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远洋渔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远洋渔业大国,但存在着对远洋渔业资源认知能力不足、开发能力不足、掌控能力不足、协同创新缺乏、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国远洋渔业发展与壮大。2012年以上海海洋大学为核心成立了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体,开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分工协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成立了由学校、企业和协会合作成立的二级远洋渔业学院,采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的远洋渔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我国远洋渔业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短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探究地方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学培养模式,进一步探索创新和特色兴校办学理念。基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和21世纪高等教育水产类人才培养模式等,结合西北高校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和模式,培养区域人才,为区域渔业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提供人才的支持,并将成为未来专业人才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水产养殖行业的新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才是水产大专院校所面临的新挑战。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水产养殖专业人才,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探讨了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相关农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现代农牧企业人才需求,分析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了“校企合作、素质能力递进”“5+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试点实践,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观念创新、学校与社会共育人才的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就农业职业院校培养一线创业人才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6.
高焕  柳森  赖晓芳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259-260+26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应用在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培养应用型水产养殖人才是保证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不断向高端发展的基础。分析了水产养殖专业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的客观要求,并就当前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旨在为进一步探索适应新农科发展要求的水产养殖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依托着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产业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才不会被时代淘汰。电子商务也在悄然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电子商务这个新生产业发展的同时,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也在增加,需求不断,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专业人才的高校提高质量、加大力度。高校是培养人才的聚集地,高校也紧跟时代步伐,增加了电子商务专业来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让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起来如鱼得水。本文主要通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培养方法及建设市场等论述来对中国信息网络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对策。当前高校关注的是怎么去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来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问题。取电子商务发展精华和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和市场定位,加强学校和企业的交流联系,并要有一定的企业实训,结合自己的优势进行一定的创新,尽量修复不足之处,形成特色再推广。经济一体化推动信息网络一体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建设将是高校一项重任。  相似文献   

8.
以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相关问题。先介绍了现阶段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模式陈旧、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等;再根据现代化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一个现代化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探讨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以青岛农业大学特色名校建设工程为契机,进行了我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提出了调整专业建设目标、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少、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缺乏等问题,围绕物联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师资、创新创业实践等人才培养环节的重构,形成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简要分析了山西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指出了学科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通过调整培养目标、构建新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教学实现培养模式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有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具体结合广东海洋大学建博后新时期水产学科的发展趋势与规划,分析了如何以科研为依托进行水产养殖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学术创新及实践与就业协同创新的培养模式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合理的水产养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家本科教育的学业内容和标准规定,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和当地现实条件,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及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旨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该专业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要探讨辽宁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阐述了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同时将企业培养人才的培训体系纳入到学校的专业教学体系,进行课程整合与置换,使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明显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远洋渔业是战略性产业。我国远洋渔业起步较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远洋渔业国家之一。进入新时代,我国远洋渔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国家对推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总体安排,为此,本研究在总结和分析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远洋渔业的产业特点,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提出了我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及其产业要求,指出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三大产业工程和建立三大保障体系,即现代化的远洋渔业捕捞船队、水产品质量控制与冷链系统工程、零废弃物的水产品综合利用工程,以及远洋渔业资源环境监测体系、远洋渔业生产与管理监控系统、全球远洋渔业治理研究中心。同时,从产业优化发展、科技持续创新、国际渔业治理、制度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与对策,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和促进我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IT行业的飞速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大批具有良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针对此问题,基于广东海洋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提出了将实践创新教育融入到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中,用创新思想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设置"3+1"培养模式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实施校企联合实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建创新科研团队并实施科研导师制,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等改革措施,将社会实践、创新活动、学科竞赛、专业素养、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被多数国家视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先导和战略产业,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与之相匹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革新和探索。本文总结了河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工程、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改革和探索的经验,以期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当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主要办学模式的基础上,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为例剖析了农林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专业交流平台、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评估体系等5个方面探讨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西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了园艺专业模块式教学以及"2+1+1"校所(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光是影响生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自然水域中的光环境十分复杂,水生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适应,已形成了独特的感光系统和光调控生理机制;现阶段水产照明技术的发展显著滞后于水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需求。本文综述了LED照明技术在水产养殖、水产消毒杀菌、微藻培养、远洋渔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并结合中国水产业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减量增收、提质增效为着力点的产业和科技需求,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