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绿色魏斯氏菌与单增李斯特菌共存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能力、毒力基因表达及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揭示乳酸菌与单增李斯特菌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膜隔离装置,取4℃贮藏条件下放置0、12、24、48和96 h的菌悬液分别测定单增李斯特菌和绿色魏斯氏菌的数量,同时提取单增李斯特菌的RNA进行反转录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单增李斯特菌6种主要毒力基因(hly A、prf A、bsh、act A、sig B和inl A)的表达情况。利用Caco-2细胞进行绿色魏斯氏菌与单增李斯特菌的竞争、排斥和置换试验,观察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效果。[结果]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1可降低单增李斯特菌的数量,而不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2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影响不大。C1和C2的代谢产物使单增李斯特菌6种毒力基因表达量下调,且C1导致的下调趋势比C2大。C1主要通过置换和竞争作用来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而C2的作用较弱。[结论]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1比不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2能够更好地控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抑制相关毒力基因的表达,并主要通过置换和竞争作用来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1可作为单增李斯特菌的防控菌株。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来源、不同血清型李斯特氏菌(Listeria spp.)株(临床分离株7株、环境分离株7株和其他来源3株,11种血清型的17个ATCC标准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动力学与来源、血清型之间的关系,37℃静置培养条件下获得17株菌的生长曲线,并利用Baranyi模型对其拟合,得到每株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延滞期(λ)、最大细胞浓度(ymax)。结果表明:μmax和λ这2个参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型为3a和4b的2株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延滞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型为6a和6b的2株英诺克李斯特氏菌(Listeria innocua)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格氏李斯特氏菌(Listeria grayi)菌株与其他菌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不同来源的李斯特氏菌生长动力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牛奶中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布鲁氏菌IS711序列和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因子HlyA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双重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并制备污染模型乳,通过直接检测、增菌后检测、细菌富集后增菌检测,确定最低检测限。【结果】建立了牛奶中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双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好。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单PCR检测最小DNA质量浓度分别为0.282和3.33 pg/μL,双重PCR检测最小DNA质量浓度分别为2.82和33.3 pg/μL。感染模型乳不经过增菌,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4和8×104CFU/mL;经过24h增菌,就可以检测到10 CFU/mL的布鲁氏菌,经过12 h增菌,就可以检测到8 CFU/mL的单增李斯特菌;经过离心法富集细菌后再增菌,灵敏度可以扩大40~50倍,布鲁氏菌经24 h增菌后最低检测限为10 CFU/40 mL,单增李斯特菌经12 h增菌后最低检测限为8 CFU/40 mL。【结论】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灵敏、可重复,可单独或同时检测牛奶中的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也可以用于其他产品中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以麝香草酚为主要成分的新型抑菌剂。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麝香草酚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和最小致死浓度分别为156.25μg/ml和312.50μg/ml。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过麝香草酚处理后单增李斯特菌细胞出现穿孔式膜损伤。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麝香草酚分别处理1 h、2 h和3 h后,单增李斯特菌胞外的碱性磷酸酶、葡萄糖和核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麝香草酚处理6 h后单增李斯特菌胞内蛋白含量降低,说明麝香草酚处理使得单增李斯特菌细胞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的物质流失到细胞外。碘化丙啶(PI)染色结合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麝香草酚处理造成了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的破损,并最终导致菌体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裹浆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预测模型.[方法]试验通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菌悬液到无菌裹浆中,分别放在14、18、22、27、32和37℃下培养,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数据采用修正Gompertz、修正Logistic、Baranyi模型拟合生长曲线.通过相关系数的比较,采用最优模型为一级模型,在最优一级模型的基础上拟合出相关参数.采用Ratkowsky平方根模型分别建立温度与最大比生长速率(μm)、迟滞期(λ)的二级模型.[结果]研究表明,修正Gompertz模型为最优一级模型,模型经偏差因子(Bf)和准确因子(Af)验证,均在合适的范围内,表明所建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生长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裹浆中的生长情况,可降低食物中毒风险.  相似文献   

6.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致病菌,其传统血清型鉴定方法具有耗时长、操作繁琐等缺点,现行的多重PCR方法无法精确判定其血清型。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的快速、准确、高通量等特点,应用该技术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4种血清型的鉴别方法,以实现食品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4种血清型的高通量快速甄别。采用优化的MALDI-TOF/TOF条件对4种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标准菌株和分离菌株进行检测,发现单增李斯特菌4种血清型的质谱特征峰。选取最优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基于1/2a、1/2b、1/2c和4b血清型差异的判别模型,运用该模型鉴别4种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初步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4种血清型的MALDI-TOF/TOF快速鉴别方法。以4种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标准菌株为阳性对照、144株食品分离株为检测对象,运用该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1/2a、1/2b、1/2c、4b四种血清型鉴定符合率分别达到92.7%、90.3%、100%、100%,多重PCR方法的符合率为71.4%、87.0%、96.2%、95.0%。可见,建立的MALDI-TOF/TOF方法可对4种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快速鉴别。与多重PCR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高通量、重现性好等特点,可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7.
将特定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耶氏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后分别在0、5、10和15℃条件下贮藏,将不同温度下得到的耶氏菌生长实验值用于建立其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修正Gompertz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耶氏菌在冷却猪肉中的生长动态。lgNmax(最大菌数)受贮藏温度的影响不大,在4种温度下平均值为9.259±0.83(log10cfu/g)。温度对μmax(最大比生长速率)和Lag(延滞时间)的影响,采用平方根模型(Belehradek)描述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用贮藏在3℃、8℃下耶氏菌的生长实验值验证建立的模型,偏差度分别为0.92、0.97,准确度分别为1.09、1.04,表明所建立的耶氏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很好。  相似文献   

8.
肉中两种致病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肉中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和单增李斯特菌hly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和PCR反应体系,建立这两种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分析其反应特异性和敏感性。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到人工模拟肉样中,并分析其敏感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PCR检测方法应用于人工模拟肉样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2和103 cfu.mL-1。该方法的建立为食品中多种致病菌的同时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假单胞菌在猪肉上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能快速预测冷却肉中微生物的生长,以从冷却肉中分离得到的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建立和验证4~16℃条件下假单胞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用Statistica软件拟合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正的Gompertz方程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温度下假单胞菌在猪肉上的生长动态.温度对μmax(最大比生长速率)和Lag(延滞时间)的影响,用平方根模型(Belehradek)描述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用贮藏在8℃和12℃下假单胞菌的生长试验值,验证恒定温度下模型的有效性;为了验证波动温度下模型的有效性,引入了等同生长时间(EGT)概念,通过偏差度和准确度的计算,表明建立的模型可有效预测4~16℃假单胞菌在猪肉中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如何有效控制食品(尤其是即食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务,其中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是关键因素之一.作者对单增李斯特菌的传统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国内单增李斯特菌检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