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针菇 FV- 19菌株深层发酵醪液 .经离心、沉淀、透析处理得到发酵液多糖样品 ,并用凝胶色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探讨了提取纯化过程对发酵液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以及贮存期对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相似文献   

2.
利用拮抗反应,同工酶分析,RAPD分子标记以及ITS序列分析技术,将采自柳树的金针菇野生菌株与黄色金针菇和白色金针菇菌株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与黄色金针菇有明显的拮抗反应,S88随机引物的PCR扩增得到不同于黄色金针菇和白色金针菇的差异性条带.此外,ITS序列分析得到了九处碱基的差异.该野生菌株与两种金针菇亲缘关系较远,为进一步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杂交菌株漆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黎莉  于德涵 《农学学报》2013,3(6):68-71
为研究金针菇漆酶的酶学性质,试验选取金针菇杂交菌株L7号作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发现其含有3种漆酶同工酶,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以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为底物测定金针菇杂交菌株漆酶活性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适宜测定波长为410 nm、体系pH 4.5、反应温度45℃。  相似文献   

4.
对19个白色金针菇菌株和14个黄色金针菇菌株以及黄色金针菇F411菌株的6个组织分离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白色金针菇与黄色金针菇在谱带上存在差异,且一些酶谱带可作为区别黄色金针菇与白色金针菇的特征酶谱带。相异系数聚类分析表明,白色金针菇和黄色金针菇可各自聚为一类群,但其中黄色金针菇F26菌株与白色金针菇菌株聚在一类。在供试的33个菌株中,共有21个菌株在酯酶同工酶谱带上完全相同,表明其亲缘关系非常相近。此外,组织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在酯酶同工酶谱带上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属口蘑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在菇类中别具一格.我国栽培的金针菇是从国外引进的,但野生金针菇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分布.能不能培养出国产的金针菇菌株呢?经多次试验证明,野生金针菇,逐渐改善它的营养,人工创造它的生态条件和用紫外线诱发等方法,能驯化出产量高、色泽黄白、适应能力强的菌株,并进行人工栽培,已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李平  杨辉  王海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92-4592,4600
从10个金针菇菌株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降解木质素能力的金针菇J89-6,对其液体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在27℃、pH值5.5、转速100 r/min、接种量为5%的液体培养条件下,J89-6对木质素磺酸钙的降解率可达46%。试验还测定了3种重要的木质素降解酶,发现该菌株能产生漆酶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菌株单核原生质体交配型与菌丝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与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均出现2种交配型,2种交配型比例不一致,其中有2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符合1:1,1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不符合1:1,并且在交配型比例上出现偏差现象.对3个金针菇菌株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生长速度试验表明,单核原生质体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其出发菌株比较,表现出生长速度慢的现象,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两两配对杂交菌株,其生长速度均快于其出发菌株和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且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生长速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金针菇菌株的农艺性状及其遗传多样性,为金针菇种质资源分类鉴定、保藏及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拮抗对峙试验、ISSR标记分析和农艺性状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29株采自山东和江苏地区的金针菇菌株遗传多样性,并利用NTSYSpc 2.11F计算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29株金针菇菌株间有246组发生拮抗反应,有160组未发生拮抗反应.供试菌株的菌盖和菌柄颜色有黄色、浅黄色、乳白色和白色4种,菌柄长度15.00~21.20 cm,菌盖直径0.73~1.72 cm,单袋产量332~513 g,生育期41~68 d.白色或乳白色金针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73.0%~102.6%,生育期48~68 d;黄色或浅黄色金针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66.4%~87.2%,生育期41~58 d,表明白色或乳白色金针菇菌株较黄色或浅黄色菌株产量较高,商品性状优良,但生育期较长.筛选出的8条ISSR引物共计扩增多态性位点270个,多态性比率为94%.供试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860~0.900,在遗传相似系数0.870处,29株金针菇菌株可分为五大类群.[结论]菌株间是否发生拮抗反应与菌株子实体颜色无关.江苏和山东两地区的金针菇菌株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但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利用淫羊藿药渣栽培金针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淫羊藿药渣为主料,以麸皮、玉米粉为变量,设计了4个不同配方,用来栽培金针菇,实验中选用两个金针菇菌株2304和968,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金针菇栽培管理,通过观察菌丝生长速度、长势,统计子实体产量及商品性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证明用淫羊藿药渣作为主料栽培金针菇是可行的,且两个不同的金针菌株各适宜不同的配方。配方4适宜菌株2304,配方2适宜菌株968。  相似文献   

10.
原生质体技术在遗传分析和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金针菇双核体在制备原生质体过程中会出现单核化.为了解单核原生质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对3个金针菇菌株单核体原生质体不同交配型菌株以及配对而成的双核体菌株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2种不同交配型单核原生质体配对的双核体与出发菌株之间遗传关系较近,遗传相似系数高的为0.97、低的为0.75;3个金针菇菌株的不同交配型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分别为0.77、0.73和0.59,表明不同交配型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之间遗传差异显示其遗传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以金针菇航天诱变种(航金1号、航金2号)和亲本江山白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条件栽培试验,对它们的耐高温性和早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个航天诱变种与亲本相比,表现出较好的耐高温和提早成熟的特性,其中又以航金1号最佳。同时研究发现,在30℃的高温下,航金1号和航金2号菌丝体仍可正常生长,而对照却出现老化现象;在18℃的相对高温下,航金1号和航金2号可正常出菇,而对照极少出菇。通过不同的栽培配方比较发现,以配方为棉籽壳34%,杂木屑34%,麦麸25%,玉米粉5%,石膏1%,蔗糖1%的混合培养料栽培出的金针菇产量较高。金针菇航金1号菌株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冷库生产用金针菇适宜菌株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8个金针菇菌株进行袋栽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日金1号发育期短(102d)、原基分化整齐、菌株粗壮、菇体整齐、转化率高(75% ), 可作为目前贮梨冷库进行反季节白色金针菇生产的首选菌株。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液体培养生产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菌株、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金针菇菌丝体产量和金针菇多糖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金针菇胞外多糖进行了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金针菇12号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0~11 d时金针菇菌丝多糖含量和金针菇菌丝体产量最高,金针菇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金针菇胞外多糖为一种含β-型吡喃糖苷键的纯多糖。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金针菇胞外多糖的主体结构影响不明显,均有相似的多糖特征峰和β-型吡喃糖苷键吸收峰。但采用玉米、黄豆等配制的培养基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金针菇多糖。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杂交育种中亲本菌株的选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3个菌株进行ISSR聚类分析,选择遗传距离较远的5个菌株,通过PDA平板拮抗试验验证它们为不同的菌株;测定了这5个菌株的脱氢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菌丝生长速度,并建立了它们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述指标与产量有较高的线性正相关;用这些指标来预测菌株的产量和杂交优势,不需进行繁琐、周期较长的出菇试验;用这种模式来选择金针菇杂交育种中的亲本,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可以缩短杂交育种的周期.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合江淮地区本土栽培的优良金针菇栽培品种,对8个金针菇品种的菌丝生长特性、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针菇品种江淮1号菌株菌丝洁白,长势较好,生长速度快,生物转化率最高,因此江淮1号可作为优良金针菇品种在江淮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6.
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15株白色金针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试验从2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共扩增出45条片段,多态性比率为73.3%;供试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560~0.984之间,在0.68水平上供试菌株被聚为1个类群,在0.83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供试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丰富,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金针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15株白色金针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试验从2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共扩增出45条片段,多态性比率为73.3%;供试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560~0.984之间,在0.68水平上供试菌株被聚为1个类群,在0.83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供试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丰富,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金针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是秋末春初寒冷季节生长的一种朵形较小的伞茵,金黄色、黄褐色或白色。金针菇的主要食用部分是细长的菌柄,其次是菌盖,其分枝状况亦因品种(菌株)不同而各异。1989—92年,我们在作金针菇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期间,搜集到40多个品种(菌株),发现金针菇的产量与各品种子实体分枝状况与色泽类型有明显的相关性,为此专门作试验设计于1991—92年开展了这方面的观察与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玉米芯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小型试验结果较好而实际生产上不被采用的原因,在金针菇主产区(河北省灵寿县)开展了伴随生产进行的玉米芯部分替换棉籽壳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与棉籽壳相比,玉米芯用于栽培金针菇菌株苏6存在生物转化率低、效益低的问题;建立的玉米芯与棉籽壳栽培金针菇的等效益关系式揭示了玉米芯的利用效益受当年度鲜菇售价、玉米芯价格以及委托加工用工支出等影响,若棉籽壳实际购买价格高于临界价格(等效益时棉籽壳的价格)时,宜利用玉米芯部分替换棉籽壳,反之则不宜替换。  相似文献   

20.
野生金针菇的驯化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属口蘑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在菇类中别具一格。我国栽培的金针菇是从国外引进的,但野生金针菇在我国许多地方有分布。能不能培养出国产的金针菇菌株呢?经多次试验证明,通过人工创造生态条件和利用紫外线诱导等方法,能驯化出产量高、色泽黄白、适应能力强的菌株,已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