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探明烟蚜体躯的酶活性分布特征,对烟蚜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体躯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虫的头、胸、腹羧酸酯酶的活性分别为19.80%、40.14%和40.78%;3龄若蚜的头、胸、腹羧酸酯酶的活性分别为13.50%、44.50%和42.00%;4龄若蚜的羧酸酯酶的活性分别为17.51%、41.67%和40.82%。成虫、3龄若蚜和4龄若蚜均以头部的活性最低,并且均极显著低于胸部和腹部(p0.01)。成虫、3龄若蚜和4龄若蚜的头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分别占总活性的32.09%、32.00%和32.05%,并且头部活性显著低于胸部和腹部的活性(p0.05)。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并结合分光光度法,对黄、黑2种色型黄粉虫( Tenebrio molitor L.)各发育期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色型黄粉虫的各发育期,共发现迁移率不同的酯酶同工酶酶带15条,这些酶带分布于5个不同的泳动区;黑色型的幼虫和成虫分别比黄色型的幼虫和成虫各多1条特征性酶带;同一色型黄粉虫各发育期酯酶同工酶的酶带数、酶活性强弱及迁移率也变化较大,卵期的酶带数最少(4条)、最弱,其中2条为卵期的特有性酶带.酶活性检测进一步表明:从卵至成虫期,黑色型黄粉虫的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磷酸酯酶(ACP和AKP)活性均比黄色型黄粉虫高;同一色型黄粉虫各发育阶段的CarE、AchE及ACP和AKP活性也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卵期<成虫期<蛹期<幼虫期.上述结果为黄粉虫的抗药性研究及品种选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生化酶活力测定方法,对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杀虫毒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它对温室白粉虱(Whitefly)成虫和若虫的离体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杀虫毒素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离体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毒素处理4h后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高达90.8%和54.0%;该杀虫毒素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离体羧酸酯酶的抑制率极低,仅为1.9%和18.0%。因此,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杀虫毒素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强烈抑制作用可能是致死温室白粉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用生化分析结合细胞显微观察研究了黄化玉米幼苗节和节间细胞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hnesterase,AChE)的活性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乙酰胆碱酯酶的专一性抑制剂可以抑制该酶的活性。节细胞具有较高的、特异水解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是节间组织中该酶活性的近2倍。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在节细胞中,乙酰胆碱酯酶的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而在节间组织中,酶反应产物多位于细胞间隙。这些结果提示AChE在玉米幼苗节和节间中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两种小花蝽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了南方小花蝽和微小花蝽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两种小花蝽无论成虫还是若虫,其酯酶同工酶酶带数目、活性强弱及泳动率等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寄主植物对黄曲条跳甲抗性相关酶系活性及其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取食7种十字花科蔬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酯酶(E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其频率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取食大白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酯酶平均活性最高,其次为取食菜心和上海青的,取食萝卜的最低.取食大白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羧酸酯酶平均活性最高,其次为取食萝卜和菜心的,最低的是取食甘蓝的.取食不同寄主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平均活性高低顺序按寄主排列为:萝卜>大白菜>甘蓝>上海青>山西白>黄花芥兰>菜心.  相似文献   

7.
取食7种十字花科蔬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酯酶(E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其频率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取食大白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酯酶平均活性最高,其次为取食菜心和上海青的,取食萝卜的最低.取食大白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羧酸酯酶平均活性最高,其次为取食萝卜和菜心的,最低的是取食甘蓝的.取食不同寄主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平均活性高低顺序按寄主排列为:萝卜>大白菜>甘蓝>上海青>山西白>黄花芥兰>菜心.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群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的性质研究表明,小菜蛾各种群成虫与幼虫AChE活性相比,差异极显,成虫是幼虫的5~7倍;武汉种群小菜蛾成虫和幼虫AChE与底物的亲和力最小.小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性质研究表明,宣化、武汉、云南3个田间种群GST活性较高,明显高于台湾敏感品系;北京种群GST活性较低,与台湾敏感品系近似。  相似文献   

9.
麦穗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分布及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谷胱甘肽S-硫转移酶(GSTs)的组织和亚细胞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脏、肠、鳃、卵巢、肾、脾脏、鳔、肌肉GSTs活性分别占41.73%,14.31%,12.11%,10.10%,8.62%,5.23%,4.33%,3.58%;差速离心结果表明,麦穗鱼GSTs活性大部分集中在胞质溶胶层中,其活性占43%~55%,而45%~57%的活性则分布于线粒体、细胞碎片、微粒体中,只有脾脏线粒体活性最高,约占42%.并对麦穗鱼GSTs动力学特性作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浸渍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枸杞木虱若虫和成虫对三唑磷的敏感性,并测定了枸杞木虱各虫期羧酸酯酶的活性及三唑磷对其羧酸酯酶的抑制率。枸杞木虱各虫期对三唑磷的LC50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各龄期的羧酸酯酶活性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三唑磷对各虫期羧酸酯酶的抑制率除3龄以外,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3龄期的抑制中浓度IC50较其他虫期为高。枸杞木虱羧酸酯酶活性越高,对农药的敏感性越低。  相似文献   

11.
明确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稻飞虱(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对田间主要天敌蜘蛛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设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75 mL/hm2(低剂量)、150mL/hm2(中剂量)和225 mL/hm2(高剂量)3 个剂量处理,设25%吡蚜酮悬浮剂300 mL/hm2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90 g/hm2为对照药剂处理,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每处理3 次重复,于稻飞虱若虫盛期喷雾施药。结果表明:与对照药剂相比,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稻飞虱的杀虫活性最高。田间调查结果显示,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低、中、高剂量处理药后14 天对白背飞虱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5.16%、96.78%和100.00%;对褐飞虱药后14 天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0.29%、96.07%和93.81%。高剂量试验药剂对稻田蜘蛛有一定影响,药后21~35 天田间蜘蛛总数有所下降;中、低剂量试验药剂对田间蜘蛛影响较弱,至药后35 天蜘蛛总数才微弱下降,对蜘蛛的安全性要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及噻虫嗪。综上,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表现出较长的持效期,对天敌蜘蛛的影响较小,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褐飞虱Yellow基因的克隆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博  姚云  徐泽炜  林欣大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5):2976-2984
【目的】克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Yellow基因(NlYellow),研究该基因在褐飞虱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通过RNA干扰沉默NlYellow了解其功能。【方法】使用网络版primer3设计引物克隆NlYellow,将得到的cDNA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后,与GenBank数据库中其他物种的Yellow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研究褐飞虱胚胎、1-5龄若虫以及成虫期NlYellow的相对表达量,并检测该基因在雌、雄成虫头、胸、腹、足、翅、卵巢和睾丸等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向褐飞虱5龄若虫体内注射0.4 µg针对NlYellow的双链RNA,待羽化为成虫后观察表型。【结果】克隆得到NlYellowORF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它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Yellow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98%),但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家蚕(Bombyx mori)等物种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它与豌豆蚜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显示NlYellow在胚胎期表达水平具有波动性,其中第1、3、4和5天中的表达量低于其他时段的表达量。此外,NlYellow在3龄和5龄若虫期表达量高于其他若虫期(P<0.05);该基因在雄虫头、胸、翅、足、中肠和睾丸中均有表达,但前4个组织中表达量相对较高(P<0.05);而在雌虫中,该基因只在头、胸、翅、足中表达。另外,该基因在短翅成虫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长翅成虫(P<0.05),并且在短翅成虫当中,雄虫中的表达量高于雌虫并达到显著水平(P<0.05)。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NlYellow后,褐飞虱成虫整体体色变黄,胸、腹和足颜色变化尤其明显。【结论】初步推测NlYellow的功能是参与外表皮色素沉积,改变体色。  相似文献   

13.
以茶小绿叶蝉、茶蚜和白背飞虱3种农业上重要的半翅目害虫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面上的疏水行为及其前跗节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均可站立于水面并具有较强的滑行能力,表明其前跗节疏水性最强;茶小绿叶蝉成虫可站立于水面,若虫足易陷入水中,表明成虫的前跗节疏水性强于若虫;茶蚜成虫和若虫足均陷入水中,表明其前跗节无疏水作用,但茶蚜成虫和若虫在水面均有聚集抱团现象;这3种昆虫都无法站立于大豆油面.电镜观察发现,茶小绿叶蝉成虫的前跗节较若虫更加扁平,爪中垫为一对椭圆形吸盘状结构,且表面附着的刺体数量显著多于若虫;茶蚜成虫和若虫具有一对发达的爪及2根棍棒状中垫毛,缺少爪垫及爪中垫;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具有发达的杯状吸盘结构的爪中垫.  相似文献   

14.
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再宏  苏品  廖晓兰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95-99,102
概述了褐飞虱长、短翅型成虫的主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综述了影响褐飞虱翅型分化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周期、若虫种群密度、虫龄、水稻生育期和植株营养,以及翅型分化的激素调节机制和遗传学基础。以期为褐飞虱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稻田使用的防病虫农药中筛选出四种对草间小黑蛛低毒的农药品种,然后再进行这四种农药对草间小黑蛛及褐稻虱的相对毒力比较试验,最后得出,扑虱灵、叶蝉散、乙酰甲胺磷有较好的选择毒性。杀虫双虽对草间小黑蛛的杀伤能力低,但由于杀虫双对褐稻虱的杀伤能力亦低,其选择毒性就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研究了褐飞虱雄虫2种鸣声信号的声学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雄虫2种鸣声的时域特征个体间差异较大;求偶鸣声中间片段m频域特征比较稳定,脉冲重复频率平均为81.9Hz,且在整个m片段上脉冲重复频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平均为4.0Hz;第二种鸣声频谱范围较宽;对褐飞虱雌、雄虫回放褐飞虱3种鸣声,观察试虫行为反应,雄虫求偶鸣声除了用于求偶,还能激起同性之间的竞争;雄虫第2种鸣声不仅仅是雄虫间的竞争信号,还有聚集雄虫的作用,并能刺激雌虫性兴奋,但不用于异性间求偶交流。  相似文献   

17.
胭脂虫的形态分类及生物学特性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胭脂虫的形态,分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概述,雌成虫卵形或球形,体被白色蜡粉或蜡丝,去蜡后,虫体呈紫红色,头部和胸部愈合,腹部分10节,有很多腺孔,所有的腺孔均为5分室类型,分为窄边孔和宽边孔2类,不同类型腺孔的结构和分布是胭脂虫分类的基础、胭脂虫属于洋红蚧科洋红蚧属,该属含9个种,其体液含红色素,并且只寄生在仙人掌科植物上,雌虫具4个发育阶段;卵,1龄若虫(爬虫),2龄若虫,成虫,雄虫具6个发育阶段;卵,1龄若虫,2龄若虫,前蛹,蛹,成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DMC)及其N-甲基吡唑衍生物(N-methylpyrazolebisdemethoxycurcumin,N-MPBDMC)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生物活性及其体内多种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证实其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BDMC及N-MPBDMC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触杀毒力,观察两者对朱砂叶螨的致毒症状,并测定其对朱砂叶螨乙酰胆碱酯酶(AchE)、Ca2+-ATP酶(Ca2+-ATPase)、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结果】N-MPBDMC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触杀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BDMC,其中处理72 h后,N-MPBDMC对朱砂叶螨的LC50为21.77 mg•L-1,其毒力是BDMC的10.03倍,与95%哒螨灵原药的毒力相当。BDMC和N-MPBDMC分别处理朱砂叶螨雌成螨后,中毒试螨表现出类似神经毒剂的致毒症状,螨体内GSTs和Car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上升,AchE、Ca2+-ATPase和MAO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AchE活性平均分别下降了16.77%和36.57%,Ca2+-ATPase活性平均分别下降了17.55%和17.45%,MAO活性平均分别下降了8.04%和14.19%,GSTs活性平均分别上升了17.13%和18.93%,CarE活性平均分别上升了26.78%和25.98%。【结论】BDMC和N-MPBDMC对朱砂叶螨的致死作用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螨体内神经系统相关酶活性有关,具体的作用靶标还有待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