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表明,采用P1ichs培养液在振荡培养的方式下,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产毒量最高。大量快速提出Phytophthora capsici毒素的最佳方法为硫酸铵沉淀法,聚乙二醇法不适宜提取Phytophthora capsici毒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辣椒褐斑病(Cecospora capsici Heald.et Wolf.) 病原菌离体培养的产毒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液pH值等条件下的辣椒褐斑病菌离体培养所产生的毒素素性有显著差异.从毒素毒性考虑,辣椒褐斑病菌离体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是:Fries培养液、培养温度25 ℃、培养液pH值7、培养时间25 d.  相似文献   

3.
辣椒褐斑病菌粗毒素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cospora capsici Heald.et Wolf)毒素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极性大的有机溶剂萃取效果最好,萃取产生沉淀,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进行生物测定,具有致病作用的物质基本都在上清液中,说明辣椒褐斑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生的具有致病作用的物质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南瓜疫病菌(Phytophothora capsici)进行了毒素提取,并用该毒素处理南瓜幼苗,然后观察南瓜叶片超微结构变化。Phytophothora capsici毒素处理后,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质壁分离严重,质膜断裂;叶绿体膨胀严重,膜消失,基粒片层紊乱;线粒体膜、脊被破坏;核膜不均一。  相似文献   

5.
从辣椒果实胎座中分离出60株内生细菌,平皿对峙培养发现13株细菌对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有拮抗作用,其中6株对白绢病抑制率较高的生防菌对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和辣椒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psici)病原菌也有抑菌活性。16Sr RNA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242和T44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YZ12、G241、T151、T44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以单一菌株或菌株复配进行盆栽试验,结果 G241和T443复配后对辣椒白绢病的防效达到88.41%,高于单一菌株G241(29.14%)和T443(38.16%)的防效。  相似文献   

6.
茄子炭疽病     
《农技服务》2009,26(2):75-75
<正>英文名Eggplang anthracnose病原辣椒刺盘孢和辣椒丛刺盘孢Colletorichum capsici (Syd.)Butl.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寄主辣椒、番茄、茄子。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茄果(图1)。果斑近圆形至椭圆形,径长达数厘米,边缘深褐色,中部淡褐色至褐色,有的稍凹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发生在邯郸地区大名县辣椒大棚中的疫病病原菌。[方法]从辣椒大棚里采集辣椒疫病病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形态学观察、ITS序列分析及致病力测定,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辣椒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结论]该研究为当地辣椒疫病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化学物质对辣椒疫霉菌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引起的辣椒疫霉病,在新疆各地普遍发生,重病田死秧率达30%—100%。为了揭示辣椒疫霉病在新疆大陆性气候及灌溉条件下严重发生的原因,我们于1989—1991年进行了土壤盐分、酸碱度和化学肥料对辣椒疫霉病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病是辣椒疫霉菌(Phytophora cap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为害较严重。为明确现有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水平,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对36份辣椒品种进行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辣椒品种之间抗性差异较大,其中4个品种表现出高抗,3个品种表现抗病,5个品种表现中抗,24个品种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0.
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Bn-130菌株,温室控病试验表明,菌液处理8d以内再接种病原菌,Bn-130对辣椒疫病控病效果均在60%以上,能显著降低辣椒疫病的发病率.菌液可诱导寄主抗性相关酶的变化,实验检测表明经芽孢杆菌Bn-130菌液处理的辣椒,其体内多酚氧化酶(PP0)、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菌株Bn-130能激发寄主产生诱导抗病性.  相似文献   

11.
选用“农城椒2号”、“0127”、“0171”3个辣椒品种作为试材,从辣椒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及愈伤组织诱导方面对辣椒枯萎病病原菌粗毒素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枯萎病病原菌粗毒素对辣椒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及愈伤组织诱导具有明显的毒害和抑制作用,不同辣椒品种对粗毒素的抗性表现不同,并结合辣椒离体再生体系,确定了0.60 g/L为辣椒抗枯萎病体细胞变异无性系筛选粗毒素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2.
瓜类枯萎病菌粗毒素的致萎作用及其钝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试验对瓜类枯萎病菌进行了产毒培养基的筛选,测定不同枯萎病菌菌株产毒能力,以及12种化合物对甜瓜枯萎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的理查培养液最适于枯萎病菌的生长,其粗毒素对幼苗的致萎作用最强,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不同枯萎病菌菌株粗毒素对甜瓜幼苗的致萎作用差异显著;KMnO4、ZnSO4、VB6、VB1、CuSO4、CaSO4和MnSO4等均可不同程度地钝化甜瓜枯萎病菌毒素使其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辣椒抗疫病鉴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简便有效地进行辣椒资源抗疫病筛选,对游动孢子灌根接种法、疫病毒素离体叶片接种法、毒素灌根接种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叶片毒素接种法鉴定结果与游动孢子灌根接种法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可以作为辣椒抗疫病鉴定的有效方法,对大批材料进行快速接种鉴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葡萄白腐病毒素研究,明确了该菌经培养后可产生毒素物质,粗提纯后,该毒素在278nm处有吸收高峰,初步推测该毒素可能是一种蛋白质;将毒素用针刺法接种叶片,可产生和病原菌相似的症状,说明毒素是白腐病致病的一个重要因子;经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毒素可使寄主组织的细胞壁变薄或消失,叶绿体膜或线粒体膜破裂,内部组织崩解、细胞内原生质流失或凝集,各种细胞器分辨不清。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高效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山东省露地辣椒主产区炭疽病致病菌的种类,评价不同药剂对致病菌的毒力和活体接种防效,筛选高效防治药剂。【方法】从山东省菏泽、济宁等5个辣椒主产区采集感炭疽病的辣椒果实,经分离、纯化培养后,观察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和ITS5对4个典型代表菌株的r DNA-ITS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并利用MEGA 5.1软件进行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和Gen Bank中相关炭疽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确定病原菌的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通过活体接种试验验证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结果】分离得到的27个菌株形态特征相同,气生菌丝较发达,初呈白色,而后逐渐变为浅灰色,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一端稍尖,大小为(7.48—14.69)μm×(2.52—5.64)μm。将所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刺伤果实或无伤口果实,两者均可发病,但刺伤果实上病斑发展快。病菌既侵染未成熟的辣椒果实,也侵染成熟的果实,病斑呈椭圆形凹陷,表面有橘黄色的分生孢子团。所选取的4个代表性菌株的rDNA-ITS序列的长度为562、541、557和553 bp,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4个代表菌株与炭疽菌属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聚在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置信度为100%。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尖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活体接种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浓度为400μg·mL~(-1)时,对辣椒炭疽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均大于60%,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的防效。【结论】引起山东省露地辣椒主产区辣椒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尖孢炭疽菌。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该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和活体防效,在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辣椒炭疽病3病原核糖体基因ITS区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炭疽病(pepper anthracnose)是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对辣椒炭疽病3病原进行扩增,分别获得其rDNA-ITS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病菌的5.8S rDNA序列高度保守,而ITS区的可变性则相对较高,其中ITS1区的差异大于ITS2区的差异,说明ITS1区的变异较丰富,可考虑将该区域作为病原鉴定的PCR检测特异引物的靶序列,为今后各病菌的特异性分子鉴定提供可靠的靶标。  相似文献   

17.
玉米全蚀病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maydois,Yao,Wang et Zhu)在碎玉米粒培养基上能够产生毒素。培养物经甲醇浸提,活性炭柱吸附层析获粗提纯毒素结晶,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粗毒素对玉米胚根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幼嫩的种子根和4叶期幼苗的离体叶和活体叶有致萎作用;同时能损伤玉米叶片细胞膜。用毒素接种后,寄主表现出病原菌侵染相似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从四川省双流县发病辣椒上分离得到菌核病菌株,通过病害田间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等研究,结合柯赫氏法则验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riorum(Lib.)de Bary],属于核盘菌属。并筛选出可用于生产上防治辣椒菌核病的3种杀菌剂,防治效果在70%~86%之间。  相似文献   

19.
辣椒潜伏侵染菌与采后病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辣椒果实潜伏侵染菌的分离结果与采后病害病原菌的分离结果表明 :交链孢菌Alternariaalter nata、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gloeosprioides、辣椒软腐病菌Erwiniacarotovorasubsp carotovora具有潜伏侵染性 ;用这 3种菌对辣椒果实接种 ,接种果实表现与原分离病果相同的症状 ,并再分离得到了接种病原菌。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 :A alternata、C gloeosporioides、E c subsp carotovora属于辣椒采后病害的采前侵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20.
黄瓜花叶病毒卫星RNA生防制剂防治辣椒病毒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宁夏银川地区4个主要蔬菜基地采集表现病毒病症状的辣椒标样68个,采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和双抗夹心ELISA法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银川地区辣椒病毒病的主要病原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用黄瓜花叶病毒的卫星RNA生防制剂S52免疫辣椒,能防治辣椒由CMV引起的病毒病.用S52免疫接种辣椒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免疫接种50 d的防效达71.2%~84.2%,免疫接种80 d的防效达55.9%~7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