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个自信"作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种精神引领和价值引领,理应融进每个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中,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三农"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微观层面,也需要"四个自信"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引领。"三农"工作领域坚持"四个自信"具体体现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继承并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农"思想,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实现文化振兴乡村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学科建设与历史发掘的需要,中国农业大学设置了农业经济史专业。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编著专业教材、探索新的培养体制、重视高水平课程体系的构建,本学科取得了初步的教学及科研成果。从学科建设的实践来看,农业高校开展农业经济史教学意义重大。从学科发展看,经济史教学与研究丰富了日益"数学化"经济学的内涵,保证了经济学学科的长足发展,加强了中国经济史研究与国际经济史学界的合作。从长远看,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需求,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对实现乡镇一体化发展有积极作用。为提高乡村文化自信,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入手,提出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打造特色乡村等策略,旨在通过乡村文化自信的提升,推动乡村振兴的多元化、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功能应定位于民族精神教育、国情教育、人文精神培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四个方面,核心应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阐释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文化的认同。因此,建议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紧紧围绕相关专题进行教学,并适当组织讨论,以全面构筑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体系,形成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的课程特色,建立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主义理论自信是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开放性,同时来源于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理论自信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有利于四个全面的实施。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进行创新,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6.
<正>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资源。乡村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体现了中国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国多元文化风貌,而且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新时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52-25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十九大的灵魂主线落在了"不忘初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力量落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在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文化的同时要帮助学生觅得"初心",还要完成"正心"、"守心"、"炼心":带领学生"出而实践,退而思考;问学输入,践行输出";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对中国文化的自信、确立起传递优秀文化的意识;以初心为激励源,通过"用以致学"、"习以致用"、"学会合作"构建完整的"思维体系"。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能、进而提升创造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崛起的重要活力源头。本文通过分析文化振兴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来提出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变幻、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数千年的智慧积淀与文化传承,为一代代华夏儿女提供精神支撑,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文化大国。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国"建设的长远战略,意在使中国由"文化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的核心是树立文化自信,拥有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色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83-284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文化发展,并于去年的"七一"讲话中将文化自信正式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自信思想较为深刻的体现在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上,具有独特的内涵,是针对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滞后、文化不自信等现实问题提出来的,具有增强应对世界异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心理考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在我国当代文化体系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积极地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丰富 其内涵,对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有重要的价值。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而红色文化教育是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传播发展红色文 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就新时期红色文化在江西高校中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做分析,总结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将本土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作为教育实践基地,利用社会实践让 学生走进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红色文化基地,亲身其感受、体验红色文化。旨在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它关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极大提升,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我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乡村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乡村文化式微,是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文化自信的缺失。在"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大背景之下,乡村文化自信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需要;另一方面,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需要;同时,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是凝聚广大群众身份认知与价值取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目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打造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是新时代党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关系到民族发展的未来,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学生作为青年的主要力量,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对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对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出了具体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3年高校思想政治课主干课程之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教材作了较大修订。如何与时俱进,构建《概论》新教材案例教学新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构建《概论》课新教材"三位一体"案例教学新模式是改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需要,是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使之进课堂、进课本、进大学生大脑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医文化,彰显高等中医院校校园特色文化的需要。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概论》课教学为例,探讨了构建《概论》课新教材"三位一体"案例教学新模式应该树立的以学生为主体、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三大理念,坚持案例选择的"三三制"、案例教学和知识讲解两手抓、案例选择以激发学生兴趣、时效性和弘扬主旋律的统一、学生参与和教师及时引导、考试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五大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双创"的整体、持续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部署,国家对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及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顶层设计与定位,为"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首先分析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壁垒;再基于湖南农业大学的实践与探索,创新地提出"互联网+"新引擎助力多维度的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途径:普及"互联网+农业"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建设"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个性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互联网+农业"思维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夯实具有"互联网+农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农业为特色进行探索,将成为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之不尽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8.
"四个自信"体现了共产党对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的自觉担当,是建设中国梦信的力量源泉。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信念培育,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意志、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的"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文化强国,要做到文化强国就必须在核心价值观念方面夯实民族的历史文化基础,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立意于《大学语文》民俗文化方向上的课程改革与专题教学探讨,在充分考虑到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论争的前提下,以"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年节文化"、"大文化"以及"文化自觉"五个部分对《大学语文》民俗文化方向上的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索,认为《大学语文》民俗文化专题的开设有益于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符合当前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