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纬度和播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麦9号为材料,在江苏3个不同纬度点(31.3°N-33.4°N),设置了7个播期,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了纬度和播期对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纬度和播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且纬度影响比播期影响大;②随纬度升高,峰值黏度、稀懈值和峰值时间均呈增加趋势,其他指标值变化不一;③随播期推迟,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趋势;④不同纬度小麦的RVA特征值在播期间的变化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刘艳阳  蒋达  李伟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74-7175
[目的]为小麦优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设计10月15、20、25、30日及11月4、9、14日7个播期,研究播期对强筋小麦9356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播期对强筋小麦9356的淀粉RVA特征值除峰值黏度时间外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小麦结实期的日均温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消减值和峰值黏度时间呈正相关;总降雨量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呈负相关,与消减值、峰值黏度时间、起始糊化温度呈正相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回复值与播期呈线性方程关系,均随播期的推迟呈极显著增加。[结论]推迟播期,峰值黏度增加,有利于小麦的二次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3.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扬麦20品质调优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做好国审小麦品种扬麦20在晚播条件下的调优生产技术,采用播期和密度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面团粉质参数以及淀粉糊化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对扬麦20的千粒质量、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品质性状以及面团粉质指标(除形成时间外)和淀粉糊化参数(除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外)均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千粒质量、容重和硬度逐渐降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粉质参数以及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返弹值等淀粉参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稀懈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种植密度及其与播期的互作对扬麦20的品质性状、粉质参数及糊化参数均无显著影响。在迟播条件下,以11月18日播种小麦的籽粒品质和面团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不同地点和播期对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生态类型的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省4个不同纬度地点,通过分7期播种试验研究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差异。[结果]峰值时间在地点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他特征值在地点、播期和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多数特征值以品种对其影响最大。不同生态条件间淀粉RVA谱特性差异明显,但随纬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由大到小均为淮安点苏州点连云港点扬州点。冷胶黏度和回复值呈北高南低趋势。消减值随纬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在不同纬度间变化较小。随播期的推迟,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峰值时间呈减小趋势,消减值和回复值呈增加趋势,崩解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糊化温度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RVA谱特征值在江苏省北部地区受播期影响较大。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小。5个品种中以南粳46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最高,消减值和回复值最低,其RVA谱特性最优,蒸煮食味品质最好。连粳4号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消减值和回复值较低。说明不同播期和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淀粉RVA谱具有较大影响,不同播期间RVA谱特性的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内应尽可能早播。[结论]该研究为江苏省水稻优质生产及食品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不同地点和播期对稻米淀粉 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生态类型的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省4个不同纬度地点,通过分7期播种试验研究稻米淀粉 RVA谱特征值的差异。[结果]峰值时间在地点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他特征值在地点、播期和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多数特征值以品种对其影响最大。不同生态条件间淀粉 RVA谱特性差异明显,但随纬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由大到小均为淮安点>苏州点>连云港点>扬州点。冷胶黏度和回复值呈北高南低趋势。消减值随纬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在不同纬度间变化较小。随播期的推迟,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峰值时间呈减小趋势,消减值和回复值呈增加趋势,崩解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糊化温度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 RVA谱特征值在江苏省北部地区受播期影响较大。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小。5个品种中以南粳46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最高,消减值和回复值最低,其 RVA谱特性最优,蒸煮食味品质最好。连粳4号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消减值和回复值较低。说明不同播期和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淀粉 RVA谱具有较大影响,不同播期间 RVA谱特性的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内应尽可能早播。[结论]该研究为江苏省水稻优质生产及食品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25-17428
[目的]探讨播期对小麦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扬麦158、9356、宁麦9号为供试品种,设置7个播期,考察播期对小麦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拔节期、抽穗期依次延后,成熟期差异不大;小麦全生育期所需天数缩短。不同播期处理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播期与产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不同品种最高产量所对应的播期不同。播期对容重、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淀粉含量、支直淀粉比等有明显的影响,但各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扬麦158、9356、宁麦9号的适宜播期范围分别为10月28日~11月4日、10月27日~11月4日、10月26~29日。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地点和播期对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以不同生态类型的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省选择4个不同纬度地点,通过分7期播种试验研究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差异。结果表明,8个特征值中除峰值时间在地点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特征值在地点、播期和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多数特征值以品种对其影响最大。不同生态条件间淀粉RVA谱特性差异明显,但随纬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等特征值由大到小均依次为淮安点苏州点连云港点扬州点。冷胶黏度和回复值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连云港点和淮安点显著高于扬州点和苏州点。消减值随纬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其中苏州点的消减值显著低于其他3个地点。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在不同纬度间变化较小。随播期的推迟,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峰值时间4个特征值呈减小趋势,而消减值和回复值呈增加趋势,崩解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糊化温度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RVA谱特征值在不同地点随播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以早播为佳,同时RVA谱特征值在江苏省北部地区受播期的影响较大。8个RVA谱特征值以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小。5个品种中以南粳46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最高,而消减值和回复值最低,其RVA谱特性最优,蒸煮食味品质最好。连粳4号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消减值和回复值较低,其RVA谱特性也较好。说明不同播期和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淀粉RVA谱具有较大影响,不同地点间淀粉RVA谱特性差异明显,但随纬度的变化无明显趋势,不同播期间RVA谱特性的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内要获得较优的RVA谱特性应尽可能早播。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小麦不同品种胚乳淀粉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干旱胁迫对小麦不同品种胚乳淀粉组成、粒度分布、糊化特性以及晶体特性的影响,揭示小麦淀粉结构与理化特性的内在关系。【方法】2013—2015年度以小麦品种京冬8(JD8)、河农825(HN825)、冀麦585(JM585)、农大211(ND211)为试验材料,设节水灌溉(W)和旱作(D)2种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胚乳淀粉结构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胚乳淀粉的积累,但对小麦淀粉直/支比的影响不显著。小麦胚乳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和数目分布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干旱胁迫对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因基因型和粒径大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对粒径5μm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分布影响最大。干旱胁迫未改变小麦胚乳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显著提高了小麦淀粉的结晶度,对小麦淀粉X-衍射图谱中各尖峰强度的影响因品种和衍射角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小麦淀粉的低谷黏度和糊化温度,延长了糊化时间,但显著降低了小麦淀粉的峰值黏度和稀懈值,对终结黏度和回生值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小麦胚乳淀粉结晶度与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支链淀粉呈显著正相关。总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和稀懈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糊化特性的相关性不显著,而淀粉直/支比仅与糊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小麦胚乳淀粉中粒径5μm和10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与终结黏度和回生值均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而粒径15μm的淀粉粒与终结黏度和回生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小麦淀粉粒体积分布与结晶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小麦淀粉糊化峰值黏度和稀懈值与结晶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而糊化温度与结晶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干旱胁迫改变了小麦胚乳淀粉组分、粒度分布、结晶度及其主要糊化参数。小麦胚乳淀粉结构与晶体特性和糊化特性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干旱对小麦淀粉结构的影响,间接影响了其理化特性,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水分条件来生产一定品质的小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422个小麦品种(系)2 a籽粒硬度与淀粉糊化特性检测,研究了不同籽粒硬度类型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硬质麦107个,软质麦114个,混合麦201个;稀懈值与低谷黏度品种间变异较大,峰值时间变异系数最小。除稀懈值外,硬质小麦其余各项参数变异系数均小于软质小麦;软质小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及糊化温度等参数的平均值均高于硬质小麦,最终黏度、回升值、峰值时间略低于硬质小麦。RVA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峰值时间与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糊化温度与硬度指数、最终黏度、回升值也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指数与稀懈值及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选择峰值黏度>3 000 CP、稀懈值>1 000 CP,且回升值高于稀懈值的38个品种,适用于制作品质较好的面条。  相似文献   

10.
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明确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间关系。【方法】以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垦粘1号和苏玉糯1号)为材料,设置春播和秋播处理,研究拔节期追氮量(0、150和300 kg?hm-2)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结果】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单因子及其互作对淀粉粒体积分布存在显著影响,且播期处理间淀粉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变异远高于拔节期追氮量和品种处理间的变异。总体上,秋播处理下淀粉平均粒径较小、粒径>17 μm比例较低、9—17 μm比例较高。不同品种间,淀粉平均粒径以苏玉糯1号最低,苏玉糯5号最高,>17 μm比例苏玉糯5号和垦粘1号间差异较小,以苏玉糯1号最低。随着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糯玉米淀粉平均粒径和>17 μm比例先升后降,13—17 μm比例先降后升。淀粉平均粒径和>17 μm比例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正相关;9—17 μm颗粒比例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淀粉粒分布与回复值、热焓值及回生值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单因素及其互作对淀粉粒分布有显著影响,且播期是影响淀粉粒分布的关键因子。秋播处理下,选择垦粘1号并拔节期追氮150 kg?hm-2,淀粉平均粒径和>17 μm比例较小,9—17 μm比例较高,其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亦较优。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糜子农艺性状及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播期对糜子籽粒性状、农艺性状和籽粒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后续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以陕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月20日(B1)、5月10日(B2)、5月30日(B3)、6月20日(B4)4个播期,全生育期保持土壤充足供水。系统研究糜子成熟期农艺性状指标、籽粒性状及籽粒淀粉理化性质,分析不同播期下糜子株高、穗长、穗柄长、穗分枝数、千粒重、籽粒长/宽/圆度等农艺性状指标,研究淀粉晶体结构,粒径分布、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淀粉的热焓特性及糊化特性的变化,总结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热焓特性及糊化特性与形态指标、粒径分布及粒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播期的推迟,糜子的株高、穗长、穗柄长极显著增加,主茎分蘖、分枝显著减少,穗二级分枝数和籽粒粒宽显著降低。籽粒淀粉粒径分布均呈双峰分布,且与其他播期相比,B1播期下粒径>28 μm颗粒的比例最高(25.5%),5—28 μm颗粒的比例最低(67.5%)。播期不影响糜子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是影响了X-射线衍射图谱的衍射峰强度。B1播期的直链淀粉含量(1.3%)极显著高于其余播期处理(0.18%—0.53%)。不同播期的籽粒淀粉的热焓特性相关指标中,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值温度(Tc)整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热焓值(ΔH)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下的糜子淀粉糊化特性各项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B3的峰值黏度(Pv)、谷值黏度(Tv)、最终黏度(Fv)和破损值(BD)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而回生值(SB)及糊化温度(PT)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随着播期的推迟,糜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和破损值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B1淀粉的热糊稳定性最强,B3淀粉的冷糊稳定性最强,但热糊稳定性最差,B2淀粉的冷糊稳定性最差,B4的冷糊、热糊稳定性均处于中间水平。【结论】 适宜的播期可以提供充分满足糜子生长需要的光、温条件。早播使糜子籽粒千粒重显著增加,籽粒更加饱满,且籽粒淀粉的平均粒径增加,具有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更加适合加工热食,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播期不影响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是影响淀粉的X-射线的衍射峰强度,也会影响糊化特性等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的差异,探讨籽粒淀粉组分与理化特性的内在联系。【方法】大田条件下,选用非糯小麦品种轮选987和糯小麦品种农大糯50222,分别于灌浆前期(花后1—10 d)、灌浆中期(花后11—20 d)和灌浆后期(花后21—30 d)遮去60%的光合有效辐射处理,以大田自然光强为对照(CK),研究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灌浆期遮光显著降低小麦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其中灌浆前期遮光降低幅度最大,而灌浆后期最小,且弱光对轮选987总淀粉含量的影响大于农大糯50222。灌浆期遮光轮选987直/支比值增大;而农大糯50222的直/支比值在灌浆前期和中期遮光后减小,灌浆后期遮光无变化;灌浆前期和后期遮光显著提高轮选987淀粉B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降低A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而灌浆中期遮光则呈相反趋势。灌浆期遮光均显著提高了农大糯50222淀粉B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降低了A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灌浆期遮光两小麦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呈降低趋势,遮光对其影响程度随遮光时期的延迟而减小,且农大糯50222淀粉的相对结晶度显著大于轮选987。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遮光降低了轮选987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灌浆各时期遮光均降低了农大糯50222淀粉的上述指标,但仍高于轮选987。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值与最终黏度、反弹值、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及糊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其呈显著正相关。B型淀粉粒的体积比例与最终黏度和反弹值呈显著负相关。B型淀粉粒表面积比例和相对结晶度、最终黏度、反弹值、糊化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灌浆期遮光改变了小麦胚乳淀粉组分、粒度分布、相对结晶度及其主要糊化特征参数。小麦胚乳淀粉组分与晶体特性和糊化特性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遮光影响了小麦淀粉组分,间接影响了其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鲜食糯玉米品质差异及品质评价理化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7~29 d不同采收期籽粒粗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最、皮渣率、淀粉黏度性状与鲜穗蒸煮晶评分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鲜穗蒸煮品评分与各品质成分在品种间、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最佳品质期在授粉后的时期及长短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各品种在最佳品尝品质时,品尝评分分别与峰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籽粒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皮渣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淀粉黏度性状,尤其是峰值黏度对品种品尝评分有重要作用.籽粒粗淀粉含量、淀粉黏度性状和皮渣率可作为糯玉米品种品质评价的客观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种元麦粉理化性质及其与面条品质间的关系,筛选出适宜元麦面条加工的元麦品种,为元麦面条生产的原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黑元麦、东陈元麦、通麦6号、通麦8号和苏裸麦2号5个品种元麦粉的化学组分含量、溶解度、膨胀势、糊化特性和面条品质,并对元麦粉理化特性与元麦面条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种元麦粉组分的差别明显,通麦6号元麦粉的总淀粉、粗蛋白及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而其直链/支链淀粉比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东陈元麦和通麦8号元麦粉的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黑元麦、东陈元麦和通麦8号元麦粉的灰分含量较高,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水浴温度下,东陈元麦粉的溶解度均高于其他品种;85~95℃水浴时,通麦6号元麦粉的膨胀势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元麦粉的糊化特性间存在明显差异,5种元麦粉的峰值黏度与最终黏度、回生值和谷底黏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最终黏度与回生值和谷底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峰值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峰值时间与回生值和谷底黏度呈显著正相关.通麦6号元麦粉制成的面条感官评分最高,煮制损失率和断条率最低;元麦面条的感官评分与元麦粉的总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支链淀粉比和溶解度呈显著负相关;面条的断条率与元麦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谷底黏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综合比较,通麦6号是更适宜面条加工的元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下春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适宜甘肃河西灌区种植的10个春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播期间小麦籽粒产量、千粒重及沉降值差异显著,适期早播可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播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甘春20号、陇春22号、高原602、永良15号、陇春23号和8106的品质性状受播期影响相对较小;小麦灌浆期间14.4-26.7℃的日均温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小麦灌浆期间充足的日照有利于产量提高及品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16.
拔节期追氮量对春播和秋播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明确拔节期追氮量对春播和秋播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于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进行,以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垦粘1号和苏玉糯1号)为材料,研究拔节期追氮量(0、150和300 kg?hm-2)对春播和秋播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拔节期追氮量、播期和品种单因子及其互作对糊化特征值存在显著影响。总体上,糯玉米粉糊化特征值在拔节期追氮150 kg?hm-2处理和秋播条件下较优,即具有较低的糊化温度、较短的峰值时间和较高的峰值黏度、崩解值、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且这些指标以苏玉糯5号表现较好。糯玉米粉糊化特征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两两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这4项特征值与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负相关,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极显著正相关,回复值和终值黏度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考虑在不同播期下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秋播糯玉米粉在拔节期追氮150 kg?hm-2下糊化特性较优,即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短的峰值时间和较低的糊化温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小麦不同播期试验,探讨播期推迟对其出苗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小麦出苗所需天数延长;播种至出苗期间日均温与出苗所需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出苗率与出苗所需天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播后连续无雨日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错过最佳播期,产量和效益随播期推迟逐渐下降。小麦种植散户在12月底前播种,均能取得正效益;土地流转种植大户,推迟到12月份播种,则会出现亏损,11月底播种为本地小麦种植大户盈亏平衡点。生产上,应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来弥补因播期推迟对小麦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百农矮抗58小麦籽粒可溶性糖、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百农矮抗58小麦籽粒可溶性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百农矮抗58小麦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总淀粉含量、淀粉积累速率和直链/支链淀粉比值有较大影响。开花至成熟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总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籽粒淀粉含量和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推迟播种,百农矮抗58灌浆前中期籽粒淀粉积累速率提高,籽粒中总淀粉含量增加,但灌浆期相对缩短,灌浆中后期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迅速下降过早,总淀粉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播期和密度对晋麦84号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253-1257
为了给山西南部小麦—玉米种植区提供晋麦84号晚播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试验设10月12日、10月22日和11月1日等3个播期水平和每公顷基本苗为285.0万、337.5万和390.0万株等3个密度水平,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旗叶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播期和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晋麦84号的光合性能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播期推迟极显著降低了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减少了胞间CO_2浓度;种植密度仅对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光合参数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播期、密度及播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降低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大,产量呈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成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0~(**)),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84~(**))。10月12日播种密度为337.5万株/hm~2(S1D2)时,产量最高,达7 373.98 kg/hm~2,比偏晚播种增加密度组合(S2D3)极显著增产4.89%,比晚播增加密度组合(S3D3)极显著增产14.46%,即播期为10月12日,密度为337.5万株/hm~2为最佳播期与密度。建议尽早播种;若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小麦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0.
解析了2013年和2014年气候因素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水稻灌浆期温度与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年度间气候因素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崩解值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对最高黏度影响不显著。气候因素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稻灌浆期温度。水稻灌浆期温度与稻米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高黏度呈弱正相关。水稻灌浆期温度越高,稻米崩解值、蛋白质含量越高,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与最高黏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