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性原料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乳酸菌发酵饮品对人体的积极作用,植物性乳酸菌饮料种类、植物性乳酸菌植物性乳酸菌饮料目前生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技术关键,及植物性乳酸菌发酵饮料稳定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鲜菊芋和马齿苋为原料,经打浆、灭菌、混合调配等预处理后接种乳酸菌发酵剂进行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分别确定制备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稳定剂配方,并探讨该饮料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接种量4%、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20 h的条件下,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的乳酸产量和感官品质俱佳,酸度为1.18%;最优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0.010%、瓜尔豆胶0.006%、耐酸型CMC 0.008%,其离心沉淀率仅为0.31%;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黑曲霉等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显著,且抑菌效果随作用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菊芋马齿苋乳酸菌饮料兼具马齿苋多糖、菊糖的诸多功效以及乳酸菌的益生抗菌作用,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的营养保健型功能饮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优化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工艺条件,为牛蒡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牛蒡为原料,经去皮、切片、护色、烫漂、匀浆、酶解、抽滤、发酵、调配、灭菌等工序加工牛蒡发酵饮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到制作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优工艺条件:白砂糖为牛蒡原汁的8%,酸奶(乳酸菌)为牛蒡原汁的15%,发酵时间为8h,发酵温度为45℃。[结论]在该试验工艺下研制出的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凝乳型糜乐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糜米经水洗,打浆、均质、过滤、调制与辅料混合:经乳酸菌发酵制成凝乳型饮料,得出了该饮料的最佳配方及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5.
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营养价值高,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但植物蛋白酸性饮料是一种复杂的不稳定体系,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脂肪上浮和蛋白质沉淀等问题易引起分层、沉淀。因此,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几种在酸性植物蛋白饮料中常添加的食品增稠剂、乳化剂、络合剂和蔗糖的作用原理,并探讨其对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为生产性状均匀稳定的优质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活性乳酸菌饮料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对生产中的关键工序 :菌种的筛选、稳定剂的选择及调酸、调香等方面进行试验后 ,确定了适合生产实际的方案 ,成功地解决了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于发酵型的乳酸菌饮料来说,储存过程中乳酸菌和酸度的变化与产品质量息息相关。为了明确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和酸度在不同储存温度下的变化规律,选择市售乳酸菌饮料在冷藏(0~4℃)、室温(25℃)条件下贮存,依据GB478935—2010SDGB541334—2010k验方法,检测并分析储存过程中乳酸菌饮料的乳酸菌和酸度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乳酸菌饮料在室温条件下储存的前5天、酸度上升的速度和乳酸菌活菌数下降的速度均较快;而冷藏条件下,酸度和乳酸菌活菌数的变化则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以佛手瓜为原料制作莱汁饮料和南瓜发酵饮料的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佛手瓜菜汁饮料制成品具原瓜清香及保持原有的绿色。提出就清汁型和混浊型菜汁饮料而言,混浊型菜汁饮料是较适宜的开发产品,其果汁含量一般以20%~30%为宜。以南瓜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工艺制得的南瓜乳饮料,口味纯正,总固形物120Bx、总糖8.5%、总酸O.25%、色泽棕黄、组织均匀、无沉淀;研制过程中还就发酵条件, 饮料调配和稳定性进行了试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科学》2015,(6):104-107
本研究以甜荞为主要原料,经酶解、乳酸发酵后生产出一种风味独特、稳定性良好的谷类发酵饮料。通过复合稳定剂配比试验,确定出甜荞乳酸菌发酵饮料复合稳定剂配比为:CMC-Na添加量0.2%、海藻酸钠添加量0.2%、黄原胶添加量0.2%;通过饮料发酵工艺试验,确定出甜荞乳酸菌发酵饮料发酵工艺为:混合乳酸菌添加量4%、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 h。活菌饮料保质期为7 d,杀菌饮料保质期为60 d。  相似文献   

10.
以菊芋(Jerusalem artichoke)为原料制备菊芋汁,灭菌后接种经驯化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菊芋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稳定剂配方,并对发酵过程中菌种生长规律、p H值、酸度以及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接种量6%、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24 h条件下,菊芋乳酸菌饮料乳酸产量、感官品质俱佳,酸度为1.17%,活菌数可达1.2×109CFU/m L以上,饮料中还原糖、蔗糖被乳酸菌优先利用,多糖(菊糖)几乎全部保留。最优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0.015%、CMC 0.009%、海藻酸钠0.004%,制备的饮料均匀一致,离心沉淀率仅为0.25%。菊芋乳酸菌饮料兼有菊芋的风味和适当发酵乳酸气味,是一种酸甜适中、健康营养的功能饮料。  相似文献   

11.
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健  刘媛  兰凤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06-2907,2999
[目的]制备一种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方法]以糖化后的莜麦汁为原料、乳酸菌为发酵菌种,探讨菌种驯化、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的制备工艺为以糖化后的莜麦汁为原料,采用驯化后的乳酸菌为发酵菌种,接种量4%,在42℃下发酵6 h。[结论]该研究为莜麦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发酵型的酸性含乳饮料在国内通常称为“乳酸菌饮料”或“酸奶饮料”,是以牛乳或乳粉、植物蛋白乳(粉)、果蔬汁或糖类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与辅料,经杀菌、冷却、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然后经稀释而制成的活性(非杀菌型)或非活性(杀菌型)的饮料。  相似文献   

13.
<正>发酵型的酸性含乳饮料在国内通常称为"乳酸菌饮料"或"酸奶饮料",是以牛乳或乳粉、植物蛋白乳(粉)、果蔬汁或糖类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与辅料,经杀菌、冷却、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然后经稀释而制成的活性(非杀菌型)或非活性(杀菌型)的饮料。  相似文献   

14.
以水蜜桃为材料,通过乳酸菌发酵,进行了水蜜桃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的检测,研究了水蜜桃汁与蒸馏水的配比、最佳发酵时间、稳定剂的选择等参数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蜜桃原汁与蒸馏水的最佳配比为9︰1,最适发酵时间为7 h,复合稳定剂的最适添加量为海藻酸钠0.10%、羧甲基纤维素钠0.05%、食用明胶0.15%;以最优参数研制的水蜜桃乳酸菌发酵饮料黏度适当、口感协调、具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发酵乳的功能与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发酵乳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乳酸菌发酵乳的营养成份、生理功能及其机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比较了乳酸菌种(类)型及其产物特点、生理功能方面的实验过程,为更好地开发发酵乳、乳酸菌饮料作为保健食品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瓜带肉汁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鲜南瓜研究南瓜肉汁饮料的工艺流程,着重探讨影响南瓜带肉汁饮料稳定性的因素以及加工工艺对南瓜风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工南瓜带肉汁饮料宜采用二次均质工艺,并选用0.12%CMC-Na+0.10%琼脂作稳定剂;当预煮时间为15min,二次灭菌采用变温方式,即第一阶段灭菌温度为65℃,时间15min,第二阶段灭菌温度为85℃,时间15min时,南瓜带肉汁饮料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7.
活性乳酸菌豆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会有活性乳酸菌的乳酸发酵豆奶饮料的主要工艺条件和配方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菌种的筛选、酸味剂和欧度的选择、整合剂的筛选、稳定性因素正交试验等方面进行试验后,确定了切实可行的生产方案,成功地将乳酸发酵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饮料的加工之中。  相似文献   

18.
1 微利时代的思考 近年来,乳业规模不断增大,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明显,奶业市场还是以巴氏杀菌奶、酸奶、超高温灭菌(UHT)奶、调配型酸乳饮料、乳酸菌饮料以及传统的奶粉、冰淇淋等产品为主,尽管看起来琳琅满目,但与国际市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利润率也不断下滑。在第六届中国(广州)乳品工业展上“乳制品”价格成为讨论的焦点。随着原料奶、饲料、包装材料、乳糖等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国际乳业巨头介入等多重的挤压,我国乳业陷入行业性毛利率集体下滑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发酵苹果酱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乳酸菌发酵饮料下脚料(果渣)为原料制造乳酸菌发酵苹果酱.对苹果酱砂糖添加量、浓缩温度、果酱终点糖度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砂糖添加量40%、浓缩温度100 ℃、终点糖度45%~50%为最佳组合,其制备的乳酸菌发酵苹果酱颜色、口感、状态和稳定性均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凝固型乳酸豆奶饮料的主要工艺:乳酸菌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对产品中的某些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