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菊酯类农药降解菌剂在茶叶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农药残留降解菌Sphingobium sp.JZ-1对茶叶上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降解菌剂在农药用后24h施用降解效果好;降解菌的降解效果与其用量呈正相关,与农药浓度呈负相关;农药残留降解菌剂对不同类型菊酯类农药的降解效果有差异,农药使用后3d菌剂对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的降解率达60%以上,农药使用后7d降解率达70%以上,而农药使用后3d菌剂对溴氰菊酯的降解率只有33.33%,农药使用后7d降解率为43.75%.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菌剂在茶叶上的推广应用将有力地提升茶叶质量,促进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乙酰甲胺磷乳油热稳定性及甲胺磷的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乙酰甲胺磷热储藏稳定性及其对甲胺磷质量安全风险的影响,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乙酰甲胺磷的稳定性和甲胺磷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降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只有在40 ℃条件下其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30 d分解率达1966%。甲胺磷的消解变化均不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在30 ℃以下,甲胺磷降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在40 ℃条件下,乙酰甲胺磷降解率大幅增高,而甲胺磷的降解率出现下降,可能是由于乙酰甲胺磷降解产生了一部分甲胺磷造成。建议乙酰甲胺磷在储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的控制,如储藏不当,使用乙酰甲胺磷极有可能造成禁用农药甲胺磷超标,具有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杀菌能力强且无残留物。臭氧残留农药解毒机利用臭氧对果蔬进行残留农药降解处理,经该机处理后的果蔬甲胺磷农药降解率达95.0%,溴氰菊酯农药降解率达91.4%。本文对解毒机设计中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能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长期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4株能降解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的降解菌,初步鉴定:2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分别为BM1和BM2,1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BL4,1株为假单胞菌属菌(Pseudomonas)P3。摇床培养7 d后,除BM1外,BM2、P3、BL4菌株对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均在90%以上。盆栽试验表明:菌剂处理30 d后,对土壤中2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均在78%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有机磷农药的快速降解途径,采集污染严重的土样,以毒死蜱为底物,采用梯度驯化法筛选得到菌株CJC-3,并研究该菌株对毒死蜱及其他4种常用有机磷农药(敌敌畏、辛硫磷、乙酰甲胺磷、草甘膦)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CJC-3对毒死蜱的最佳降解条件: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48 h,农药浓度为2 000 mg/L,降解率达76.03%。优化CJC-3对其他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条件后,降解率分别为敌敌畏50.47%、辛硫磷65.29%、乙酰甲胺磷26.15%、草甘膦36.12%,表明该菌株对有机磷杀虫剂和有机磷除草剂均有一定的降解效果,适用于有机磷农药的普遍降解。  相似文献   

6.
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上安全使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制剂的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上使用后所产生的乙酰甲胺磷及甲胺磷残留进行了降解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53~1.83 d,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94~3.26 d。根据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豆类蔬菜上的限量要求,推荐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中的安全间隔期为6 d,并且应避免在豇豆采摘的高峰期使用该农药。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乙酰甲胺磷在蔬菜上使用后的环境行为和环境安全性,采用GC/MS测定方法,研究了40%乙酰甲胺磷乳油在青油菜和土壤环境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可转化为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青油菜上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36d、2.86d,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84d、2.96d,乙酰甲胺磷降解速率比甲胺磷快,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造成环境的累积和污染。  相似文献   

8.
利用配置μ-ECD和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对露地青菜中氰戊菊酯、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敌敌畏和毒死蜱等5种农药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在青菜中的降解速度有很大差异,其残留量随用药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不同农药使用量对农药残留量影响较大.5种农药的主要成分达到国家限量标准的施药后时间分别为:4.5%氯氰菊酯,<4 d;30%乙酰甲胺磷,12~15 d;20%氰戊菊酯,ll~19 d;8%敌敌畏,ll d左右;15%阿维毒乳油中的毒死蜱<4 d.  相似文献   

9.
对乙酰甲胺磷在青菜上使用后及其代谢物甲胺磷的降解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半衰期为1.12 d,4 d左右乙酰甲胺磷残留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1 mg/kg).乙酰甲胺磷代谢物甲胺磷降解规律不符合一级动力学,7 d后残留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0.05 mg/kg).建议限制使用乙酰甲胺磷并交替使用其他农药.  相似文献   

10.
糙米中农药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稻中后期不同施药剂量的残留变化及糙米贮存期间农药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收获时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三唑磷、吡虫啉在糙米中的残留量在低剂量出穗前、低剂量出穗后、高剂量出穗前、高剂量出穗后依次升高,不同处理糙米中甲胺磷的半衰期为63.0~84.5 d,平均为74.6 d;乙酰甲胺磷的半衰期为63.0~88.8 d,平均为74.2 d;三唑磷的半衰期为37.1~39.8 d,平均为38.0 d;毒死蜱的半衰期为70.0~87.7 d,平均为82.3 d;吡虫啉的半衰期为67.9~80.0d,平均为76.1 d.各处理糙米中均未检出敌敌畏.说明施药时间和施药剂量是影响糙米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因素,糙米贮存期间农药的降解速度为敌敌畏>三唑磷>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吡虫啉>毒死蜱.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制剂的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上使用后所产生的乙酰甲胺磷及甲胺磷残留进行了降解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531.83 d,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941.83 d,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943.26 d。根据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豆类蔬菜上的限量要求,推荐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中的安全间隔期为6 d,并且应避免在豇豆采摘的高峰期使用该农药。  相似文献   

12.
对常规稻中早39和杂交稻陵两优268在生长期施用氧乐果、三唑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4种有机磷农药,研究了稻米品种、淘洗方式和蒸煮方式对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淘洗和浸泡均可不同程度地去除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其中以浸泡后淘洗对药剂的降解作用最明显,残留率可降低至34.9%~74.9%;稻米经蒸煮处理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降解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高压蒸煮降低农药残留率的效果更佳,可使残留率降低至3.4%~37.4%;农药和稻米的不同理化性质使得相同处理方法的去除效果受不同农药品种和稻米品种的双重影响,其中三唑磷残留率受稻米品种影响最小。从降低有机磷农药膳食摄入风险的角度,建议稻米经浸泡后淘洗,上高压锅蒸煮。  相似文献   

13.
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乙酰甲胺磷在叶菜类蔬菜上使用后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乙酰甲胺磷在白菜中降解半衰期为2.060~3.203 d,大棚条件下降解速度慢于露地条件下降解速度;乙酰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可代谢产生甲胺磷,作物中甲胺磷的残留量是乙酰甲胺磷代谢生成和甲胺磷本身降解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施药几天后,出现一个甲胺磷残留的高峰;乙酰甲胺磷施用在白菜上可能会有较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尤其是大棚栽培方式、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使用乙酰甲胺磷具有更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因此,在白菜等叶菜类蔬菜上应谨慎使用乙酰甲胺磷,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安全间隔期应延长为21 d,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4.
乙酰甲胺磷在青菜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气相色谱FPD检测器,采用脉冲分流进样模式,对蔬菜中乙酰甲胺磷的残留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并对乙酰甲胺膦在青菜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乙酰甲胺磷在青菜样品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3 d,16.5 d后残留量降解到最低残留限量(MRL)值以下。  相似文献   

15.
为降解农药残留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及制备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不同初始菌液量对烤烟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及降解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旺长期喷施代森锰锌农药后再喷施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4种微生物菌液均能有效降解烟叶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且喷施的初始菌液量不同其降解效果各异,并均在喷施菌液5d后的降解效果最明显,降解率达90%以上。喷施0.2倍、0.4倍和0.6倍初始菌液量铜绿假单胞菌对代森锰锌农药的降解效果均优于阴沟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并以荧光假单胞菌喷施0.6倍、恶臭假单胞菌喷施0.2倍初始菌液量的降解效果最好,而阴沟肠杆菌喷施0.2倍、0.4倍和0.6倍初始菌液量的降解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6.
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上的残留消解规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30%乙酰甲胺磷乳油在辣椒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中的初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剂量存在较大差异,施药剂量越大,初始沉积量越高;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1 000倍液和500倍液2种施药量的降解速率基本相似,半衰期分别为1.6和1.7 d;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上的最大残留量(MRL值)推荐值为1 mg/kg,1 000倍液和500倍液茎叶喷雾后,农药残留量降解到该值时所需时间分别为1.5和2.3 d,符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结论]为乙酰甲胺磷在甘肃河西走廊及相似地区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30%乙酰甲胺磷EC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乙酰甲胺磷EC防治水稻二化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乙酰甲胺磷EC250ml/667m^2的剂量,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效,药后7d杀虫效果达85%以上,药后20d保苗效果在88%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8%杀虫双AS。  相似文献   

18.
不同剂型的乙酰甲胺磷在小白菜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乙酰甲胺磷在蔬菜上使用后产生的农药残留风险,以不同制剂、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胺磷为试验材料,分析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产物在小白菜中的消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乙酰甲胺磷代谢产生甲胺磷,代谢率与农药的剂型有关;(2)不同制剂的乙酰甲胺磷在小白菜中的半衰期基本一致,在26.8~28.5 h之间,而代谢物甲胺磷的半衰期略有差异,在36.7~42.3 h之间;(3)乙酰甲胺磷在叶菜中使用会产生较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且安全间隔期在12天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甲胺磷和三唑磷在稻田中的降解迁移及吸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及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甲胺磷和三唑磷在稻田中的降解迁移和吸附情况。结果表明,稻田喷施甲胺磷和三唑磷农药,其残留分布状况为:植株(90%以上)>土壤>田水。甲胺磷在植株、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2~3.7、2.5~3.0、6.0~10.3d;三唑磷在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1~4.2、6.1~9.1d,在田水中施药后7d已检不出残留。甲胺磷在0~70cm土层中施药后60d内均有残留检出,三唑磷在0~10cm土层中药后15d已检不出残留。在湿润土壤中,甲胺磷的残留降解半衰期为1.7~5.9d,三唑磷为5.~35.6d;在淹水土壤中,甲胺磷和三唑磷则分别为2.5~10.7和9.9~34.7d。在同一种土壤中,三唑磷的吸附率和吸附常数(K)均大于甲胺磷;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随有机质含量和K值的增大而增加,甲胺磷的吸附为粘壤土>沙壤土>壤粘土;三唑磷为沙壤土>壤粘土>粘壤土。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中后期相关农药使用次数与农药残留量动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目的】由于水稻害虫持续暴发,稻田农药施用量,施用次数剧增,稻米安全性问题令人关注。研究水稻中后期相关农药施药期、施药次数与稻米中农药残留的关系,了解稻田适用的低残留药种、最佳施药适期与施药次数,为水稻田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06年8~10月在南通通州市金沙镇马北村进行,供试品种为武育粳3号,试验田666.7 m2,供试农药有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毒死蜱、敌敌畏、吡虫啉等6种农药。施药分出穗前、后两个不同时期,施药次数分用药1、2、3次3个处理,稻收获后分区单独脱粒,对糙米、谷壳、稻草分别检测残留量。【结果】糙米中农药残留量与水稻中后期用药有关,残留量与施药次数、农药剂量呈正相关。供试农药中,除敌敌畏未检出外,其它在糙米中都有残留,残留量三唑磷>乙酰甲胺磷>甲胺磷>毒死蜱>吡虫啉。水稻出穗前用药,残留量显著低于出穗后,毒死蜱(40 g/666.7 m2)出穗前施药1~2次、三唑磷(40 g/666.7 m2)、乙酰甲胺磷(30 g/666.7 m2)出穗前施药1次,残留量≤0.1 mg/666.7 m2,吡虫啉(3 g/666.7 m2)各处理残留量<0.1 mg&#8226;kg-1,均低于国家食品中农药允许残留量,达到无公害大米标准。残留量与糙米贮存期相关,如水稻出穗后,乙酰甲胺磷60 g/666.72 m,三唑磷80 g/666.7 m2,施药3次,糙米贮存30、90 d,残留量分别为0.39、0.24 mg&#8226;kg-1,0.25、0.07 mg&#8226;kg-1,贮存90 d后糙米中农药残留低于允许残留量。农药残留量在稻草、谷壳、糙米中分配比,分别为46.0%、36.6%、17.4%,稻草、谷壳是重要饲料资源,它们的污染也应引起重视。【结论】水稻中后期的施药时期、农药种类、施药剂量与次数和稻米的安全性相关。供试有机磷农药中除敌敌畏未检出外,其它农药都在糙米中残留,残留量以三唑磷最高、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次之,毒死蜱较低。水稻出穗前用药2次,甲胺磷、三唑磷均已超标;用药3次,毒死蜱残留量与国标相当,乙酰甲胺磷未达标。上述农药剂量提高1倍,残留量提高30%~50%,用药2次除毒死蜱外,残留量均超过国家标准。水稻出穗后用药,农药残留量显著提高,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毒死蜱常规剂量用药2次,残留量都高于国家标准,惟乙酰甲胺磷未超标。新烟碱型杀虫剂吡虫啉,出穗前后施用,残留量均低于食品中最高允许标准。农药残留量降解与糙米贮存期有关,一般贮存90 d 后,农药残留量低于允许残留标准。降低农药施用次数,适度降低剂量,选用高效、安全、低残留农药,是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