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油用牡丹,别称油料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小灌木,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现在用于生产的油用牡丹仅有凤丹和紫斑2个品种。野生的紫斑牡丹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四川省和云南北部,另外一种野生的凤丹牡丹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等地。油用牡丹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点:高产出,5年生牡丹籽产量约  相似文献   

2.
以4-10月7批次采收的6个品种桃叶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分析比较了桃叶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桃叶片中总黄酮含量依生长期存在显著性差异,6个试验品种生长期总黄酮月均值高低排序为4月(42.79 mg·g-1)>10月(28.36 mg·g-1)>7月(26.70 mg·g-1)>5月(24.11 mg·g-1)>8月(23.98 mg·g-1)>9月(23.07 mg·g-1)>6月(19.05 mg·g-1)。不同品种桃叶的总黄酮含量也差异显著,其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序为:中油8号(31.34 mg·g-1)>瑞蟠7号(29.52 mg·g-1)>京春(29.45 mg·g-1)>早硕蜜(26.24 mg·g-1)>早黄(23.91 mg·g-1)>燕红11(20.72 mg·g-1)。同一生长期不同品种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6月初的差异最大。综合考虑桃树生长需要和品种间差异,建议对4月份修剪掉的桃树嫩叶和9月底或10月初桃子采收后的桃叶中的黄酮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鉴别优良酸枣野生资源,以10个产地野生酸枣果实及酸枣种仁生品为试验材料,测定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及酸枣种仁的生物活性成分皂苷A和皂苷B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9±0.83) mg·g-1、5.35%±2.40%、(32.05±17.45) mg·g-1和(9.39±3.65) mg·g-1;生物活性成分中平均维生素C、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是(43.88±18.26) mg·100 g-1、(51.12±16.48) mg·g-1、(47.57±15.73) mg·g-1和(25.34±17.58) mg·g-1。酸枣种仁活性成分皂苷A含量最高的为山西吕梁,含量为0.429 mg·g-1,最低的为山西长治,含量为0.138 mg·g-1。酸枣仁皂苷B最高含量的为北...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树型金银花与野生金银花的HPLC指纹图谱,为全面、客观评价金银花质量、快速鉴别金银花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从陕西洛南、丹凤和河南灵宝等地收集树型金银花样品13份、野生金银花样品12份进行HPLC分析,将数据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以绿原酸色谱峰为参照峰,采用中位数法进行多点校正,建立树型金银花、野生金银花指纹图谱;应用SPSS 13.0软件,采用离差平方和法,以相对峰面积为评价指标,对2种金银花分别进行聚类分析;以绿原酸、异绿原酸、木犀草苷标准品为对照,用HPLC仪测定各样品中的3种成分含量。【结果】野生金银花指纹图谱匹配共有峰28个,树型金银花指纹图谱匹配共有峰13个。12份野生金银花样品中有10份与其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达0.95以上,13份树型金银花样品中有12份与其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达0.95以上,有24份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达0.90以上。根据聚类分析结果,野生金银花样品可分为4个分支,其中洛南石坡、巡检、灵口、景村4地金银花聚为一支,河南灵宝的2份样品为一支,丹凤县铁峪铺、武关、蔡川、留仙坪4地样品为一支,丹凤县花瓶子、竹林关2地样品为一支;树型金银花样品也可分成4个分支,其中陕南各地样品为一支;渭南蒲城、西安鄠邑、河南灵宝3地各为1支。野生金银花样品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木犀草苷3种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3.72%,0.39%,0.15%,树型金银花样品分别为3.42%,1.22%,0.06%。【结论】利用对照指纹图谱可快速鉴别树型金银花与野生金银花;野生金银花的化学物质较树型金银花丰富,但后者因是规范的人工栽培品种,品质更稳定,更符合药品质量稳定性、均一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中国药典》记载,牡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抗菌消炎、镇痛、降血压、抗痉挛、除风湿和滋补等功效.自古以来皆用其根皮入药,名曰"丹皮".牡丹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 "花中之王"的美称.目前已形成安徽的凤丹和亳(亳州)丹、山东的菏泽牡丹、河南的洛阳牡丹,3省四大主产区的格局.其中河南的洛阳牡丹、山东的菏泽牡丹以观赏为主,安徽的凤丹、亳丹以药用为主.  相似文献   

6.
凤丹与洛阳红根际微生物及其与根皮中丹皮酚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涂布平板法测定牡丹品种凤丹与洛阳红根际微生物种类及数量,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研究牡丹根际微生物及其与根皮中丹皮酚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凤丹根皮中丹皮酚含量(24.688 g/kg)高于洛阳红(13.024 g/kg);凤丹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明显低于洛阳红;丹皮酚含量与根际真菌、细菌数量呈负相关。凤丹和洛阳红根际真菌、细菌与放线菌总量均大于非根际;凤丹根际真菌、细菌数量均小于洛阳红,而放线菌数量大于洛阳红。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重庆市垫江县药用牡丹规范化种植基地中川丹皮药材的质量变化规律,以确定牡丹的最佳生长周期与采收期,指导丹皮GAP生产,同时为丹皮药材建立一种更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川丹皮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指纹图,并测定各样品的化学成分色谱图,通过相似性计算,分析川丹皮生长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川丹皮以四年生到五年生十月份采收的样品色谱图与川丹皮特征性化学成分指纹图相似度最高;同时也表明中药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控制中药质量方法可以更有效的指导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多酚类HPLC指纹图谱在产区识别中的应用,通过提取条件的优化对河南24份烟叶样品的多酚类物质进行HPLC指纹图谱构建,建立了反映河南烟叶特征的多酚类物质地理标识。选取河南、湖南、陕西和云南4个省份得24份样品对建立的地理标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河南产区样品地理标识相似度较高,而其他产区样品与河南地理标识的相似度较低,从而将河南烟叶准确快速的鉴别出来;将4个产区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河南产区烟叶与其他产区得到有效分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计算软件中的基本一致,表明河南烤烟多酚类HPLC地理标识的建立对样品进行产区判别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对烟叶的客观评价和企业采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油用牡丹优良品种选育的新途径,以贵州不同引种地"紫斑"和"凤丹"油用牡丹为试验材料,对其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用牡丹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贵阳引种栽培的"凤丹"油用牡丹种子脂肪含量高于安龙和兴义,其黄熟期和褐熟期的脂肪酸含量可达31.79%和35.39%,安龙引种栽培的"凤丹"油用牡丹蛋白质含量高于兴义和贵阳;不同引种地油用牡丹种子微量元素测试中钾元素含量最高为24%左右,镁元素含量最低为0.24%左右,钙、钠、铁、锰、铜元素居中。  相似文献   

10.
聚类分析法研究不同产地花生壳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产地的花生壳样品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研究,优化了样品提取条件和色谱测定条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优化的色谱条件为:WondaCract ODS-2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5 ℃,波长290 nm。建立8个产地花生壳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标示出14个稳定的共有峰,共有模式的相似度除新昌小京生外,皆大于0.9。对共有峰平均相对峰面积的聚类分析表明,8种花生壳可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采收期川丹皮多组分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志川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997-1003
【目的】明确不同采收期川丹皮药材多组分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川丹皮最佳生长期与采收期,并为丹皮药材建立一种更符合中医理论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运用HPLC法在273 nm测量各样品中丹皮酚含量;在242 nm建立各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并以丹皮酚成分峰为参照计算其它成分的相对含量,图表分析展现牡丹皮多组分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垫江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的平均含量为1.25%,10月份川丹皮样品丹皮酚平均含量最高;(2)川丹皮中多组分化学成分在第5年11月份达到最高,其变化规律与丹皮酚不呈正相关。【结论】中药材多组分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全面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流通领域中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贵州续断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 D101大孔树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用 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采用 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对贵州不同产地的续断药材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1批续断样品有14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聚类分析聚为2类,贵州不同产地续断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极高,建立的续断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紫斑牡丹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具有药用、油用及观赏价值。为丰富中原牡丹品种,实现紫斑牡丹在商丘地区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丰富商丘地区的园林植物,从兰州地区引进5个紫斑牡丹品种,对其物候期、枝条生长量、生长发育状况等指标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人造坡地模拟原生地环境条件下,引种的5个紫斑牡丹品种性状均表现良好,可以在河南商丘地区正常生长。其中,西施、红冠玉珠、紫海银波、蓝海银波4个品种生长势较好,观赏价值较高,适宜在商丘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油用牡丹在天津蓟县种植的适应性和对应的栽培措施,通过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与原产地的环境条件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的生物学特性和抗逆性,并对主栽品种的特性进行了阐述。结果显示,天津蓟县年平均温度较原产地山东菏泽、河南洛阳低2.1~3.5℃,1月平均最低温低3~4℃,无霜期少16~23 d,10℃积温低375~1 090℃,7月平均最高温与其相近。与原产地甘肃兰州相比,天津蓟县的气候条件更为接近,其中蓟县年平均温度较兰州高1.2℃,1月平均最低温度高2.2℃,7月平均最高温度高0.7℃,无霜期多15 d,10℃积温高968℃。其次,蓟县年均日照时数和年均降水量较3个原产地高,而年均降水量与洛阳、菏泽的接近,是兰州的2倍。第三,天津蓟县的土壤比原产地粘重。通过分析认为油用牡丹可以在天津蓟县种植,但需做好防寒越冬、土壤改良、排水防涝等,且应选种生育期短、耐寒、耐抽条、早熟的紫斑牡丹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鼠尾草酸、鼠尾草酚和迷迭香酸同时测定的优化流程,对HPLC测定方法中的检测波长、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等条件进行了筛选与优化。结果表明:迷迭香酸、鼠尾草酚、鼠尾草酸在5~100 mg·L-1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回收率分别为86.4%、85.6%和88.8%。针叶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Pine")叶片中鼠尾草酸(25 585 mg·kg-1)和鼠尾草酚(11 823 mg·kg-1)含量最高,大叶迷迭香叶片中迷迭香酸含量最高(7 572.67 mg·kg-1)。小叶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茎中鼠尾草酸含量(1 570.00 mg·kg-1)、鼠尾草酚含量(1 603.33 mg·kg-1)和迷迭香酸含量(1 304.67 mg·kg-1)在4个迷迭香品种中最高。HPLC测定方法稳定、可靠且高效,可为迷迭香非挥发性成分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中国药典》记载,牡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抗菌消炎、镇痛、降血压、抗痉挛、除风湿和滋补等功效。自古以来皆用其根皮入药,名曰"丹皮"。牡丹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目前已形成安徽的凤丹和亳(亳州)丹、山东的菏泽牡丹、河南的洛阳牡丹,3省四大主产区的格  相似文献   

17.
以高温高湿气候的赣南地区为试验点,引进山东菏泽的"凤丹"油用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移栽与播种的方式,通过观测油用牡丹的移栽成活率、地径、株高、冠幅、种子萌芽率、主根长、侧根数等,研究不同引种苗龄、不同作物套种对油用牡丹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浸种方式对油用牡丹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在高温高湿的赣南地区能够正常开花座果,其物候表现为1月萌芽,2月展叶、现蕾、开花,3月盛花、谢花;引种苗龄植株的株高、地径、冠幅、叶量、花量、成活率均呈现1年生苗<2年生苗<3年生苗<4年生苗,各苗龄的株高、地径、冠幅、叶量之间差异显著;与CK相比,套种玉米、芝麻、大豆的油用牡丹株高之间差异显著;GA3浓度在100~300 mg/L时能够有效提高油用牡丹种子出芽率,当GA3浓度在300~500 mg/L时,抑制油用牡丹种子的萌芽.综上所述,油用牡丹在赣南地区能够正常开花座果,不同苗龄的生长指标之间差异显著,套种能够有效促进植株伸长生长,100 mg/L的GA3浸泡油用牡丹24 h,出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药用植物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在不同月份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本试验选取2个生态型三叶青(褐紫藤三叶青和青色藤三叶青,即样品A和B),动态检测块根含水量、醇溶性浸出物、槲皮素、山奈酚和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在5月和9月相对较高,分析认为这2个时间段与三叶青块根快速膨大有关。浸出物含量全年波动较小,A样品全年平均值为9.14%,B样品为8.52%,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槲皮素含量B样品3月达到峰值,为0.071 mg·g-1,B样品在12月最高,达到0.084 mg·g-1;山奈酚含量A样品在春冬季较高,B样品冬季相对较高;总黄酮含量样品A的含量整体高于样品B,尤其在冬季,其差异较为显著。综合有效成分的4个指标,A样品略优于B样品。根据含水量以及有效成分动态变化,建议采挖三叶青在冬至与惊蛰期间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红羽2号’油茶主要营养成分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红羽2号’油茶果熟期的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及果皮与叶片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红羽2号’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各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明显,种仁中还原糖含量和总酚含量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分别为0.87 mg·g-1和2.00 mg·g-1,果皮中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均最高,变化幅度分别为6.32~6.58、31.83~59.26、62.89~65.96、1.32~1.47mg·g-1,叶片及果实各部位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叶片原花青素含量与叶片还原糖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种壳中总酚含量与种仁还黄酮、叶片还原糖含量与叶片花青素含量、叶片黄酮含量与叶片总酚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贵州绿茶品质优异,但目前对其滋味特征的评价仍缺乏数据支撑,介于此,本研究以2020年春季斗茶大赛5个贵州代表性绿茶样品为材料,通过利用人工感官评价、化学分析及智能感官评价,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多因子分析等数理分析方法,探究5个代表绿茶的滋味特征与其呈味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人工感官评价结果表明:5个茶样滋味特征略有差异,滋味特征均以醇、爽为主,以GZ1茶样鲜醇较优于其他茶样。化学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样咖啡碱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较高,分别在37.43~42.66 mg·g-1和38.80~70.64 mg·g-1,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均较低,分别在193.47~219.63 mg·g-1和165.42~187.30 mg·g-1,茶氨酸、谷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智能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舌检测5个样品具有较高的鲜味值和丰富度,与感官审评结果“醇、鲜爽”较一致。相关性表明,苦度与咖啡碱、咖啡碱/儿茶素总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涩度与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水浸出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总量相关性较高。丰富度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多酚、儿茶素总量相关性较高,鲜度与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氨基酸总量有较强相关性。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高咖啡碱、低茶多酚、低儿茶素组分形成了贵州绿茶醇、爽的滋味特征。电子舌评价结果与感官审评结果具有一致性,电子舌测定鲜味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茶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