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设施蝴蝶兰栽培中常用的单一基质(水苔、椰糠、树皮等)及复合基质的性能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当前设施生产中蝴蝶兰基质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对我国今后蝴蝶兰栽培基质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今后蝴蝶兰设施栽培基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甘薯品种(系)耐低氮能力评价体系,筛选耐低氮基因型甘薯材料和评价不同氮效率类型,为研究耐低氮甘薯生理机制和挖掘氮高效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培试验,以来自国内外不同薯区的126份甘薯品种(系)为材料,低氮胁迫(0 mmol·L-1纯氮)和正常施氮(14 mmol·L-1纯氮)处理下,收集126个品种(系)地上干重、地上干物质增加量、地下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根冠比、蔓长、根长、叶数、叶绿素相对含量(CCI)、氮积累量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11个性状表征值,计算各指标耐低氮胁迫指数。利用综合隶属函数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各甘薯品种耐低氮能力和氮效率类型。【结果】1)低氮水平条件下,不同供试甘薯品种(系)的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根长、蔓长、叶数、CCI、氮素积累量的均值低于正常氮处理,根冠比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均值高于正常氮处理;2)不同品种(系)的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根冠比、根长、蔓长、叶数、氮素积累量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高于正常氮处理,且其增幅排序为地上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地下干物质增加量>叶数>地上干重>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氮积累量>根长>根冠比>蔓长;3)对11个指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2.67%,计算综合评价值Y;4)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叶数、蔓长、根长、根冠比、氮积累量、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与Y值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氮积累量和地上干重5项耐低氮胁迫指数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86、0.81、0.79和0.73;5)建立Y值回归方程,选定耐低氮能力评价的8个指标,并进行系统聚类,划分甘薯基因型为耐低氮型、中间型、不耐低氮型3类;并对3种耐低氮甘薯类型的农艺性状和氮效率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论】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根长、蔓长、叶数、氮素积累量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作为甘薯耐低氮能力评价的指标;13104-2/紫薯1号、宜宾红心薯、浙紫薯2号、渝紫3号、渝紫6号、漯紫1号和渝紫香10号7个为耐低氮型甘薯品种;耐低氮型品种的各性状表现好于中间型和不耐低氮型,其中,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蔓长和氮积累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植物显微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各大高校缩减学时的形势下,为了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本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改革的"六化"模式:实验方案制度化、实验准备流程化、实验安排合理化、实验设计个性化、实验考核指标化、实验条件完善化。该模式应用后,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实验课堂的效率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4.
霍斯佳  范文静  孙克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95-17998
简述了武隆喀斯特独特的自然景观概况,并将其与世界自然遗产中其他著名喀斯特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了其独特的景观特征和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同时还指出了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存在的问题,认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世界遗产地过度开发,地质灾害频发以及由人为因素构成的威胁,并在研究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强调重点在于可持续发展与特色创新,遗产数字化建设和高端旅游开发,以期对推进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丽娟  李天来  范文静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86-2888,2899
以夜温15℃为对照,研究了整夜6℃低温处理(19∶00~7∶00)、前半夜6℃低温处理(19∶00~0∶30)、后半夜6℃低温处理(1∶30~7∶00)共7d对西红柿((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西红柿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增加了西红柿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和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NI)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活性。以整夜低温处理对西红柿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前半夜低温处理,后半夜低温处理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30个不同甘薯种植区土壤样品,探索不同地区土壤特征差异及其对甘薯的影响.[方法]分析不同甘薯种植区土壤样品的养分(速效磷、速效钾、pH值、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及微结构特性(孔隙度、粒径).[结果]不同地区养分和土壤微观结构差别较大,如来自黑龙江肇源的土壤全氮(1.27 g/kg)、速效磷(64.23 mg/k...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新3号"大白菜为试材,在露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两种聚合物包膜尿素(CRF-Ⅰ、CRF-Ⅱ)及硝化抑制剂结合尿素(DCD)对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FP)相比,CRF-Ⅰ处理下大白菜产量提高了6.40%,CRF-Ⅱ、DCD处理下大白菜产量分别降低了1.48%、2.09%;CRF-Ⅰ、CRF-Ⅱ及DCD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大白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并提高VC、还原糖、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析甘薯氮高效利用的遗传机制,挖掘氮利用性状的关联位点及氮高效候选基因,为甘薯氮高效型分子育种、品种遗传改良提供支持。【方法】以来自世界各地的129个甘薯栽培种为材料,设置缺氮(0 mmol·L-1纯氮)和正常氮(14 mmol·L-1纯氮)处理,采用水培试验对甘薯苗期地上部生物增加量、地下部生物增加量、地上部氮累积量、地下部氮累积量、地上部氮生理利用效率和地下部氮生理利用效率共6个表型性状进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氮高效候选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RT-q PCR验证。【结果】6个甘薯苗期氮高效利用性状在正常氮和缺氮处理条件下存在着广泛变异。其中,缺氮处理条件下,地上部生物增加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9.5%;地下部氮生理利用效率变异系数最小,为12.1%。除地下部氮生理利用效率外,其他5个性状彼此均显著相关。GWAS定位到与地上部生物增加量、地下部生物增加量、地下部氮累积量和地上部氮生理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保阿维菌素在梨果病害防治上的安全使用。[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梨和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检测方法,通过田间样品分析阿维菌素在梨果及土壤中的消解趋势、残留水平。[结果]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性等指标均满足农残分析要求,适用于梨果和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测定;阿维菌素在梨果与土壤中消解动态满足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梨果中半衰期分别为山东3.0 d、安徽1.7 d、河北1.3 d,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山东2.4 d、安徽3.8 d、河北1.2 d;在梨果及土壤中最终残留均低于0.02 mg/kg。[结论]建议1.8%阿维菌素水乳剂防治梨木虱,药剂稀释1 500~3 000倍(有效成分6~12 mg/kg),施药2次,距采收间隔期14 d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时间运输应激对肉牛血清多种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以15头体重相近且发育良好的肉牛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运输应激3 h组和运输应激6 h组,每组5头。运输条件为公路运输,时速为80 km/h。运输刺激后,立即采集试验肉牛血液,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血清样品中白细胞激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激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应激激素皮质醇,以及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皮质醇、IL-6在运输3 h、6 h后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在运输应激3 h后,试验肉牛血清中IL-1、IL-8、TNF-α及HSP70浓度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运输应激6 h后,IL-1、IL-8、TNF-α浓度呈显著性水平升高(P0.05),HSP70浓度呈极显著水平升高(P0.01)。说明运输3 h未能使肉牛机体产生应激反应,运输6 h可诱发机体产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