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香蕉冠腐病是香蕉的重要采后病害之一,2010-2011年进行20%咪鲜胺·异菌脲SC对香蕉冠腐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咪鲜胺·异菌脲SC 500~700倍液可有效防治香蕉冠腐病,20%咪鲜胺·异菌脲SC 600倍稀释液与500倍稀释液和对照药剂咪鲜·异菌脲悬浮剂480倍稀释液对香蕉冠腐病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但三者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20%咪鲜胺·异菌脲SC 700倍稀释液。且在供试剂量下对香蕉植株生长无致害性影响。20%咪鲜胺·异菌脲SC可作为香蕉冠腐病的轮换用药,推荐浓度为500~600倍。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6,(3):382-384
为了探讨咪鲜胺和异菌脲混配对辣椒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增效作用,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咪鲜胺和异菌脲混配不同比例对辣椒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异菌脲与咪鲜胺以1∶7比例混配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_(50)为10.65μg/m L,增效系数(SR)为4.73;异菌脲与咪鲜胺以9∶1比例混配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其EC_(50)为12.45μg/m L,增效系数(SR)为1.43。  相似文献   

3.
17种杀菌剂对核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7种杀菌剂原药对核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噻菌灵和咪鲜胺复配后对核桃根腐病菌抑制作用的联合毒力。结果显示,噻菌灵、咪鲜胺、抑霉唑和甲基硫菌灵对核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强,其中噻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92 6 mg/L;嘧菌酯、稻瘟灵和三唑酮对核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弱。噻菌灵与咪鲜胺按照1∶3、1∶5、1∶7的比例复配后对核桃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60.543 5、182.803 6和226.194 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7复配后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病菌毒力测定法,测定了咪鲜胺与戊唑醇及其混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与戊唑醇混配比为1∶4、1∶1时表现为增效作用,4∶1、1∶3、3∶1时为拮抗作用,其中咪鲜胺与戊唑醇以1∶1混合后,其共毒系数最高,为184.13,其LC50为0.2728ug/ml.  相似文献   

5.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3种杀菌剂和两两混用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单剂中以咪鲜胺、双苯菌胺对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EC50分别为0.144 5、0.147 9μg/m L,精甲霜灵的抑制作用弱,EC50为9.549 9μg/m L;咪鲜胺与双苯菌胺按5∶1和1∶4混用,其共毒系数分别达为198和355,表现为增效作用;咪鲜胺与双苯菌胺按3∶1和精甲霜灵与双苯菌胺按1∶3混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01和105,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含药介质法测定了咪鲜胺和井冈霉素及其混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稍高于井冈霉素,而对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极显著高于井冈霉素.咪鲜胺和井冈霉素按1 :1.5混配,对稻曲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共毒系数最高,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21种杀菌剂对梨炭疽病菌、轮纹病菌、黑斑病菌有效药剂的筛选并测定其毒力.通过EC(50)值分析结果表明,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对梨炭疽病菌、梨轮纹病菌均表现为最高毒力,其EC(50)值分别是0.119 5、0.042 6 mg/L;50%异菌脲悬浮剂对梨黑斑病菌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696 4 mg/L;对梨炭疽病菌、梨轮纹病菌、梨黑斑病菌都具有较高毒力的杀菌剂是: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乳油、40%氟硅唑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胜世10%苯醚甲环哇水分散粒剂、世高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悬浮剂.  相似文献   

8.
咪鲜胺可广泛用于蘑菇褐腐病、白腐病,柑橘蒂腐病、绿霉病、青霉病、炭疽病,黄瓜炭疽病、芒果炭疽病,香蕉冠腐病、炭疽病.水稻恶苗病等多种作物病害的防治。截至到2010年8月10日,共有国内外13家企业在我国登记了17个咪鲜胺及其锰盐原药产品,其中国外企业2家.国内企业11家。按照企业所在省份划分.  相似文献   

9.
咪鲜胺可广泛用于蘑菇褐腐病、白腐病,柑橘蒂腐病、绿霉病、青霉病、炭疽病,黄瓜炭疽病、芒果炭疽病,香蕉冠腐病、炭疽病,水稻恶苗病等多种作物病害的防治。截至到2007年8月底,共有国内外10家企业在我国登记了14个咪鲜胺及其锰盐原药产品,其中国外企业1家,国内企业9家。按照企业所在省份划分,江苏省4家7个产品,浙江省3家4个产品,辽宁省、陕西省各1家1个产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及其混配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药剂及其混配剂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室内毒力,旨在筛选有效防治核盘菌的药剂及其混配剂,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对核盘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67 6μg/m L;丙环唑次之,EC50值为0.098 9μg/m L;菌核净、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异菌脲EC50值在0.1~0.5μg/m L之间;百菌清的EC50值为0.706 1μg/m L。咪鲜胺锰盐和百菌清以配比2∶1时增效系数为2.179 5,咪鲜胺锰盐与甲基硫菌灵以配比1∶3时增效系数为2.952 7,咪鲜胺锰盐与菌核净以配比1∶1时增效系数为1.537 2。在防治油菜菌核病时,建议轮换使用咪鲜胺锰盐、丙环唑单剂及上述筛选出的混配剂。  相似文献   

11.
用异菌脲悬浮剂(有效浓度255g/L)对香蕉冠腐病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发现:2000、1500和1000mg/L异菌脲对香蕉冠腐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mg/L;在药剂处理8d(果实开始发病)时,最高防效可达96.39%;在药剂处理20d(药剂处理果实处于口食阶段)时,最高防效可达89.69%,明显降低了贮运期间香蕉冠腐病的发病率。经处理的蕉果外观美,风味好,值得在香蕉贮运保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Two antagonistic yeasts, Thichosporon pullulans and Cryptococcus laurentii,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biocontrol potential to blue mold rot and rhizopus rot on harvested peach fruits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cv. Okubao),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 Iow dose of iprodione (50 μg mi-1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 pullulans and C. laurentii were effective at reducing diseas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blue mold rot and rhizopus rot in peach fruits. Biocontrol efficacy of C. laurentii and T. pullulan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combination with a Iow dose of iprodione (50 μg mi-1) against blue mold and rhizopus rot in peach fruits. T. pullulans and C. laurentii combined with a low dose of iprodione (50 μg mi-1 ) resulted in better disease control than either iprodione or the yeasts used alone. Dipping fruits in suspensions of antagonist cells showed the similar control effect as the treatment with iprodione (500 μg ml-1 ).  相似文献   

13.
嘉峪关市新城镇洋葱干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嘉峪关市新城镇中沟2队、中沟6队、新城4队、新城8队及长城2队的洋葱干腐病植株病原进行了分离,共获得89株镰刀菌单孢株系.依据Booth和Burgess分类系统,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尖孢镰刀菌所占比例最大,为69.66%,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1.99%和8.35%.室内平皿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都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依次为60.2、20.4和20.1,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能力最强,是引起洋葱干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而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作为洋葱干腐病病原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沈阳、河北、吉林、北京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研究玉米穗、茎腐病同种镰孢菌是否存在寄生专化性或生理分化现象。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相似性系数在0.86~0.98之间,菌株间差异仅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而两种病害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困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河北、吉林两地区穗、茎腐禾谷镰孢菌间均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相似性系数在0.93以上;但沈阳地区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相似性系数仅为0.65~0.67。  相似文献   

15.
从西瓜根腐病病株中分离得到镰刀菌10株,经鉴定分别为尖孢镰刀菌(7株)、串珠镰刀菌(2株)、茄病镰刀菌株(1株).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为88.2%,其他两种菌的发病率较低,分别为28.4%和29.7%.对尖孢镰刀菌进行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表明万寿菊杀菌素水乳剂与适乐时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日趋严重,全省平均发病率在10%-40%之间,重病年份1998年高达75%。分离鉴定出7个属的病原真菌,它们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木霉菌(Trichoderma sp.)、离蠕孢菌(Bipolaris sp.)、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丝核菌(Rhizocton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黄曲霉素(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niger)和毛霉菌(Mucor sp.);其中串珠镰刀菌,结果以注射法的发病率适中且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和杂交品种对镰刀菌穗腐的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玉米茎基腐病是由病原菌复合侵染所引起的病害,在山西省分布广、危害重,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可以危害幼苗,但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其症状分急性型和慢性型,前者整株很快青枯死亡:后者一般在吐丝后发病,较常见,一般表现为:叶片由下向上逐渐枯死,发病后期茎基纵剖面髓部变色收缩,果穗下垂,易倒伏。经试验证明:其主病原(uajor pathogen)为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串珠胶孢变种(F.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sp.),其中串珠镰刀菌致病力最强。通过玉米不同发育阶段的连续分离证明:四种主病原都有潜伏侵染现象,串珠可以扩展到茎基第三节间,但并不扩展到穗部。次病原(Minor pathogen为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p)、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多隔镰刀菌(F. decemcellulare)、弯角镰刀菌(F. camptoceras)等,它们是在主病原侵入后才侵入寄主的,本身致病力弱,但与某些主病原有协生作用,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相互关系及发病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其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抱菌均可交互侵染引起这两种病害,并且能从植株的外侧和内部由基部向穗部传染,初步证实引起穗腐病的镰孢菌是来自茎腐病的镰孢菌。穗、茎腐病的发病条件试验结果显示,玉米茎腐病与玉米品种的抗性、生育期、种植密度、地势、降水和施肥等的关系极为密切,而玉米穗腐病与玉米品种的抗性、土壤类型、种植形式和螟害的关系密切。通过施用钾肥和防治玉米螟可有效地减轻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有效的小麦茎基腐病化学防治药剂和使用方法,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和富平县进行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50%甲基硫菌灵拌种处理及70%甲基硫菌灵、20%氰烯·己唑醇田间喷雾对小麦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在药效上,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和50%甲基硫菌灵3种药剂拌种均能有效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并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12%苯醚·咯·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也能有效地降低田间白穗率。此外,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结合越冬期和返青期田间喷施杀菌剂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可大大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喷施20%氰烯·己唑醇的防效好于70%甲基硫菌灵。由此可见,在小麦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上,宜采取药剂拌种结合早期田间喷雾的防治方式,这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生产防控中减少用药次数而降低农药污染,同时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玉米镰刀菌性穗腐及其抗病性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999年连续对四川6个不同玉米生态区玉米穗腐病进行调查,发病率分别为75%和26 8%。年度波动明显。在发病果穗中镰刀菌性穗病最重要,占57 6%,而其中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穗腐和禾谷镰刀菌穗腐(F.graminearum)分别为41 7%和15 9%。除此之外,木霉(Trichodermaspp.)和离蠕孢菌(Bipolarissp.)引起的穗病占据相当比例,分别占病果穗的21 1%和8 8%。用不同方法接种串珠镰刀菌用于抗性测定的结果表明,注射法能较好地诱发病害,接种量容易控制,适宜用作玉米镰刀菌性穗腐抗性测定。用注射法对10个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玉米进行抗性测定,结果没有发现免疫材料,但对两种镰刀菌性穗腐的抗病性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