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在甘薯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概述了分子标记在甘薯的起源、进化与分类、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基因定位与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甘薯的分子育种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分子标记在甘薯的起源、进化与分类,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基因定位和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甘薯的分子育种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以PCR技术为基础的RAPD、AFLP、ISSR、S-SAP和SRAP等DNA分子标记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甘薯的遗传育种研究中。本文对DNA分子标记的应用原理做一简单分析,并主要介绍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薯的起源、进化、分类、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连锁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AFLP分子标记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甘薯的遗传育种研究中。本文简要概述了AFLP技术在甘薯的起源、进化与亲缘关系研究、遗传多样性分析、连锁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分子标记的类型及RAPD和SSR标记的特点,综述了分子标记在我国糯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品种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并结合分子标记的特点和在糯玉米育种中的利用现状,对分子标记在我国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DNA分子标记在甘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蔬菜、工业原料作物及新型能源作物.DNA分子标记技术,近年来在甘薯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DNA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一技术在甘薯的起源、进化、分类、遗传图谱构建、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分子遗传标记的发展历程;讨论、分析了动物育种中7种重要的分子遗传标记;介绍了分子遗传标记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作用;综述了鹅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并对分子遗传标记在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蔬菜、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在甘薯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分子标记和基因克隆技术.简要概述了DNA分子标记在甘薯起源进化、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有关品质基因、块根发育基因、抗逆基因、抗病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转化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甘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生物学家及育种家的重视,应用也日趋广泛。在综述分子标记9RFLP、RAPD、SSR、AFLP)的种类、原理的基础上,对分子标记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遗传学家及育种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遗传标记主要有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四种类型。作物遗传育种中应用的分子标记主要有RFLP、PCR、RAPD、AFLP和SSRs等,均主要用于辅助育种。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遗传标记系统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的应用,并着重探讨了作物遗传育种中应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种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甘薯杂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块根中具有高含量的淀粉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在甘薯育种中,杂交育种为其主要育种途径,但因甘薯种内及种间存在较高程度杂交不亲和性,对甘薯育种亲本的选择及种质资源的利用造成了严重的限制。为了克服甘薯杂交不亲和性,国内外学者针对不亲和性机理及克服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甘薯种内不孕群的划分、甘薯种内和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生理及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甘薯杂交不亲和性克服试剂的筛选、体细胞杂交对甘薯种内及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等。主要从以上各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以期为甘薯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及相关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本文总结了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的历史、现状、成效及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甘薯产业和种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目前中国甘薯产业稳步发展,种植面积趋于平稳,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106 hm2左右;单产稳步提高,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96倍;产业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鲜食市场供应比例不断提高,甘薯逐步实现餐桌化,休闲、保健和功能食品得到适度发展;鲜食消费比例逐年增加,提升了甘薯种植效益;品牌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甘薯种业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的推动下,初步建立了甘薯分子育种平台,甘薯基因组测序基本完成,构建了高密度分子连锁图谱,开发出一批与甘薯茎线虫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和与甘薯淀粉含量等性状相关的主效QTL,发掘出甘薯品质、抗病、耐盐、抗旱等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建立了甘薯主要病虫害抗性评价平台,创制出一批甘薯特异新材料;构建了优质专用甘薯品种评价平台,育成一批甘薯专用型新品种,良种自育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制定了甘薯新品种的DUS测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了种薯种苗市场;完成了脱毒种薯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种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种薯种苗企业重组。现阶段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优异种质数量少,无法满足育种的需求;二是优质品种评价指标缺乏,专用化品种少,无法满足加工需求;三是脱毒种薯种苗的应用率低,种薯种苗繁育技术和市场不规范;四是甘薯种业尚未形成规模,政府对种薯种苗繁育企业扶持力度较弱,区域性的种薯种苗企业数量少,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未来5—10年,中国应注重资源收集、评价和保存平台建设;打造甘薯育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品种;着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健康种薯种苗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延长加工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在“一带一路”国家示范推广高品质淀粉、富含膳食纤维、花青素、胡萝卜素及多酚类物质等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多效唑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产量主要取决于高叶面积持续期和干物质积累量。与甘薯叶片氮代谢相关的生理指标具固有的变化趋势,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甘薯生产中以120kg.hm-2施氮量和100mg.kg-1多效唑配合施用为宜。  相似文献   

15.
施钾水平对甘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钾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以紫色甘薯(宁紫1号)、食用甘薯(苏薯14)、兼用甘薯(苏渝303)、淀粉甘薯(苏薯11)4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施钾(K0)、施钾150 kg/hm2,K2O(K1)、施钾300 kg/hm2,K2O(K2)3个施钾水平下,甘薯干物质积累、蔓薯比以及甘薯植株钾的累积量、利用效率、收获指数。与不施钾处理相比,K2处理下苏薯11的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宁紫1号和苏薯14的干物质积累显著降低。施钾处理显著提高了宁紫1号、苏薯14和苏渝303的蔓薯比。不施钾处理下宁紫1号和苏薯14的块根理论产量高于苏渝303和苏薯11,K2处理下苏薯11的块根理论产量高于宁紫1号和苏薯14。因此,为节约钾素资源,宜在土壤供钾水平较高的地区推广种植淀粉型甘薯苏薯11,在土壤供钾水平较低的地区推广种植紫色甘薯宁紫1号和食用型甘薯苏薯14。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RAPD、ISSR及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安徽、福建、河南和广东4省的48个甘薯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30个RAPD引物、14个ISSR引物和9对AFLP引物分别扩增出227条、249条和260条多态性带。从多态性带的数量和实验稳定性看,AFLP标记优于RAPD和ISSR标记。3种分子标记得出的结果,均揭示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十分丰富,支持中国是甘薯的次生多样性中心的观点。品种遗传变异的地区间差异比较表明,广东地区的地方品种遗传变异高于其余3省,并且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从分子水平揭示广东应是中国甘薯的最早引入地,并向周边省及内陆地区扩散。研究发现,由3种标记产生的聚类图存在一些差异,但将3种标记产生的多态性带结合产生的聚类图可以很好地揭示48个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所有品种聚为两大类,一类以8个广东地方品种为主,另一类由剩余的8个广东地方品种和其余3省的32个地方品种组成。因此,在进行甘薯育种时应重点考虑广东地方品种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国家区试广西试点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筛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叶菜型甘薯,为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2006年的国家叶菜型甘薯品种区试,测定福薯10号、福薯11号、广薯菜1号、广薯菜2号、阜菜薯1号、莆薯53和福薯7-6(CK)7个甘薯品种的茎叶产量,并进行品质鉴定。[结果]各参试品种茎叶产量均比对照增加,福薯10号产量最高,单产为29599.5 kg/hm2,比对照增产41.3%。其次是莆薯53和广薯菜2号,单产分别为26899.5和26850 kg/hm2,比对照增加28.4%和28.2%。品质鉴定除阜菜薯1号和广薯菜1号稍差外,其余品种都较优,适于在广西种植。综合排名前3名的是福薯10号、莆薯53和广薯菜2号。[结论]该研究为调整广西甘薯生产的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Genetic diversity of 48 sweetpotato landraces randomly sampled from Anhui,Fujian, Hen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in China was analyzed using RAPD, ISSR and AFLP markers. Thirty RAPD primers, 14 ISSR primers and 9 AFLP primer pairs generated 227, 249 and 260 polymorphic bands, respectively. AFLP markers were better than RAPD and ISSR markers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polymorphic bands detec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stability. These three molecular markers revealed the similar results that Chinese landraces exhibited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Guangdong landrac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landraces from the other three regions. These results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China was a secondary center of sweetpotato diversity. The present results also supported the view that sweetpotato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Guangdong and from there spread to other regions of China. The dendrogram based on the combined RAPD, ISSR and AFLP dataset could separate the 48 landraces into two groups: One mainly including 8 landraces from Guangdong and the other consisting of the remaining landraces from Guangdong and landraces from the other three regions. Thus, the utilization of Guangdong landraces should be specially considered in sweetpotato br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