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和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方法】栽插后20、40、60、80、100、120及140 d调查13个紫肉甘薯品种的花色苷含量、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茎、叶、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鲜重, 块根干重,茎鲜重、茎干重、叶鲜重、叶干重,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分析整株鲜重、整株干重,茎、叶、块根干重占整株干重的百分比等20个经济性状以及花色苷含量变化与其余19个经济性状的变化和10个产量性状日增长量的相关性。【结果】(1)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存在缓慢增加型、波动变化型和曲折上升型3种变化类型, 对最长蔓长、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的分配等经济性状的发育有不同的生物学响应。(2)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20 d以后逐渐产生显著差异,在40~100 d完成类型分化, 与品种的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块根干物质含量、最长蔓长、茎鲜重、茎干重、整株干重及光合产物在叶中的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3)花色苷日增长量与块根干重日增长量显著负相关,花色苷积累与块根膨大、干物质积累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得到不同解决。【结论】由于花色苷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存在的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的协调不同,紫肉甘薯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产生显著差异和分化,存在缓慢增加、波动变化和曲折上升3种变化类型。花色苷含量的这些变化与主要经济性状有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肉色甘薯交互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渝苏162","2-19-99","渝紫263"、"2-I19-43","徐薯18"等5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的交互嫁接,设置25个嫁接组合,分析嫁接后65、95、125 d各嫁接组合的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等20 个性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受到砧木、接穗、生长期及其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②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因砧木和接穗的基因型差异而不同,不同接穗对同一砧木和同一接穗对不同砧木的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均是不一致的.嫁接后,砧木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分为显著变化(类型Ⅰ)和不显著变化(类型Ⅱ)两种类型.③类型Ⅰ砧木在嫁接后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与其它性状只有很少的显著相关性;类型Ⅱ砧木嫁接后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与光合产物在叶片、茎及叶柄的分配比例、块根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块根鲜重、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的分配比例、块根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甘薯块根品质性状变化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测定了3种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结薯数,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质量,总胡萝卜素、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于栽插后50~92 d出现"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之后随块根膨大而小幅波动,总体上稍有增加;在栽后50~92 d,块根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均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相反;淀粉含量与块根干率的变化动态总体上一致;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一致;而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食用型甘薯品种间差异较大,表现为苏薯8号徐薯23栗子香。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与块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干质量日增长量与块根鲜质量日增长量极显著正相关。食用型甘薯块根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与块根的膨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徐紫薯4号块根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动态变化,本试验利用田间和实验室研究的方法,对徐紫薯4号的绿叶数,百孔叶片鲜重,茎、叶、柄、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重,花青素、淀粉和蔗糖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宁紫薯1号相比,在生长前期徐紫薯4号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同化率处于劣势,然而到了生长后期,徐紫薯4号长势稳健、净同化率高,光合产物向块根运转速度加快,干物质积累量有明显优势。徐紫薯4号的淀粉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这与蔗糖含量的变化动态相反;而徐紫薯4号的花青素含量总体上表现出曲折下降现象,与块根干物质积累动态相反。  相似文献   

5.
红黄肉甘薯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营养食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28份供试红、黄肉甘薯的主要性状、食味及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为我国南方优质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甘薯地上部主要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关联度;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薯块主要营养成分间及其与熟食食味间的相关性。【结果】桂粉1号、维多丽、广薯79和心香可作为优异食用甘薯种质;与鲜薯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茎径和茎叶鲜质量,与薯干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株型和大中薯率;干物率与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与β-胡萝卜素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干物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较粗的茎径、较大的茎叶鲜质量和大中薯率,可作为选育高产甘薯品种的重要依据;评价甘薯块根熟食食味最主要的营养指标为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白肉品种,紫肉品种和黄肉品种等43份材料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白肉甘薯鲜薯产量(34 439.88±1702.85)kg/hm~2高于紫肉甘薯(28 123.69±1975.41)kg/hm~2和黄肉甘薯(27 204.95±1382.16)kg/hm~2,非云南品种鲜薯产量(32 064.77±2911.09)kg/hm~2高于云南品种甘薯(24 576.61±1309.00)kg/hm~2。不同类型甘薯农艺性状差异显著,白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重量、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高于黄肉品种和紫肉品种,黄肉品种的蔓长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白肉品种和紫肉品种,云南品种的蔓长长于非云南品种,非云南品种地下部性状高于云南品种,云南品种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非云南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紫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3);淀粉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017),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黄肉品种的茎粗与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0),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2);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0,-0.724,-0.497)。【结论】不同肉色的品种甘薯农艺性状差异巨大,亲缘关系相差较远,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可以考虑用不同肉色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和筛选耐低氮、氮高效的甜瓜种质资源,提高甜瓜的氮效率。【方法】以59个甜瓜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进行施氮(CK,200 kg/hm2)与不施氮(LN,0 kg/hm2)处理,对甜瓜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氮吸收与利用等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甜瓜品种(系)间产量、氮素积累量及氮素生理利用率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施氮处理下不同甜瓜品种(系)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果形指数、单瓜重、叶干重、茎干重、果干重、植株干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为15.79%~22.96%,不施氮处理不同甜瓜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为18.16%~30.93%;施氮处理下不同甜瓜品种(系)叶氮含量、茎氮含量、果氮含量、叶氮积累量、茎氮积累量、果氮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及氮生理利用率等氮吸收与利用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幅度为14.69%~26.00%,不施氮处理不同甜瓜品种(系)氮吸收与利用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幅度为16.40%~39.44%,不施氮处理甜瓜的主要农艺性状、氮吸收与利用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施氮处理,表明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钾、氮营养对食用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3个氮处理(不施氮、中氮和高氮),副区设置3个钾处理(不施钾、中钾和高钾),共计9个氮钾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调查甘薯地上部性状,记录块根鲜、干重,分析淀粉、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含量。结果表明:氮肥对甘薯单株最长蔓长、茎叶鲜重和茎叶干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钾肥对单株分枝数和茎叶鲜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肥和钾肥对甘薯块根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用氮肥75 kg·hm-2、钾肥300 kg·hm-2时,甘薯块根产量最大;氮肥对甘薯块根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淀粉和蔗糖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增施氮肥有助于蛋白质的积累,施用氮、钾肥则不利于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块根着色部位和程度不同的2个紫心甘薯品种(系)‘A5’和‘山川紫’,以及白心甘薯品种‘禺北白’为试材,研究了紫心甘薯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与花色苷积累的相关性。【方法】对紫心甘薯在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叶、茎、块根)的花色苷含量和DFR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对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A5’、‘山川紫’和‘禺北白’块根中IbDFR基因的表达量,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山川紫块根中IbDFR基因的表达量,并测定了相应的花色苷含量变化。【结果】(1)在同一生长时期的各品种(系)甘薯中,着色程度深的器官,其花色苷的含量较高,DFR活性也较高,不同器官的DFR活性与相应的花色苷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2)在不同的生长时期,3个品种(系)甘薯各器官的花色苷含量与DFR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并且呈显著线性正相关;(3)3个品种(系)甘薯中,着色程度深的块根,其花色苷的含量较高,IbDFR基因的表达量也较高;(4)在山川紫块根的3个发育阶段,随着根的膨大,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IbDFR基因的表达量也逐渐增大。【结论】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甘薯各器官中DFR活性与花色苷含量均呈线性正相关,且紫心甘薯块根中IbDF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其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DFR是紫心甘薯花色苷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紫心甘薯花色苷是原位合成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甘薯品种(系)耐低氮能力评价体系,筛选耐低氮基因型甘薯材料和评价不同氮效率类型,为研究耐低氮甘薯生理机制和挖掘氮高效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培试验,以来自国内外不同薯区的126份甘薯品种(系)为材料,低氮胁迫(0 mmol·L-1纯氮)和正常施氮(14 mmol·L-1纯氮)处理下,收集126个品种(系)地上干重、地上干物质增加量、地下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根冠比、蔓长、根长、叶数、叶绿素相对含量(CCI)、氮积累量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11个性状表征值,计算各指标耐低氮胁迫指数。利用综合隶属函数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各甘薯品种耐低氮能力和氮效率类型。【结果】1)低氮水平条件下,不同供试甘薯品种(系)的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根长、蔓长、叶数、CCI、氮素积累量的均值低于正常氮处理,根冠比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均值高于正常氮处理;2)不同品种(系)的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根冠比、根长、蔓长、叶数、氮素积累量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高于正常氮处理,且其增幅排序为地上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地下干物质增加量>叶数>地上干重>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氮积累量>根长>根冠比>蔓长;3)对11个指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2.67%,计算综合评价值Y;4)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叶数、蔓长、根长、根冠比、氮积累量、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与Y值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氮积累量和地上干重5项耐低氮胁迫指数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86、0.81、0.79和0.73;5)建立Y值回归方程,选定耐低氮能力评价的8个指标,并进行系统聚类,划分甘薯基因型为耐低氮型、中间型、不耐低氮型3类;并对3种耐低氮甘薯类型的农艺性状和氮效率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论】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根长、蔓长、叶数、氮素积累量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作为甘薯耐低氮能力评价的指标;13104-2/紫薯1号、宜宾红心薯、浙紫薯2号、渝紫3号、渝紫6号、漯紫1号和渝紫香10号7个为耐低氮型甘薯品种;耐低氮型品种的各性状表现好于中间型和不耐低氮型,其中,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蔓长和氮积累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Variation laws of anthocyanin content in roo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among the varie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major economic traits in purple-fleshed sweet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am] were studied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dynamics of 20 economic traits in 13 purple-fleshed sweetpotato varieties at 20, 40, 60, 80, 100, 120, and 140 d after their transplanting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se traits included anthocyanin content in root, length of the longest vine, number of base branches, root number, dry matter contents in stem, foliage and root, fresh/dry weight of root, fresh/dry weight of stem, flesh/dry weight of foliage, flesh/dry weight of stem and foliage, flesh/dry weight of whole plant, and rations of photosynthate to root, stem, and foliag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iations of anthocyanin content and the other 19 economic traits among varieties and during the whole developing stages, and the correlations of daily increase of anthocyanin content with other l0 kinds of yield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During the whole development, the anthocyanin content had three variation types, i.e. a slow-increase type, a fluctuating-change type, and a deviousrising type, and had different responses to the growth of length of the longest vine, number of base branches, flesh/dry yield of root, and photosynthate allotments. (2) The anthocyanin contents among 13 varieties began to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20 d, and showed completed differentiation during 40-100 d, which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hips with the number of base branches, fresh/dry yield of root, photosynthate allotment ratio to root, and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hips with dry matter content of root, length of the longest vine, fresh/dry yield of stem, dry yield of whole plant and photosynthate allotment ratio to foliage. (3)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aily increase of anthocyanin content and dry matter weight of root, the anthocyanin a  相似文献   

12.
利用3个红心甘薯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栽插后60、75、90、105、120和135 d的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干物率等16个经济性状指标,研究甘薯块根β-胡萝卜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3个甘薯品种的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因品种不同而表现较大差异,但都在120 d后表现出明显的含量下降现象,而3品种的块根干物率的动态变化相似,都表现为“波动变化型”.与15个经济性状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3个品种的β-胡萝卜素相对含量与块根干物率和光合指标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则因品种差异而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差异显著,基部分枝随栽插密度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该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小薯数,且不同基因型大薯率呈极显著差异;大薯和商品薯数、大薯率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中、小薯数,中、小薯率在不同栽插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分枝和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薯块烘干率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单位面积鲜薯产量与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烘干率成显著负相关;大薯率与大薯数、单株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小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本试验表明,栽插密度为7.5×104株/hm2,6个甘薯品种的商品薯数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均达最高.  相似文献   

14.
甘薯叶菜型品种蔓尖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个甘薯叶菜型品种2006~2007年的蔓尖产量和叶片、叶柄、茎占蔓尖产量的比例及其在品种与不同采收期间的变化的研究表明:甘薯蔓尖产量在不同的品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叶片占蔓尖产量的50%左右,它在采收期间的变化大于品种间的变化,而叶柄和茎各占25%,它在品种间的变化大于采收期间的变化。由于叶片营养成分高于叶柄和茎,因此,叶片在蔓尖的产量和品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甘薯叶菜型品种蔓尖产量构成的分析为甘薯叶菜型专用品种的选育、栽培和产业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鲜全麦粉及储存3个月后全麦粉中脂肪氧化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色泽性状与LOX、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储存时间对全麦粉色泽的影响及其品种间的差异,为全麦粉或面粉色泽的改良和相关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63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LOX、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用色差计法测定全麦粉色泽性状。【结果】品种间LOX、PPO活性、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其它色泽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新鲜全麦粉和存储3个月的全麦粉的LOX、PPO活性变化较大,储存期间LOX、PPO活性丧失较快,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稳定;储存3个月后的白度和亮度等色泽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变化不大。新鲜全麦粉的白度和亮度均与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黄度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LOX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LOX活性与白度、亮度和黄度间相关均不显著;储存3个月的全麦粉的白度和亮度仅与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全麦粉色泽改良中,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的遗传控制是关键;通过储存全麦粉或面粉的方式并不能大幅度的提高其亮度、白度和降低黄度。所以,遗传育种方法是改良小麦粉白度性状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品质性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2.22、2.68和2.41倍,其中叶片、叶柄和茎前3次采收期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后3次采收期的2.49,2.53和2.20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根据3个品种6次采收期的平均值计算,叶片对茎尖绿原酸含量的贡献率为73.64%,叶柄为11.96%,茎为14.41%。(3)茎尖6次采收期的DPPH·清除能力平均大小为:广菜薯2号(34.99%)莆薯53(31.05%)福薯7-6(18.83%),其中叶片(32.52%)茎(23.64%)叶柄(17.91%);前3个采收时期的茎尖、叶片、茎和叶柄的DPPH·平均清除能力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1.91、2.02、1.69和1.99倍。【结论】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含量在品种、部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DPPH·清除能力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茎尖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甘薯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导致甘薯减产的机理,为旱作地区甘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抗旱品种济薯21和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4个水分处理,分别为WW(全生育期正常灌水,对照)、DS1(发根分枝期干旱胁迫)、DS2(蔓薯并长期干旱胁迫)和DS3(快速膨大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甘薯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导致甘薯薯干产量显著下降,早期干旱胁迫薯干产量下降幅度最大,济薯21(抗旱品种)的DS1、DS2和DS3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减产32.24%、30.68%和13.76%,济紫薯1号(不抗旱品种)分别比对照减产44.02%、39.54%和17.87%。功能叶、纤维根和块根抗氧化酶活性均在干旱胁迫后升高,且干旱胁迫时间越早,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的幅度越大;各生育时期纤维根的酶活性均高于块根和功能叶,说明甘薯纤维根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最强。干旱胁迫可导致甘薯功能叶相对电导率升高,功能叶、纤维根和块根的MDA含量升高,且胁迫时间越早,升高的幅度越大。【结论】干旱胁迫时间越早,功能叶、纤维根和块根的抗氧化酶系统受破坏程度越大,从而抑制了甘薯叶片和根系的正常生长,限制了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发根分枝期是甘薯块根产量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树势的芒果品种的枝条和叶片特征,为了解不同树势的芒果品种的枝叶性状及育种亲本的选择和芒果树势的早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法,对秋芒、凯特芒和Tommy芒的枝叶基本特征进行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枝条基本特征:3个芒果品种的枝条尖削度没有显著性差异;Tommy芒和凯特芒与秋芒的枝条长度、枝条的枝皮率及分枝角度达极显著差异,Tommy芒与凯特芒之间差异不显著;秋芒与凯特芒的枝条粗度达极显著差异,秋芒与Tommy芒、凯特芒与Tommy芒之间差异不显著。叶片基本特征:3个芒果品种的叶片长度、单位叶面积鲜重、枝条着生叶片数、叶柄长度和单位叶面积干重没有显著性差异;Tommy芒和秋芒与凯特芒的叶面积及干物质含量达极显著差异,Tommy芒和秋芒之间差异不显著;Tommy芒和凯特芒与秋芒的叶片宽度达极显著差异,Tommy芒和凯特芒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3个芒果品种之间的枝条尖削度、枝条着生叶片数、叶柄长度、叶片长度、单位叶面积鲜重和单位叶面积干重差异均不明显,但在枝条长度、枝条粗度、枝条的枝皮率、分枝角度、叶面积、叶片宽度和叶片干物质含量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