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板栗的保存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案,建立了板栗的保存天数与热处理温度、时间及板栗P珠数学模型,通过降维分析,探明了温度、时间、P至试验指标的影响趋势,热处理温度和板栗PH值与板栗的保存时间呈交互关系,热处理时间与保存时间呈线性正相关,热处理温度较低时(99.0-103.0℃),板栗PH值应低些;在不调整板栗PH(6.5)时,应采用高温(11.65-121.0℃)蒸煮,保存期可达1年或1年以上 。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测得南方大口鲶胃内、胆汁和肠内pH分别为5.5~6.5,6.5~7.0,6.5~7.5,长吻鱼危胃内、胆汁和肠内pH值分别为5.0~6.5,6.5~7.0,6.0~7.0。南方大口鲶胃、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6、6.2和7.0,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0、6.4和7.0;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3、39℃和45℃,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9℃和41℃。长吻鱼危胃、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3.0、6.2和7.4,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6.6、6.6和7.4;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9、36℃和41℃,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6℃和39℃。两种鱼胃内pH值较高,均高于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而肠内pH值范围适合蛋白酶和淀粉酶最大活性的作用。两种鱼蛋白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高于鱼体生活的水环境温度。两种鱼肠蛋白酶活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温度,pH值对南方大口鲶,长吻Wei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试验测得南方大口鲶胃内,胆汁和肠内pH分别为5.5~6.5,6.5~7.0,6.5~7.5,长吻Wei胃内,胆汁和肠内pH值分别为5.0~6.5,6.5~7.0,6.0~7.0,南方大口鲶胃,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6,6.2和7.0,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0,6.4和7.0,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3.39℃和45℃,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9℃和41℃,长吻Wei胃,胰脏和  相似文献   

4.
通过瘤胃瘘管采样测定了高寒草原放牧条件下绵羊瘤胃液pH、温度、游离氨浓度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绵羊瘤胃液pH值、温度和游离氨浓度平均值在8:00时分别为6.74、39.0℃、13.58mg/100mL,变化范围分别为5.40~7.27、36.7~39.7℃、4.63~41.06mg/100mL;在20:00时分别为5.57、39.5℃、10.91mg/100mL,变化范围分别为5.23~7.77、38.0~40.3℃、5.66~19.64mg/100mL。游离氨浓度日内变幅(4.62~10.81)低于日间(8:00时5.66~19.64,20:00时11.32~41.06),波动较为强烈。温度和游离氨浓度的高峰值与pH值的低峰值对应出现。  相似文献   

5.
青鳞鱼HAP的试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正交试验优选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青鳞鱼蛋白质的水解条件。结果表明:(1)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的最适条件为pH7.0、温度50℃、时间3h、酶浓度10000μ/100ml;(2)胃蛋白酶的最适条件为pH3.5、时间2.0h、温度40℃、酶浓度300μ/100ml;(3)以去内脏青鳞鱼为原料进行双酶水解,蛋白质水解度可达83.8%。水解液经脱臭浓缩可制得a-氨基氮≥1.5g/100ml的H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营养、pH值、温度及湿度条件对荔蝽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0-2(质量分数,下同)的蛋白胨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在1×10-2的蛋白胨溶液中,孢子萌发率(Y)与时间(T)的回归方程为Y=-42.512+7.0665T.在PDA+1×10-2蛋白胨培养基25℃条件下,菌落直径(Y')和时间(T)的回归方程为Y'=-0.098+0.3413T,pH6.4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pH6.0最适于菌落快速生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2.75+5.1T(pH=6.47)和Y'=0.1943+0.3497T.温度在20-30℃时,较适合于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其中以25℃为最好.只有在RH为100%的条件下,孢子才能大量萌发.  相似文献   

7.
从内蒙古西部地区番茄病株上分离到病原细菌,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学鉴定,确定4个供试菌株为ClavibactermichiganenseSubsp.michiganense(Smith)Davisetal.并测得其最适生长温度25~29℃,最高生长温度39℃,致死温度51℃,生长pH范围5.0~8.5,最适生长pH值6.0~6.5。  相似文献   

8.
板栗高产的土壤管理四川省简阳市科协闫于富板栗对气候条件要求不甚严格,年平均温度105~219℃,绝对最高温度35~391℃,最低温度-24.5℃,年降雨量500~1500毫米,均能正常生长和结实。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为pH4.6~7.5,若超过p...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测定小麦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T等于50℃,缓冲液pH值等于5.0,酶与底物作用时间t为5min,底物浓度[S]为10mg/ml及酶浓度[E]为1mg/ml时淀粉酶活性最。各因素对酶活影响的重要性顺序为T→pH→[S]→t→[E]。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diamondbackmoth,Plutelaxylostela)体内酰胺酶广泛存在于其中肠、脂肪体、表皮及头部,酶活力为0.118~0.307μmolg-1min-1.该酶在体细胞中主要以与胞内膜结合的方式存在,也有少部分酶以溶解的方式存在于细胞液中.当反应系统pH值为7.5时,酶活力为最高酶活力的83%;当pH值为8.5时,酶活力达最大值,然后随着pH值的升高,酶活力开始缓慢下降.酶反应在1h内,酶活力与时间变化呈直线关系.对抑太保(Chlorfluazuron)抗性的小菜蛾品系(BKS、TLS、ATABRON、NOMOT、HIOKO、CAKOSHIMA)体内酰胺酶活力明显高于敏感品系(为敏感品系OSS的2.45~2.81倍).抗性品系TLS酰胺酶活力是敏感品系TLN的2.28倍,抗性品系BKS酰胺酶活力是敏感品系BKN的2.18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弄清楚阻燃处理木材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特征,将阻燃处理木材在模拟的典型火灾中燃烧后,取距燃烧表面不同位置的试样,采用热失重法研究了阻燃处理木材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①阻燃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开始温度没有明显的差别,未处理木材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开始温度比未燃烧木材高;②阻燃处理木材中阻燃剂的热分解峰值温度为200℃,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归属于阻燃剂的峰消失;③阻燃处理木材燃烧残余物热分解温度曲线中,在230℃附近归属于半纤维素的峰消失,在210~240℃出现了一个缓慢的肩;④阻燃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的质量损失速度曲线主峰温度比未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降低100℃,质量损失速度大幅度减少;⑤阻燃处理木材在600℃时的热分解残存质量比未处理木材显著增大,随着燃烧时受热温度的增高,燃烧残余物热分解的残余质量显著增大;⑥阻燃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温度区间,与未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现菊  石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63-864,892
[目的]研究不同气氛、湿度和温度对脱硫灰中硫酸盐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气氛、脱硫灰湿度、焙烧温度的条件,研究干法和半干法脱硫灰中硫酸盐的稳定性。[结果]在空气条件下,当焙烧温度为450—700℃时,脱硫灰中的CaSO3能迅速氧化成性质稳定的CaSO4;当焙烧温度为750~1050℃时,脱硫灰中的CaSO3能同时发生氧化和分解,部分CaSO3分解为CaO和SO2。在氮气条件下,CaSO3在650℃开始分解。随着脱硫灰湿度的增加,SO2的逸出量越大,CaSO3的分解率越大,同时由CaSO4的分解产生SO2。在800~1050℃,SO2的逸出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450~1050℃,SO2的最大排放浓度为101.4mg/m^3,远远低于国家标准(800mg/m^3),在脱硫灰渣的再利用中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低聚木糖在食品杀菌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变化。对低聚木糖采用4种杀菌法,即,常温杀菌,巴氏杀菌(缓冲液控制pH值2.0~8.0,温度65℃,加热30 min),高温杀菌(缓冲液控制pH值2.0~8.0,在常压60~100℃下加热15 min)和高压杀菌(121℃,加热10~60 min),通过DNS测定法测定低聚木糖的OD值,研究了低聚木糖在4种杀菌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巴氏杀菌(pH值2.6~7.0),高温杀菌(pH值5.0~7.0)和高压杀菌(pH值3.0~6.8)时,P70低聚木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P70低聚木糖作为添加剂添加到一般食品中时,在pH值4.2~7.0,在巴氏杀菌、高温杀菌、高压杀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陈俊英  刘国际  白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423-1424,1478
[目的]为了研究盾叶薯蓣在热分析处理时的变化情况。[方法]在氮气气氛下,加热温度从室温30℃到800℃,加热速率为10℃/min,采用热重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盾叶薯蓣粉末、玉米淀粉和棉花纤维素的热性质。[结果]当温度低于100℃时,盾叶薯蓣只是处于失水干燥阶段,在100℃以后出现比较缓慢的失重过程,在280~400℃范围内热解反应比较剧烈,失重最迅速也最大。而后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失重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上。黄姜粉最终失重为75%。从室温到100℃,DSC线基本为一水平直线,吸收的热量较少,为干燥阶段。对黄姜粉而言,从100~550℃,放热量一直在递增,DSC曲线的峰值在553℃,之后开始吸热反应,吸热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结论]盾叶薯蓣与玉米淀粉和棉花纤维素的变化曲线不同,不能仅仅看作是淀粉和纤维素的加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加热处理全脂大豆,测定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加热时间下大豆脲酶活性(UA)、蛋白质溶解度(PS)及氨基酸含量,探索全脂大豆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及大豆质量的评定方法.结果表明:UA、PS及赖氨酸含量和胱氨酸含量均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综合测定大豆脲酶值、蛋白溶解度及大豆中的氨基酸浓度是评定大豆质量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6.
比色法测定β-苯丙氨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β-苯丙氨酸含量定量方法。[方法]依据α-氨基酸与茚三酮显色反应的原理,对比色法定量检测β-苯丙氨酸进行研究,探讨β-苯丙氨酸浓度、pH值、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当β-苯丙氨酸浓度在480~620μg/ml时,显色反应颜色变化明显且显色较稳定,吸光值控制在0.05~1.00;当pH值在6~10时,显色反应颜色变化明显;当温度为90℃时,加热20 min左右即有明显的颜色变化。α-氨基酸与茚三酮显色反应最适的反应条件为pH值6.0、温度90℃、反应时间25 min。在480~620μg/ml范围内,β-苯丙氨酸含量与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适用于一般实验室的样品分析及β-苯丙氨酸转化过程中的产品检测。  相似文献   

17.
热效应对小麦醇溶蛋白起泡性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来源于小麦面筋的醇溶蛋白由于具有较强的表面疏水性能,其通过乙醇-水溶液反溶剂制备的胶体粒子展现突出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然而,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热效应作用下的泡沫特性表现还未得到揭示。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真实食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小麦醇溶蛋白在不同温度下(50、70和90℃)分别处理15、30和60 min后,通过反溶剂法制备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测定其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通过测定热处理后胶体粒子的尺寸、表面电势、蛋白溶解度的变化,借助原子力显微镜、SDS凝胶电泳、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紫外光谱、DSC及小角X光散射分析热处理后的小麦醇溶蛋白表面形态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热处理后的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分别提高了25%和85%。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发生了部分聚集,粒子尺寸增加,颗粒尺寸主要分布在105—122 nm,ζ-电位降低,90℃时聚集程度更高;加热温度对蛋白溶解度无明显影响,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蛋白的溶解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热效应使蛋白分子内部的疏水氨基酸暴露,导致了表面疏水性的增加;二硫键含量减少,游离巯基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醇溶蛋白在受热过程中发生了SH/SS交换反应。高温处理改变了小麦醇溶蛋白二级结构,90℃下的蛋白荧光强度降低,β-折叠含量减少,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蛋白结构高度伸展,并伴随着部分去折叠。DSC结果显示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最高能量从54.33 mW降低到3 mW左右,加热后的谱图比较平缓,蛋白质的构象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趋向于无定形态。【结论】热效应使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发生聚集,蛋白内部疏水基团的暴露使粒子表面疏水性增强;热处理改善了小麦醇溶蛋白的结构柔性(尤其是90℃的处理),这更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界面膜从而更好地稳定泡沫,能够有效改善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泡沫特性,对于增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洗毛废水的几种处理工艺进行了比较,并对酸析离心废水处理工艺及羊毛脂精制工艺进行了最佳条件试验。试验表明:(1)絮凝法、加热酸化法在洗毛废水处理中的CODCr去除率不如酸析离心法高;(2)pH值为3,60℃下,搅拌10 min为酸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洗毛废水的CODCr去除率可达80.8%;(3)1:3投加萃取剂苯后,混合时间为60 min,回收羊毛脂的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正交设计法优化提取赣南脐橙皮中果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微波法提取脐橙皮中果胶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在微波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盐析pH值、加热时间、硫酸铝用量、液料比(V/W)、盐析温度及时间对提取赣南脐橙皮中果胶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盐析pH值5,加热时间5 min,硫酸铝0.5 g,液料比15∶1,盐析温度60℃,盐析时间70 min时果胶产率较高。各因素影响果胶产率的大小顺序为微波加热时间>硫酸铝用量>盐析pH值>盐析时间>盐析温度>液料比。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加热时间5min,液料比16∶1,硫酸铝0.5 g,盐析pH值7,盐析温度60℃,盐析时间80 min。[结论]微波法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果胶产率,所得样品质量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柿渣中单宁的提取工艺,为柿单宁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溶剂浸提法提取成熟柿渣中的单宁,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柿单宁含量,选取pH(水浸提取法)、乙醇体积分数(乙醇浸提法)、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因素,柿单宁提取率(Y)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回归方程,优化柿渣中单宁的提取工艺。【结果】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柿单宁提取率排序为:碱性水浸>酸性水浸>乙醇浸提。选用碱性水浸提取法作为提取工艺,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75-0.0424A+0.0164B+0.0118C+0.01AB+0.0015AC-0.0005BC-0.2528A2-0.0003B2-0.0179C2(A为pH,B为提取时间,C为提取温度);3个因素对碱性水浸提取柿单宁提取率的影响排序为p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柿单宁提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最佳提取工艺条件:pH 11、料液比1∶3、提取时间129 min、提取温度96.5℃,在此条件下获得柿单宁提取率为1.75%,与理论预测值(1.76%)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柿渣中单宁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具有实用价值,可在生产实际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