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紫肉甘薯部分营养成分与食味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紫肉甘薯的食用品质指标,为食用紫肉甘薯选育提供依据。【方法】测定276份紫肉甘薯品系的花青素含量、干物质含量、熟薯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食味指标,分析研究紫肉甘薯营养成分与蒸熟后的食味关系。【结果】花青素含量变异系数大,高花青素育种并不困难;‘绫紫’与高糖非紫肉亲本杂交是改良‘绫紫’紫肉F1代食味的最好方法。降低花青素含量群体水平有利于提高食用紫肉甘薯育种效率,花青素含量在90 mg·100g-1FW以下仍有较好的高花青素食用甘薯育种效率;干物质含量在27.5%-38%有较好的食用紫肉甘薯育种效率,而最佳育种效率的干物质含量在32%-36.5%;提高熟薯可溶性糖含量群体水平可以有效提高食用紫肉甘薯育种效率。花青素给紫肉甘薯的甜度、香味带来极显著的不利影响,它对食味的不利影响达到熟薯可溶性糖对食味增量贡献的51.30%。干物质含量虽然与紫肉甘薯的质地、香味、粗纤维有极显著正相关,但与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甜度呈接近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干物质含量对紫肉甘薯食味总评的影响很有限。熟薯可溶性糖对紫薯甘薯食味极其重要,它与甜度、黏度、质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的非还原糖与还原糖相比,在甜度、香味、质地上有较多的贡献,熟薯非还原糖对紫肉甘薯食味增量贡献是还原糖的2.3倍。甜度在紫肉甘薯食味评价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食味增量的贡献率达到55.38%。【结论】花青素含量和熟薯可溶性糖含量是紫肉甘薯的重要食用品质指标。在食用紫肉甘薯育种上应兼顾营养与食用品质,控制花青素含量在90 mg·100g-1FW以下;在亲本选择上,紫肉亲本与高糖非紫肉亲本杂交是食用紫肉甘薯常规杂交育种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紫甘薯贮藏后的商品价值。【方法】采用"果蜡"、"果蜡+柠檬酸"、"果蜡+氯化钙"等3种配方对紫甘薯块根涂膜,测定贮藏期间块根腐烂率、失重率、淀粉、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等指标。【结果】结果表明:3种配方均能降低甘薯的腐烂率和失重率,以"果蜡+柠檬酸"处理效果最好,贮藏180d时分别比对照降低24.1%和12.9%;贮藏180d时,"果蜡+柠檬酸"处理薯块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2.48%和28.85%;涂膜处理明显延缓了紫甘薯块根花青素含量的下降;另外,"果蜡+氯化钙"处理综合口感评价最高。【结论】在实际紫甘薯商品薯贮藏中以营养品质为目标时,可采用"果蜡+柠檬酸"配方;以综合口感评价为目标时,可采用"果蜡+氯化钙"配方。  相似文献   

3.
食用型甘薯块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及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食用型品种块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及与品质的关系。【方法】以淀粉型品种为对照,选用典型的食用型品种于2004~2005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块根膨大过程中定期取样的方法,观察块根膨大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的变化、淀粉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甘薯收获期块根品质的关系。【结果】与淀粉型品种比较,食用型品种块根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支链淀粉含量均较低,可溶性总糖和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块根粉的高峰黏度和崩解值等较高、糊化温度较低;块根蒸煮食味较好。栽秧100 d以后,食用型甘薯块根总淀粉含量和β-淀粉酶活性下降,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其变化趋势与淀粉型品种相反。【结论】食用型品种块根膨大后期,由于淀粉酶的作用导致淀粉分解是其总淀粉含量较低、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施钾时期对甘薯“济徐23”块根淀粉积累和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酶学生理机制。【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淀粉型品种“济徐23”为材料,设置不施钾肥(T1)、基施钾肥(T2)、封垄期追施钾肥(T3)和茎叶生长高峰期追施钾肥(T4)4个处理,于2008-2009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试验。采用甘薯块根膨大过程中定期取样的方法留样,测定块根中淀粉、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同时测定块根淀粉粒体积分布的中位粒径和大(>19.76 μm)、中(3.359-19.76 μm)、小(<3.359 μm)型淀粉粒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以及淀粉合成相关酶(SS、ADPGPPase、UDPGPPase、GBSS和SSS)活性,分析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甘薯各生育时期块根内淀粉及组分含量、淀粉粒度分布特征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T1)相比,施用钾肥提高了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和淀粉产量,3个施钾处理淀粉产量的增幅分别为24.90%、16.57%和9.24%,随施用时间的推迟淀粉产量增幅降低。封垄期和茎叶生长高峰期追施钾肥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而提高支链淀粉含量。基施钾肥提高了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茎叶生长高峰期追施则提高中、小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时期施钾均可提高块根中SS、ADPGPPase和UDPGPPase的活性,提高淀粉合成前体物质的供应能力,施用钾肥对SS和ADPGPPase活性的作用时间最长为130 d,基施钾肥主要作用时期为块根膨大的前、中期,追施钾肥的主要作用时期为块根膨大的中、后期,施钾越早对UDPGPPase活性的作用时间越长;追施钾肥提高了块根膨大后期SSS活性、而降低了块根膨大后期GBSS活性。总淀粉含量与SS和ADPGPPas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GBSS和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ADPGPPase和SS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基施或封垄期追施钾肥显著提高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和淀粉产量,追施钾肥显著提高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基施钾肥处理的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数高,高峰期施用钾肥处理的中、小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数高。施钾时期显著影响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这与块根中SS、ADPGPPase、UDPGPPase、GBSS和SSS活性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脱毒和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内源激素含量及块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脱毒苗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内源激素含量及块根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徐薯18甘薯苗为材料,设置脱毒原种苗(VF)、氯化胆碱(LH)浸根、叶面喷洒壮丰安(ZFA)、未脱毒徐薯18苗(CK)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块根产量、块根日增长速率、T/R值、不同时期叶片及块根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VF和LH处理使甘薯块根干物质产量两年平均分别增产21.0%和24.2%,达极显著水平;ZFA处理使块根干物质产量两年平均增产5.2%,未达显著水平;与对照比较,各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膨大高峰期块根的日鲜重增长速率;脱毒和氯化胆碱浸根处理可显著降低生长前、中期的T/R值,不同程度地提高功能叶叶片的IAA含量、CTKs含量和GA4含量,提高膨大高峰期块根的CTKs含量、ABA含量和IAA含量,并使高峰期提早出现3~4周;壮丰安处理显著降低了中后期叶片的GA4含量和ABA含量,提高了叶片CTKs含量、IAA含量及生长后期块根的CTKs、ABA及IAA含量,但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VF、LH和ZFA处理全面改变了甘薯源、库器官多种激素的含量水平,有效延缓叶片的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控制甘薯地上部的群体并防止茎叶的徒长,使地上部茎叶的生长与地下部块根的膨大更为协调。有利于块根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多效唑促进食用甘薯北京553块根膨大、提高块根产量的生理基础。【方法】试验于2008-2009年2 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以北京553 为试验材料,设置0、100、200 mg•kg-1 3个浓度的多效唑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采用块根膨大过程中定期取样的方法,研究块根膨大过程中淀粉积累特性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喷施多效唑显著提高了蔗糖合成酶(SS)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活性,降低了块根中蔗糖含量,从而显著提高了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速率,增加淀粉产量。喷施多效唑也显著增加了单薯重和鲜薯产量。相关分析表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活性与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 和0.71);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 和0.81)。【结论】喷施多效唑显著提高了块根蔗糖合成酶(SS)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活性,使得块根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提高,块根产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甘薯块根品质性状变化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测定了3种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结薯数,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质量,总胡萝卜素、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于栽插后50~92 d出现"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之后随块根膨大而小幅波动,总体上稍有增加;在栽后50~92 d,块根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均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相反;淀粉含量与块根干率的变化动态总体上一致;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一致;而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食用型甘薯品种间差异较大,表现为苏薯8号徐薯23栗子香。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与块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干质量日增长量与块根鲜质量日增长量极显著正相关。食用型甘薯块根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与块根的膨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紫甘薯花青素含量积累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甘薯"绫紫"和"徐紫薯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取样,测定了不同收获期和贮藏期薯块的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采收取样期推迟,薯块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块根膨大初期,紫甘薯薯块单位质量的花青素含量相对较高;在薯块膨大中后期,随紫甘薯薯块的膨大,薯块单位质量的花青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收获期薯块的花青素含量变化渐趋稳定;贮藏期,薯块的花青素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5K10组合可显著提高济薯21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83%和9.95%,其余组合均比对照减产,减产幅度最大的为N6P5K10组合。在生育后期,N6P5和N6P5K10组合不利于薯块干物质的积累,而P5K10和N6K10组合有利于养分向块根中运输,最终导致薯块干物质含量的提高。氮磷钾不同配比均可促进前中期可溶性糖的积累,P5K10和N6K10组合促进了前中期甘薯块根中淀粉的积累,P5K10、N6P5和N6K10促进了生育中后期块根中淀粉的积累,而在所有组合中,P5K10组合的变化幅度最大,说明施用磷钾肥可促进可溶性糖的积累和转化,提高甘薯块根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橘红肉甘薯块根鲜薯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和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方法】试验于栽插后50、64、78、92、106、120和134 d调查15个橘红肉甘薯品种的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茎、叶、柄、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重,测定鲜薯类胡萝卜素含量,薯干淀粉、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分析茎、叶、柄、块根干重,整株鲜重、干重,茎、叶、柄、块根干重占整株干重的百分比等数值,以及类胡萝卜素积累量与其余产量性状的变化和品质性状积累量日增长量的相关性。【结果】橘红肉甘薯块根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总体平稳型、一直增加型和曲折上升型3种变化类型,对最长蔓长、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的分配等经济性状的发育有不同的生物学响应。大多数橘红肉甘薯,尤其是一直增加型品种,其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最长蔓长、块根鲜重和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的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光合产物在叶、柄的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而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不高。类胡萝卜素日积累量增长量与块根鲜重、块根干重、淀粉、可溶性糖和粗蛋白积累量等日增长量呈正相关性,类胡萝卜素积累与块根膨大、干物质及营养物质积累存在协同关系。【结论】由于类胡萝卜素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存在的协同关系在不同品种中的反应机制不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橘红肉品种间产生差异和分化,存在3种不同变化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花后弱光胁迫对成都平原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为弱光稻区耐荫水稻品种的选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9至2020年在四川温江开展田间控光试验,通过对稻米组分、RVA谱特征值,以及米饭质构特性和食味品质的测定,研究了弱光胁迫对水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1)弱光胁迫显著降低稻米直链、支链和总淀粉含量,但显著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2)弱光胁迫下,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则显著增加。(3)弱光胁迫显著增加米饭硬度,降低黏度和弹性,使米饭外观和口感下降,综合评分显著降低。(4)主成分分析表明,稻米组分、RVA谱特征值和米饭质构特性可以解释81.2%的米饭食味品质变化。米饭综合评分与直链和总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崩解值、弹性以及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弱光胁迫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大于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弱光胁迫导致稻米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组分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导致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升高,米饭变硬,黏度和弹性降低,最终使食味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的差异,探讨籽粒淀粉组分与理化特性的内在联系。【方法】大田条件下,选用非糯小麦品种轮选987和糯小麦品种农大糯50222,分别于灌浆前期(花后1—10 d)、灌浆中期(花后11—20 d)和灌浆后期(花后21—30 d)遮去60%的光合有效辐射处理,以大田自然光强为对照(CK),研究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灌浆期遮光显著降低小麦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其中灌浆前期遮光降低幅度最大,而灌浆后期最小,且弱光对轮选987总淀粉含量的影响大于农大糯50222。灌浆期遮光轮选987直/支比值增大;而农大糯50222的直/支比值在灌浆前期和中期遮光后减小,灌浆后期遮光无变化;灌浆前期和后期遮光显著提高轮选987淀粉B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降低A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而灌浆中期遮光则呈相反趋势。灌浆期遮光均显著提高了农大糯50222淀粉B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降低了A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灌浆期遮光两小麦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呈降低趋势,遮光对其影响程度随遮光时期的延迟而减小,且农大糯50222淀粉的相对结晶度显著大于轮选987。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遮光降低了轮选987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灌浆各时期遮光均降低了农大糯50222淀粉的上述指标,但仍高于轮选987。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值与最终黏度、反弹值、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及糊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其呈显著正相关。B型淀粉粒的体积比例与最终黏度和反弹值呈显著负相关。B型淀粉粒表面积比例和相对结晶度、最终黏度、反弹值、糊化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灌浆期遮光改变了小麦胚乳淀粉组分、粒度分布、相对结晶度及其主要糊化特征参数。小麦胚乳淀粉组分与晶体特性和糊化特性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遮光影响了小麦淀粉组分,间接影响了其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花粒期光照强度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近年来全球太阳辐射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作物生产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弱光成为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逆境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花粒期不同光照强度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2012—2014年,大田条件下选用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设计花粒期遮阴(S)和花粒期增光(L)两个试验处理,遮光度为60%,阴雨天气下增光的光照强度可达到8×10~4—10×10~4 lx,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CK),研究夏玉米根系生理特性、叶片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对花粒期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本试验表明,花粒期遮阴导致玉米根系特性降低,产量降低;而补充光照有利于生育后期根系活性保持,显著提高籽粒产量。2012—2014年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79%、61%和60%,增光处理较对照则分别增加13%、7%和15%。具体表现为花粒期遮阴处理使地上部功能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根冠比显著下降,根系直径和根长密度降低,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显著降低,致使夏玉米产量降低;花粒期增光处理则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健壮生长和根系活力提高,增光后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显著增加,即根系吸收能力增强,使产量显著提高。在花后20 d、40 d和成熟期,增光处理的0—30 cm和30—60 cm土层根系总吸收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加17%、18%、17%和21%、27%、27%,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分别增加11%、18%、17%和27%、33%、28%,有助于夏玉米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来供给地上部的生长,增加穗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结论】花粒期遮阴导致夏玉米生育后期根系特性降低和产量降低,而增光有利于保持根系活力和提高产量。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生育后期阴雨寡照天气频发的情况,本研究建议适当调整播期,使夏玉米生育后期避开阴雨天气;通过蹲苗或者合理的水肥调控措施促进根系下扎和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以减轻阴雨寡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是反映小麦籽粒品质的重要性状,本试验研究拔节到成熟期遮荫对2个含相同HMW-GS亚基类型(7+8、2+12)小麦品种胚乳HMW-GS积累动态和GM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SDS-PAGE电泳和切胶比色的方法,对遮荫条件下小麦籽粒中HMW-GS亚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遮荫使HMW-GS的起始形成时间提早,18%和25%重度遮荫处理缩短各亚基和总亚基快速积累期,并降低灌浆后期积累速度,成熟期单粒总HMW-GS积累量低于对照,但成熟期籽粒HMW-GS和GMP含量高于对照。轻度遮荫(10%)延长了籽粒HMW-GS快速积累期,亚基积累量和含量均高于对照。【结论】遮荫处理影响小麦籽粒HMW-GS积累,但其效应与遮荫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甘薯品种块根淀粉粒粒度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阐明不同类型甘薯块根淀粉粒粒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淀粉品质的关系。【方法】选用6个淀粉型品种、5个食用型品种和1个兼用型品种,研究块根中淀粉粒的体积和数目分布、淀粉粒体积和数目分布与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甘薯块根含有小(粒径<3.36 µm)、中(粒径3.36—19.76 µm)和大(粒径>19.76 µm)3种类型淀粉粒,其粒径范围为0.39—55.14 µm。淀粉粒体积和数目都表现为双峰分布,低谷粒径均为3.36 µm;其中,粒径<3.36 µm的淀粉粒体积占总体积的9.8%—18.5%,而粒径<3.36 µm的淀粉粒数目占总数目的97.7%—99.1%。与淀粉型品种相比,食用型品种粒径<3.36 µm的淀粉粒所占体积百分比和粒径<1.00 µm的淀粉粒所占数目百分比较高。块根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与小型和中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支/直链淀粉比率与小型和中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食用型甘薯块根中小型淀粉粒所占比例较高,而淀粉型甘薯块根中大型淀粉粒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6.
遮阴处理对金莲花生长发育和生理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金莲花生长发育和生理响应的影响,旨在寻求适宜金莲花生长的最佳遮阴度和最佳遮阴时间。【方法】以2年龄金莲花为材料,自5月5日至落叶期进行遮阴处理(0%(CK)、40%、60%和80%),测定金莲花形态指标(株高、叶片数量、叶面积、叶柄长、冠幅、花径、单株开花量、群体花期)和生理指标(丙二醛(MDA)、细胞膜透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遮阴处理下金莲花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遮阴处理促进金莲花生长发育,其中,40%、60%遮阴处理提高了单株开花量和花径,延长了金莲花群体花期;60%和80%遮阴处理下叶绿体内基粒数、基粒厚度和基粒片层显著增加,淀粉粒数量显著减少;随生长发育期延长,金莲花对遮阴的生理响应不同。遮阴40 d时,遮阴对金莲花造成一定弱光胁迫,表现在:随遮阴度增加,叶绿素含量、SOD活性持续下降,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逐渐上升;遮阴处理80 d时,遮阴促进金莲花生长,表现在:遮阴处理下细胞膜透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显著小于对照,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60%和80%遮阴分别极显著和显著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遮阴120 d时,遮阴不利于金莲花生长,遮阴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胞膜透性,极显著降低了POD活性。【结论】5月至6月中旬金莲花以全光照或40%遮阴为宜,夏季高温季节以40%和60%遮阴为宜,夏末、秋初应及时撤去遮阴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果粮间作模式下,果树遮阴程度对间作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扁桃-冬小麦(新冬20号)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轻度遮阴(日平均光照强度为自然光强度的75%)和重度遮阴(日平均光照强度为自然光强度的30%)2个处理,以大田条件为对照。分别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籽粒产量构成指标、淀粉含量及组分、蛋白质含量及组分及氨基酸组分和含量。【结果】轻度遮阴条件下间作冬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提高;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均升高;谷蛋白/醇溶蛋白、氨基酸含量降低。重度遮阴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均显著降低,淀粉相对含量及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对对照无显著差异;醇溶蛋白含量显著升高,氨基酸评分提高。【结论】果粮间作模式下,果树树阴移动营造的轻度遮阴条件有利于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籽粒淀粉品质提高;重度遮阴条件下籽粒产量大幅降低,籽粒蛋白质相对含量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品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翻耕深度对遮阴油菜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长江流域油菜季降雨丰沛,导致该地区光照强度下降,加之密植技术的推广,加剧了个体间对光照的竞争。故光照不足、土壤质地差成为制约该地区油菜高产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耕作深度对遮阴油菜根系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油菜的稳产增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19—2021年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裂区试验,品种为主区(湘杂油518,XZY518;浙油50,ZY50),土壤翻耕深度(T5,5 cm;T20,20 cm)为副区,不同光照强度(S0,0%遮阴;S1,30%遮阴)为副副区,研究不同耕作深度下遮阴油菜的土壤养分和理化性质、干物质累积、抗氧化酶活性、根冠生长、养分吸收的变化。【结果】深耕可以促进各层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的积累,其中10—20 cm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幅最大,为7.5%—42.3%。两种翻耕深度下,遮阴均导致土壤电导率下降,根表面积减少13.3%—36.6%,主根长、根冠比和侧根占比增加,氮素利用率显著下降3.0%—28.4%,根系干重减少,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增加。遮阴条件下,翻耕深度的增加,使土壤含水量降幅减小,油菜主根伸长且根表面积增大,根冠比和侧根占比增加,氮素利用率提高,根系的抗氧化酶(POD、SOD)活性增强,干物质积累增多。方差分析表明翻耕深度和遮阴对根系形态、干物质累积、抗氧化酶活、养分利用的互作效应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浅耕和深耕条件下,与正常光照相比,遮阴导致根表面积分别下降24.9%—36.6%、13.3%—19.2%,氮素利用率分别下降10.0%—28.4%、3.0%—23.9%。【结论】弱光胁迫下,深耕通过提高各层土壤养分含量,使油菜主根伸长,侧根占比增加,根表面积增大,同时根系抗氧化酶活力的增强延缓了根系的衰老,使根系养分吸收能力增强,氮素利用率增大,干物质积累量增大,最终促进了油菜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