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小麦秆锈,叶锈和白粉病是东北春麦区的小麦主要病害和抗病育种主攻对象,针对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对秆锈,叶锈和白粉病抗性现状,分析了小麦育种抗源利用中的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持久抗病育种的策略;提高出采用多样化二线抗源,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丰产及优势种质导入,多基因积累和多抗性合成五个环节紧密结合的高产,优质,多抗的育种方法,加速二线抗源的利用,促进抗源的多样化,提高品种抗病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2.
东北麦区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多样化抗源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秆锈,叶锈和白粉病是东北春麦区小麦的主要病害和抗病育种的主攻对象。针对东北春麦区秆锈,叶锈和白粉菌毒性变异动态,通过抗病性鉴定,从国内外引进的小麦品种资源中筛选出对这3种病害有效的多样化抗源材料,并按其所含抗病基因的不同进行了抗源归类。其中:秆锈抗源9种基因类型30份材料,叶锈病抗源6种基因类型16份材料,白粉病抗泊9种基因类型67份材料。  相似文献   

3.
 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重要病害.当前的生产品种往往只抗单一病害,兼具多种抗性的良种不多,且抗源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因此,迫切需要开拓新的抗病种质资源,培育多抗品种,以满足小麦生产需要.小麦族野生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Sharma和Gill(1983)曾列举小麦野生亲缘植物的若干抗病基因转移到六倍体小麦栽培品种中.本文利用我国丰富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资源,研究对条、叶锈、白粉病原群体的抗病性,为扩大发掘筛选新的抗病资源和了解病原菌流行菌系潜在的野生寄主范围以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利用品种的抗病性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目前已确定并命名的抗病基因有30个.综述了小麦的抗条锈性遗传及其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指出在抗病育种工作中,优异的小麦条锈病抗源及抗病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在普通小麦和小麦的野生近缘植物,特别是在长期未被有效利用的农家地方品种中蕴含着丰富的条锈菌抗源和抗病基因资源,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有效基因,挖掘利用新的抗源,实现生产品种抗病基因的多样化,以达到持久抗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小麦条锈病的抗性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利用品种的抗病性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目前已确定并命名的抗病基因有30个.综述了小麦的抗条锈性遗传及其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指出在抗病育种工作中,优异的小麦条锈病抗源及抗病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在普通小麦和小麦的野生近缘植物,特别是在长期未被有效利用的农家地方品种中蕴含着丰富的条锈菌抗源和抗病基因资源,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有效基因,挖掘利用新的抗源,实现生产品种抗病基因的多样化,以达到持久抗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44份优质春小麦品种(系)抗病性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3年连续3年对来自国内外44份优质春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秆锈、叶锈和白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4份材料对秆锈病抗性较好,部分材料对叶锈病表现抗性,但全都感染白粉病。据此提出了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和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小麦品种与小麦叶锈菌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山西省七个地区的142个小麦叶锈菌株,分别对山西省的48个小麦品种(包括当前生产品种26个,区试品种15个和抗源材料7个)接种,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通过毒力频率,抗性指数的测定,毒性公式和联合抗病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现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中有20个都属于高度感染叶锈病的类型,参加区试的后备品种抗叶锈性也差。抗源材料中也只有中四和中五表现高抗。因此,寻找新的抗源材料和培育抗叶锈病的品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品种例如北京10号、农大139、雁8013等虽然表现为感染叶锈病。但对叶锈菌群体的不同茵株表现3-侵染型的百分率较高,有一定的抗锈性,可结合抗条锈性和农艺性状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利用。育种单位用的主要抗源如洛夫林10、洛夫林13、山前麦和高加索等,对山西叶锈菌群体的反应表现为中度或高度感染,反映山西省叶锈菌的群体毒性比北京、河北、河南、新疆的都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
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将小麦亲缘属的有益基因引入小麦,改良小麦品种,簇毛麦(Haynalia villosa,2n=14)就是小麦的一个重要亲缘属。它分蘖旺盛,对小麦条锈、叶锈和杆锈均免疫,对全蚀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亦很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抗源。但是,六倍体的通小麦与簇毛麦的属间杂交十分困难,获得的杂交种子极少。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系)综合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是河南省小麦的主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85年赤霉病大流行,1990年白粉病和条锈病大流行都造成了很大损失。小麦病害越来越成为小麦增产的严重障碍。选用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而抗病品种有计划的培育和合理利用则依赖于大规模准确的抗病性鉴定。为了筛选抗性稳定的多抗或单抗的抗源材料和了解河南省当前推广品种及后备品种的抗病性,我们于1986—1990年连续5年,对多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以抗白粉、条锈、叶锈和赤霉病为主的综合抗  相似文献   

10.
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9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携带Pm4α抗白粉病基因的Yuma/Chancellor^8为抗源,采用“滚动回交”、抗白粉病诱发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抗白粉病、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9。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达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综合抗性强。中抗赤霉病,接种诱发鉴定高抗白粉病;利用Pm4α基因STS标记4G+4I检测表明,其携有Pm4α基因;2008年通过审定,其适宜于长江下游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明确中国小麦主要后备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黄矮病的抗性程度和水平,为培育抗病新品种、品种审定与推广、抗病品种合理布局、降低品种抗性“丧失”风险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条中32(CYR32)、条中33号(CYR33)等、叶锈菌PHT、THT等、秆锈菌21C3、34C2等、对15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具有毒性的白粉菌混合菌系、赤霉病菌、纹枯病菌强毒力菌株和BYDV-GAV株系对1999-2014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1 815份次试验材料进行成株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重要材料连续进行两年试验,以确保结果的重复和可靠。【结果】在所鉴定的品系中,具有3种抗病性以上的品种(系)共250个,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共310个;中抗和高抗条锈病品种占参试品种的(39.8±21.7)%、中感和高感品种占(39.7±27.9)%;赤霉病、纹枯病、秆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1.5±27.5)%、(31.1±35.6)%、(48.2±25.6)%和(25.0±14.6)%、感病品种分别占(68.5±27.5)%、(62.2±38.6)%、(31.3±20.7)%和(70.7±14.6)%;抗叶锈病品种比例仅为(9.9±3.8)%,感病品种高达(70.4±15.1)%;除河农831表现中抗外,所有品种对黄矮病均表现感病,未出现高抗品种。【结论】抗源缺乏的病害未鉴定出抗性强的品种,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品种主要出现在甘肃、四川等地,抗叶锈小麦品种(系)较少。  相似文献   

12.
优质小麦品种(系)对几种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然病(?)法对河南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系)的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叶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在供试的27个品种中,表现抗3种病害的有11个,占40.74%;抗2种病害的有11个,占40.74%;抗1种病害的有3个,占11.11%;对4种病害都表现感病的2个,占7.41%,抗白粉病和叶锈病品种较多,抗纹枯病和叶枯病品种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最主要的流行区系,准确评价大区间当前小麦品种抗条锈病性水平和抗源使用特点,为整体考量各流行区小麦抗性品种分布的合理性和确定今后的育种方向提供依据。【方法】从该区系13个省(区)征集了501份小麦当前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在杨凌进行苗期分小种(CYR32和CYR33)和成株期混合小种(CYR23、CYR25、CYR29、CYR31、CYR32、CYR33、Su11-4、Su11-7)人工诱发接种鉴定,在天水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抗条锈病性鉴定。【结果】参鉴小麦品种(系)中,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的品种仅有34份,占参试品种(系)的6.8%,表现成株期抗性的品种为110份,占参试品种的22.0%,表现感病的品种(系)为356份,占供试品种(系)的71.0%;流行区系内不同地区间小麦品种抗条锈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结合育种系谱分析,具有全生育期抗病性的品种(系)的有效抗源类型较丰富,但在品种(系)中的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92R系(携带Yr26)、贵农系以及少数携带Yr24的CIMMYT抗源种质。【结论】当前中国小麦主产区小麦品种抗条锈性整体水平仍较低,必须加强病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以避免大区流行;小麦品种主要有效抗源较单一,且在不同流行区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14.
35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对叶部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自然病圃法将35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对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3种叶部主要病害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供试优质小麦品种(系)中对叶枯病抗性较差,对白粉病、叶锈病抗性较好。其中,表现兼抗3种病害的有矮早4110、豫麦47号、周麦16、中育6号、豫麦18号、豫麦70号、济麦1号、豫麦49号、太空6号、百农878等10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的28.57%;兼抗2种病害的有郑农16、郑麦11、豫优1号等20个品种(系),占所供试优质小麦品种的57.14%;没有一个品种对3种病害都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5.
3个小麦新种质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山西省小麦抗病性差的现状,以携带有抗病基因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92R137和92R149为亲本,与感病小麦品种忻96-74、矮多1号、黑粒小麦76杂交,进行抗病、丰产、优质和矮秆基因的重组,选育出3个抗病新种质G10,S06和S25,并综合应用农艺性状、细胞学、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10为半矮秆、特大穗,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S06为矮秆,对白粉病免疫;S25具有5+10优质亚基、紫粒,对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G10,S06和S25是小麦抗病、优质育种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方法、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报道的72个条锈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82个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上,控制2种病害的基因簇(≥5个QTL)有8个,其中位于7DS的Yr18/Lr34/Pm38和1BS的Yr29/Lr46/Pm39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成株抗性,位于4DL的Yr46/Lr67位点可能也对白粉病表现成株抗性,Yr18/Lr34/Pm38和Yr36已被克隆,Yr29/Lr46/Pm39的克隆已取得良好进展,为培育兼抗和成株抗性相结合的品种提供了可用基因。总结了成株抗性在中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用实例证实了培育成株抗性品种的可行性,建议对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咸农4号和小偃6号等进行遗传分析,育种工作者和品种审定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将成株抗性利用作为国内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育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2代抗病性及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宁夏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优异资源,以宁春4号、河东乌麦及其杂交F2代331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了群体抗病性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宁春4号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河东乌麦中抗至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2代分别鉴定出68、54、52个单株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比例依次为20.54%、16.32%、15.71%,其中,50个单株同时抗白粉病和条锈病,44个抗白粉病和叶锈病,32个抗条锈病和叶锈病,29个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2代群体中检测到239个单株携带Pm16基因,22.59%携带该基因的单株表现田间抗白粉病;202个携带Yr2基因,16.83%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246个携带Lr24,17.07%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148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Yr2,18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Lr24,15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Yr2和Lr24,119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Yr2和Lr24。新开发的6个SSR标记共检测到10个抗病性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涉及2A、5A、3B、5D等4条染色体,加性效应为-0.15~0.08,对表型贡献率为2%~4%,连锁系数(LOD值)最大为10.40,其中,5A、3B和5D染色体存在抗病的QTL富集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小麦品系西农1163-4高抗小麦叶锈、条锈和白粉病,综合农艺性状良好。明确该小麦品系中所含的抗叶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找到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利于抗病基因利用和培育抗病新品种。【方法】将西农1163-4与感病品种Thatcher杂交,获得F1、F2代群体,利用中国叶锈菌优势小种THTT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抗性遗传分析;采用SSR技术对西农1163-4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共筛选了1 273对SSR引物。【结果】小麦品系西农1163-4对多个叶锈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对THTT的抗性是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暂命名为LrXi。获得了与LrXi紧密连锁的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Xbarc8、Xgwm582、Xwmc269和1个STS标记(ω-secali/Glu-B3),将LrXi定位于小麦1BL染色体上。距离最近的2个微卫星位点是Xgwm582、Xbarc8,与抗叶锈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3 cM和3.2 cM。【结论】LrXi位于1BL染色体,抗叶锈表现不同于所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该基因的发现将有利于丰富中国抗叶锈病基因资源,为培育持久抗病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的6个突变菌株测定了我国18个重要抗源品种和31个后备品种的抗锈稳定性。结果表明,5个抗源高感5个突变菌株,3个抗源感染3~4个突变菌株、6个抗源感染1~2个突变菌株,7个抗源抗所有的突变菌株。这7个抗源在目前育种中有应用价值。31个后备品种中有些品种感染1~6个突变菌株,并对这些品种应用和推广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小偃麦衍生品系CH7086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7086是衍生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的八倍体"小偃7430"的小麦新品系,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均为免疫。为明确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系)绵阳11,晋太170,CH5241与CH7086杂交,将其F1,F2及其亲本分别在太原温室(用白粉病15号小种的E09菌系接种)进行了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对白粉病的感染为0级。F2群体中,白粉病抗感分离符合3R:1S,说明小偃麦衍生品系CH7086对白粉病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