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杜瑛  王子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580-9581
[目的]为探讨植物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昼夜节律性。[方法]以Hoagland营养液栽培的抽穗期小麦为材料,在保持光、温恒定条件下,24 h内采用活体法动态测定植株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结果]小麦NRA在24 h内的变化波动较大,从前一天20:00时开始到第2天上午11:00,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而14:00酶活性达到最高,且在0.05水平显著高于除11:00以外的其他时间点所测定的酶活性;下午17:00酶活性最低,在0.05水平显著低于除凌晨2:00以外的其他时间点所测定的酶活性。[结论]小麦NRA存在一定程度的自主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杜瑛  李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17-16518
[目的]测定小麦不同生育期硝酸还原酶活性。[方法]通过水培法对小麦种子进行培养,并采用活体法对其全生育期叶片和根部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小麦叶内NRA呈现"S"型增长,生长前期和末期无明显增长,而抽穗期至开花期NRA急剧增长;小麦根内NRA在抽穗期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结论]为合理施肥及指导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光/暗转换对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小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光/时间转换对植物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在很大程度上调控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一经暗处理,小麦幼苗体内NRA在10min内显著下降,恢复光照处理后NRA又很快上长,暗处理幼苗与光处理幼苗硝酸还原动态有明显差异,尤其在测定时间为2min时差异最大,暗处理后植株硝酸还原酶对Mg^2 抑制的敏感性增强,短时间暗处可引起NRA的快速下降,而随后给予光照NRA又能快速提高,研究结果说明暗处理后该酶的调节特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揭示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硝酸还原酶基因(RsNR)的分子特征,降低硝酸盐含量,对萝卜RsNR基因进行分离与表达特性研究。[方法]基于本实验室转录组测序所得unigene序列分离RsNR基因cDNA,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采用RT-qPCR方法对不同浓度KNO3(0、5、20、30和50mmol·L-1)和不同时间(0、4、8、12和24h)处理的萝卜中RsNR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测定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结果]获得萝卜RsNR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M272859),开放阅读框为2742bp,编码913个氨基酸,RsNR与油菜NR基因(D3821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在30mmol·L-1NO-3-N诱导下,萝卜叶片和根中RsNR基因表达量最高。在30mmol·L-1NO-3-N诱导初期,叶片和根中RsNR表达量4h达到最大值,随后呈下降趋势;随着硝酸盐处理浓度升高,NRA、硝酸盐含量和RsNR基因表达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0~4h内叶片和根中三者均上升,4~24h内NRA和RsNR基因表达下降,而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NO-3-N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萝卜RsNR基因表达,进而影响其硝酸盐含量和NRA。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淮猪新品系的生理特性,加速其开发利用,健全其科学饲养措施。[方法]选取淮猪新品系二世代健康母猪4头,测定其泌乳力。在28 d内,分7次进行泌乳测定,每次测定持续时间24 h,每隔2小时测定每次,测定时以该窝仔猪的前后两次的体重之差记为母猪的该次泌乳量,24 h(12次)测定的泌乳量为该母猪该天的泌乳量。[结果]结果表明:淮猪新品系二世代母猪泌乳量在泌乳期内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上升并达到最大值的变化趋势;28 d母猪泌乳期总泌乳量为163.24 kg,每头日平均泌乳量为1.458 kg,每天每头母猪泌乳量最高达1.817 kg/d;在12:00~18:00时间段内,淮猪新品系二世代母猪的泌乳量高于其他时间段,且在0.01水平显著高于0:00~6:00和18:00~0:00两个时间段。[结论]该研究为淮猪新品系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控释尿素对春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春梅  罗盛国  刘元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40-13441
[目的]研究控释尿素对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自制的3种控释尿素(CRU1、CRU2和CRU3)和普通尿素为氮源处理,测定了各处理小麦不同生育期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结果]控释尿素能提高春小麦各生育期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其中CRU3对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显著;控释尿素提高了植株各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结论]CRU3为小麦品种克98R-813的最佳氮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喀斯特山区小麦的保优、节本、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贵州大学农业高科技示范园进行,供试品种为贵农19,在土壤原有肥力的基础上,设计6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研究肥料与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结果]在相同施肥量前提下,前氮后移喷施能提高小麦产量10.4%。小麦产量、蛋白质、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与肥料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除蜡黄期外,各生长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肥料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灌浆期以前根系活力与肥料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小麦孕穗期以后进行2次叶面追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喀斯特山区小麦的保优、节本、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贵州大学农业高科技示范园进行,供试品种为贵农19,在土壤原有肥力的基础上,设计6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研究肥料与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结果]在相同施肥量前提下,前氮后移喷施能提高小麦产量10.4%。小麦产量、蛋白质、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与肥料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除蜡黄期外,各生长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肥料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灌浆期以前根系活力与肥料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小麦孕穗期以后进行2次叶面追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光照强度昼变化对植物叶片水解酶活性的影响,以烟草叶片为材料,对蔗糖转化酶和可溶性糖含量,蛋白酶活性和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光照强度昼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的昼变化对蔗糖转化酶和蛋白酶活性有较大影响,随光照强度增强,蔗糖转化酶活性在11:00达到最高点3.933 mg/(g.h),之后开始逐步下降;蛋白酶活性在午后大幅度上升,17:00达到最大值125.33 mg/(g.h),之后迅速下降.对烟叶蔗糖转化酶和蛋白酶活性进行分析时,前者应在11:00左右取样测定;后者应在15:00之后取样测定.  相似文献   

10.
硫化氢对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锐锋  郭希凯  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18-7219,7226
[目的]探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硫化氢(H2S)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NaHS作为H2S的供体,以扬麦158为供试材料,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使用H2S处理小麦种子可以有效提高总淀粉酶活性,当H2S浓度为0.4mmol/L,处理时间为9h时最佳。总淀粉酶中的β-淀粉酶活力增高而α-淀粉酶却不受影响。使用不同硫化物处理小麦种子9h,H2S处理过的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高于其他含硫化合物。[结论]试验表明,H2S可以提高小麦种子体内β-淀粉酶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偏关苜蓿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脯氨酸脱氢酶(Proline Dehydrogenase,ProDH)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脯氨酸含量、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20%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生长四周的偏关苜蓿植株,分别胁迫0h、24h、48h和72h后,测定脯氨酸含量、脯氨酸脱氢酶活性,采用qRT-PCR法检测ProDH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随着PEG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的含量逐渐增加,ProDH的活性逐渐降低,ProDH基因的表达量亦表现为增加。[结论]脯氨酸脱氢酶基因表达水平与植株ProDH活性的变化不一致,表明该基因的酶活性受到了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双重调控。  相似文献   

12.
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多胺氧化酶专性抑制剂氨基胍(AG)对莴苣(Lactuca sativa)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测定种子的萌发率、多胺氧化酶(PAO)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变化。[结果]AG可强烈抑制种子的萌发,12 h后种子萌发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就达极显著水平。随着莴苣种子的萌发,PAO和DAO活性发生显著的变化,2种酶活性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在24和48 h分别测得DAO和PAO活性高峰。AG对DAO和PAO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培养24和36 h后就检测不到DAO和PAO活性。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Put在前24 h快速降低,24~60 h降低趋缓;Spd在萌发前期降低缓慢,48 h后急剧下降;Spm含量低但略呈增加趋势;多胺总量逐渐降低。AG处理可显著增加内源多胺尤其是Put和Spd含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H2O2含量逐渐增高,36~48 h时出现高峰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AG处理可明显降低种子H2O2含量。[结论]在种子萌发期间,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的变化与PAO和DAO活性变化相对应,暗示在莴苣种子萌发期间进行着活跃的多胺氧化降解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花后酸雨和渍水胁迫对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组成的影响,为小麦抗逆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汶农17’和‘扬麦16’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于开花期进行酸雨和渍水处理,试验设6个处理,以喷施p H5.6酸雨处理为对照,研究了花后酸雨、渍水及其复合胁迫对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中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花后酸雨、渍水和酸雨渍水复合胁迫均降低了‘汶农17’旗叶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谷丙转氨酶活性,灌浆前期提高了内肽酶活性而灌浆后期降低了此酶活性,最终导致籽粒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和谷/醇比显著降低。花后酸雨提高了‘扬麦16’旗叶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内肽酶活性及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提高了籽粒中总蛋白含量和醇溶蛋白含量,但是显著降低了其谷/醇比。渍水处理和酸雨渍水复合胁迫均降低了‘扬麦16’旗叶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提高了灌浆前期内肽酶的活性而降低了灌浆后期此酶的活性,籽粒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和谷/醇比显著降低。[结论]酸雨对不同小麦品种影响不同,酸雨抑制了‘汶农17’的氮代谢,降低了成熟期籽粒中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促进了‘扬麦16’的氮代谢,提高了成熟期籽粒中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渍水和酸雨渍水复合胁迫均抑制了小麦氮代谢过程导致最终籽粒中总蛋白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萌发期POD、CAT活性的变化。[方法]选取豫农51、周麦22、济麦19、淮麦22等4种小麦品种,用不同浓度 PEG6000模拟不同干旱程度,分别测定其 POD、CAT酶活性。[结果]小麦萌发期在0-120 h 期间,5%、15% PEG6000胁迫下POD、CAT活性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15%PEG6000胁迫下 POD、CAT 活性比5%PEG6000胁迫下其活性增幅大;25%、35%PEG6000胁迫下 POD、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胁迫时间对小麦萌发过程POD、CAT活性有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抗旱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麦多倍化初期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生长17d的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第五代)及其父本粗山羊草、母本硬粒小麦的叶片为材料,采用pNPG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研究了六倍体小麦多倍化初期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二倍体父本TQ27中β-葡萄糖苷酶的比活力略高于四倍体母本TTR04,但差异不显著。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AT5中β-葡萄糖苷酶的比活力最低,与其父本TQ27、母本TTR04中β-葡萄糖苷酶比活力差异显著。TQ27、TTR04和AT5中β-葡萄糖苷酶的平均比活力分别为62.36、64.66和24.15U/(μg.h)。[结论]异源多倍化初期六倍体小麦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其双亲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甘蔗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蔗的5个生长阶段测定了24个品种的+1叶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并对7个产量性状(株高、茎径、茎重、有效茎数、蔗产量、锤度、含糖量)与 NRA 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NRA 在甘蔗品种间有很大差异。在蔗株生长过程中,NRA 一般随株龄的增长而下降,其变化规律与碳,氮代谢及蔗糖分积累有关。前期 NRA 高的品种,后期 NRA 也相对较高;前期 NRA 低的品种,后期 NRA 则相对较低。茎径、茎重和有效茎数三个性状与前中期 NRA 的关系较密切:茎径、茎重与 NRA 呈凸向上形抛物线关系;有效茎数与 NRA 呈凹向上形抛物线关系。其他性状与各时期的NRA 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刘成录  李生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16-6316,6319
[目的]为兽医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碘-淀粉比色法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18只雄性白唇鹿血清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育成组白唇鹿的血清AMY活性高于成年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雄性白唇鹿血清AMY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草食动物。  相似文献   

18.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加性、显性效应的制约,加性效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增效基因为显性,成效基因为隐性。大多数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地受上位性效应的制约。品种间氨基酸含量的变异不显著。硝酸还原酶活性(NRA),从幼苗期逐渐增加,拔节期达最高值,以后渐次递减。开花后,品种间NRA差异不大,变化趋势相同。各生育时期的NRA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解氨基酸总量,除开花后差异不显著外,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止相关。NRA是氮代谢强弱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9.
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摘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1.0mmol/L多胺氧化酶专性抑制剂氨基胍(AG)在24℃黑暗环境下对莴苣浸种4h,播种于含0.5%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上用于种子萌发率的测定,另播种于用处理试剂湿润的纱布上用于内源多胺、多胺氧化酶(PAO)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H2O2含量测定。种子萌发率采用目测法,以胚根突破种皮大于1mm为准。以测定平均值±SE(n≥200)表示种子萌发率的大小;DAO、PAO活性测定参照Su等的方法;多胺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参照Flores和Galstonl的方法;H2O2含量测定参照Brennan和Frenkel的方法。[结果]AG可强烈抑制种子的萌发,12h后种子萌发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就达极显著水平。随着莴苣种子的萌发,PAO和DAO活性发生显著的变化,2种酶活性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在24和48h分别测得DAO和PAO活性高峰。AG对DAO和PAO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培养24和36h后就检测不到DAO和PAO活性。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Put在前24h快速降低,24~60h降低趋缓;Spd在萌发前期降低缓慢,48h后急剧下降;Spm含量低但略呈增加趋势;多胺总量逐渐降低。AG处理可显著增加内源多胺尤其是Put和Spd含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H2O2含量逐渐增高,36~48h时出现高峰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AG处理可明显降低种子H2O2含量。[结论]在种子萌发期间,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的变化与PAO和DAO活性变化相对应,暗示在莴苣种子萌发期间进行着活跃的多胺氧化降解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杂交稻种子的萌发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关系。[方法]以杂交稻涪恢9801、中九A、中优9801、涪恢9303、宜香A、宜香9303、岗46A、R-725、多恢系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萌发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萌发率、萌发势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关系。[结果]不同杂交稻种子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结论]硝酸还原酶活性达到最大值之前,酶活性和种子萌发率、萌发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