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中国不同地区‘富士’苹果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从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8个苹果主产省(区)68个市(县)的代表性果园采集176份‘富士’苹果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共测定单果重、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固酸比、糖酸比、甜酸比等15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区间‘富士’苹果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新疆‘富士’苹果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山梨醇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等8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其他省(区)‘富士’苹果。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蔗糖含量和甜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8%)。‘富士’苹果某些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54,果糖和甜度值之间相关系数达0.963,固酸比与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为0.94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X1)、去皮硬度(X2)、可滴定酸含量(X3)、固酸比(X4)和果糖含量(X5)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Y=0.2601X1+0.1378X2+0.0819X3+0.2601X4+0.2601X5。【结论】单果重、去皮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果糖含量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富士’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从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8个苹果主产省(区)68个市(县)的代表性果园采集176份‘富士’苹果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共测定单果重、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固酸比、糖酸比、甜酸比等15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区间‘富士’苹果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新疆‘富士’苹果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山梨醇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等8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其他省(区)‘富士’苹果。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蔗糖含量和甜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8%)。‘富士’苹果某些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54,果糖和甜度值之间相关系数达0.963,固酸比与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为0.94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X_1)、去皮硬度(X_2)、可滴定酸含量(X_3)、固酸比(X_4)和果糖含量(X_5)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Y=0.2601X1+0.1378X2+0.0819X3+0.2601X4+0.2601X5。【结论】单果重、去皮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果糖含量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富士’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苹果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苹果品质的评价模型,为苹果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提供评价依据.【方法】对甘肃庆阳地区果园栽植的23个着色苹果品种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测定指标有果皮着色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可滴定酸、花青素、果实硬度、单果质量、维生素C、果形指数.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苹果品质的数学评价模型,并结合感官评价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苹果品质评价模型为:Y(综合得分)=0.244 7×果皮着色指数+0.207 5×可溶性固形物+0.172 0×糖酸比+0.102 5×可滴定酸+0.102 5×花青素+0.067 6×果实硬度+0.044 2×单果质量+0.029 4×维生素C+0.029 4×果形指数.【结论】综合评价模型的果实品质得分与感官评审结果有较高的拟合度,证明本模型进行苹果品质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对异地鉴定的大豆品系进行综合性评价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度、DTOPSIS法和同异分析4种方法对12个自育品种(系)进行综合分析、优劣排序,并对4种分析方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秩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69,达极显著水平,与同异分析(0.650~*)显著相关,与DTOPSIS法分析(0.539)相关不显著;说明4种分析方法都能反映大豆品种的优劣表现且统计趋于一致,但DTOPSIS法分析结果受品种产量的影响较小。在离散程度越大说明分析方法越准确的区分度检验中,DTOPSIS法的区分度最大(0.726 9),方差分析法区分度最小(0.073 2),进一步验证了本试验条件下DTOPSIS法综合评价效果更适合用来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种异地鉴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态逼近理想解排序法(DTOPSIS法)对9个供试糯玉米品种的17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评价矩阵A,根据育种目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矩阵Z,将各个性状指标分别赋予不同权重W_j后,建立决策矩阵R,通过决策矩阵R得出各性状的正理想解(X~+_j)和负理想解(X_j),最终得到各品种对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_i,据此对各品种的优劣进行评判,C_i值越大综合性状越好。分析结果表明:8个糯玉米新品种的C_i值均大于桂糯519(CK),综合表现优于桂糯519(CK)。根据C_i值排序,亚航糯3号、天贵糯932、银碟糯773、天贵糯937分别居前4位,说明这4个品种在春季种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较优良的综合品质,是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葡萄品种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及营养品质差异,建立葡萄果实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方法,以15个鲜食葡萄品种为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对果实15个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葡萄品种间各营养指标含量差异明显,其中苹果酸和总酚含量差异最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7.689%;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阳光玫瑰、魏可和金手指的综合营养品质较高,藤稔、巨峰和京亚的综合营养品质较差;建立了葡萄营养品质评价回归模型Z=-4.012+0.056X_5+0.018X_(6 )+0.009X_8+0.729X_(11),方程决定系数R2=0.989,筛选出影响葡萄营养品质的4个单项指标:固酸比、糖酸比、果糖和苹果酸。  相似文献   

7.
新疆主栽油杏品种综合性状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DTOPSIS法,根据平均单果重、仁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水不溶性固形物、脂肪、蛋白质、可食率、出仁率、肉干鲜比、核重、总酸14个指标,从商品性的角度出发,对新疆主栽的10个油杏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赛买提杏值最高(0.69),综合评价最好,居第一位;莎车洪待克值最低(0.27),综合评价居最后一位.各品种综合评价排序为:赛买提杏>阿克达拉孜>佳娜丽>乔尔胖>库买提>皮乃孜>阿克牙格勒克>卡拉阿藏>索格佳娜丽>莎车洪待克.综合评价结果与生产实践中各品种实际表现相一致.用DTOPSIS法对杏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比用单一性状(如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方差分析更为合理,并就此法在杏品种综合评价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甘蔗生产性亲本的评价是提高甘蔗新品种选育效率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对创新性亲本的评价更为重要。文章采用灰色接近度分法、DTOPSIS分析法,对41份云瑞系列生产性创新亲本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估值排序均超过对照种新台糖22号(ROC22,CK1)、粤糖93-159(YT93-159,CK2)的材料有27份,其中排在前8位的材料是:云瑞10-449、云瑞10-1040、云瑞10-619、云瑞10-297、云瑞10-147、云瑞10-1052、云瑞10-495、云瑞10-527,这些材料应是重点利用的亲本材料;综合评估值排序小于ROC22、大于粤糖93-159的材料有12份,其中云瑞10-595在DTOPSIS排序中未超过粤糖93-159,在灰色接近度排序中超过粤糖93-159,这些材料可作为进一步观察的材料;2种方法的综合评估值排序均小于对照种ROC22、粤糖93-159的材料有2份,可考虑淘汰。2种分析方法中排序相同和相差1位的材料共有34份,占43份参试材料(含2对照)的79.1%,排序基本一致,其中,灰色接近度的区分度是0.1304,DTOPSIS的区分度是0.6098。综合评估结果与材料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为小麦品系综合评价及其在云南省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DTOPSIS法(以下简称为DTOPSIS法)对2018─2019年度云南省区域试验中11个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小麦品系不同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并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系.[结果]11个小麦新品系产量排序为云152-484>云麦110>临麦22>玉18-2>云麦56>蜀麦1767>德1733>云184-13>文2-396>滇麦13号>保15J-8>云杂19号,超过对照品系云麦56的品系共有4个,分别为云152-484、云麦110、临麦22和玉18-2.8个农艺性状的权重值排序为基本苗>产量>最高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生育期.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系与理想品系的关联度(Gi)排序为云152-484>玉18-2>云麦110>云麦56>滇麦13号>保15J-8>蜀麦1767>德1733>文2-396>临麦22>云杂19号>云184-13.D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系与理想解的Ci排序为云152-484>云麦110>玉18-2>云麦56>蜀麦1767>滇麦13号>德1733>临麦22>文2-396>保15J-8>云184-13>云杂19号.虽然2种方法评价结果整体趋势较相似,但也存在差异,与按产量表现的排名结果相比,按DTOPSIS法的排名结果较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排名结果更吻合.此外,Ci差异大于Gi差异和产量差异,且按DTOPSIS法Ci排名与按产量表现排名和按灰色关联度分析Gi排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1和r=0.895,P<0.01),进一步说明DTOPSIS法较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产量表现评价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更充分、更合理.[结论]综合评价云南小麦品系时不仅要重视品系的产量,还应重视小麦的基本苗、最高分蘖和有效穗等性状的考察.云152-484、云麦1102和玉18-2在云南省适应性和丰产性均较好,可进一步试验、示范及推广.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DTOPSIS法更适于综合评价云南省小麦新品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浙江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枇杷果实的营养品质,筛选出品质优良、满足不同需求的枇杷品种,对浙江余杭塘栖、宁海及丽水莲都等地的白肉、红肉枇杷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并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其优良营养品质指标(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固酸比、VC和β-胡萝卜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枇杷之间的营养品质差异较大,但均能满足国家标准《鲜果枇杷》(GB/T 13867—1992)中一级果品要求,综合营养品质最好的是余杭塘栖硬条品种。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苹果制干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评价模型,实现基于苹果原料指标预测干制品品质的目标,为苹果制干专用化原料的筛选提供方法依据,为明确苹果干制品品质形成的基础物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来自7个不同主产区的21个主栽品种,共34份苹果鲜果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建立苹果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评价模型。(1)利用压差闪蒸干燥方法制备34份苹果鲜果的脆片样本,测定苹果脆片17项品质指标,采用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并筛选得到苹果脆片品质评价核心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脆片核心指标权重值,构建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并计算得到脆片综合评价得分。(2)测定34份苹果鲜果样本22项品质指标,与脆片核心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出与脆片品质相关的果实特征指标。选用29个样本以果实特征指标为输入,对应脆片综合评价得分为输出,利用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学习模型;其余5个样本为验证样本,评价学习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变换3组学习样本构建3个学习模型,对比3个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验证建模方法的合理性与稳定性。【结果】 苹果脆片L*值、脆度、膨化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被确定为不同样本脆片品质综合评价的核心指标,构建的苹果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Y综合得分=L*值×0.3724+脆度×0.2665+膨化度×0.1583+可滴定酸含量×0.0890+可溶性糖含量×0.0569+粗蛋白含量×0.0569。34个苹果鲜果样本制得的脆片综合得分范围为0.2069—0.7933,存在较大差异,得分排名前3的苹果样本为‘辽宁华红’‘辽宁华金’和‘山东烟富6号’,排名最后的苹果样本为‘陕西秦冠’。基于脆片核心指标与苹果果实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出苹果果实的果形指数、果肉a*值、pH、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核比例、粗蛋白含量、果肉b*值、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纤维含量、总糖含量12项指标作为果实制干适宜性评价的特征指标。以果实特征指标值为输入层,对应苹果脆片综合评分为输出层,建立BP神经网络学习模型,可实现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的定量预测。该方法建立的学习模型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与稳定性,变换学习样本得到的3个学习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0%,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线性拟合后决定系数R 2均大于0.95。【结论】 苹果制干适宜性可由果实的果形指数、果肉a*值、pH、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核比例、粗蛋白含量、果肉b*值、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纤维含量、总糖含量12项指标进行评价,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可实现基于苹果原料指标定量预测其制干适宜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工苹果品种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为选择加工品种和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olin-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分析了10个苹果加工品种(4个酿酒品种、6个制汁品种)的果实酚类物质组成、果实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因品种类型而异,苦涩酿酒苹果总酚含量高于甜或酸苹果。原花青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及儿茶素是苹果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苹果特征酚类物质根皮苷在苦绯甘品种中大量存在。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原花青素、儿茶素和根皮苷相关性较高,绿原酸与果实的褐变度相关性较低。【结论】酚类物质含量与苹果加工品种类型有关,酿酒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制汁品种。果实中黄烷-3-醇含量对褐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新疆石榴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石榴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为新疆石榴品质综合评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新疆主栽石榴对象,测定和比较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VC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石榴的果实内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石榴在果实品质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叶城大籽甜石榴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7.9 %±0.6 %),喀什甜石榴最低(14.9%±0.5%);叶城酸石榴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2.19%±0.38%),叶城酸石榴、喀什甜石榴、喀什酸石榴三者之间的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叶城甜石榴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7.9%±0.6%),显著高于其他石榴;皮亚曼石榴的VC含量超过[(28.3 ±1.1)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石榴。【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叶城大籽甜石榴内在品质最佳,其后依次是叶城甜石榴、皮亚曼石榴、叶城酸石榴、喀什甜石榴和喀什酸石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冠苹果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和不同成熟阶段的区分,为判断其适宜采收期、实现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Vc)、硬度等品质指标;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挥发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果实糖酸组分。【结果】金冠果实发育后期单果重、TSS、可溶性糖、糖酸比、酯类成分、糖组分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Vc、硬度和除苹果酸外的酸组分呈下降趋势,醇、醛类成分和苹果酸呈先升后降趋势;除花后182—189 d TSS和硬度有较大增幅和降幅外,品质指标在花后168 d后趋于平稳变化,以乙酸酯、丁酸酯为主的酯类和C6醛类自花后161 d开始呈快速上升和下降,醇类在花后161—168 d快速升高,花后168 d后快速降低,糖组分花后168 d开始稳定上升,苹果酸花后161 d开始大幅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测试指标与成熟进程均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结论】金冠果实品质指标和糖组分的主要变化期在花后168 d之前,挥发性酯、醛、醇类成分及苹果酸的主要变化期在花后161 d之后;可初步将其发育后期区分为未成熟(花后140—147 d)、早期成熟(花后154—161 d)和成熟(花后168—189 d)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DTOPSIS法综合评价新疆日光温室番茄新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DTOPSIS法对新疆日光温室番茄作出更合理的分析评价,同时也为了番茄新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番茄新引品种2007~2008年调查数据为资料,利用D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初步研究了该方法在番茄新品种评价应用中的相关问题.[结果]DTOPSIS法比只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能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并能反映各品种的稳定程度;在10个参试品种中,FA1420、FA189、FA1903 的Ci值相对较高,综合性状良好,与实际表现一致.[结论]利用DTOPSIS法评价新疆日光温室番茄新品种,可以较全面的分析出新品种的适应性,有效提高新品种推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越橘品质指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聂继云  张惠  李静  李也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2):2128-2139
【目的】 探讨越橘品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和完善越橘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合理评价越橘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92份越橘果实为材料,测定单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7项品质指标,运用相关分析揭示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正态分布理论进行品质指标概率分级,利用因子分析确定越橘品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确立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指标评分标准。【结果】 越橘品质指标间离散程度差异很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67.12%(固酸比)、45.46%(可滴定酸含量)、35.28%(单果重)、23.48%(维生素C含量)、18.2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05%(果实硬度)和6.05%(果形指数)。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概率值P均大于0.05,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去掉个别极端值后,也服从正态分布,单果重的概率值P为0.0494,接近0.05,视为符合正态分布,固酸比呈偏态分布。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742,二者间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变化趋势,决定系数R 2为0.9005。筛选出4项越橘品质代表性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甜味指标)、可滴定酸含量(酸味指标)、维生素C含量(营养指标)和果实硬度(质地指标),4项代表性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建立4项代表性指标评分标准,将92份越橘果实划分为3个等级,即优等、中等和差等。 【结论】 越橘品质代表性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果实硬度,建立的4项品质指标评分标准可用于越橘品质的科学评价与分类。  相似文献   

17.
新疆红肉苹果杂种一代的遗传变异及功能型苹果优株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新疆红肉苹果与苹果品种杂种F1群体童期、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并进行功能型苹果优株评价,旨在为功能型苹果育种技术体系的创建及新疆野苹果资源的利用保存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与‘寒富’等苹果品种6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一代868株实生苗及从中选育出的4个优株为试材,以国外引进的红肉苹果‘德红脆’及苹果栽培品种‘金冠’为对照,检测童期、果实单果重、硬脆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皮与果肉总酚、抗氧化能力以及类黄酮含量与组分,讨论功能型苹果育种技术。【结果】新疆红肉苹果为亲本的5个杂交组合在定植第3年的开花株率均在15%以上,童期仅2.33-4.33年,而对照‘金帅’ב寒富’苹果杂交组合在定植第4年的开花株率仅为8.0%,童期3.33-5.33年;果肉花青苷含量等各性状均出现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进一步选择的潜力很大;果皮与果肉总酚及花色苷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均在85%以上,遗传能力较强;新疆红肉苹果的5个杂交组合均出现了红-绵肉及红-脆肉等株系的分离现象,其中红肉和脆肉株系分离比率分别为26.2%-37.5%和23.9%-27.5%;红肉面积较大的红脆1号和10号总酚与花青苷含量、抗氧化能力及类黄酮含量和种类数极显著地高于果肉略带红色的红脆8号和白脆1号及其对照‘德红脆’和‘金冠’。【结论】新疆红肉苹果与苹果品种杂种F1结果年龄早,果皮与果肉总酚含量等功能成分遗传能力强,从杂种F1代群体中能够选育出抗氧化能力强、类黄酮含量含量高的功能型红肉脆肉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4种抗寒主栽苹果品种果实中主要糖、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及其它果实性状,研究主要香气成分,为寒地苹果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黑龙江4个主栽抗寒品种为试材,检测果实的总酚、抗氧化能力、类黄酮、果皮花青苷、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等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糖酸,HS-SPME法检测分析香气主要组成及其含量。【结果】4个苹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龙冠>龙丰>七月鲜>金红。总糖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金红>龙丰>七月鲜>龙冠。总酸含量金红>七月鲜>龙丰>龙冠。共检测出9类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7类,各成分排序由大到小:酯类>烯烃类>杂环类>酸类>醇类>醛类>烷烃类。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果实香味物质主要集中在醇类、烯烃类和酯类,其中酯类含量最高(56.24%),表现为“果香”味。不同参试品种糖酸比和味感评价存在明显差异,龙冠最高为22.96,七月鲜最低为9.92,表现出酸的味感。【结论】4个苹果品种果实的糖酸组成与含量之间差异显著,均为“酯香型”苹果,酯类物质可能对这4个品种果实风味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苹果发酵液对缺铁苹果树叶片铁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苹果发酵液对苹果幼树(红富士/平邑甜茶M.domestica cv. Red Fuji/M.hupehensis var.pingyiensis)叶片缺铁黄化的矫正作用。【方法】以两年生苹果幼树(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苹果发酵液+FeSO4混合根施后对苹果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活性铁含量、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根施稀释300倍果实发酵液+FeSO4混合液,显著提高苹果幼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活性铁含量和干鲜重比,黄化叶片显著复绿;同时,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气孔导度(Gs)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提高。【结论】苹果果实发酵液具有降低碱性土壤pH,并具有一定的螯合铁的能力,苹果发酵液+FeSO4混合根施有利于苹果幼树对铁的吸收、运输和利用,对苹果缺铁黄化症具有良好的矫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