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胡椒属植物中,栽培胡椒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野生胡椒资源也具重要的开发价值。为了解海南胡椒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集了74份材料,对其形态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8个形态性状其平均变异系数为51%。数量性状中,侧枝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1%,叶片宽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6%;质量性状中,主蔓被毛指数变异系数最大,为170%,成熟叶片颜色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采用数量分类法对海南胡椒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形态聚类分析,在阈值为0.139处,74份胡椒种质被分为3大类群;在阈值为0.032处,74份胡椒种质可分成SG1(所有的海南蒟)、SG2(6份假山蒟)、SG3(6份假山蒟和3份华南胡椒)、SG4(8份假山蒟和4份细叶青蒌藤)、SG5(假蒟和蒌叶)、SG6(印尼大叶种、班尼叶尔一号和古晋种3个栽培品种)、SG7(9份大叶蒟和2份复毛胡椒)和SG8(16份毛蒟和1份苎叶蒟)8个亚类。  相似文献   

2.
新型热带香菜植物——山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蒌(Piper sarmentosum Roxb.)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别名有假蒟、假蒌、毕拔(子)、臭蒌等,主要分布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多生于山谷或树林中阴湿之地,在橡胶林中常见密集成片分布。据《海南植物志》,山蒌为藤本,匍匐或攀援;茎、枝无毛,有时长达数米,节上生不定根。叶薄,近膜质,暗绿色,阔卵形或近圆形,长7~14cm,宽6~13cm,顶端短渐尖,基部  相似文献   

3.
对10种海南胡椒属植物叶片进行-3,-5,-7℃低温处理后,采用电导仪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低温低温胁迫对海南胡椒属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同时对其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蒌叶、山蒌、大叶蒟、复毛胡椒抗寒性较强,而大叶种胡椒和海南蒟的抗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4.
以大叶种胡椒(Type Lampong)为对照,对胡椒属野生近缘种质资源‘芦子’(Piper betle L.)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及抗逆性状(抗寒、抗病)等主要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野生近缘种质‘芦子’长势强,冠幅大,果穗长,座果率高,抗寒、抗病能力较强,农艺性状及抗性明显优异大叶种胡椒;通过对‘芦子’种质资源的无性繁殖品种改良技术进行探究,说明‘芦子’野生近缘种质资源是胡椒品种改良较好的中间材料,将为胡椒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胡椒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因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6份卡瓦胡椒材料、23份栽培胡椒和野生胡椒材料、1份不同属的草胡椒材料、1份不同科的普通烟材料,共计31份试验材料,进行荧光AFLP分子标记,研究卡瓦胡椒与胡椒及其他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2处将31份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第1个类群有普通烟,第2个类群有草胡椒,第3个类群是卡瓦胡椒,第4个类群有胡椒,第5个类群有山胡椒、蒌叶和蒟蒌。说明卡瓦胡椒与胡椒及其他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有一定距离,为卡瓦胡椒真伪性的分子鉴定和构建卡瓦胡椒的指纹图谱提供了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以香蕉炭疽病、芒果炭疽病、香蕉枯萎病等8种病原菌为供试菌种,对草胡椒、假蒟2种胡椒科植物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2种植物对供试的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假蒟提取物对8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7.
食用菥蓂的生物学特性与加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菥蓂(Thlaspi arvense L.)又叫遏蓝菜、苏败酱(江苏)、南败酱(湖北)、苦芥子、败酱草、瓜子草、野榆树、菥目(陕西),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甘肃省主要分布在陇南、天水地区,多生于麦田、菜田、路边、村旁.食用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地上部分.菥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之后历代本草多有记载.<救荒本草>所载的"遏蓝菜"和<滇南本草>所载的"甜葶子"(又名"麦蓝菜")就是菥蓂,当时遏蓝菜主要是用来充饥.  相似文献   

8.
以细叶青蒌藤扦插苗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不同栽培基质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以苗高净生长量为样本,采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分析一年生细叶青蒌藤扦插苗的生长规律;并探讨不同生长时期的经营技术。结果表明:细叶青蒌藤扦插苗的整个生长时期可分为根系形成期、生长前期、生长中期、速生期、生长后期5个生长期;80%泥炭土与20%蛭石混合基质处理1年生扦插苗生长状况最好,在遮阴条件下成苗率可达95%以上,当年苗高60.6cm,每667m~2产苗量12万株,当年可出圃栽植;根据各时期苗木生长的特点,提出了各时期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金盾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58-5759
[目的]研究扦插季节、基质与外源激素处理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影响。[方法]在福建沙县进行细叶青蒌藤扦插试验,分析不同扦插季节、基质与外源激素剂处理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扦插季节、基质与外源激素处理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生根率、成苗率及新梢长度均有极显著差异性影响(P<0.01);提高穗条生根率的优劣顺序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秋季与冬季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高穗条成苗率的优劣顺序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促进穗条新梢生长的优劣顺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提高穗条生根率、成苗率与促进新梢生长的基质优劣顺序为80%泥炭土+20%珍珠岩>黄心土>河沙;提高穗条生根率、成苗率与促进新梢生长的优劣顺序为50 mg/kg ABT2号生根粉>空白对照(清水)>200 mg/kg ABT2号生根粉。[结论]建议生产中选用80%泥炭土+20%珍珠岩混合基质,选用50 mg/kg ABT2号生根粉进行穗条处理,不宜在5~7月的夏季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穗条年龄、粗度与插穗切口处理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影响。[方法]在福建沙县进行细叶青蒌藤扦插试验,研究穗条年龄、粗度与插穗切口处理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穗条年龄、粗度与切口位置与方法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成苗率及新梢长度均有着极显著性差异性影响(P〈0.01)。1~2年的穗条的成苗率与梢长显著优于3~4年穗条的扦插繁殖效果(P〈0.05);3~4年穗条的成苗率与梢长显著优于5年以上穗条的扦插繁殖效果(P〈0.05)。大于0.20cm粗度穗条扦插繁殖的成苗率与新梢长度显著优于小于0.20cm粗度穗条(P〈0.05)。节下1.5~2.5cm的插穗切口位置效果优于2.5~3.5cm的,单削斜口处理效果优于平剪处理。切口位置因素效应均大于切口处理因素,双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该试验进行了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穗条年龄、粗度、切口处理方面的研究,发现在节下1.5~2.5cm进行单削斜口的穗条处理结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福建省5种被子植物新分布记录种,分别为:杜仲藤(Parabarium micranthum)、南山堇菜(Viola chaerophylloides)、长叶假糙苏(Paraphlomis lanceolata)、华南胡椒(Piper austrosinense)和台湾独活(Angelica dahurica var.formosana),并提供了相关图片和形态描述,丰富了福建省野生被子植物资源。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扫描电镜下对29种及1亚种分布于中国的鹅绒藤属(Cynanchum)植物叶表皮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本研究中鹅绒藤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存在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表皮细胞轮廓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多数种类上表皮气孔不明显,下表皮除了狭叶白前(C.stenophyllum)外其他种均有气孔分布;上、下表皮均具有较厚角质层,多数种类叶上表皮有表皮毛而下表皮没有.叶表皮形态学结果支持Flora of China(Vol.16)中将木里白前(C.muliense)、卵叶白前(C.steppicolum)归并到大理白前(C.forrestii)的观点;不支持将羊角子草(C.cathayense)归并到戟叶鹅绒藤(C.acutum subsp.sibiricum)、老瓜头(C.komarovii)归并到华北白前(C.mongolicum)以及翅果杯冠藤(C.alatum)是美翼杯冠藤(C.callialatum)错误鉴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浅谈清香型铁观音初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清香型铁观音加工工艺流程,包括鲜叶采摘、萎凋(晒青或室内萎凋)、做青(摇青、晾青)、杀青、包揉、初烘、复包揉、固形及烘干等工艺.  相似文献   

14.
阮逸明 《农业考古》2002,(4):327-334
前 言茶叶因制造过程发酵程度的不同 ,区分为不发酵茶类 (绿茶、黄茶 ) ,部份 (半 )发酵茶类 (乌龙茶、白茶 )及全发酵茶类 (红茶 ) ,另有后发酵茶类 (后氧化或微生物作用 )的黑茶。乌龙茶属部份发酵茶类其制作过程包括晒青 (日光萎凋 )、晾青 (室内萎凋 )、作青 (搅拌 )、炒青、揉捻及干燥等工序缺一不可 ;在晾青、作青过程 ,进行部份发酵 ,而产生乌龙茶特有的香气及滋味。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武夷山 ,创制于明末清初 ( 1 7世纪中前叶 ) ,于十八、十九世纪曾风迷欧美 ,十九世纪初乌龙茶的产制亦由闽北扩展至闽南、粤东及台湾 ,自十九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6CLW-10型茶叶连续萎凋机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并简要分析了该机用于乌龙茶萎凋生产时的萎凋质量和品质.该机萎凋温度可调,风量可调,摊叶厚度可调,萎凋时间可调,不仅可用于乌龙茶和红茶的萎凋,还可用于绿茶雨水青的处理.该机可用电、煤或薪柴作为加热热源.经过4a 多来乌龙茶萎凋生产试验,表明用该机萎凋的乌龙茶萎凋质量达到或超过同等条件下利用阳光晒青的萎凋质量.该机为连续化生产,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用于乌龙茶萎凋时,其台时生产率为150—250kg 鲜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胡椒CBF1 (C-repeat-binding factor 1)基因,在低温耐受种质石南藤和低温敏感种质热引1号胡椒中,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和低温胁迫前后表达量差异,为胡椒抗寒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胡椒组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扩增CBF1基因ORF,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BF1基因编码蛋白特性和结构域,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低温胁迫条件下表达情况。【结果】在热引1号胡椒(低温敏感)和石南藤(低温耐受)中克隆出CBF1基因,分别命名为PnCBF1和PwCBF1。在2份种质中,该基因开放读码框长度分别为660和654 bp,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24.07和23.87kD,等电点PI为4.82。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CBF1基因在石南藤的根组织中高量表达; CBF1基因在热引1号胡椒和石南藤中受低温诱导表达,且表达模式不同,低温胁迫各时期,CBF1基因石南藤的表达量都极显著高于热引1号胡椒。【结论】克隆获得PnCBF1和PwCBF1,其在热引1号胡椒和石南藤中都受低温诱导表达,在低温耐受种质石南藤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低温敏感种质热引1号胡椒,且表达模式不同。本研究中胡椒CBF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为胡椒CBF/DREB1低温调控途径研究和抗寒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海南省胡椒科(Piperaceae)胡椒属(Piper L.)植物新记录种变叶胡椒(Piper mutabile C. DC.),并简要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假蒟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卵的生物活性,为斜纹夜蛾高效低毒植物保护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假蒟为试验材料、斜纹夜蛾卵为试验对象,在室内采用索氏提取法抽提假蒟杀虫活性成分,测定假蒟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卵的生物活性.[结果]不同溶剂中,以石油醚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卵的触杀活性较高,其中,假蒟根石油醚提取物的活性最高,其校正卵死亡率为80.04%,其次是茎石油醚提取物,其校正卵死亡率为79.95%,再次是叶石油醚提取物,其校正卵死亡率为76.36%,3种提取物与对照均达显著差异水平,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在一定浸渍时间范围(10~30 s)内假蒟石油醚提取物对同一卵龄斜纹夜蛾卵的生物活性不受浸渍时间长短的影响,但卵龄越小杀卵率越高.假蒟根、茎、叶石油醚提取物对斜纹夜蛾24 h卵龄卵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7307%、1.6844%和1.9787%.[结论]假蒟的石油醚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卵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杀虫植物.  相似文献   

19.
张燕  张洪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146-150
[目的]建立假蒟不同部位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总酚和总鞣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Na NO2-Al(NO3)3-Na OH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溴甲酚绿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通过香草醛-冰醋酸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通过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通过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测定总鞣质含量。[结果]芦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1%,RSD=0.59%,假蒟叶、茎、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8%、0.33%、0.25%;盐酸小檗碱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2%,RSD=1.52%,假蒟叶、茎、根中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19%、0.03%、0.01%;人参皂苷Re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1%,RSD=1.06%,假蒟叶、茎、根中总皂苷含量分别为4.33%、1.71%、4.13%;没食子酸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5%,RSD=0.88%,假蒟叶、茎、根中总酚含量分别为2.42%、1.08%、0.68%;没食子酸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2%,RSD=3.14%,假蒟叶、茎、根中总鞣质含量分别为1.69%、1.21%、0.72%。[结论]这5种方法准确性强、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作假蒟中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总酚和总鞣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滇红的品质并指导实际生产。[方法]以云南大叶种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滇红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对滇红的萎凋工艺进行改变创新;主要内容包括对萎凋工艺进行晒青、摇青、抖青的单因素和组合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通过晒青、摇青和抖青组合的萎凋工艺可使滇红具有天然花香、滋味更醇厚,茶汤更红浓明亮的特点,并且增加了滇红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有效提高了云南滇红的综合品质。[结论]新工艺能显著提升滇红品质,适合云南大叶种的滇红加工生产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