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农村扶贫开发经历了解决生存性极端贫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驱动群体性减贫、规模化开发式扶贫、综合扶贫开发及精准扶贫五个阶段,总结出了党的领导、政策组合、资金整合、聚焦重点、多方合作、激发动力等经验,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徽还需夯实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建立防止返贫工作机制,完善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措施,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政策成效,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相关扶贫政策,巩固安徽省脱贫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脱贫攻坚步入关键期,扶贫开发任务愈加艰巨。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广大基层扶贫干部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等派驻干部成为抓好脱贫攻坚的关键。由于驻村干部身处扶贫工作"一线",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生活工作环境也相对艰苦简陋,加之他们无法兼顾自身的家庭,在各方面更需要关心关爱。一些地方在推动扶贫工作时,对扶贫干部重加压轻激励,使得正向激励机制无法落到实处。因此,借鉴"公共服务中的情绪劳动"相关理论方法,来探讨基层扶贫服务中情绪劳动的表现和特征及其对扶贫工作的影响,据此提出相关的激励机制,以便促使扶贫干部更有效和负责任地完成扶贫任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脱贫工作的推进,脱贫并且不返贫成为了考验脱贫工作质量的关键。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9~2019收录的返贫研究文献,描绘了扶贫开发三十年来,依次在扶贫机构设立时期、"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期、2001~2010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指导时期、2011~2020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指导时期,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的返贫研究脉络,展现了返贫问题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以期为脱贫攻坚的推进提供借鉴,为贫困问题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政策的基本方略,是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通过系统探讨精准扶贫的思想要旨,基于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在取得一系列成效的同时,针对当前农村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完善扶贫措施,健全扶贫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扶贫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精华内化到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建设中。生态扶贫是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工作形式。通过分析近年云南生态扶贫工作中的制度建设、规划引领和扶贫工程建设等内容,准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扶贫思想的内涵,高质量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土地管理工作参与地方扶贫开发为扶贫工作推进提供了重要着力点,通过土地政策调控区域发展布局是我国扶贫开发形成的新格局。现阶段我国土地扶贫政策主要通过生态补偿、产业扶贫、整治扶贫、易地搬迁等途径实现减贫脱贫效应。土地政策参与扶贫,使贫困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直接影响农村发展和居民福祉。因此,探索土地扶贫政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理清其中的利益分配情况,对于更好地实现脱贫攻坚,提高农村居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脱贫攻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大任务。精准扶贫作为现阶段脱贫攻坚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脱贫目标的必经之路。基于此,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这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调研对象,对现阶段偏关县扶贫政策实施现状进行摸底,并试图探索偏关县精准扶贫遇到的困境及解困路径,对该县域实现全面脱贫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面脱贫攻坚战进入收官阶段,尽管我国脱贫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基于精准扶贫实地调研数据,从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精准扶贫感知质量三个维度,利用有序Logit模型进行分析,考察影响农民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精准扶贫战略的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正洛阳地处豫西山区,是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和革命老区全覆盖地区。受特殊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影响,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难。目前,洛阳仍有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1.67万贫困人口。下好"绣花功"全力奔小康近年来,洛阳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相继出台《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关于加强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措施,一整套涵盖脱贫攻坚责任、政策、考核体系等顶层设计落实生效。  相似文献   

10.
在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时期,贯彻好习总书记"两山"理论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扶贫开发中的具体体现。林业兼具生态和经济双重功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陇西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林业特点、资源优势和潜力以及贫困户的林果产业方面需求、补齐林果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的短板,强化具体工作措施,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走林业生态扶贫和产业扶贫之路。本文认为加强林业产业培育、推进生态扶贫工作,将对脱贫攻坚及贫困户增收有着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精准脱贫是中国消除贫困的顶层战略设计。妇女是贫困的主要群体之一,妇女脱贫是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将社会性别引入贫困问题,建立对精准脱贫的社会性别审视,有助于拓展并深化其学理内涵,巩固并加强其施策成效。妇女与贫困深度联结,在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从添加妇女和妇女问题深化至构建性别敏感的脱贫战略,可以准确研判妇女致贫原因,建立确保防止妇女返贫的长效机制。就战略层面而言,将社会性别作为精准脱贫的一个必要考量,可以深入把握"精准脱贫"的确切内涵;就策略层面而言,需要针对妇女脱贫的特殊性,使性别意识融入战略原则和施策路径制定当中。  相似文献   

12.
农业发展在政策减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培育农业等支柱性产业从而形成持续内生发展能力已经成为减贫的重要途径。农业发展在公共政策与减贫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农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中介效应,公共政策通过农业发展这一中介变量有效推动了减贫进程。按照公共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贫困减缓这一逻辑脉络,构建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大系统及其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分阶段探究了2000-2015年公共政策减贫过程中农业发展在各时期的减贫作用强度及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对农业发展在政策扶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农业发展对政策扶贫的中介效应非常显著,公共政策的减贫效应中约有45.25%的贡献来自于农业发展所产生的中介效应;单纯的公共政策对于贫困减缓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而农业发展对于农村贫困减缓的作用则逐年增强。研究表明,我国多元化的减贫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内生式减贫机制逐渐健全并已经发挥作用,公共政策对农业发展和减贫的促进作用呈边际递减态势。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的扶持,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减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其次促进当前我国扶贫攻坚战略应尽快转向换挡,千方百计推动已经形成的内生减贫系统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18 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分宜县为调研地点,采访当地知名电 商企业与常住居民,收集相关数据,深入探寻当地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以期为相关部门完善扶贫政 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促进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仍面临着贫困居民参与意识淡薄、扶贫项目缺乏针对性、扶贫机构不健全、第三方考核滞后等困境。又由于农村致贫原因的多样性,精准扶贫的措施也应"对症下药",根据自然、经济、社会、历史、主体等原因采取相应的易地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保扶贫和教育扶贫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在中国知网查阅的相关资料,对我国旅游扶贫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文献集中在1996~2016年,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的6个领域:旅游扶贫的含义、特定地区的旅游扶贫、旅游扶贫的绩效研究、旅游扶贫的模式研究、旅游扶贫的理论研究、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扶贫旅游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农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的影响因素等研究不足,对旅游扶贫进行定量分析也是未来的一个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了我国重点贫困片区之一的燕山-太行山片区农民创业与国家扶贫政策衔接的现实问题,从建立健全农民创业相关政策、打破农民创业资金障碍、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与创业能力、改善农民创业的外部支持环境等方面探索了河北省燕山太行山片区农民创业与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对策,为相关政府进行扶贫体系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的政策叠加期和历史交汇期,探索两大战略的相互关系和互融程度具有战略紧迫性和历史必然性。本文基于所构建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衔接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西南五省份2011—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西南五省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耦合衔接的时空分异显著,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从2011年的初级协调过渡至2019年的高级协调;(2)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受到经济驱动力、产业带动力、基础设施推动力、环境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等多重驱动因子的影响,且单因子驱动力和交互因子驱动力间均存在差异性。基于结果成因及问题的讨论,本文从制定参与主体协调联动机制、构建持续发展观下新的农村产业体系、优化政策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耦合衔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业扶贫工作是党中央扶持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为此投入巨大财力、物力,但是在农业 扶贫工作中,不少扶贫领导和工作人员利用自己身处扶贫岗位的便利地位谋取私利,构成贪污罪与职 务类犯罪。对于该种现象,不仅要从多方面分析此类案件的特点、发生的原因,还要结合实际,多角度 的提出解决措施以便使国家农业扶贫政策能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贫困人口能力和权利缺失已成为影响旅游扶贫效应的重要因素,探究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贫困地区农户社区增权效应对当地旅游扶贫项目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区域实现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为例,运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方法,分析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社区增权效应,剖析其内在逻辑。结果表明,狼牙山地区在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基本实现了社区旅游经济、心理、社会增权,主要得益于村庄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能人带户示范带动效应,也契合了村民、政府和村庄能人的利益诉求。同时依托于全民参与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旅游扶贫社区增权,提升了贫困农户的可行能力和获得感。面对村庄公共事务村民仍然存在话语权和决策权缺失、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政治失权。因此,提出强化村庄能人培养,加大对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政策扶持和引入社会组织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How to break the vicious cycle of poverty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s widely concerned and discussed. I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practices in China,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EPA)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way to synthesize the dual goals of poverty re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o achieve the win-win outcomes. Many Chinese researchers have fruitful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EPA yet they do not recognize that EPA is not a simpl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policies, but a complex system involving multiple policy instruments, governmental agencies, social forces, and agents. However, few studies abroad illustrate EPA in detail. They focus more on specific components of EPA such as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while overlooking the integral concept of EPA and practices from China.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a framework of EPA with an effective multi-agent and co-government system, for demonstrating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EPA. With case analysis, we illustrate key elements in this system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how they play a vital role in pursuing win-win outcom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is EPA system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first i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agents. Many efforts should be made for establishing an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routine and a stable relationship among their interests. The second is to reinforc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diverse elements in each policy subsystem, such as the systemat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ecolog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systematization of the link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relocation of ecological immigrants, etc. The third is to promo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hree subsystems, so that ecological enhancemen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migration and relocation can promote each other, 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Thus,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establish the communication routine among the relevant agents of EPA,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internal elements of the subsystem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systems in series, trying to reveal the basic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