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新苏2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Xinsu No.2')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拔节、孕穗和灌浆期以固定比例追施尿素(0,150,300,450,600,750 kg·hm~(-2)),揭示不同氮(N)处理苏丹草碳氮代谢及种子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有效提高了碳氮代谢水平,随氮肥追施量增加,苏丹草叶片与茎秆中碳氮含量显著增高,施氮量大于600 k·hm~(-2)后,总糖和全氮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整个生长期随施氮量增加,苏丹草茎叶碳氮比(C/N)呈逐渐减小趋势,且不追肥、施氮肥150 kg·hm~(-2)与其它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氮肥可有效增加种子千粒重、穗粒数,从而使苏丹草种子产量明显增加。然而,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幅度明显减小,施氮150与300kg·hm~(-2)产量增幅分别达23.7%和32.2%,而施氮750 kg·hm~(-2)产量增幅仅为3.9%,追施氮肥600kg·hm~(-2)可获最大种子产量3815 kg·hm~(-2)。综合碳氮积累、C/N及种子产量表现,试验条件下以追施氮肥600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在苜蓿地下滴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处理接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XGL026菌株在苜蓿根际的定殖、结瘤动态和固氮性能。结果表明:拌种接菌(B)在第1茬苜蓿根际根瘤菌的定殖密度、结瘤数和占瘤率最高,第2、3茬苜蓿则明显降低。第1茬苜蓿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D),拌种结合第1茬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B+D1),拌种结合第1、2茬刈割后滴施2次根瘤菌(B+D2),拌种结合第1茬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并增施1次氮肥(B+D1+N1),拌种结合第1、2茬刈割后滴施2次根瘤菌并增施2次氮肥(B+D2+N2)处理,根瘤菌的定殖水平持续稳定,显著高于B处理。B+D1、B+D2、B+D1+N1和B+D2+N2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苜蓿结瘤数,提高占瘤率(P0.05),其中B+D1+N1和B+D2+N2接种效果最优。地下滴灌模式有利于苜蓿侧根形成根瘤。采用15 N天然丰度法测定不同接种处理的固氮效率,结果显示,接种处理在苜蓿一年生长期中的固氮率和固氮量分别为54.52%~76.80%和43.00~183.39kg·hm~(-2),较未接种对照提高3.35%~40.41%和13.56~83.86kg·hm~(-2)。B处理在第1茬苜蓿的固氮效率最突出,之后明显下降。B+D1+N1、B+D2+N2处理分别在第2、第3茬苜蓿上具有最高的固氮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拌种结合滴施根瘤菌同时加施少量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根瘤菌的定殖、结瘤和固氮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小平方误差的单倍体和二倍体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玉米油分的花粉直感效应,采用核磁共振鉴别单倍体,快速、准确、低成本地确定单倍体与二倍体之间的含油率阈值,是实现大批量自动鉴别的前提和关键。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平方误差的单倍体和二倍体分类方法,通过少量籽粒确定含油率阈值的研究,对单倍体和二倍体进行识别。以10个玉米组合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分析仪测定各组合一定数量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的含油率,依据最小平方误差方法确定各组合油分阈值,并通过逐级递增训练集样本数量的方法,确定油分阈值所需训练集规模,获得含油率阈值,能够满足单倍体正确识别率及对二倍体正确拒识率的均值达到90%以上的要求,为核磁共振全自动单倍体鉴别系统的后期大规模分类提供参数指导,提高分选效率。同时因单倍体生产效率低,运用最小平方误差的方法,通过少量的单倍体及二倍体籽粒来构建油分鉴别单倍体模型,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更优的分类效果在玉米单倍体自动化分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该分类方法应用到全自动核磁分选单倍体系统中,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为加快单倍体工程化育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南疆日光温室秋延茬番茄中后期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疆日光温室番茄一般6月下旬育苗,7月下旬定植,8月下旬结束蹲苗,进入中后期管理。此期前段是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期,即盛花期,后段完全进入生殖生长期,即盛果期,此期的管理是实现丰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2008年12月CT14型弹簧机构不能合闸分析1.1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经过现场的分析发现,机构在分闸储能状态时,扇行板不能复位,从而导致分闸半轴不能复位。扇行板与分闸半轴的间隙约为2~6mm,这样合闸时,合闸弹簧的合闸半轴的间隙约为2~6mm,  相似文献   
6.
孟季蒙  李卫军 《草地学报》2010,18(6):907-910
本试验为提高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子产量和效益,把地下滴灌引入苜蓿种子生产试验,通过对地下滴灌的水分布和种子产量的研究,探讨地下滴灌应用于苜蓿种子生产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表明:在田间相对持水量为65%~80%(W1)时,湿润体的体积最大,表层(0~10 cm)和第4层(30~40 cm)的湿润半径均为40 cm,第2层(10~20 cm)和第3层(20~30 cm)的湿润半径均为50 cm。垂直方向,湿润峰向上可运动到地表(0 cm),向下达地面以下40 cm。水分能够到达宽行80 cm,窄行40 cm播种方式下苜蓿的根系位置。并且,在田间相对持水量的65%~80%的种子产量最高,为909.62 kg.hm-2,高于对照的种子产量(611.39 kg.hm-2)(P<0.01),差异极显著。说明地下滴灌应用于苜蓿种子生产,能够起到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炭疽是皮毛重要的检疫对象。对于炭疽的检疫,主要有培养法及Ascoli氏沉淀反应,前者比较繁琐,费时;后者操作简便、灵敏性较高,在口岸检疫中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类阳性反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苹果常见的烂果病害有轮纹病、炭疽病、青霉病、霉心病、褐腐病等多种。轮纹病的病果率可达63%以上,炭疽病达33%以上,贮藏期的青霉病达32%以上。这些烂果病害,常使果农、果品经销者和消费者受到严重损失。1986—1987年对西华县15年生左右的金冠和红星苹果树,采取加强肥水和土壤管,细致修剪,清除越冬病残体,喷铲除剂和保护剂等综合防治措施后,使危害严重的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等烂果病害得到控制。采果期的病果率不超过5%,贮藏期的病果率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9.
我县60万亩水稻全部实现抛秧,并积极开展专业化育秧,推进商品化供秧.1999~2000年在巩固和发展专业化育秧,积极推进商品化供秧的同时,承担了江苏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水稻塑盘抛秧工厂化育秧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塑料软盘育秧特点,借鉴国内外工厂化育秧经验,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增产菌是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新型植物保健菌剂。能促进各种蔬菜增产,提高品质,增强抗病、抗寒、抗旱能力。并能与多种化肥、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微肥、生长调节剂等结合应用,不减低其效力。1987—1988年,我们在西华县城关周庄、逍遥镇对大棚黄瓜、芹菜、小拱棚荆芥、露地韭菜四种蔬菜进行喷施试验、示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