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研究并建立了醚磺隆(cinosulfuron)在水稻植株、稻米、土壤及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水稻植株和稻米样品以甲醇提取,经石油醚、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固相萃取(SPE)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土壤样品经甲醇提取后,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田水样品经固相萃取(SPE)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醚磺隆的最小检测量为2 ng,水稻植株和稻米中醚磺隆最小检测浓度为0.04 mg.kg-1;土壤中醚磺隆最小检测浓度为0.02mg.kg-1;田水中醚磺隆的最小检测浓度为0.04 mg.L-1。添加浓度0.04~0.2 mg.kg-1时,水稻植株中醚磺隆的回收率为98.1%~105.9%,变异系数3.9%~4.4%;稻米中醚磺隆的回收率为87.8%~98.8%,变异系数2.9%~6.6%;添加浓度0.02~0.2 mg.kg-1时,土壤中醚磺隆的回收率为87.9%~100.5%,变异系数2.5%~7.3%;添加浓度0.04~0.2 mg.L-1时,田水中醚磺隆的回收率为86.2%~107.9%,变异系数为3.3%~8.6%。该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以及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磺草酮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建立了磺草酮在土壤、玉米籽粒和植株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磺草酮在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以及玉米籽粒中的最终残留情况.在河南和黑龙江两地开展2 a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磺草酮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其在玉米植株中消解速度较快,半衰期为1.50~1.9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97~3.52 d;在玉米三至五叶期时,按推荐高剂量和1.5倍推荐高剂量在玉米上喷施30%磺草·莠去津悬浮剂1次,在收获前30 d和收获时分别取样测定,磺草酮在玉米籽粒、植株、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以上结果说明,磺草酮属易分解农药,按推荐剂量施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甲基二磺隆在谷子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谷子及土壤中甲基二磺隆残留检测技术。样品经乙腈-三乙胺(0.02 mol/L)提取,石墨化炭黑(GCB)净化,以乙腈∶磷酸(0.01 mol/L)=50∶50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0.2 ng,在植株和籽粒中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2 mg/kg,土壤中为0.008 mg/kg;在0.008~0.500 mg/kg添加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1.99%~98.17%,相对标准偏差为2.28%~12.43%。利用该方法于2014年检测了晋谷21号及土壤中甲基二磺隆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甲基二磺隆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6.4 d,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6.6~18.7 d;在收获期植株、籽粒及土壤中均未检出甲基二磺隆。由此可知,甲基二磺隆是一种易降解除草剂;在该试验检测条件下,其在小米、秸秆中残留量均低于我国和美国制定的相关MRL标准。  相似文献   

4.
噻吩磺隆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噻吩磺隆在小麦上使用后的残留降解动态,评价其安全性,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湖南省浏阳市城关镇和长沙县黄花镇进行了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药37.13 g/hm2时,浏阳市城关镇试验点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8.917 2 e-0.195 9 t和y=0.796 2 e-0.317 4 t,半衰期分别为3.54 d和2.18 d;长沙县黄花镇试验点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 = 0.727 7 e-0.190 9 t和y =0.623 e-0.388 1 t,半衰期分别为3.63 d和1.79 d.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都能迅速降解,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更快,施药7 d后噻吩磺隆的消失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曲虹云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149-150
上一茬使用过豆磺隆的土壤,豆璜隆在土壤中残留,对后茬黄瓜、白菜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药害,造成植株枯黄、萎蔫,其至死亡,大幅度减产.采用大水漫灌、施用酸性肥、解毒剂R-28725浸种、活性炭拌种、BR浸种等方法,均可以减轻豆磺隆对后茬黄瓜和白菜的伤害.在豆磺隆的浓度为1.73μg/kg时,采用BR浸种可以使产量的保护率最高为22.13%和24.78%,抑制率仅为2.07%和1.30%,随着豆磺隆浓度的增加,虽有保护效果,但抑制率仍较高,因此在豆磺隆的浓度超过1.73μg/kg时,后茬不可以种植白菜、黄瓜等直播蔬菜.  相似文献   

6.
葎草茎攀援缠绕覆盖在整个植株上,致使林木、果树及农作物失去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死亡。试验结果表明,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0.9 g/m2、25%环嗪酮可溶液剂1.1 m L/m2、10%甲嘧磺隆悬浮剂0.7 g/m2和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0.30 g/m2能达到彻底杀灭葎草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北京市昌平区循环园草莓发病植株进行了分离鉴定,使用16S rDNA对病原菌进行扩增,并用8组不同杀菌剂组合对草莓根腐病、空心病等不确定病原菌发病植株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引起植株萎蔫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为细菌,赛茂丰+77%氢氧化铜、敌磺钠+福美双+噁霉灵对该病菌的防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胺苯磺隆残留量进行了检测,同时研究了14.5%胺.吡.草除灵可湿性粉剂在油菜地施用后,胺苯磺隆在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14.5%胺.吡.草除灵可湿性粉剂施用后,胺苯磺隆在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26~6.29 d。这说明胺苯磺隆属易降解农药,对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安全无害,但由于其在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残留量与施药时间呈较明显的负指数关系,所以应合理控制施用量。  相似文献   

9.
土传病害是影响草莓成活率的主要病害,通过对昌平循环园草莓发病植株的分离鉴定,使用16SrDNA对病原菌扩增,发现引起植株萎蔫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为细菌,以8组不同的杀菌剂组和对草莓根腐病、空心病等不确定病原菌发病植株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含细菌性药剂的赛茂丰+77%氢氧化铜,敌磺钠+福美双+恶霉灵对该病菌的防效较为明显,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小麦植株和籽粒、土壤和水中噻吩磺隆的高效液相色谱残留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噻吩磺隆由反相C18色谱柱分离,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对样品前处理条件和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优化.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籽粒、土壤和水中平均回收率为79.82%~104.01%,变异系数为1.08%~9.50%;在小麦植株、籽粒和水中最低检出限均为0.02 mg/kg,土壤中最低检出限为0.01mg/kg.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玉米萌动胚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新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甲磺隆抗性结缕草植株中克隆得到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ALS),构建35S启动子驱动的该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33-ALS.用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萌动胚转化方法转化玉米种子,获得抗除草剂的转ALS基因玉米材料.结果表明,经除草剂筛选共获得抗性植株7株,阳性率为1.4%,T1代植株除草剂抗性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能够耐受住5%的甲磺隆溶液喷洒.分离得到的ALS基因导入玉米基因组后能够极大地提高对甲磺隆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越冬一大茬黄瓜生产中,定植初期经常出现低温冷害现象,主要表现为受害植株下部叶片叶尖下垂,整个叶片失绿黄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充水斑,大叶脉间叶肉枯死,进而整个叶片萎蔫枯死,直至全株死亡。即使温度恢复正常后,仍会有大量植株陆续死亡,给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可用于苦瓜化学杀雄的化学杀雄剂。[方法]以苦瓜品种"春丽"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梯度乙烯利、苯磺隆、甲磺隆、咔嘧磺隆溶液在苦瓜现蕾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每隔10 d处理一次,并对植株的长势及花粉活力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苯磺隆对苦瓜具有杀雄作用,在浓度为0.4μg/m L,单株受药量为10 m L时杀雄效果良好;乙烯利、咔嘧磺隆、甲磺隆无杀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化学杀雄药剂在苦瓜制种上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甲基二磺隆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除草剂阔世玛的有效成分之一甲基二磺隆在河北、湖北两地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规律。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甲基二磺隆残留量,麦粒、植株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土壤中为0.004mg/kg。添加浓度在0.004~0.5 mg/kg范围内,回收率83%~101%,变异系数4.6%~17%。实验结果显示,甲基二磺隆在两地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42 d和8.32 d,在土壤中的分别为10.7 d和9.47 d;研究表明,阔世玛可分散粒剂用于冬小麦田防治1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有效成分剂量应定在8.1~13.5 g/hm2,施药1次,收获期甲基二磺隆在两地小麦植株、籽粒及麦田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  相似文献   

15.
氯吡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氯吡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氯吡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对影响残留分析方法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氯吡嘧磺隆标准溶液的线性方程为y=66 535x+747.06(r2=0.999 9),线性范围为10~1 000ng/mL。残留样品采用丙酮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LOQ)均为0.002mg/kg,当样品中氯吡嘧磺隆的添加水平为0.05~0.2mg/kg时,采用该方法测得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16%~88.13%和87.65%~91.3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92%~2.09%和1.16%~2.61%。消解动态试验表明,氯吡嘧磺隆的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植株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0.78~0.97d和7.00~16.90d。试验结果显示,氯吡嘧磺隆在玉米田中属较易降解的农药。  相似文献   

16.
离体诱导‘美人’梅多倍体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抗逆性强、观赏性好的梅花多倍体,该文以秋水仙素和氨磺乐灵为诱变剂,利用浸泡和培养基两种方法对二倍体‘美人’梅的丛生芽进行离体诱变,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鉴定了形态变化植株细胞的染色体倍性。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和氨磺乐灵对丛生芽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氨磺乐灵毒性比秋水仙素小。秋水仙素诱变丛生芽的半致死剂量为4000mg/L、72h或8000mg/L、60h,在浓度为8000mg/L溶液中浸泡48h后,继代3~5次,植株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为混倍体;氨磺乐灵诱变丛生芽的半致死剂量是28mg/L、36h或56mg/L、24h,在浓度为28mg/L溶液中浸泡96h后,继代3~5次,植株形态发生变化,为二倍体与四倍体的嵌合体。  相似文献   

17.
磺草·莠去津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盖州市农业中心玉米试验地,以50%乙草胺乳油;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为对照,对36%磺草.莠去津悬浮剂的除草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6%磺草莠去津悬浮剂1250~1550ml/hm2苗后使用一次即可控制整个生育期杂草危害和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1130ml/hm2,在播后苗前使用一次即可控制整个生育期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18.
王宏献 《河南农业》2019,(16):39-39
一、玉米病害(一)玉米根腐病1.为害症状。玉米根腐病是腐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中胚轴和整个根系逐渐变褐、变软、腐烂,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幼苗死亡。近几年,玉米苗期根部发生病菌为害的情况加重,受害后首先主根坏死,次生根少,造成植株发黄不长。  相似文献   

19.
农田杂草对甲磺隆的抗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997~1998年两年间抗性观察圃施用除草剂甲磺隆后,杂草种类的变化,总趋势是杂草种类增多、多年生杂草上升。其中三叶鬼针草表现数量由少变多,植株高度随甲磺隆处理浓度加大而变矮的抗性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它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起,发生目前呈上升趋势,危害损失重,潜在危险性较高,症状表现为单果穗小,籽粒不饱满。玉米顶腐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表现出不同症状。苗期侵染,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呈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植株枯萎或死亡;植株生长中、后期,叶基部腐烂、仅存主脉,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以后长出的新叶顶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