小于20%,满足电网要求,发电功率的准确预测可以更好地实现农村电网的管理和调度。  相似文献   

17.
以武汉市的13个区域为研究对象,选用武汉市2014年统计年鉴的相关基础数据,引入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选取经济效益、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等相关方面的15个相关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采用TOPSIS方法,对武汉市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中武昌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整体表现为中心—外围递减的螺旋式空间结构特征;武汉市远城区中东西湖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整体表现为从西向东递减的空间结构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对每个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应用MODIS遥感数据监测马尾松毛虫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沙县为研究区,基于MODIS遥感数据,运用植被指数NDVI、RVI和红边参数分析马尾松毛虫灾害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MODIS数据对严重受灾区域较为敏感;比较多时相各指数受灾前后变化,其变化趋势一致,各指数值增加表明未受马尾松毛虫危害,而其下降则表明是受灾区域,其中以RVI值变化幅度最大;结合地面数据,找出不同虫害程度的各指数临界值,确定不同受灾程度的面积,其中以RVI分析马尾松毛虫灾害的准确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EOS/MODIS数据的河南省小麦秸秆焚烧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婷  王来刚  范磊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1):158-160
为了准确、迅速地了解秸秆焚烧动态变化,提高预警能力和监督检查效果,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选取MODIS 2008年5月29日至6月14日卫星数据,对河南省小麦主产区秸秆焚烧实施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河南省麦田共存在1 799个火点.火点分布主要集中在南阳、驻马店及平顶山地区,其中邓州、方城、镇平、正阳尤为突出,火...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地表NVDI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地表植被的影响,依据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期间东北地区高分辨率NDVI数据,采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数学方法,计算得到1999—2008年间东北地区地表NDVI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年均NDVI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人类活动的扰动是影响植被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与气候变化的综合作用下,东北地区年均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森林NDVI的增加占主导地位;东北地区不同季节NDVI的空间分布与年均NDVI的空间分布基本相似,NDVI的季节变化与植被的生物学特征和物候变化一致,夏季NDVI在1999—2008年间呈极显著增加趋势。研究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促进了东北地区地表植被的恢复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