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给小麦育种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淮南片强筋小麦主栽品种豫麦34、郑州9023和中筋小麦主栽品种周麦18及AK5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试验,对4个品种的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籽粒干重均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3个阶段;经logistic方程模拟,各品种的拟合效果均较好;据logistic方程综合分析,不同品种间籽粒灌浆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豫麦34与周麦18籽粒灌浆速度较快,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2.
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最大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驻马店市冬小麦16年的干物质积累测定资料,论证了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最大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最大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比例为2.0~4.6,干物质积累最大速度平均值与平均速度平均值的比值为2.8。观测数据证实了用各种曲线来拟合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存在的误差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品种、播期、灌水和施氮量对小麦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品种、播期、灌水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影响,并对其灌浆曲线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品种是影响小麦灌浆速率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施氮量,均达显著水平;灌水和播期对平均灌浆速率的影响较小。各因素对小麦灌浆的影响曲线,以三次多项式拟合效果最好。表明,灌浆速率与品种的遗传因素相关,增施适量氮肥可有效提高灌浆速率,而增加灌水量有延长灌浆持续期的趋势,推迟播期则有缩短灌浆持续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籽粒干重变化呈"S"曲线,整个灌浆过程中,杂交小麦的干物质增幅都比常规小麦高,且达到快速增长的时间要早。杂交小麦的灌浆速率和籽粒水分含量均呈正态曲线,其灌浆速率比同期常规小麦高。最大灌浆速率Rmax,快增期(R2)和缓增期速率(R3),渐增期持续天数(T1)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参数。因此提高渐增期和快增期速率对提高小麦粒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大穗小麦籽粒生长及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穗小麦籽粒灌浆特性与粒重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①用11种函数方程对8个大穗小麦品系及2个对照品种的灌浆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大穗小麦品系粒干重积累曲线为三次正交多项式,对照品种为Logistic方程,决定系数>0.97;②在不同密度和播期下,大穗小麦的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比对照降低6.63%和13.38%,灌浆持续期与对照差异不大;③大穗小麦粒重主要由平均灌浆速率决定,持续期作用次之,籽粒体积、充实指数和叶功能期对粒重也有重要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图像边缘识别的鸡蛋曲率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器视觉获取鸡蛋截面图像,进行相应的图像处理后提取其边缘点坐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求取以三次多项式表示的曲线拟合方程,并将求得的拟合方程生成的曲线与原图像边缘进行了比较,其匹配度达99.22%,说明该曲线能反映鸡蛋的边缘曲线变化规律.通过拟合曲线的曲率图的变化,对鸡蛋的形状结构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鸡蛋的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含量硒包衣剂(0(T0),0.005%(T1),0.015%(T2),0.025%(T3))对黑小麦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无包衣剂处理T0相比,不同含量硒包衣剂均使黑小麦产量增加,T1,T2和T3处理分别增加4.34%,17.78%和7.34%,有效穗数和穗长增加是含硒包衣剂处理黑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801);含硒包衣剂处理使黑小麦全生育期延长1 d,其中,抽穗—成熟期延长3 d;硒包衣剂对黑小麦籽粒N和K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包衣剂硒含量增加,籽粒N和K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籽粒Se含量与包衣剂中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92 6)。籽粒Se含量与产量拟合曲线表明,当硒质量分数超过0.054 mg/kg时,产量拟合曲线呈负相关。综合产量及养分吸收特征可知,含硒量0.015%为推荐包衣剂Se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强筋小麦育种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淮南片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郑农16、郑麦9023、郑麦366、西农979、新麦26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试验,对6个强筋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籽粒干重均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经logistic方程模拟,各品种的拟合效果均较好;据logistic方程综合分析,不同品种间籽粒灌浆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弱春性品种中豫麦34与郑农16籽粒灌浆速率较快,粒重较高,半冬性品种中西农979、郑麦366灌浆特性较优.  相似文献   

9.
为给小麦品种的选育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淮南片主栽小麦品种西农979、周麦22、郑麦76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熟期及落黄类型小麦品种花后至成熟期间籽粒灌浆和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籽粒干重均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经logistic方程模拟,各品种的拟合效果均较好;据logistic方程综合分析,不同品种间籽粒灌浆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旗叶叶绿素含量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全身落黄型小麦品种郑麦7698灌浆特性较优,旗叶叶绿素含量衰减发生晚,下降速度缓慢,籽粒饱满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0.
K型杂交小麦901及亲本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准确了解杂交小麦901的籽粒灌浆特性,用Matlab程序Richards 方程 对杂交小麦901及其亲本的籽粒灌浆资料用进行计算机拟合。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籽粒活跃生长期比常规小麦陕229长约6 d,其最终粒重(43.7 g?1000粒-1)也比陕229(36.3 g?1000粒-1)高。杂交小麦和父本R205的N值均小于1,其灌浆前期籽粒生长迅速,中后期生长逐渐减慢。常规小麦陕229的N值大于1,灌浆前期生长较慢,中期生长迅速。从灌浆阶段的划分来看,杂交小麦901灌浆前期历时较短,中后期历时较长,而陕229与之相反。亲本中,父本R205的灌浆特性与杂交小麦901较相似,母本不育系K3314A却与陕229相似。用Richards方程拟合4个小麦品系的灌浆过程比用Logistic方程更适合。  相似文献   

11.
小麦籽粒胚乳结构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4个小麦品种 (系 )的籽粒断面 ,分析了 2 6个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软麦籽粒断面胚乳薄壁细胞的淀粉粒清晰可见 ,并保持完整状态 ,胚乳结构比较疏松 ;而硬麦籽粒断面胚乳淀粉粒多数破碎 ,胚乳结构相对致密。硬麦品种出粉率、粗蛋白含量、沉淀值、面团评价值等性状的平均值均高于软麦品种 ,但软麦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值高于硬麦品种。籽粒硬度与角质率与多种加工品质性状呈显著正相关 ,与水溶性蛋白质呈显著负相关 ,因而硬度作为硬麦指标比较可靠。试验还发现 ,参试软麦品种中有沉淀值较高的品种出现。  相似文献   

12.
蔡爱民  宫华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51-6054,6057
选择典型旱作物冬小麦为分析对象,利用全极化星载SAR数据分析了其极化特征,并基于极化分解理论分析了冬小麦在不同长势下的响应特征。最后基于极化分析结果,建立了反演冬小麦长势的新参数。研究方法对利用全极化雷达数据分解目标散射特征,提高反演精度和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效积温的冬小麦返青后植株三维形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基于有效积温,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小麦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的有机结合,真实表达环境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最终实现小麦生长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为小麦作物生长动态预测、栽培管理调控、作物株型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天津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采集各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长和最大叶宽等形态数据,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形态数据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了冬小麦返青后叶片叶长、最大叶宽模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基于该模拟模型,计算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每个生长日的形态数据,借助OpenGL和NURBS曲面造型技术,构建冬小麦几何形态模型,最终实现冬小麦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的结合,实现了冬小麦返青后生长过程可视化。【结果】在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叶长回归方程R2值在0.772—0.983之间,F值在10.153—340.191之间,且Sig小于显著水平0.05,最大叶宽回归方程R~2值在0.853—0.999之间,F值在17.371—4 359.236之间,且Sig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上述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均较好。经数据检验,叶长模型绝对误差在0—3.88 cm之间,根均方差(RMSE)值在0.24—1.95 cm之间,最大叶宽模型绝对误差在0—0.28 cm之间,RMSE值在0.02—0.15 cm之间,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该模型对不同品种冬小麦返青后的叶片生长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基于所建模拟模型计算冬小麦返青后逐日形态数据,可构造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植株形态,可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植株动态生长过程。【结论】基于有效积温构建的冬小麦返青后叶长和最大叶宽模拟模型,可较好预测冬小麦返青后叶片生长状态,可实现小麦生长模型和形态模型的有机结合,实现不同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片生长可视化。  相似文献   

14.
 硬度是小麦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主要影响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研究用云南省各地州有代表性的大面积主推品种39份调查了云南省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分布,结果表明云南省小麦籽粒硬度变化范围大,表现为硬质麦、软质麦和混合类型小麦共存,其中中等偏硬的小麦品种最普遍,占53.8%;中等偏软的比例最低,为7.7%;极端类型软质麦的比例较高,为17.9%。此外,云南省自育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与国内外品种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15.
双吸盘小麦精密排种器参数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小麦精密播种的要求,对传统气吸式精密排种器进行改进,确定了各部件参数的取值范围。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分析吸孔直径、吸孔处压力和排种盘转速3个因素对合格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合格率的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和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小麦气吸式排种器合格率的因素依次为:排种盘型孔直径、吸孔处风压和排种盘转速;经回归方程优化得到各因素的最优组合为,吸孔直径2.6 mm、排种盘转速28.3 r/min、吸孔处压力2.28 kPa,此时排种器合格率达到97%,满足小麦精密播种的要求。改进后的小麦精密排种器结构简单,较传统气吸式精密排种器排种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22个小麦品种(系)2 a籽粒硬度与淀粉糊化特性检测,研究了不同籽粒硬度类型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硬质麦107个,软质麦114个,混合麦201个;稀懈值与低谷黏度品种间变异较大,峰值时间变异系数最小。除稀懈值外,硬质小麦其余各项参数变异系数均小于软质小麦;软质小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及糊化温度等参数的平均值均高于硬质小麦,最终黏度、回升值、峰值时间略低于硬质小麦。RVA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峰值时间与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糊化温度与硬度指数、最终黏度、回升值也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指数与稀懈值及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选择峰值黏度>3 000 CP、稀懈值>1 000 CP,且回升值高于稀懈值的38个品种,适用于制作品质较好的面条。  相似文献   

17.
应用ADAMS软件对小麦免耕播种机悬挂机构提升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得到了工作部件的位置高度、工作部件与拖拉机后轮之间的间距、路面通过角以及悬挂点的受力等参数,找到了悬挂机构的关键参数,通过优化仿真,得到了悬挂机构的最佳工作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变量DV_2、DV_3在结构受限范围内分别取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悬挂机构悬挂点受力最小.  相似文献   

18.
小麦经粒径分选与比重分选后,不同粒径及不同容重大小的小麦籽粒拉伸参数与吹泡参数存在差异,分析两组参数的相关性,从而揭示针对不同品质等级的小麦,两套评价指标各自的特点及两者存在的深层次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拉伸参数,粒径分布在2.2~2.4cm的小麦拉伸面积和拉伸阻力平均值分别为23.7cm2和108.3EU,而到粒径分布在3.0~3.2cm的小麦拉伸面积和拉伸阻力降到13cm2和64.6EU,粒径增大,拉伸面积和拉伸阻力下降;吹泡参数随着粒径的增大其变化规律不明显。2组参数对应容重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对2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的关联度较高,但拉伸参数可以更全面地描述受雨害小麦的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三次多项式对黑小麦灌浆过程中籽粒体积、鲜重和干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黑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黑小麦材料蓝粒58和紫选1号小麦的有效灌浆期较对照小麦品种京冬8号长。参试的3个小麦材料除籽粒体积动态变化差异较大外,鲜重和干重的动态变化差异较小。蓝粒58和紫选1号的百粒体积的平均增长速率、最大增长速率和籽粒干重的增长均低于对照小麦京冬8号。蓝粒58和紫选1号小麦快速增长期期间有相似的变化曲线。通过育种改良或采取有效栽培措施以提高黑小麦灌浆速度,缩短持续时间,是今后在育种和栽培上能更好的发挥黑小麦的产量潜力和优势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小麦品质指标曲线的准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erten公司和农业部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提供测定小麦品质曲线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1)应用Perten公司提供小麦曲线测试的小麦品质指标中粗蛋白和湿面筋预测值与化学法测定值相关性较高。(2)农业部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提供的小麦曲线分析小麦品质性状中,粗蛋白、湿面筋及吸水率与化学法相关性较高。因此,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分析小麦粗蛋白和湿面筋性状的结果,可以作为小麦品质育种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