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2016年,受新一轮"猪周期"的影响,全省生猪生产呈现出"生猪和猪肉价格逐步大幅攀升、生猪和猪肉生产不增反减"的异常走势,生猪价格创历史新高,但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均跌至2014年以来的最低点。针对2016年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结合当前全省养猪业的发展现状,现将山东省猪业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据云南省农业厅消息,云南生猪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产品加工取得突破,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现代化生猪年屠宰能力突破300万头,火腿加工能力突破3万吨,其中精加工量达3000吨左右。二是规模化生产取得突破,生产方式逐步转变。2004年全省年出栏肉猪10头以上的有21万户,出栏肉猪604万头,占全省出栏数的25%,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1.6万户,出栏肉猪210万头,占全省出栏数的8.2%。全省已发展养猪小区70多个,年出栏肉猪近40万头。三是科技推广取得突破,生猪生产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生猪良种推广突破300万…  相似文献   

3.
生猪生产波动是引发猪肉价格波动进而扰动CPI的重要因素。为了弥补现有实证研究中样本量和指标选取方面的诸多缺陷,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中国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猪肉价格对生产波动的影响最大,价格变动10%将引起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同向波动1.5%左右;2玉米价格变动10%将引起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反向波动0.5%左右;3疫病对生产波动构成显著的负向冲击,当生猪重大疫病死亡率达到1‰,出栏量将负向波动3%;4养殖规模化水平具有稳定波动的作用,而补贴政策并无明显的波动稳定作用;5前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跌、饲料成本上涨和大范围疫病爆发对2007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大幅度下挫的贡献率分别为47.4%、14.9%和8.3%,在疫情严重的地区,疫病的贡献率高达27.3%。  相似文献   

4.
见闻 《北京农业》2012,(7):44-45
正丹麦是一个面积4.3万千米2、人口541万的小国,但它却是世界猪肉出口第一大国。从产供销一体化、科学饲养、合作组织到食品安全,养猪在丹麦早已成为了他们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更被世界公认为"养猪王国"。据悉,2011年我国肉类产量7925.8万吨,其中猪肉5071.2万吨,出栏肉猪66686.4万头。无论是存栏量还是出栏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但事实上,我国猪肉的出口量极少,生产效率也极低。作为北欧小国的丹麦,虽然猪肉产量远不如中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猪生产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养猪大国。2002年全国出栏并屠宰肉猪57620.8万头,占全球屠宰头数的47.8%;猪肉产量4457万吨,占全球猪肉产量的47.2%;年底存栏46469.5万头,占全球存栏生猪的49.4%;人均占有猪肉达到34.49公斤。可以预料,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生活水平将逐步提高,对动物蛋白的需求日益增长,加上人口的增加,社会对肉食需求的总量必然持续增长。我国养猪生产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目前养猪科技水平还比较低,生猪出栏率和屠宰猪每头平均胴体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动物…  相似文献   

6.
<正>培育"中系"种猪产业体系,研发适合于地方猪种的草谷日粮,给消费者提供口感好、品质高的猪肉,这就构成了有中周特色的肉猪产业的框架,也是由养猪大国向养猪强国跨越的有力支撑。1猪肉品质要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肉猪产业有了很大发展。现在肉猪的出栏量、猪肉产量和猪肉的消费量都居世界第一。近几年每年的猪肉产量都在5000万吨以上,中国人消费了全球50%的猪肉。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1998,(5)
1997年,浙江省养猪业同全国一样,可以说是形势喜人的一年,生猪生产全面增长,规模饲养迅速发展,牧业增产,农民增收,其特点如下:一是生猪生产全面增长据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97年生猪存栏1010万头,肉猪出栏1126万头,猪肉产量78.4万吨,分别比1996年增长13.2%,13.94%和10.34%,特别是母猪存栏达92.15万头,比1996年增长27.97%,是1980年以来第三个高峰年。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1990—2014年全国和各省份肉类产量数据,在分析肉类产量和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将肉类生产变化分解为单产和出栏量两个方面,计算了全国和省域两个层面各畜禽品种单产和出栏量对肉类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中国肉类产量增幅较大,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7%;从肉类产量构成上看,猪肉产量最高,但占中国肉类产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次是禽肉产量,牛羊肉产量相对较小,但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出栏量增加对肉类产量增加量贡献了92.9%,单产贡献相对较小,仅为7.1%;生猪出栏量对中国肉类产量增加量贡献最大,占肉类产量增加量的56.4%,其次为禽类出栏量的贡献,占肉类产量增加量的23.1%,其他品种出栏量和单产对肉类产量增加量的贡献均相对较小;各省份肉类产量以及产量增加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山东和河南两省肉类产量占中国肉类产量比重较高且增产速度较快;多数省份肉类产量增加量以出栏量贡献为主,且以生猪出栏量贡献为主。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猪肉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莉  郭庆海  史洺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12-20814,20818
采用速度法对东北地区猪肉产量波动特征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影响东北地区猪肉产量波动的因素,并提出了保障东北地区猪肉产量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即:发展集约经营的生猪生产模式、加大支持科技支持力度、健全重大疫病监测与防控体系、落实生猪保险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108-108
针对当前猪肉价格波动情况,农业部有关负责人5月23日表示,当前全国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猪肉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目前,农业部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猪生产,确保满足市场需求。这位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生猪生产稳步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06年全国生猪出栏6.81亿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猪肉产量5197.2万t,增长3.7%。今年一季度,生猪出栏2.3亿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5%;猪肉产量1773.4万t,增长3%;存栏4.67亿头,下降0.3%,猪肉供应来源充足。这次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是由于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影响、养殖成本增…  相似文献   

11.
虞华  虞丽娜 《农业展望》2013,(12):22-24
“十一”黄金周过后终端消费重现疲态,肉类需求平淡,全国各地生猪屠宰企业的收购力度明显减弱,加之市场流通领域的猪肉供应仍然较为充裕,致使猪市承压弱势波动。虽然屠宰企业不断压低生猪出栏价,但养殖户能适时调整生猪出栏量,未见到明显压栏情况;虽然各地生猪行情盘整不断,但全国猪市保持弱势维稳之势。未来一段时间,猪源相对充足,生猪市场整体供应量仍然较大,生猪价格不会出现明显的起伏,猪价在震荡徘徊一个时期后,随着猪肉消费需求的增加,生猪价格会出现一定的涨幅,或在年底进入上行通道,春节前可能是最高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猪生产波动的同步性特征与平抑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选取1980-2009年生猪出栏量数据,利用同步系数法,对区域与全国、区域之间、各省与全国之间生猪生产波动的同步性进行测度,结果为:(1)区域与全国的同步系数平均值达到0.9023,其中,中南地区的测度结果最高为1;(2)各区域之间生产波动的同步性较高,同步系数达到0.7931以上;(3)各省与全国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主产省份的测度结果要高于一般省份。以上分析表明,各区域(间)、各省与全国生猪生产波动均存在较高的同步性,这种突出的生产联动现象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生猪生产剧烈波动的变化特征。因此,应该从统筹全国生猪生产和加强监测两方面来平抑我国生猪生产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湖南省1978-2009年生猪年出栏量为研究对象,采用H-P滤波法测定湖南生猪生产波动分为五个古典型周期。通过计量分析得出湖南生猪生产系统内部传导机制对生猪产量波动的影响占71.56%。内部传导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牧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猪肉人均产量和乡村人口数。为减缓波动促进湖南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当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连续3年对开阳县城关、双流、金中、楠木渡等4个乡镇的4个集贸市场进行仔猪、待宰活猪和去皮带骨猪肉等3个生猪产业发展典型性指标的市场价格监测,分析了开阳县生猪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和产业发展状况,为开阳生猪产业结构调整及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生猪养殖大省,也是猪肉消费大省,保障生猪质量安全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广东省实施的生猪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在标识、软硬件系统、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管理、政策和产业提升等方面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东北三省畜禽养殖时空分布特征及粪便养分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工业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同时畜禽粪便的产生量也将快速增加。畜禽粪便作为农田肥料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如果超过耕地的承载量将会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影响和压力。本文主要通过对东北三省畜禽养殖数量、养殖结构及空间布局的时空分析,采用养分平衡法研究和评价该地区畜禽粪便中氮、磷养分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吉林中部一直延伸到辽宁东南部地区畜禽养殖密集,耕地养分的大量盈余可能对环境构成污染威胁。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小,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河南是畜牧业大省,但近几年,主要畜产品的产量、存栏量和出栏量呈现下滑趋势,主要指标占全国的比重也在下滑。通过对河南省畜牧业现状、存在问题、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优势和机遇的分析,结合中原经济区规划要求,提出重视和提高畜禽养殖效率、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和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畜禽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以促进畜禽养殖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广东是国内猪肉生产和消费大省。广东地方猪遗传资源丰富,优质猪种蓝塘猪、小耳花猪、大花白猪和粤东黑猪具有肉质好、繁殖力强,适应性好、耐热、抗逆抗病能力佳等特点。但随着国外更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快大型猪种引入,地方猪的市场占有率受到强烈冲击。我国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样的地方猪种质资源,地方猪种是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源泉,因此多年来我国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在地方猪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介绍了蓝塘猪、小耳花猪、大花白猪和粤东黑猪等优质种质资源的特点及相关利用研究,并综述了人工授精、体细胞核移植、基因组选择、干细胞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地方猪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为广东地方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变化对全省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合理规划布局及充分利用农业生态资源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当前全球普遍升温的气候变化,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在Matlab和ArcGIS等技术支持下,分析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初日、终日、持续天数和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农业界限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辽宁省10 ℃农业界限温度初日气候倾向率为-0.445 d/10年,终日气候倾向率为1.757 d/10年,持续天数气候倾向率为2.202 d/10年,积温气候倾向率为53.73 ℃·d/10年;1960~2014年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延后、持续天数增加、积温增加,变化幅度与纬度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从空间变化来看,农业界限温度初日由西南向东北推迟、终日由东北向西南延后、积温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结论]未来辽宁省种植趋势应以辽西山地丘陵区为核心,向中部平原区和辽东低山丘陵区扩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从而推动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